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6621|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贵州“铜鼓卫”?还是江西“铜鼓”?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8 11:28: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18 12:09 编辑
, Z9 W5 J: k8 G' J/ a
% s$ J) w. Y7 L; N2 @. {    是贵州“铜鼓卫”?还是江西“铜鼓”?
* p4 r/ J0 \( P   前不久,南昌姚氏“三卿团”之一的卿堂大叔随他公司的员工前往贵州旅游,在多彩而神奇的贵州他们旅历了黄果树大瀑布、黎平的侗寨等风景名胜。似乎的天意,他们竟然来到了湘桂交界的贵州锦屏县。有意无意之中,卿堂大叔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从而揭开了隐藏在南昌姚氏家谱当中的一个谜底。- n" g9 T- m' i8 e1 _/ c
  
0 D! |6 |+ s4 Y1 K5 Y& W
* p* g6 U& P7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7-6-23 21:12:35 | 只看该作者
贵州“铜鼓卫”古迹奇特,江西“铜鼓”风景独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0:0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27 10:42 编辑 " g9 t4 y3 H+ ~6 K* S, w" x) ]
pszyyao 发表于 2017-6-20 16:11
1 c& |7 M  x, l2 t这个“湖广铜鼓卫”(今贵州锦屏县铜鼓镇一带),在明洪武年设置了重要的军事机构——“卫” ...
( T) ^1 U$ [& Y5 }
6 E( Z1 e8 x. I8 e8 F. l7 x$ g) {* }  S
   七。贵州省存在南昌姚吗?$ l% d& \( L2 R1 q% A) P
  我说的这个“存在”是特别指在贵州有了一定族群或者村落,不包括零星在贵州工作的南昌籍姚氏宗亲。
9 k# d5 t7 k2 ]3 O9 X; o   从南昌家谱上看,南昌姚氏不止几处发现有宗亲落籍贵州的记录,只不过来到“铜鼓卫”这一支具有典型的意义。: K1 B& N( J6 ^" j3 }3 Z$ u9 Y
   第一,他们去贵州的时间很早,明朝初期的洪武年间。  y- D* i, E1 }  _& g8 _8 t
   第二,家谱上记载了四代人,首先去贵州的“榇归”,其后三代人家谱上仅仅记载了谱名,他们在贵州的实际名字不得而知。
, s. l( \& s, v) C' c+ q: L( @9 s5 b   前几年,贵州的小庆宗亲与我有过交流,但是后来他没有与我进一步的联系。直到最近小庆宗亲又来到了姚网,并把他收集到谱序发上来了。福建晋江的庆礼兄好心地把小庆发的谱系翻译了一遍,订正了几个错字,希望他来领认。# B+ H2 B( b; F* [
  + v, ^+ Q5 f, t& _8 V
   世代流传:
   常常在想水有源头,木有根本,虽然久远也要寻根究源。我们承受先人的源流与教诲,怎么敢忘记自己从何而来。那些仁义之士,都会率领家族成员祭拜祖先。不管是聪明人、愚昧人或者是不肖的人,都没有放弃本源的道理。理清源头、梳理记载、甄别派系,使子孙薪火相传这是当务之急。溯我鼻祖,發源姚墟,兴盛于吴兴,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宦人家,一样兴旺以达。
   漫延到豫章,更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望族。抚今追昔,历代都有伟人,详细记载存放於洪都家谱里。
       待到天啟末年,黔疆盗匪猖厥。我云白祖偹员武職,带领王師靖难勤王,喪乱平定以后,开始驻扎在平垻上营。不久又有鎮守白馬潭之役。为了断绝匪人后路,从此定居墨石堡,後世裔孙名中修建一座祖殿,院外,水月山,山側坟莹拾捌塚,局内常明萬盏燈。
    祟祯陸年(公元1633年),又在纪家庄(后名姚家寨)肇基,上以五岔水为界限,下至假角山为凭据;左抵达河,右抵达摆标山(开垦耕作)。那时曠野深林,不无驚禽骇獣,自我祖开基以后万類潜踪,莫非是國祚昌盛之兆?后来,一阙蠶叢出現在山坡上,随即显现残坵废塚,想是原来的古跡,因此坚心整旧墾新,上交大量的课税。康熙九年(公元 1670年),朝廷丈量土地,绘圖测量造册。自是按照土壤收成交纳賦税,人民安居乐业。康熙五十七(1718年),又蒙县令颁发凭证确认山川土地产业权限,因此给予我姚家人生息繁衍的基业。我们祖先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祖业,因而以“忠厚传家,”为家训,世代传承;让子孙半耕半读,希望考取功名克振家声;也让后辈研习武艺,期望世代传衍。所幸皇天保佑,屡世以来,丰衣足食,田園世守,聚族而居。第思長房同居三代,至成鳌祖移居擺堕,耿耿难忘。现在有裔孙应佐,虽然不是长房长孙,但却牢记前贤的教诲,不敢忘记慎终追远的祖训。于是恭恭敬敬敬修缮原谱,续修谱牒;昭穆有序,叠磊起来就象珠串,好似瓜瓞绵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流传萬世。理清了以前所有的困惑離奇,泉流既清,傅(应为“传”)之千年似浩澣汪洋,后世子孙则篤其慶,万世无疆,永无休止。祈願延续祭祀祖先的德业,也希望后世贤达之士,能够精心校研,去伪存真以传后世。先祖在天之灵,鍳此丹忱。
; }$ k6 h. @" k2 Q0 G1 U2 ?+ L+ V$ U- h% b1 G5 E
4 {9 \3 v! F  e% G  ^" K
# ~# G+ A& @$ v" O
姚氏宗祖三代九族排行開列於后5 E' s" k' e! q" o
$ m/ E" J& `  `$ d; f* x; G
      大尚成姚仕应文
  B+ a- `) u* |6 A% [
    芳怀美德喜荣昌
1 e4 z# S/ A; c    端平义正思连永8 _4 t+ z# L$ Z+ a6 z3 d, }
% V  l. J+ W5 n6 d& O# {7 |9 |- t) u
    孔孟维宗习名扬
$ T

5 t4 ~, w2 |3 m2 C* ~9 w  

8 F3 E! P8 `$ z, ~4 m/ i2 u6 [% P+ x9 \+ A
' ^) C: Q- k0 P9 x1 P6 [/ F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0:21:33 | 只看该作者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7-6-18 18:27% i+ \" L0 }9 U, ]* l
我见过卿堂老的"联络图"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分散在全国各地南昌姚氏的信息和亟待解决的谱系源流问题 ...

; p6 h- y; B; N. i8 f3 G. {: |   二。卿堂在贵州发现了什么?  M' H9 T# @/ c: ~5 ^) e
   说起来偶然,偶然之中又有必然。
% ]- s+ C) M4 S( n8 D    卿堂大叔的联络图里保存了姚网上收集的贵州姚氏的许多信息,尤其是涉及到贵州姚氏与南昌姚氏关系的信息已经被卿堂大叔烂熟于心,这些信息涉及到贵州的黎平、天柱、三穗以及湘西的会同、通道等地。“要是能够到这些地方转一圈就好了”,卿堂说。
# l2 e( v' J7 p, C, |6 l  g    似乎是天作之和。卿堂的团队在一个叫铜鼓的地方停了下来,用过餐以后,司机说疲劳了,要大家休息一会儿。
' [# |" f2 o+ p" n9 w' J    就在这一会儿的时间,卿堂好奇地向几个老百姓打听“铜鼓”这个地名的来由。原来脚下的铜鼓镇就是现在的贵州锦屏县的老地名。$ z& S0 W, \: w5 b
    随即我接到了卿堂大叔千里之外给我打来的电话,他问我:“历史上的湖广包括到了贵州吗?”。我在出差的高铁上,信号时好时差,大致回答了“湖广”主要包括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但是这个“历史上”的“湖广”在历史上是有变迁的。他约我回到南昌尽快与他见面。他说,“他可能发现了湖广铜鼓卫”。% o+ S" Z" t- z7 d2 G" T
   “湖广铜鼓卫”,一个在南昌姚氏家谱出现好几次的地名!* H) f1 O9 ?# l: q* p+ X% L9 k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0:0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21 10:52 编辑
. _2 o% d1 b8 e) U/ x4 {
pszyyao 发表于 2017-6-20 16:11
' }# |! [  j8 A/ g0 e$ n' ~. [这个“湖广铜鼓卫”(今贵州锦屏县铜鼓镇一带),在明洪武年设置了重要的军事机构——“卫” ...
; @- F( u8 d! S% J, M8 n
: Y+ E) H. o9 {- \: Y
   五。南昌姚氏参与了明朝初期贵州的开发与军事建设。5 }! o7 }) n; Z  S# ?& [4 J) e1 `
   我在阅读吴春宏“五开卫建置研究”一文得知:洪武18年,明朝在黎平设置五开卫,隶属湖广都司,这是明朝在贵州东部设立的第一个卫,与平溪、镇远、偏桥、清浪、铜鼓号称“边六卫”,这是构成贵州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
3 }2 C$ a* \/ ^! E! f( p6 Q    南昌家谱记载: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40年】,故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34年】的则睿,字伯智,行仁三,是最早抵达湖广铜鼓卫的。其子廷秀,其孙允承允总,其曾孙七人执洙、执沂、执泗、执淇、执爵、执淙均寓湖广铜鼓卫。1 B4 S2 P" k% B3 h; e3 g3 s/ [
   . I2 `9 S- O' U: Z4 i! x  E
   从南昌家谱记载的行传来看,可以知道以下信息:3 Q6 o7 o7 g4 J3 _! k3 ~
   1.则睿是一个高寿者。. s& J, f; P8 E+ f+ o3 B
   2.他是“榇归”,即用棺材安葬在老家斗门附近的祖坟山老仔坟。
$ w9 @' N* ^9 H# q. _0 M; Y    家谱里没有记载则睿是因为什么原因去的铜鼓卫,但是从他的“榇归”可以推测他或许是一个不凡的人物,否则不太可能千里迢迢地用棺材把他送回老家。
  C- \- l1 q9 J3 ~* C8 s
  \' W. R+ Q- k' {: [4 B1 L1 g0 R/ Z. U1 O) q

9 Z$ E/ d6 c/ \: ?) q8 i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7:3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20 08:11 编辑
1 y$ i: C3 [: E# Z. S3 s
姚绍弦 发表于 2017-6-20 07:327 l7 ~' u+ T  a! @
三。否定了“江西铜鼓”之说。0 g* B3 a% J; F3 _# W! u( D. A
   在湘赣边区有一个铜鼓县,因为靠近南昌姚氏的发源地宜丰,故南昌家 ...
" t5 Q& r  \# L6 b# @
$ X" b5 u& U- c, b8 ~% e
四。关于“湖广”和“铜鼓卫”。& f5 E9 A7 s2 |% C, F
    百度得知:
4 H: o4 E5 [& _$ M' z9 K2 k     作为地名,在明清时代及其以后指两湖(湖北、湖南)。历史如下:1、元代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湖广省),辖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以及贵州(大部)和四川的一部分。2、明代和清代后只辖两湖,但仍沿用了湖广这一称呼。明朝时期一级行政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清朝湖广总督简称。
' q/ W" [; X! N+ K/ A       
     铜鼓镇历史悠久,在古汉为荆州郡 ,唐设州都督府,铜鼓地属亮州,铜鼓设寨,明洪21年设御干户所,30年改为铜鼓卫、清雍正5年废铜鼓卫、置锦屏县,道光12年改县为乡,设县丞,民国元年重设铜鼓县,民国三年迁至五一寨,故有“老锦屏 ”之称./ a8 W7 e3 x) J6 C/ X5 p9 k
    可见,现在贵州的锦屏一带历史上就隶属湖广,“铜鼓卫”指的就是现在的贵州锦屏县。  P% S/ e; R8 z+ \+ H+ L8 I
   

! |8 P3 e4 r* z/ Q% ?# ~; y# v* E& P% U3 x* e) `" ^2 X0 z
% k9 H0 d3 v& y% y) O) i* }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2: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18 12:22 编辑
/ N" ?, _! B  R0 b1 i$ s' L) r* s4 C* w9 u1 s
   一。卿堂大叔的好习惯。
! a; Q9 Z3 f  z( N; E* \" _) h   南昌“三卿团”多年来在寻根问祖的历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也赢得了全国姚氏的敬重。在“三卿团”当中,卿堂大叔最年轻,跑的地方也最多,化的气力最大。) Y8 G/ ?7 K9 v# q6 M; o6 t
    我经常看到卿堂大叔随身所带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他在阅读南昌姚氏家谱当中失联在外地宗亲的名字与地点,还有他所接触的外地宗亲的联系方式。据说,这样的本子他有好几本了。# R$ W, _( B" X: {& b
   我每每夸奖卿堂大叔的这个本子为“联络图”,卿堂大叔总是谦虚的说,他的文化不高,只有用笔记下来。
2 ], p! g5 }- e* r8 b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卿堂大叔的这个好习惯给南昌姚氏的寻根问祖工作带来了卓越的成效。
4 u4 H, h7 h% b5 c0 p2 E    如果要总结出卿堂大叔的高贵品德,就是他对姚氏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对姚氏家族、姚氏宗亲真情实意的一片情怀。5 w6 }: I0 O& V$ o
   
4 e9 N# j1 \: i) u8 @+ ?# ^; A% Q
8 @# t; C2 M; n

签到天数: 3825 天

连续签到: 4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7-6-18 18:27:32 |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卿堂老的"联络图"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分散在全国各地南昌姚氏的信息和亟待解决的谱系源流问题,每当有宗亲提出暂时无法解决的疑惑问题,卿堂老总是非常认真的记录下来,卿堂老这种认真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家族活动,总见到他挥汗如雨忙碌的身影,任劳任怨的往返火车站.机场接送宗亲,忘不了去年八月,姚网第二次南昌版主会上,他脫光膀子.汗流浃背的挂会标.插彩旗,我心疼的劝他歇会喝口水,他纯朴的笑着说:不累.见到你们心里高兴,我累也值!多么朴实的语言,为了家族兴旺,我们都累也值!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7-6-19 11:3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7-6-19 18:29 编辑 9 F0 [, y4 a% [" G  O
( z3 E8 _( o' N( f; n
3 F+ a. D% P3 n% y9 E
卿堂老弟这次到贵州去旅游,都不忘寻亲.随身带的笔记本中有铜鼓卫的记录.这次路过铜鼓卫.解决了近六百年的迷团.从南昌姚斗门团南大房有七兄弟在元朝客寓铜鼓卫(请看上面截图)下一步在寻亲路上将有更大的收获.在此我向卿堂老弟致敬!
' I( E5 ^% @6 L% ?- z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6#
发表于 2017-6-19 12:20:51 | 只看该作者
卿堂老弟孜孜不倦的在查对南昌姚氏族谱,他十几年不计得失,默默的为宗亲工作,
, a$ |( `. V# \3 x  ~+ E 0 a% [7 T: \3 J6 ~- e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7-6-19 12:2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7-6-19 12:27 编辑
) t4 U. k9 g  D, V
- ?8 y6 n; _9 |卿堂老弟的一页笔记.
. c- ]5 e! [! k4 M% @$ z / B( S* R: F6 I( _

签到天数: 4176 天

连续签到: 268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7-6-19 12:26:40 | 只看该作者
卿堂老宗亲真是好样的,向他学习!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7-6-19 16:58:5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达 发表于 2017-6-19 12:26
% W* E) A/ N+ M" J6 ]" O* C0 X& h7 e卿堂老宗亲真是好样的,向他学习!

( w; ]1 V' m( N7 m+ I/ Y6 \卿堂宗贤真是好样的,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10#
发表于 2017-6-19 19:27:21 | 只看该作者
向卿堂老学习,致意和点赞!姚有你,自当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3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