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试论舜文化的凝聚力 周九疑 一、舜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确定了它的凝聚力 (一)世界两大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人们普遍认同,世界存在两大文化,即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两大文化的划分是以人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来区分的。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实现人生的个体社会价值,主张个人奋斗,强调人的个性;东方文化注重的则是实现人的群体社会价值,注意运用人的群体力量去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两种截然不相同的人生价值观,注定了东方文化必须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才能凝聚不同数量、不同个体的人去实现不同群体的社会价值。 (二)群体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凝聚力 所谓群体,即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家庭、村落、民族等社会群体。群体可分成家庭群体、社会群体、民族群体、国家群体。将不同个性的个体人聚集起来,去实现这个群体的社会价值,没有一定的凝聚力,是很难办到的。这种凝聚力要调合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在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体价值。没有凝聚力,就形成不了人的社会群体,即使形式上有,也只能是乌合之众,一旦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相矛盾,就会无法实现人生的群体社会价值。 舜文化(即道德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核心精神,正是这样一种能凝聚群体的凝聚力。 (三)道德文化的凝聚力,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兴趣,开始向世界文化渗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方文化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速度,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注意,他们研究后,认为亚洲四小龙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方,是东方文化核心精神道德文化而使然。道德文化的凝聚力,不仅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还解决了西方在现代化进程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严重的后果。鉴于一个世纪来,为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带给人类的战争、侵略灾难,和现代化进程中造成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东、西方学者,在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主流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建立世界伦理道德。提出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社会伦理,作为世界伦理道德的标准。我国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先生,8月11日在电视专题节目“新青年千年论坛会”上提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世界伦理的金科。道德文化的影响开始向世界文化渗透。 二、舜文化远在虞舜时期就具有凝聚力 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主要内容,远在它形成的虞舜时期,就展现出了它强有力的凝聚力。 (一)家庭群体凝聚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基本群体。舜文化推行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美”实现了家庭群体的凝聚。对家庭的凝聚,是通过舜帝身体力行“忍辱负重”、“以德报怨”来实现的。舜在登上联盟主的位置后,在全部落联盟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教化,使之成为全部落联盟家庭群体的凝聚力。 (二)社会群体凝聚力 《五帝本纪》记载“舜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舜的社会凝聚力。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来形成这种凝聚力的呢?他是通过“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系列以身示范“谦让”、“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道德感化来形成的。 (三)民族凝聚力 《五帝本纪》载“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这里的四海,据《尔雅》的解释为四方不同民族的部落。中华民族本身是由众多的民族组成的,由于舜帝推行的道德教化,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团结,这就是舜文化的民族凝聚力。 正是由于舜文化的凝聚力,虞舜时期,农业、手工业经济,以及音乐、艺术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稳定,人民乐业的社会生活局面,这就是被后人视为理想的“舜日尧天”时期。 三、舜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凝聚力 历史在舜帝去世后,又走过了四千多年。作为舜帝身体力行推行的以道德文化为中心内容的舜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是否仍是凝聚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现代家庭仍需凝聚力 现代家庭已经从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旧式家庭中走出来,它摆脱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羁绊,进入了现代文明,再不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它仍需要凝聚力,才能维护家庭的稳定,仍需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道德行为,实现家庭和睦,来凝聚家庭这个群体。这些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的拒绝赡养父母,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因小事造成的家庭破裂,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国家制定了老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来保护这些家庭群体中的弱者。法律的裁定,虽然为这些弱者,争得了生存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家庭群体的凝聚力,导致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在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内,仍然需要舜文化的伦理道德来凝聚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群体,稳定家庭群体这个社会的基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才能得到发展。 (二)社会凝聚力 当代社会的社会凝聚力,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团体的凝聚力。舜文化的社会凝聚力是通过“谦让”、“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乐于助人”来实现的。今天,在我们的任何社会事业、经济群体中,仍需要这种凝聚力,否则这个群体就会败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以注重社会道德形成凝聚力而成功的事例不少。如中国第一村浙江华西村,河南新乡刘庄等,这些曾经十分贫困的农村,就是领导人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关心群众”、“吃苦在前”的道德行为,凝聚了村民的心,造就了今日的辉煌。而一些过去很富有的国营企业,却因领导人带头营私,致使社会道德行为沦丧,企业破落,这样的例子,已经有不少见于报端。在任何社会群体中,没有“谦让”精神,就可能出现为“己利”而互相攻击,甚至行凶杀人。我国社会上出现这种现象既与封建社会宣扬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相关,也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影响有关。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努力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综上所述,舜文化中关于社会道德的标准,仍适用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建设,对社会群体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三)民族凝聚力 我国现代的民族凝聚力,已不同于四千年前。由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已经形成,今天民族凝聚力的目标,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共同振兴中华。 近一百年来,我国人民移居海外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远离祖国的社会群体。但是几千年道德文化的影响,这个群体对祖国、对民族有着深深的文化情结。文化的认同,共同始祖的认同,一脉血亲的认同,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特别是舜文化的影响,又深又广,旅居海外的同胞,一百年前就成立了“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其团体会员遍及四大洲四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以舜裔自居,以舜裔为荣,以弘扬舜帝美德和精神为宗旨,以促进大中华经济发展为目的,充分展现了舜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从海外舜裔宗亲会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舜文化在当代的民族凝聚力。最早的舜裔宗亲会成立于1900年,距今正好一个世纪。当时的中国,正是列强入侵,清廷腐败的时候。美洲的华人创办的舜裔“笃亲公所”,就是为了凝聚当时美洲华裔、华侨的民族情感,为自己侨居他国的民族同胞争利益。这一宗亲社团后由美洲迅速向世界各地推开,并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到1997年第十二届国际舜裔联谊会,有了明确的议题“为大中华经济之发展”。它的民族凝聚力已经明显地凸现出来。近百年来,从舜裔陈嘉庚倾家产回国兴办实业和教育到陈经伦先生捐巨资在国内各地建学校,海外舜裔对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注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给了更多海外赤子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机会,港、澳、台及旅居国外的不少舜裔及华侨实业家,纷纷携巨资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实业,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其事例举不胜举。而一些已经改变国籍的舜裔,仍然崇敬祖德,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今年三月泰国副总理披差·拉达军(陈裕财)就携儿子曼谷市长披集·拉达军(陈年平)回祖居地广东澄海东里镇东陇村探视了祖居乡邻。(见《寻根》杂志2000年二期)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亦回广东汕头探视了自己的祖居。虽然,他们都已是外籍人士,要为所居国人民工作和服好务,但却没有忘记根在中国。这主要是我们的道德文化观念使然。共同始祖的认同,共同文化的认同,以强有力的社会群体力量表现出来,阻遏了阴谋策划台湾独立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舜文化正在为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祖国统一,实现共同振兴中华的目标,起着巨大的凝聚力作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又走过了一个世纪,中国人民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新的千年里,只要我们本着“民族为重,国家为重”的精神,求同存异,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去凝聚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共同奋斗,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外人预言的现实,就一定会实现。 (选自《舜德千秋》,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 : A$ X% e% } j%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