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0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闽南家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 16:4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1-12 17:48 编辑 . ~, d/ j3 }: h  O4 ]3 Y( ~$ k6 ~

/ @0 ?7 a) K3 ^6 e
        闽南家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黄新宪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闽南家族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教育针对性,长期以来发挥著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助於传承文明,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同国内其他区域一样,闽南地区的宗祠、家庙也是封建社会血缘关系的产物,是家族祭祀祖先和施行宗法的公共场所。一座祠堂,折射出的是一部家族开发史,其中的匾额,楹联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家族内部发挥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具有引领后辈的导向作用。
   许多闽南家族将家族的源流以一定的文字体现出来并制成匾额,镶嵌於门首或装点於厅堂,以勉励后人思源报本。同时,也有籍此炫耀世人之意。他人读之,能迅速知其郡望家声,了解其间蕴涵的家族的血缘与历史。在闽南施氏的家族建筑中,常见悬有【吴兴衍派】、【钱江衍派】、【靖海传芳】之类的匾额,虽只有廖廖数字,但却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施氏家族的源流。吴兴衍派,指支派自吴兴繁衍,昭示其祖先系吴兴郡之望族。周代时,施氏发祥於山东曲阜;秦初族人散居於陇西、吴越等地;汉晋时期,北方的施氏南迁至江南的吴兴,形成聚居中心。隋唐时,自吴兴播迁河南、安徽、四川、广东等地,但吴兴仍视为对施氏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各地的施氏皆以吴兴为郡望之一,闽南的施氏也是如此。钱江衍派,指施氏的一支发端於钱江。唐昭宗16年(903年),施典携眷属自河南固始入闽,定居於晋江的牙水一带,牙水又称钱江,故施氏子孙都自称为钱江衍派,尊施典为开基祖。靖海传芳,则与施琅有关。晋江浔海的施琅於康熙年间率军平定台湾,后被册封为靖海侯,后世子孙倍感荣耀,故将【靖海传芳】作为支派的名称,这些匾额长期悬挂於家族的建筑中,对家族成员起著潜移默化作用。
   祠堂楹联浓缩了家族迁徙落籍、开基创业的艰辛历程。粘姓是闽南有影响的姓氏,其始祖是金国元帅颜宗翰(本名粘没喝)。元代时,粘姓中的一支在闽南定居,至今已传衍至32世,总计有万余人。人数虽然不多,居住分散,但长期以来宗亲往来密切。为此,明代的庄一俊曾赞扬粘氏家族世世相仁爱。位于晋江衙口的粘氏大宗祠中厅的一副长联曰【蓟北肇宏基,庆衍河山,青史丹书扬祖德;闽南推望族,泽加桑梓,苍生黎献颂宗功。】上联写的是粘氏一族发源於白山黑水,始祖建功立业,炳彪青史;下联写的是明嘉靖年间任南京监察御史的粘灿和清初任京堂的粘本盛两位族人上书朝廷为民请命的事迹。同安(佛岭)叶氏大宗祠有联曰:【自光固而浙而赣居佛岭遂根深叶茂,由唐宋历元明至国朝愈积厚流光。】说的是叶氏唐代至清代,自河南固始迁浙江、江西,最后定居同安的东佛子岗繁衍生息。龙海白礁王氏祖先家庙有楹联曰:【分支来自固始到白礁腾浪万里,创业本在同安振乌巷长享千秋】。说的是当地王氏祖先来自河南固始,定居白礁后发展顺利,而他们都尊东晋曾居住在金陵乌衣巷的王导为始祖。金门原为泉州府同安县辖地,不少祠堂楹联反映了【无金(门)不成银(同安)】的地缘,血缘关系。同安大嶝北门蔡氏祠堂有楹联曰:【派本琼林原由固始,地名嶝屿宅定北门】。同安西柯吕厝家庙楹联曰:【入闽而泉而南而金而同,开基唯忠唯孝唯俭唯勤】。泉、南、金、同分别指泉州、南安、金门、同安。可见,历史上金门与今日闽南相关区域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楹联记载的是家族过往的发展史,但后世子孙能够从中清楚认识自己从何而来,认识先辈创业开基之不易,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举凡闽南大家族的祠堂,都在大门展示炫耀家族声誉的联对。同安新店后村郭氏家庙大门楹联曰:【汾水状元裔,崧山节度家】。指的是唐代状元郭暧的儿子郭镕於唐咸通年间入闽定居于同安崧山,而郭暧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节度家”脂宋代任奥东节度使的郭岩隐,他是郭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同安内厝霞美店杨氏家庙有楹联曰:【幕府辞金知有四,程门立雪尺深三。】上联说的是东汉大儒杨震以[四知]为夜辞贿赂的典故;下联说的是宋代建阳的游酢、杨时同拜二程为师,程门立雪,尊师重教,代代传为佳话。同安小嶝邱氏有联【欲聘高节理学流芳奕代,钟奇显宦琼山著绩明朝】。说的是邱氏家族的理学邱葵不肯仕元,隐居小嶝岛,杜门刻志励学,耕钓自给。其不慕荣华,洁身守志的高风亮节备受人们钦仰。晋江陈埭的丁氏宗祠有联曰:【堂开三孝悬旌额;国赖孤忠能致身。】上联说的是丁氏家族历史上有三位成员是著名的孝顺人物,下联说的是明未怀远将军丁楠为国殉职。【乔木润叶以流根子又子孙又孙长培吾宋之氛,大海回澜何不有农恒农仕恒仕无忝先生遗风。】这是一位叫丁衍夏的丁氏族人在明万历年间重建丁氏宗祠时所作,意在训诫后世儿孙要继承先世遗风。闽南许多家族都重视宗功祖德,要求后世子孙【晨昏须荐祖前香】。漳浦乌石明代探花林士章有联曰:【我不拜祖宗何有子孙拜我,家无世礼义奚称科第世家】。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的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以传承祖业,这是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青阳庄氏,自宋末庄祐孙肇基以来,历代登科第者数以百计,青阳庄氏家庙原下厅门口的楹联与横批描述了这一盛况。联曰:【一榜在三龙齐奋,五科十凤联飞,横批:金马玉堂】。(一榜),指明朝嘉靖八年的已丑科进士榜。(三龙齐奋)说的是庄氏家族的庄用宾、庄一俊、庄壬春同榜高中进士。(五科十凤),指在五次科试中青阳庄氏有十人高中举人。(金马玉堂),指明万历年间庄安世、庄际昌分别中了文状元和武状元。晋江陈埭的丁氏宗祠有联曰:【秀擢龙门六试七连捷,名魁虎榜四闱十登科。】说的是丁氏家族明清两代有丁自申、丁衍忠、丁仕龙、丁钟、丁天禧、丁莲等人先中举人,后中进士,以及丁衍仁、丁之曲、丁震武、丁绍美、丁孕甲等人中举人。【海内诗名齐十子,汉廷经义冠诸儒】上联说的是丁氏家族的丁炜於清初被推为十大诗人,下联说的是丁氏家族的先祖、汉代的丁恭勤治《公羊严氏春秋》,被称大儒。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中重要的选拨人才方式,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许多家族子弟致仕的主要途径。以家族名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显赫功名的事例教育家族子弟,反映出科举考试在闽南一般家族成员的中目中具有重要地位,所起的教育作用是鼓励和促进更多的家族子弟进入科举考场以博取功名。
        闽南家族的祠堂营建时,主事者大都聘请堪舆家堪验地形地貌,选择最佳地形和地貌营建祠堂,在借风水宝地以寄托地灵人杰、族兴财旺的心理愿望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和交谊环境。同安马巷官山陈氏祠堂,相传由明初堪舆家张定边择地构筑,佛岭叶氏南阳郡马府则由妙应黄择地而建。各地祠堂的楹联,对祠堂所处地势、坐向以及周遭的风光胜景极力予以渲染。陈化成故乡同安丙洲陈氏家庙有联曰:【案峙牛肩此日勋题麟阁,沙回鲤尾当年浪接龙门】。晋江颜氏祠堂有联曰:【晋水泉清世世翰林洗马,姑嫂塔尖代代宰相文章】。同安佛岭叶氏宗祠有联曰:【亭高佛岭天作柱,塔耸凤岗笔为椽】。亭,指甘露亭;塔指魅星塔。写(风水)是为了衬(人杰),不少楹联是一联写“地灵”,一联写“人杰”,地、人合一,相得益彰。借山水状风水,以山、水、亭、塔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衬托物,以烘云托月的手法赞美祠堂所处位置的好风水,这在客观上有助於教育家族子弟热爱家乡,从而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祠堂楹联是中国楹联文化的一部份,其对仗工整、平仄相对、言简意骇、含蓄隽永,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和永久性,这使之呈现鲜活的特色。虽身处不同的时代,社会的鼎革也不尽相同,但后世子孙往往能从中获得许多无形与有形的教益,从而收到最大的教育功效。
1 e+ V* Q& C# y" p5 B

5 q# K2 g! W: V5 T$ \

" D% Y' O: x& z9 }8 R5 f* ^, ]9 l9 W2 e  S% D

+ N2 u4 J7 H5 r7 y1 j& l9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6:4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1-12 08:43 编辑 + t2 B9 ^( {4 I' r  d
( U( B5 ?+ z$ t$ a- Y
                                    二
          家谱记载了家族的世系历史,通过族谱有助於教育家族成员,饮水思源,增进团结,凝聚民族力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闽南的家族成员通过族谱,右以了解姓氏来源、家族兴替、人口升降、社会变故、氏族迁徙、风俗习惯,以及族人所从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情况。如果说姓氏是个人、家庭、家族祖传的代表符号,那么族谱则是寻根问祖的有效证物。诚如水心所言:【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世代字行,是族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字行”一般由各姓氏自行择定若干色彩典雅、意义祥和的单字,组成类似诗句联语的句式,载於族谱之中。族人为子孙命名时,依世次取其中一字作为名字的首字,以此来分别家族中的长幼辈分。字行的雅称为“昭穆”,表明字行的形式与远古的“昭穆”制有着渊源关系。从闽南的一些家族谱牒来看,各姓氏使用字行一般都只经十几世,多的不过二十世,原因在於闽南多数家族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中原迁入的。闽南同一家族中常存在不同的支派,如晋江蔡氏有顶蔡、中蔡、下蔡之分,晋江许氏有瑶林派、蓬山派之别。不同的派别总是用不同的字行,也有一族氏由於分支迁徙另编字行的,只是这种支派的字行和统一的总谱有相应的联系。泉州欧阳氏的字行是:【德甫懋尔锡,卿士公侯伯,世兆钟彦良,可为宗中翼,继祖宣仁孝,沐天福寿益,富贵荣华夏,万方仰惠泽。】金门欧阳氏的字行是:“德甫懋尔锡,卿士公侯伯,世兆钟彦良,可为宗中易,诗书承祖泽,忠孝振家声,子孙能继志,文明有明征。】两相比较可看出两地一本同源。这种根干统一、枝叶繁茂的现象,常见於闽南众多的谱牒之中。字行不仅使闽南家族世系相承,昭穆不紊,而且对家族成员有所教育启发,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字行多有阐述宗族历史,追思木本水源的意义。如晋江岱峰郭氏的“祖辈汾阳,支分自漳———”。晋江英林洪氏的【溯源我祖,肇於光洲。瞻斯英里,乃奠厥仪——】。有瞻念和颂扬先代业绩,以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的。如紫云黄氏的“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开国瑞、忠孝本家传——”。有以传统道德训勉族人的,如颖川陈氏的“克忠以孝传家室、由义居仁处世箴———”。字行起着维系支派、归仰源流、不忘根本、慎守传统的作用,传承本族本支编定的字行,意在使后裔不忘根本,这是一种在家族内部展开的有较的教育方式。
        历史上名人为家族编世派歌,是一种普遍的文化事象,地方志书多有记载。每个宗族,历史上都出过名人,由他们为宗族编订昭穆,具有权威性,使人产生信服感。如同安“浯阳”派陈氏昭穆,据传为官三郡知府的陈沧江所编。同安西柯村柯氏的昭穆是由霞吱半岛歧西村(即西柯村)一世祖野芦公八世孙柯志德编撰,柯志德字桐岗,号凤翔,明万历17年(1589年)中进士,官至两浙都转运使。以官宦身份编定昭穆,这在宗法制社会中极具说服力。有些“世派歌”,直接摘取练经典名著段落。如柯氏居原属泉州府同安县辖地的鼎美乡后柯社,自19世伊始,取《诗经.大雅、下武》第五章:【昭茲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 年,受天之祜】16字数族人昭穆。值得指出的是,闽南家族的昭穆多数为四字,也有五言、七言,朗朗 上口,通俗易懂,内容大都 是祈盼天下太平、族旺家兴、子孙贤能、读书上进之类,教育涵义十分丰富。同安新圩何宅黄氏“壁谷”派的昭穆是:大宗景灿,亮济於英。耀秀呈奇,共商太平。渡国文章,恭宏圣明。同安县城米市角王氏“浯江”(金门)派昭穆是:良世肇启佑,文可为邦光。松柏千年茂,芝兰百代芳。固始木本秀,福清源水通。金门基建业,同厦衍派宏。显而易见,这一昭穆记述了王氏家族由光州固始而福建而福清而金门而厦门而同安迁徙历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闽南家族的【世派歌】充满“仁义礼智信”、“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内容,有的还以这些典句作为领谱字号。马巷洪氏古山派洪成齐、洪燕棋父子,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为领谱字号。同安郭山“汾阳”郭氏6世郭敬夫生有四子,则以“天、地、人、和”为领谱字号。不少“世派歌”寓意深远,强调后生应立即 志苦读,光耀门楣。同安新圩后溪的沈氏昭穆是: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同巡金柄“紫云”黄氏分支金门的昭穆是:清芬可诵,远大长丞。安心为善,高步连登。春华秋实,祥瑞呈荣,守贵保富,学士用铭。这些内容,对于激奋后昆读书奋进、求取功名有一定的策励,产生的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闽南许多家族都注重家族血缘的维系,而这主要是通过寻根问祖的方式进行的。寻根问祖除祈福于祖先外,还在於认识自身,认识与祖先的血脉相连,认识祖先曾经遭遇的苦难与辉煌,从而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有较的家族教育方式。晋江潘湖黄氏一族在清乾嘉时期已发展至一定规模,当时潘湖有500多户人家,但土地少,无法维持人口对物质的需求。 台湾地广人稀,经济、文化、教育迅速崛起,促使黄氏族人迁徙入台。迁台后,他们苦心经营,致力对新家园的开垦与发展,一些人在经商、贸易、科举上都取得成就。17世黄昭祿在台湾获得朝廷授予的恩荣后,把代表荣耀的【奉政大夫】匾挂在潘湖宗祠内。同治年间重修宗祠,台湾的宗亲踊跃捐资,并送来楠木案桌和八仙桌,摆在宗祠内。光绪年间,黄穆等受家族委托,专程到台湾的艋舺探访宗亲,受到盛情接待。重视寻根间祖,是各地闽南人的共同特点,也是闽南文化深刻内涵的反映。台湾大学的一位粘姓教授曾在《粘氏源流渡台开基族谱》的序言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最富伦理精神,最富民族感情,我要发扬扩大祭典,崇敬祖德,追思源远,同时亦要否定【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谬论。居住在台湾的所有同胞,的祖先统统来自中国大陆,就血统、文化、历史、地理信风俗习惯来说,都是地地道 道 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人,是不容怀疑的。
       先人的业绩通过族谱使后人知晓,从而继续前行,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以光宗耀祖。家族成员今日的成就可告慰於祖先,也荣载族谱,组后人留下效仿的榜样。这些内容世代相袭,为各个时期家族及至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原动力。从这一视角探究,闽南家族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 x! w4 x) n6 e3 L6 |
$ k) S" I  \/ o8 U8 M& B
! m" Z4 N" }( A  i: d% z1 A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5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1-11 21:57 编辑
3 Q1 u; F% `; W. [$ S0 }& s3 N
yqllz 发表于 2016-1-11 16:46
6 v  ]" t1 |& C9 I: u: Z二家谱记载了家族的世系历史,通过族谱有助於教育家族成员,饮水思源 ...

9 @* [& V: b% w' |. r+ D0 q* f! F, h3 S; {; T* w" ]" l% F/ Y
, |! G  ?& q" V" d
                                                                 三
       家族伦理是家族和睦的根本保证,而要每个家族成员都能成为仁人孝子,仅仅依靠道德信念来维系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历代的知识分子根据儒家的传统理论,结合各地的风俗习惯,建立起内容广泛的家族制度。这些制度繁简不一,宽严各异,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与和睦,促进家族的繁衍与发展。在闽南的家族谱牒中,一般都 有家训、族规、家法等内容,虽然存在不少旧礼法的内容,但也有许多积极的伦理规范,如忠国家、敬祖先、孝父母、尚节俭、重友谊、慎交往、守本份、能忍耐、从宽恕、息争讼、杜奸淫、戒赌博、防诡诈等。同时,其中还记载着家族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对教育家族的下一代,凝聚家族的向心力产生重要作用。
       家规、家箴是闽南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家族成员提出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论和行为,有助于在传承和弘扬家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晋江池店镇村的《雁山李氏族谱》中,收录了唐谷公家箴,其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规条。李焻字洪图,号玄驭,别号唐侣居士曾与名士庄际昌主持修葺晋汇报六里陂水利工程。他於明崇祯七年中进士,为官时对巩固海防、改进时政都提出不少建议,但未能为明政府所采纳。据族谱记载,李焻担心闽南风俗愈趋侥競,恐有一二子弟习染傚尤,深为可惧。强调国法甚严,天道甚迩,勤俭可以法生,恬淡可以处世,所以制订了11格家箴,告诫子孙【万万不可轻越防闲,坏我家声。】其内容有劝孝亲、劝葬亲、劝爱护荫树、劝和让、劝积阴骘、劝存仁恕、劝节俭、劝爱农、劝廉静、戒赌博等。在【劝孝亲】中,提出【供养二人,胜於礼佛,菽水可以承欢,和颜足以致顺,古人官居五品,躬为其母澣衣,后世美谈。谚云,孝顺则生孝顺子,忤逆便生忤逆儿。须诵此语以自警,在【劝和让】中,强调【仁能御暴,和足化顽,行己以礼,处世以让,赋税早输,稼穑完纳,安分守己,不争不竞,古人有一字法曰“忍”,二字法曰:“平恕”三字法曰:“无能为”。守此数字,赋物我咸得和平,里党俱得春风矣。】在【劝节俭】中,强调【珍味满前,不过一肉,君子之交淡如水,只鸡樽酒,取以将敬足矣,若过求侈靡,毕竟何益,至于宗亲戚友,蔬菜淡羹,岁时腊节,樽中不空尤足乐也。】在【戒赌博】中,强调 【营生自有乐地,何必日事赌荡,父母为忧,妻子为泣,家计日耗,生意日穷,索债之履满门,垢谇之声盈室,始辱一身,继辱一家。啼饥呼寒不止其身,并及子孙。可惧也。】漳浦旧后埔边村林氏家族规定,子孙要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在其家规中更具体规定:立宗法、尊祖庙、崇礼节、敦和气、安生业、谨闺门、重尊师、速完粮、慎创置、历禁约、御童仆、睦乡里、禁赌博。明代晋汇报黄风翔家族以诗礼孝友传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该家族常训饬子孙力行勤俭,衣勿求华,食勿求美,勤苦读作,务求有立。言传身教报产生的影响,对子孙后代起了很好的作用。据《泉州府志.明笃行》记载,该家族的黄贤,5岁时母亲去世,由继母抚养。【长即知读书好礼,维持家务,勤俭法生,家用是裕,且乐施予周急。里间少年不事事者必喻以为善,人多化之】。长子黄应在此种福家风熏陶下,以诗书为业,於明初中进士。另一位家族成员黄凤翔中进士后,在官13年,为人平易忠厚,狷介谨严,为文雅深醇,著作甚丰。针对时弊,运用通俗易记的民谚、歌谣,多方比喻,进行引导规劝,深入浅出地阐明深刻的道理,这是多数闽南家规、家箴的重要特色,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受家族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闽南人对家族具有责任感和认同感,进而发展对国家富有责任感和认同感。清初,粘氏族人从闽南前往台湾,为开发、建设、保卫台湾做出了贡献。粘天猛於康熙年间中举后在台湾教授生徒,弟子众多。粘德纯於乾隆年间中举后,任嘉义县学教论,对学生关怀备至,除勤於讲授外,还将俸资送给贫苦学生做伙食费,人称其行为是“春风化雨”。粘传江於同治年间到台湾后,设账讲学,化及乡人,使之能知礼让。他投笔从戎,英勇抗击侵略,后保举为同知衔。
2 V5 t  |6 h, Z7 |& o5 r* e
- I# x/ b+ h( b" D; o7 e% G! Y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46:32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6-1-11 21:54
2 j( ~, F8 ?( e! P1 l. v三       家族伦理是家族和睦的 ...
. U) x, w+ j+ w. W

" e$ J# t  R& ~: J
1 B, X& C$ @0 W4 m# v
                                              四
   家族教育是闽南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旧时代闽南一些大的祠堂和宗族聚会场所往往附设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的规模不等,但都承担着教育本家族甚至其他子弟的职责,有效地弥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水准。
   漳州地区的不少家族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充分利用祠堂等家族的公共场所开展教育活动。漳浦的陈氏鉴湖堂在明洪武年间附设了书院,由陈氏先祖困翁公兴建。据记载【授生徒讲学,多所造就。正统十二年毁於寇。其后竹庵公重葺之,讲困翁之学,以教乡人子弟。】平和五寨的林氏传至清代中期已成为当地旺族,乾隆年间,家族创办三所学校,招收各地学子,聘请举人、秀才任教,学生不分姓氏均可入学。乾隆和嘉庆期间,出现了30多个秀才、举人和进士。14世林长蕃於乾隆甲子科公12岁中举人。林永遇中乾隆甲子科进士,官至淮安府守备、抚威将军。南靖书洋镇下版竂李氏敦本堂秉承【穷人莫断养大猪,要出秀才莫断书】的祖宗遗训,十分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清初,第8代裔孙在坑口李洋头溪仔建造了一座黍为步文斋的学堂,通过培养人才以造福桑梓。云霄新田的吴氏先人吴登高与三兄吴登标於明末移居台湾,他们在祖地留有房份田,可收田租120石以上,他们将这些收入除用于祖地的祭祖费用外,还用于奖励家族中的后裔读书求学。平和霞寨镇寨里村的周氏家族於清代创办了龙文书院,并提供书田租十数石用於书院的日常开支。1914年,该家族创办新式小学:1925年创办龙文中学,为当时平和的弟二所县立中学。由于重视教育,清末明初时,寨里成为与九峰、琯溪三足鼎立的平和县的文教中心。
     在泉州,许多家族对那些贫穷但有培养前途的子弟给予各种奖赏。子弟中谁考中进士、举人、贡生的,都要郑重写入族谱,并往祠堂中拜祖、挂匾、立旗杆,有的还树立牌坊,以示荣耀。为激励子弟向学,有的宗族甚至规定:【大宗祠立三龛:中龛祀历代不祧之宜,明有本也;次祀登科甲与已出仕临民、受诰敕封赠者,荣有爵也;又次祀高风洁操、幽陷著述、有裨圣学名教者,尊有德也。非此三者,概不得立。】一些家族不异花费物力财力,或家庭自办家塾,或家族举办族塾,或乡里联合举办社学,创办起各种形式的学校,延聘教师,课督子弟读书。为使学校能长期办下去,一些家族设立学田,以田租收入维持运转。有的大户人家析产,也一定留下一份学田、学产,以供后人延师及参加各种层次的科举考试。
由于重视教育,闽南的许多家族仕进者甚多。长泰严溪镇的叶氏家族,历代产生的文武甲第名士者有109人,其中县令2人,县丞2人,登进士13人,举人32人。仅清末,该家族中秀才者便有9人。
  M+ O1 s" T; @. N5 e2 g

: S( _0 K+ l( I

签到天数: 4065 天

连续签到: 256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6-1-12 23:21:09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6-1-12 17:46
- k9 N% V# H2 s) ]* @* Z$ W7 h( q四   家族教育是闽南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旧 ...
: u+ n* q: M; e, S
好文章内容如此丰富需要认真学习。
% H, o: e- |1 C; C9 g8 t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8:0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1-13 18:06 编辑
) @7 o) Y. r6 I! S1 ^) x4 J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12 23:21/ @) Q8 \# `+ S0 c
好文章,内容如此丰富,需要认真学习。
: I- Y; D2 T+ b  m1 s
                                                               
闽南习俗是研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经历了上古、中古迩来的沉淀与演变,绵延纵横在使用闽南话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厦、漳、泉、广东东部和部分台湾地区。它既是闽南地区一株独特的凤凰树,记录着闽南文化的过去志现在,又植根於中华民族的广袤大地,带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家族文化的实施,往往是以闽南当地独有的民俗为载体展开的。长期以来,这些民俗深刻地影响和教育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其社会教育功用是主流教育形态所难以取代的。
【中秋博饼】起源於厦门,后流传至漳州、泉州、和金门等地,是闽南许多家族的一项重要民间习俗活动。民间利用过中秋佳节的机会,将月饼按科举级别制成,结合古代博弈游戏的《骰子选格》和明代中期江南流行的【状元筹】游戏法则进行活动,由家庭发展到亲友,然后普及到社会群体。博饼文化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通过掷骰子的方式,人获得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等大小不等的月饼,这是一种较为直观、形象的对家族子弟进行励志教育的方式。博饼文化与科举教育一脤相承,早期参加博饼者多为读书人,在后期的沿袭过程中又体现着读书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教育理念。博饼活动对参与者没有身份要求,无论是巨商富贾还是贫困之人,都可以参与,这体现了公平的价值观。无禁入的规则,也让家族成员可以很方便地参与。
冬至是二十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其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搓汤圆,祭拜家中供奉的诸神和地基主,同时也举行祭祖仪式。吃汤圆除有团圆、圆满之意,也具有【取圆以达阳气】之意。祈求大团圆、凡事圆满,是闽南许多家族共同的心愿。据说以往闽南许多家族过冬至除要祭祀祖宗之外,还要求族人兴教助学。冬至以后农事很少,利用这一间隙办学有利于教育子孙。由于家族重视,思想统一,这两件事一般都能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家族成员间充满融洽、欢乐、祥和、进取的气氛。冬节活动的费用,各宗族不尽相同,大多数家族设有“公田”,交给族人每年按户轮流耕种,称之为“轮田”。以“轮田”的生息作为冬节的费用之资。并由轮户备办冬节庆典的一切事宜。一些家族还拨出“公田”的一部分作为“学田”,将收入用于兴教助学,或在本村庄设立学堂,或支持族中贫寒子弟外出求学。现在台湾的一些宗亲社团仍沿袭这一旧制,置有“公业”(如房产),年收取租金,作为祭祀祖宗和助学之资。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闽南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期间,人们由长辈率领,携锄头、镰刀、酒、祭品等到祖先的坟上扫墓。一般分成“挂纸”和“扫墓”两种扫墓仪式。“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黍为“压纸”、“压墓纸”,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纸压在坟上,表示子孙已经祭拜过。挂纸时,用小石头或砖块将纸压在墓上,表示墓的主人是有后嗣的。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土地公,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培墓”的时间多在清明前夕,先用锄头或镰刀将墓上的杂草清除,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则必须重新描写,使其焕然一新。这项活动具有重要的家族教育意义,主要目的在于让年轻一代不忘本,展现“慎终追远”的传统。
在古往今来的发展中,优秀的闽南习俗执着的是一种民族的深远和凝重,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是一脤相传的。多数闽南习俗提供了远古、近代、当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摹本,展示了闽越民族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的农耕生活和农业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一些岁时节俗、婚嫁礼俗、方言习俗、娱乐习俗,大都从远古延续至今,基本保持不变。闽南与台湾的许多家族的活动,从名称到时间跨度和活动内容,均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这充分展示了两地民众都十分尊重礼仪教育,讲究节日民俗仪式;民俗活动的目的与愿望都是为了全家团圆,欢聚一堂,健康平安,念祖怀乡。传宗接代,改善生活。劳逸结合,祈求大自然,祖师爷等的保佑;精神实质在于表达需求,寻求安慰寄托,提供精神支柱,传承文化传统,参与社会教化,联络宗族感情,弘扬民族精神。
家族是家庭扩大化的组织。中国传统的家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的群体,也是一个有着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严格的内部等级关系的社会组织。家族文化是闽南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潜隐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难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承的,是一种与民众生活贴近、感情亲近、行为切近的特殊教育方式。“慎终追远”,是闽南家族文化自然产生的教育结果。人位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大量实际生活中的种种习俗和事项得到仿效、遵循。无论老人、青年还是儿童,他们既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被教育者。家族文化的教育规模大、成效显著,施行教育的过程,就是把民众的生活纳入某种家族模式的过程,以此来规范他们的语言、心理和行为。
同闽南的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家族文化也有着雅俗之分,但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和谐存在於一个大文化系统中,共同发挥着教育家族成员的作用。【雅文化是社会上层文化,属中原传统成熟文化在闽南区域的传播,直接与中华母体文化相构,是以士人为代表的主流文化意识,反映了社会高层和谐本质。而俗文化则是在闽南地区自我生成的乡土文化形态,更接近於文化的自然本色,能较充分体现自然的和谐特点,与环境融为一体。而俗雅文化在闽南的共同繁荣发展,其本身就是和谐存在的一个典范。】雅文化的和谐在於涵化了传统文化内容,俗文化的和谐则主要在于表现了与闽南自身环境的融合,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对社会大众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闽南文化是多种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夏合体,但无论是多种文化,还是多元文化,是个体文化,还是总体文化,在其历史生成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和谐精神,包括人与自然生成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生成关系的和谐,和谐是闽南文化历史过程的主调。】确实,闽南的家族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和谐的大整体,和谐的家庭文化更易於产生显著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而推动闽南社会的进步。
& L4 ]0 x# m9 f7 _- \$ B

% i$ ?+ r4 [. x3 D+ _9 g

签到天数: 4065 天

连续签到: 256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6-1-13 19:10:02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6-1-13 18:04
! ~/ o5 B5 n* m, }+ h五闽南习俗是研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
$ X. V8 E- E" J# d3 g+ e
还有第五部分呢太好啦!6 w1 {# V& w  x" ]& t. w0 z  l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9:15:09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13 19:102 F7 \) m5 r6 V* A# e
还有第五部分呢,太好啦!
* n4 _& {: T3 H) O1 x
感觉这文章挺好的,不仅是闽南人必须了解的,也应该是所有关心家族事业的人必须熟悉的内容。
, e, j' N' s7 ]5 c  |! |

签到天数: 4065 天

连续签到: 256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6-1-13 19:22:15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6-1-13 19:15- L3 |! ?* t4 ]* O7 ]! H
感觉这文章挺好的,不仅是闽南人必须了解的,也应该是所有关心家族事业的人必须熟悉的内容。
' v8 S8 J; s1 t1 }8 O
是的所有关心家族事业的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更重要的是所有不关心家族事业的人更应该好好学习一下。2 k4 l' {& i$ G* U! e* Z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8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