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2 22: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2 22:11 编辑 + ` n) W" U' u: ]: M
, W4 y5 ^7 D5 H除了任“军机章京”这一要职之外,姚梁终生都是在京都或地方上任文职官员。首先是中进士之后即在京任“内阁中书”及“宗人府主事”等。在任、离“军机章京”之后是改任地方官员。他的一生中任职繁多:诸如任“方略馆纂修”、“礼科主事”,亦参与翰林院的修编。曾任“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后改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刑部湖广司员外郎”,“饶州府知府”等。一度“官至四川按察使”和“川东分巡兵备道”,兼辖“重、虁、忠、达、酉”等处。历任“江西,广西提刑按察使司”等。至于有着明确纪年的则有: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以内阁中书任庚寅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以内阁中书任辛卯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以宗人府主事任甲午科陕西乡试副主考。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丁酉科广西乡试副主考。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山东省学政⑽等等。姚梁还得过三次“大夫”级别的封赠。其一是乾隆三十五年敕封“奉直大夫”。乾隆四十五年诰封“中宪大夫”和乾隆五十年诰封“通议大夫”。同时,他的夫人也得到“孺人”、“恭人”和“淑人”之类的晋封。姚梁任官时,为官清正。《括苍彙纂》说他“清廉耿介,毫不苟取。任饶州时,民立生祠祀之。所至俱有政绩”云云。但姚梁可谓是仕途多舛。不知是何原因,在他的宦迹生涯中每每是向下降职。先是从中央官员调为地方职务,接着是步步下退,最后竟终于河间府的任上,以至尸骨亦回不了故乡。这真可谓是不尽人意之遗憾了。' S: ?' |1 D0 O- J7 z+ }
庆元属弹丸之地,历来文人学子为数不多。虽《县志》堂皇地列着数十名“进士”的姓名,但其中每以讹传,或附会,或戏说所致,多属虚构失实。至若真正能涉足于中央政权且有史料所证实者,仅姚梁,胡紘等二三屈指可数的人物罢了。而其间甚得影响,能为众口所碑的又当属姚梁了。其一,在这有清二百六十七年历史中,庆元中进士者仅姚梁一人。其二,他所任之要职每被史料所证实。事属翔实,有别于传说之嫌。这是须作一强调的。
& [; Z# D0 v8 S# v 在姚梁成为县里的历史名人之后,本地对于他之身世的民间传说也随之产生了。且为数不少。而再让人常常口述的有三:其一是说他少小时曾随母亲到政和“铜盆庵”圆梦,在他刚踏上山门时即踏出了一声铜盆的响声来。原来据说“铜盆庵”有巨石如铜盆形。庵亦因之得名。如今,这天生灵地竟被他踏出响声来了,足见他是个异才。这时候,因响声而惊动了庵中的住持,她出来一看,见是一个美貌非凡的少年。她料他日后必贵,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闻到响声后惊而退了三步,故预言他的仕途是晚景退步云云。这个传说很合乎姚梁晚年每每降职之说。其二是说他少年入学于县城内与城隍庙毗邻的书院时,曾受到富豪家子弟的不白之冤,在求助于城隍老爷作公正的判断时,又遭到了小鬼的无理欺辱。故他立誓发奋,以图雪耻。在他发迹之后,城隍老爷自知过错,因羞于面子而迁建城隍庙于县城之东。三是说他那“眼观九行,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被窦光鼐过于夸张地奏上了皇上,皇上不相信,故特赐他游览宫院,然后命他背诵各处的匾额、楹联,他竟信口一一背念不误云云。当然,这三则故事都是子虚乌有之说。当知庆元县的城隍庙是早在明洪武十六年时就迁建在东门外的,它的迁建与姚梁无关。其次是姚梁作为区区一位由进士入直内阁中书的小官员来说,是不可能得到皇上恩赐游宫这特殊待遇的。但从中可知道这是后人敬仰地方名人而将他神化,使之构成原是上天的神人下降这一传说来增高地方的人文价值的。这些虽是造假之作,但作为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说,也还有着它的文学价值和长期留传的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