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34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说李生顺的30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6 17:2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1-7 21:11 编辑 * O$ a# C3 J3 v( b* P' u

1 p' q* B. o) F. Q
补说李生顺的30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李生顺有“舜帝后裔姓氏214个”,但未说明“214个姓氏”是怎样来的,也未说明以什么原则排序。这里补说李生顺的“214个”(见表6)其中的30个姓氏的来由。这30个或是其他舜裔姓氏研究文献中所含的,只是它们(他们)未说来由。

1 ]5 `4 C$ m7 K- z0 A2 T
表6  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
孙、胡、高、冯、袁,傅、薛、潘、夏、田,
邹、陆、孔、车、乔,文、陶、申、柳、齐,
莫、甄、卫、查、蒲,饶、戚、丘、古、苟,
来、苻、商、宗、妫,满、皮、、束,
占、濮、卿、敬、种,靖、逢、鲜、招、咸,
储、庆、毋、衡、,仪、法、、遂、舜,
幕、宵、娥、鍼(针)、舀,梧、圭、直、负、颛,
迷、研、尝(嘗)、观、戏,胜、息、厘(釐)、庐(廬)、雚,
铫、暮、募、象、因,茵,箴、与、笃、苫,
假、沮、归、、威,、绩、盎、庹、甿,
遏、姥、姆、禽、芒,坊、央、子、辱、□(“禾辱”)
恪、辕、溒、榬、援,汲、番、驷、弱、光,
慈、滇、有、河、
尉迟、司马、司徒、司城、斗门(闘門)
公良、偃师、濮阳、胜屠、上虞,西虞、徐虞于陵(於陵)、颛孙、原仲,
余姚、因孙、鍼尹、箴尹、鍼巫,占尹、罗陈、陆范、田球、田章,
孙阳、廪印、讎子、威王、沈陈,陆费、有箕、鲜于、信都、胜徒,
须遂、合博、杆臼、司甄、纥于,慈父、、子枋、子沮、子芸,
子穆、子禽,子尚、子石、子宋,子陵、子夏、子献、子寤、子种、子占,
子與、子鞅,子枋、少西、陈佳,陈方、五王、五父、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胡母、胡非、胡掖、母丘,母仰、登北、登比、癸北。
6 F' O7 Q9 w0 A) q! E0 W: _
+ N$ ~/ W! u2 [5 s& \" ~
    我收集有如下10份舜裔姓氏研究文献,⑴姚振宗、⑵姚恩健、⑽舜文化研究有说明他们的姓氏源流或来由,其他的都没有或几乎没有说明:
⑴姚振宗“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 清光绪三十年(1904),舜裔姓氏77个。
⑵姚恩健“姚氏衍生繁姓纂”,2001年12月,舜裔姓氏60个。
⑶世舜会和河南陈氏会会刊《舜裔春秋》封面“舜帝后裔姓氏”,未知著者(责任者),未明确时间,舜裔姓氏110个。
⑷山西运城舜帝陵“舜帝后裔传遍五洲”匾,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立匾时间,舜裔姓氏81个。
⑸濮阳舜帝宫“舜裔姓氏录”碑,碑文撰者“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陈守仁博士”, 2004年4月9日。碑文中舜裔姓氏104个,是根据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和濮阳舜帝文化研究会会长化迪华的研究。由于碑文有模糊不清者,只能读出80个,欠缺或疑似的24个。因此,该文献用作检索源有缺陷。
⑹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 (来自  李生顺,《有虞舜帝》第四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⑺未明氏“舜帝姚重华后裔姓氏183个”,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著作时间,名义183个,实际原著欠缺8个,其中空缺2个,用汉语拼音代替的有6个(其中我注明疑似的3个)。因此,该文献用作检索源有缺陷。
⑻宁远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系统简图》”碑, “乙酉仲夏(尧注:公元2005  菲律濱裔孙姚嘉熙敬献”碑,未知著者(责任者),系统简图(有连线)舜裔姓氏80个。
⑼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未知著作时间,含舜裔姓氏104个。
    ⑽舜文化研究《大舜后裔源流》,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著作时间,含舜裔姓氏73个。
       ●必须先说丘(邱)氏。丘(邱)——⑹,李生顺独有的;本应列在表12中。但我确认丘是舜裔姓氏,所以特意从表12拉出。
丘——陈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地称宛丘。子孙有以“居地‘丘’为氏”。故丘氏源自陈姓,是舜裔姓氏。
邱,同“丘”。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地名用字也用“邱”。因此,邱是因避孔子名讳而变成同邱的,邱同“丘”。所以 “邱”也是舜裔姓氏。
但是应指出,“丘”是一个多源姓氏,源自姜姓的“丘”是主流。
        ●接着,应说 “徐虞”和“馀虞”以及“馀姚、西虞”。
        本来,徐虞——⑹,李生顺独有的。  馀虞——⑺。   “徐虞”本该在表12中,但考虑到“徐虞”和“馀虞”形似音似,而将两者当为同一个姓氏,因此将“徐虞”脱离表12。然而,是“徐虞”还是“馀虞”呢?——此姓应是“馀虞”,“徐虞”是“馀虞”之误;看看下列《路史·后记十一》及其后的一列姓氏清单便明白为何:
        《路史·后记十一》说:“舜年百十有一。三妃,娥(尧注:是“娥皇”吗?)亡子。女英生义均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均封商,是为商均。”“次妃癸比氏(有的书籍近笔画为“登北氏”),生二女曰霄明,曰烛光。…… 庶子七人,皆厘降于齐人”。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尧注:李生顺是“河”)、母、辕、馀姚馀、姚、上虞、濮阳、馀虞(尧注:李生顺是“徐虞”)、西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
        必须指出:引用的这段话,在不同网站不同贴吧(不同人发的或说的)可见到,而这里引用的是蔡建军、雷运福在其专著《舜帝与九疑山》中所述(见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潇湘文化专题网),虽然未搞清整段话是否源自《路史》;除 “馀、姚无锡、巴陵、衡山、长沙”之外,其他“圭、胡、负、……、西虞”等21个都在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中;为什么李生顺将“母”写成“毋”、“馀虞”写成“徐虞?为什么李生顺没有把“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算为舜裔姓氏?目前,我只能引用这段话来说明“馀姚馀虞、西虞”是舜裔姓氏;这段话也可勉强说明“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尧注:李生顺是“河”)、母、辕、上虞、濮阳”19个是舜裔姓氏。

. J6 [$ V9 V: h- l: |% a
  V1 J# b8 @- \4 w" d4 E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26:25 | 只看该作者

" _; d* }3 z0 ^9 R/ f( |: I
●第三,再说“胡母”和“胡毋”氏、“母丘”和“毋丘”氏、“母”和是“毋”氏等3对6个姓氏:实际上,每对是同一个姓氏,实是“胡母”、“母丘”、“母”3个。看看姚振宗和姚恩健怎么说便明白了。
姚恩健说:“胡毋。毋丘。毋。  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彊封其弟于毋丘,以封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后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
姚振宗曰:“胡母氏  本陈胡公之后也。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为胡母氏。”还引用《元和姓纂》说胡母氏和“汉有太史胡母敬;汉景帝时博士胡母子都、后汉执金吾胡母班晋、河南令胡母辅之字彦国”,并给予注释和补充说明,其中有注释胡母敬“为秦太史令非汉太史也”。
二姚说“胡毋”或“胡母”氏,虽然详略不同,但是都是指向齐宣王母弟,都是说“远本公,近取邑,故为胡母氏”,即是指向同一个姓氏无疑。
这个姓应是“胡母”而不是“胡毋”,因为,姚振宗引用《元和姓纂》、《汉书 艺文志》 、《汉书 儒林》、《史记》等注释和说明胡母氏人物,不单姚振宗称“胡母”氏,这些典籍也称“胡母”;因为,[广东]平远姚氏三修族谱“姚氏分姓二十九姓” 也称“胡母氏”,其时最迟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或更早;还因为,⑴、⑶、⑷、⑸(疑似)、⑹、⑺、⑼和平远谱都称“胡母氏”,只有⑵,即是姚恩健单独称“胡毋”;人的多寡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前者——我从姚振宗和相关典籍的称谓。
因此,“胡母”和“胡毋”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胡母”; “母丘”和“毋丘”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母丘”; “母”和“毋”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母”。
⑹,即是李生顺是唯一既认“母”也认“毋”,即是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既含“母”也含“毋”,这就重复了。不知李生顺是如何能得到这2个姓氏的,但是,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实际是“213个”。
●第四,96个中含“母丘”、“容”、“第”3个姓氏。刚刚说了“母丘”,而“容”和“第”已在前面讨论了,这里只简单重复我的观点,“容”不是舜裔姓氏,舜裔姓氏不应有“第”,认“第”是舜裔姓氏是误会或误解。
(2)

$ n; u8 D$ t.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2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1-6 18:01 编辑 # K& w! N- w& ?8 o# T+ W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6 17:27
9 A% E9 }% V2 e- U6 ]9 a●下面说“潘,饶,咸,舀,圭,直,负,戏,盎,濮阳,卫,威王”等22个舜裔姓氏。潘氏——舜后裔迁居 ...

, b3 d# @. R6 ^& ?
) A: ]1 \1 v+ O, \; I& z: e4 E0 H# A, O0 G
       原仲氏,原氏——陈大夫原仲之后。
      登北、登比、癸比氏(尧注:李生顺是“癸北”)——《山海经》有“知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指出“登比”氏与“登北”氏是同一个人。又,《路史·后记十一》说:“舜年百十有一。三妃,娥(尧注:应是“娥皇”)亡子。女英生义均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均封商,是为商均。”“次妃癸比氏(有的书籍近笔画为“登北氏”),生二女曰霄明,曰烛光。”  综合二文献,“登北、登比、癸北”是指向舜的“次妃登北氏或癸比氏”;至于为什么三者是舜裔姓氏得问李生顺。
       纥干氏(尧注:李生顺的“纥于”是“纥干”之误)——百度未见“纥于”氏而见“纥干”氏。族谱录网有“纥干”氏而不含“纥于”。
无弋(尧注:李生顺的“无戈”是“无弋”之误)——历史上罕见的复姓,其源有三:一是舜后有无弋氏;一是汉时西羌族祖之号,子孙以为姓;一是相传为夏禹之后。前者是舜裔姓氏。
       储氏——源出有二: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一是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得姓始祖储太伯。另一支战国时期齐国储子(储子后代以储为姓)任齐国相(前330年-前300年左右),大约公元前315年看到燕国内政乱,与孟子劝齐攻燕,破燕。

  C6 g# [, B- {3 k& U' M: N0 s(4)! r1 c: O3 @! j9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27: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6 17:26
0 f8 P: p; }4 h7 o: Q; |●第三,再说“胡母”和“胡毋”氏、“母丘”和“毋丘”氏、“母”和是“毋”氏等3对6个姓氏:实际上,每 ...
$ ?1 {: u! w' c8 i4 L
9 P4 f+ I0 T! X7 o  _3 n1 B
●下面说“潘,饶,咸,舀,圭,直,负,戏,盎,濮阳,卫,威王”等22个舜裔姓氏。
潘氏——舜后裔迁居潘地,(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有潘氏。
饶氏——《姓源》载:姚舜之后。 饶氏系先祖妫姓,是舜帝后裔,商均支裔孙(约47世)清公受封于先祖封地平阳,食採饶阳(山西平阳府)。唐太宗时饶氏尊凊公为鼻祖。是以封地为氏。
咸氏——《路史》记咸氏为舜后。
舀氏——《潜夫论·姓氏志》谓舀氏为舜后,发明舀勺,以舀为族名。
圭氏——《姓考》载:圭国,舜后。《左传》郑穆公妃圭妫是也。因舜创玉圭,其裔有以圭为部落之名。圭氏望出陈留郡。
直氏——舜后裔直栖之后,以直为氏。
负氏——《世纪》说舜迁负黍。
戏氏——舜子戏之后。
盎氏——爰盎之后,即袁涛涂之所传。
濮阳氏,濮氏——舜裔迁徙濮阳,以地为氏。
卫氏——卫氏有二源:一为姬姓,周文王子卫康叔之后,封卫国,以国为氏。二为古卫国,姚姓,舜后,灭于商,见《后汉书·郡国志》。
威王氏——齐威王之后。
) v$ L# n4 f. D

+ K, X% f/ D% q5 u8 s! W5 y(3)
, t6 B6 J5 P: N/ h* N6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31:5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6 17:294 b. Y/ s' T) u* R3 n* a
原仲氏,原氏——陈大夫原仲之后。登北、登比、癸比(尧注:李生顺是“癸北”)——《山海经》有“知舜 ...
1 t5 e' S/ l+ D* X. _; ?( x9 s
' b5 i; E) y6 o
司马氏——⑶,⑹,平远谱。族谱录网有司马,但其源流不见有舜裔。我未举证而提出司马氏,乃是(广东)平远姚氏三修族谱的“姚氏分姓二十九姓”含司马氏,是平远姚十三世杭徽两郡太守公姚尲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提出的。
最后说箕氏。这是迄今未有人提及的舜裔姓氏,是我昨晚刚发现的,或者说,是南昌姚氏姚绍弦和宋姓人帮忙发现的。
箕氏有二:一是夏世箕伯之后,姚姓也;一是商紂王叔箕子之后,子姓也。(世界宋氏宗親聯合會學術委員會 收集/整理)。
因此,夏代箕伯之后的箕氏是舜裔姓氏。
(5)
  B4 Q) V5 _( E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1-6 21:55:1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6 17:32
8 N$ M: Y* f5 J占个位置备用。

- l+ n1 @& Q% _7 |( Y      钟尧老辛苦了。
6 s! B2 W, Y8 \      近期,看了您发的舜帝后裔一系列资料。尤其是看到舜帝后裔以“子”为姓有十几个,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关注的宋氏源流也有许多“子”姓。很高兴能够在宋氏的文化里面发现舜帝后裔姓氏。
& y/ `/ v" p, F6 {4 K+ r5 ]&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32: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6 17:31' x/ _* j: \$ P( O! H2 s' A* t
司马氏——⑶,⑹,平远谱。族谱录网有司马,但其源流不见有舜裔。我未举证而提出司马氏,乃是(广东) ...

  W. L0 h9 Z0 H$ ]4 ~$ D占个位置备用。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11-6 20:43: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l8 P- n% {& `/ g) o
钟尧老辛苦了。, o' h3 z! e' C& @: ]% g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5-11-6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5-11-6 20:434 }: M# n- e0 p8 l# y/ T$ ^
学习。# F( G2 K! H9 f" d8 L: k
钟尧老辛苦了。
, X, u, J) @: I$ ]! b) [
“胡母”、“母丘”、“母”,是正确的;“胡毋”、“毋丘”、“毋”,是错误的!——这样说更直接明了。+ p' W) @8 W# v* V, p* N4 d& Y5 q

签到天数: 3878 天

连续签到: 4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5-11-6 21:02:05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2-17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