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昌姚来水 于 2016-3-28 15:30 编辑 # ]* @# ^6 I) L, N; ?
- {( Y% X* |* i1 `; C/ J情至“当归” ------观昌茂宗亲对联有感 我们姚家历代人才辈出,崇文多艺者层出不穷。在上海工作的我彦国公后裔昌茂宗亲艺术院校毕业,除了山水花鸟画艺精妙,在书法技艺上也造诣深厚。今天中午斗门宗祠收到了由徐州其瑞宗亲撰文,昌茂宗亲执笔为南昌姚氏宗祠书写的条幅对联,对联文是:凭斗门弹琴,奏归巢凤曲,招来百鸟和声,愷悌衣冠敦族谊;就澄湖研墨,书排宇雁行,捧出一轮明月,团圆骨肉懋宗功,中堂为“当归”二字。看着饱满墨香,苍劲有力的大字,我心情难以平静,内心被游子思乡的浓浓情愫深深地感染了,这幅二人合作的精美作品悬挂在宗祠,似晨钟暮鼓般叩击着我们每位宗亲的心头,我深深体会到了外迁游子对家乡的那份眷恋;我们生在南昌莲塘,成长在故土,依偎着先人,时时享受到祖辈的恩泽和眷顾,也可能理解为"灯下黑"吧!蜜糖里泡久了会感觉不到甜,从内心深处体会不到游子思乡的愁楚和情感。“当归”二字犹如外迁游子的含泪呐喊,又似先祖的灵魂在冥冥之中对子嗣的召唤,令观者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外迁宗亲的先祖们当年出外谋生一步三回头的情景,为了生存,他们叩别先祖. 泪洒故土,携儿带女,推着独轮车或担着仅有的行囊,或跨着药箱行走在泥泞乡间小路上,走村串户,虽曰悬壶济世,普济众生,实为生计奔波,充饥肚囊。夜深人静了,流落在外的先祖一边盘算着明天一家老少的果腹之食,一边思念着故乡的爹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们在异地他乡,安家生子,成为了他乡儿郎,他们人在外谋生,心系故土,直到生命的尽头却无法魂归故土,只能唤儿女到床前,告知家乡模样,期盼儿女有朝一日找到回家的路,先祖只能带着遗憾和对故土先人的眷恋魂飘异乡...... 多少个日日夜夜,雪染霜发的母亲盼儿归哭瞎了双眼,多少位父亲含着期昐的泪花站立在村头向远方眺望,自从你们离家后,爹娘寝食难安,夜不思寐,夜夜盼天亮。下雨了,你们是否躲进了毛草房;天寒了,你们是否有御寒的衣裳;母亲为你们千针万线缝制的棉袄不知寄向何方;你虽然离开老家数百载,老家依然留着你当年的宅基地,等待你回家翻盖新房;桑梓们也时常牵挂着你们,常常念叨你昔年离家的模样....... 一晃数百年过去了,时代在飞跃发展,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家家衣食无愁,户户都住上了楼房,老家的后人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忘记外迁的家族宗亲们,老家人一代一代的接力着,为能找到当年离家的族人而努力着。家乡的族谱里认真而详细地记录着你们当年的去向,希望有朝一日所有的宗亲能回归家乡母亲的怀抱,家乡的族人都在期盼着……等待着……斗门无门何需叩,莲塘有塘碧水情。 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当年的游子早已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和生活习俗,成为异乡的老居民,然而思乡的情感并没有在浩瀚的时空里消失,逝去的先辈们在交通、通讯并不发达的过去依然一次又一次的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老家,由于政治原因或信息匮乏有的和老家失去了联系,有的宗亲经过曲折打探因为不是同门同根却失望而归… 现在交通发达了,通讯便捷了,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现在有了中华姚氏宗亲网这个寻根平台,很多外迁宗亲通过网络交流找到了自己的根。南昌姚氏近年来通过姚网及其他方式寻找到的外迁宗亲就达40余个村落,圆了许许多多游子回家的梦,现在南昌姚氏外迁宗亲多达10万人,远远超过了南昌本地宗亲数倍。 如此众多的外迁宗亲能够找到根寻到家,得益于通讯和网络的便捷,更离不开众多热心宗亲事业的宗亲,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其乐融融一家人相聚的局面。在宗亲工作者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不计个人得失,甘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他们秉承始祖舜帝的大德大爱精神和我们南昌姚氏传承有序的优良传统。 现在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激烈冲撞的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激烈冲撞和融合的时代。从事宗亲工作既有纯洁奉献的一面,同时又受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影响,因此有时好心办不了好事,出力不讨好;家人的不理解,宗亲之间的误解;更有甚者说你出风头,争名利等等吧,给从事宗亲工作的宗亲带来许多的困惑,有吋甚至出现了想放弃的念头。困惑、彷徨、煎熬你将如何面对???想想游子们临终的嘱托,望着老家桑梓们殷切的期盼,有众多外迁宗亲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有什么委屈可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广大宗亲对我们的重托! 谨以此文与从事家族工作的宗亲互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