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h: c5 b' ]! m5 } L6 r& f. B五、东山再起,重返台湾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光十六年(1836年),姚莹被道光帝以“台湾为海外要区,非熟悉情形,才守兼优之员,不足以资表率。因思淮南盐掣同知姚莹,前经陶澍等保举,朕于召见时察其才具,明白谙练,曾任台湾县知县,噶玛兰厅通判,于该处情形较为熟悉。所有福建台湾道员缺,即着以姚莹升署,仍俟期满再请实授,并着照例赏加按察使衔。……”为由,再次征召赴台履任。历史就这样又一次把姚莹推到了时代的前台。《台湾志》对此也有专门记载。 此次重官仕台,正是海禁初开,世界各帝国主义,群向中国要求通商,争夺市场的时期。面对海外强夷的野心和觊觎,姚莹审知疆事日亟,欲求攘外,必先安内。为此,他先从社会治安治理;缓解民困、安定民心、“固根本”入手。下车后,首即斩捕大盗九十余人,闾阎稍安。然匪徒甚众,策其乱谋未已,遂行联庄收养游民之法。“凡少壮无业而惰游者,除尝为乱首或大盗杀人正凶者不赦外,余皆免究,籍其姓名年貌编为壮丁,使巡守田园,逐捕盗贼,统以委员,周历诸庄。”“凡收养嘉、彰两邑游民八千余人,皆劲旅”,妥善解决了游民问题;同时,武力搜剿乱民劫匪,“由是贼党皆为义勇,原有各路股匪,均无内应,再率大兵出剿,……”,有效解决乱民盗贼匪徒祸害,改变了台湾的危机局面。 此外,他还整剔海东书院规约,培养学子,大兴教化,稳固统治基础。现保留在台南市大天后宫的姚莹所题对联:“皇清赞顺安澜,八百载神功广运,历宋元明以翊。天后宏仁利济,亿万祀圣德长昭,统江河海咸尊。道光二十(一八四0)年庚子正月吉旦,按察使衔台澎道兼学政姚莹敬撰。”即是他洞悉台湾地方民情,与民打成一片的最好证明。 在解决处理好岛内自身存在的隐患之后,姚莹立马着力海疆防备工作。“内贼既除,即与总兵达洪阿阴设国防,以备缓急。”以上种种之表现,赢得了闽抚刘鸿翔的高度赞许:“经济根于学问,正直而能通达,讨逆平叛,功绩昭著,洵海外之保障。” 在守土护台方面,姚莹的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卓越。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在鸦片战争爆发,沿海一带节节败退、连连溃败的极端不利的总形势下,姚莹会同达洪阿、黄开基等人领导台湾人民一再击退英国侵略者,既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又打击了外来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成为鸦片战争的一个亮点。也就是说,姚莹、达洪阿、黄开基等三位曾在漳州共同生活过的官吏,又为保护台湾走到了一起,联合上演了一幕幕共同奋击外敌的惊心动魄的动人场面。 台湾镇总兵达洪阿 (?-1854年),姓富察氏,字厚庵,满洲镶黄旗人。历任侍卫、都司、参将、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为贵州威宁镇总兵,后调福建漳州镇总兵。次年(1835年)调任台湾镇总兵。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他调台五载,训练操防有功,被赏加提督衔。 黄开基(1787-1854年),字自堂,重庆府永川县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任平和知县,率民筑堤防洪,时称“黄公堤”,至今犹存。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开基被派去代理彰化知县,曾先后在姚莹、达洪阿率领下多次捕获海盗、劫匪有功,而被调升同知直隶州。(见姚莹《南北路逆匪首从就捦地方平定奏(夹片)》、)在鸦片战争中,黄开基根据姚莹、达洪阿的部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有力地抗击了英军的入侵,取得重创英舰“阿纳号”的辉煌战绩。 姚莹、达洪阿、黄开基抵台就任道员、总兵、知县之职时,正是东南海疆多事之秋,英国侵略者频繁派船到台湾洋面销售鸦片,还阴谋策划武力占领厦门,切断台湾与内地联系。姚莹就任台湾兵备道后,根据鸿胪寺卿黄爵滋“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会同总兵达洪阿出告示,缉拿吸烟者,按例惩办,致使“各处烟馆纷纷关闭”。姚莹认为:禁烟妨碍英商大利,英人不会善罢甘休,可能发动战争。因此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初指出:“简练舟师,选择将帅,修葺战舰攻具”乃“目前要务”。为整顿防务,姚莹注意处理同僚间关系,搞好团结。主要是与总兵的关系。 达洪阿行伍出身,不谙文墨,性情刚烈,“同官鲜与合”。姚莹任兵备道时,与之也有所龃龉,但姚莹以诚相待,达洪阿对姚莹甚为佩服,亲自登门致谢,并结拜为兄弟。对此,《清史稿》有载,“武人不学,为君姑容久矣,自后诸事悉听君,生死祸福与共之。”他对姚莹所拟奏章和全台筹防谋略,无不赞同。 同时,姚莹还积极做好达洪阿与王得禄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俩人多年的恩怨。达洪阿原先与在籍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亦宿微嫌,难于相处”,后经姚莹“劝两人弃嫌敦好”,终使“各矢忠诚,顿忘前怨”,共同对敌。达洪阿热情接受王得禄“严守海口,不轻与海上决战”的建议;而王得禄也自带精兵,督守澎湖,团结合作,积极为台应援。 官员团结使台湾战备顺利进行。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后,姚莹、达洪阿即饬所属勘查、整修各处炮台。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又逐一勘察沿海各口岸,并相应作了布防。同年六月,一艘英国兵船首次窜入鹿耳门外马鬃隙洋面窥伺,台湾水师立即出击,将其逐出外洋。 英船首次犯台后,姚莹、达洪阿更加重视战备。一面请求添造战船,招募壮勇,下令各庄头人团练义勇,“以备一旦有警,半以守庄,半出听候调用”;一面会同王得禄研究作战方略,采纳王得禄的建议:“但严守口岸,不轻与海上决战”;“凭险设伏”,或“以计诱其搁浅”,然后“设伏歼擒”。为加强战备,王得禄“自募精兵三百,出驻澎湖”,姚莹、达洪阿则分别北、南两路,亲赴沿海17个重要口岸,逐一巡视布防。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英军再犯浙江定海时,分船3只到台湾窥伺。此时,时同知直隶州的黄开基抓紧建筑炮墩,制备器械、旗帜、号衣,自雇乡勇三百名,巡查策应,督率各庄团练义勇三千名,听候姚莹、达洪阿的调拨。同时,与淡水同知曹谨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支援。十六日,一艘英舰拖带多只舢板,窜入基隆口内,开炮攻击二沙湾炮台。参将邱镇功督率兵勇奋起反击,击中英船船桅。该船退出口外时冲礁破碎,英兵纷纷落水,清军驾船追击,毙敌42人,俘虏133人,缴获大炮10门,及“夷书、图册”等多件。(见姚莹《逆夷復犯大安破舟捦俘奏》)另《清史稿》(见志、一百二九页、帮交二)也专门记载此事。(即“八月,英人攻鸡笼,为台湾道姚莹所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初五日,一艘英舰又到基隆口外停泊,要求放还被俘英兵。台湾军民不予置理。至十三日,该兵船突进口门,对二沙湾炮台猛烈炮击,清军开炮回击。英方见台湾“人众山险”,无隙可乘,只好退去。 英国公使璞鼎查见台湾防守严密,外部进攻难于取胜,便在广东收买台湾汉奸张从等人,把他们送回台湾作内应,妄图里应外合夺取台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底,英兵舰一艘、舢板多只,携带广东汉奸黄舟等人,到淡水、彰化交界的大安港洋面游弋,等候张从等人前来接应。时张从等人早被“破获伏诛”,姚、达将计就计,采取不与敌海上争锋,引敌深入,加以歼灭的战术。一边飞饬淡水同知曹谨、彰化知县黄开基督领2厅县士民,严行戒备,一边雇用粤省渔民周梓等冒充汉奸,同黄舟等人招呼接应,把英舰引至清军事先设伏的土地公港,使之触礁搁浅,歪侧入水。这时,预先埋伏在岸上的守军与渔民一同出击,奋力攻打。结果击毙英军11人,生擒49人,擒获汉奸5人,缴获英国大炮10门及英军掠自镇海军营的铁炮、刀枪等物品。 璞鼎查连遭惨败仍不甘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中、下旬,又调集19艘兵船,并收买中国沿海草鸟船十数只,开到淡水、鹿港、彰化、嘉义等处洋面,伺机进犯。因黄开基、曹谨等率领清军防守严密,无隙可乘,只好退去。至此,英军五犯台湾,无一得逞。(见《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初五日内阁奉上谕》)姚莹也因“任台澎道四年,召募义勇三万人,挫败英夷,英夷惮之,不敢近。故连年浙粤江南皆丧地失守,而台湾独完”的杰出表现,被道光皇帝“诏嘉奖,加二品衔,予云骑尉世职”。 鸦片战争期间,姚莹、达洪阿、王得禄、黄开基,他们精诚团结,携手并肩作战,英勇杀敌,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2 U5 P% c& ]!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