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V% H5 w2 h(二)、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林宝修撰成书的《元和姓纂》明确记载:第一次避难:田渊到吴兴。第二次避难:田丰到吴兴,恢五代孙敷,居武康。注意一个关键词语:复回。“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
6 Z/ Y. _; f3 Y
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的《元和姓纂》姚Yáo的记载:【源】⑴源出不详。春秋时郑国、战国时赵国并有姚氏。⑵其先田氏。汉初,战国齐王室遗族田横拥兵东海之岛,拒不降汉,部分遗族惧受牵连,易姓王。至景帝时,王姓女王娡为景帝妃,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武帝即位,许舅氏男丁复姓田氏。娡弟田蚡始复田姓。蚡孙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吴兴,改妫姓。渊孙、冀州刺史妫平再复姚姓,为江南姚姓之祖。新莽代汉,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丰子恢,改妫氏。恢五代孙敷,又立为姚氏,居武康。 这里有得到以下信息: . _+ ]7 j! o8 `! ^
1、时间:汉武帝即位后,才发生蚡孙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吴兴的事,姚氏祖先田渊的第一次过江避祸发生在公元前141年以后。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也就是公元23-24年,姚氏祖先姚丰的第二次过江避乱居吴兴避难。 2、地点:第一次避难:田渊到吴兴。第二次避难:田丰到吴兴,恢五代孙敷,居武康。 3、一个关键词语:复回。“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
; X4 s8 W! H; P3 D
(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确记载:。。。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僧垣,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
1 x1 T/ V, X0 w: D( d. R(四)《儒林姓氏书》载: 姚氏出于虞帝,生姚墟,以地为氏。汉有青州刺史恢,尚书左仆射皓,吴有太常卿信,晋有九江太守渠,墓皆在郡境。碑碣尚存。则姚氏之居吴兴也久,故望出吴兴。 . s p6 k' q+ d4 t4 q; W6 K/ G$ z
(五)、据张学锋先生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一文考证,姚思聪孙姚无陂也为武康人。
& G! V/ ?9 P/ V1 U
节录:大周故姚府君墓志铭,曰:大周故平州司仓姚君墓志并序 (河 东薛撰 )君谋 (讳) 无陂, 某 (恐是衍 字) 字澄之, 吴兴武秦 (康 ) 人也。 姚墟寅庆, 氤氲岳渎之精; 历岫承家, 赫奕帝王之胤。被乎史谍, 可略而言。 祖思聪, 唐银青光禄大大、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
+ W% a$ _) m, [% w 志称无陂 “吴兴武秦人”, “祖思聪, 唐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行杭州刺史”。吴兴郡无武秦县, “武秦”乃“武康”之误, 姚氏是南朝以来吴兴武康著姓。梁陈隋唐初姚氏最著名者可数姚僧垣及姚察、姚最兄弟和察子姚思廉。僧垣传见 《北周书 》卷四七、《北 史》卷九 ○, 姚察传见 《陈书 》卷二七、 《南史》卷六九, 姚最传附见于僧垣传, 思 廉传见 《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 ○二。僧垣、最父子擅长文学、医学, 见著 于周隋二代。察、思廉父子, 皆以文史见 长, 撰著 《梁书》、《陈书》。尤以思廉在唐 太宗时期的活动为最, 形象列于 “十八学士图”, 文学褚亮为之赞。无陂祖父名思聪, 据 《新唐书》卷七四下 《宰相世系表》 姚氏,思聪为姚最之子,则思廉、思聪互为从兄弟。无陂为思聪之孙,思廉之从孙,属吴兴姚氏家族成员,其社会地位亦可窥知一斑。 虽后世追述僧垣八世祖姚信是孙吴太常卿, 但吴兴武康姚氏两晋时期几不见史籍。 刘宋元嘉末年有吴兴姚峤者, 颇知吴郡、吴 兴、晋陵、义兴四郡水利事, 扬州刺史刘浚 曾上书请求按姚峤的建议动用乌程、武康、 东迁三县民工从武康 溪开漕谷湖直出海 口。事见 《宋书》卷九九 《二凶传》。在上 书中, 刘浚称姚峤为 “州民”。看来当时武 康的姚氏尚处于封山占水、增扩庄园的开发 领主阶段。在刘宋历史上登场的并能够基本 上确定为武康姚氏的还有姚系祖 ( 《宋书》 卷四八 《朱龄石传 》) 、姚宏祖 ( 《宋书 》 卷八四孔觊传》) 、姚天覆 (同前) 、姚道和 ( 《宋书 》卷七四 《沈攸之传 》、卷八四 《孔觊传》) 等人。其中姚确系祖 “武康人”。
: L& L* b5 \2 X3 L
(六)、僧垣传见 《北周书 》卷四七、《北 史》卷九 ○:姚僧垣 约生于499年(南齐永元元年),卒于583年(隋开皇三年),享年84岁。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的八世孙。 K' n! }9 G4 C* t6 `/ D) l
(七)、《南史》姚察傳(《陈书 》卷二七、 《南史》卷六九)记载: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 $ T& u& y* H" ]1 r: [$ S
(八)、《唐書》姚思廉傳记载:姚思廉,察之子。陳亡察自吳興遷京兆,遂為京兆萬年人,孫(王壽)。/ {, _/ B/ b1 F& U+ S f: `
(九)、宋談鑰撰《吳興志》卷十四“郡守題名”载:烏程縣部分,“今歷攷史傳諸書,自吳至唐得二十二人 ,姚憲 《統記》云:武康人,為烏程令(注:姚先排第一,应是三国吴人)。 l Y; M5 v) F! Z& b
(十)、明嘉靖《武康志》人物表载:姚恢青州刺史,三国吴姚信太常卿、姚陶寧浦太守、姚奋太傅、姚宪乌程令,梁姚察太子舍人,唐姚思廉弘文馆学士。则皆为里人。 明嘉靖《武康志》姓氏又载:信子陶吳寧浦太守,陶子奮太傅,晉之藏至散騎常侍武、韞與梁之璿、壽、文、祥、欽凡六人,皆至給事中,吳之參、憲、翊,晉之向、選,梁之康、遏、通、緒、茂皆為縣令,並武康人。
; R z' v5 I- v% J% _)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