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尧舜之道”与“唐虞之道”(节选) 彭 敏 关于尧舜的古今称谓及指向 关于尧舜,古代资料中有许多记载。《尚书》开篇就是《尧典》和《舜典》。《史记》首篇《五帝本纪》中则是专述其事。“尧”和“舜”是人名,尧、舜都是五帝之一,他们处在相同时代,舜即帝位前曾为尧臣。“唐”和“虞”分别是尧、舜时朝代名,故尧又称为唐尧,舜又称为虞舜。尧舜常被后人合称,有时亦合称为唐虞,唐虞即指尧舜。 提到尧舜,今人多用“尧文化”、“舜文化”(偶尔也用“尧舜文化”)来概括尧舜的思想内涵。因为“文化”二字的意义更普遍、更通俗,所以用“文化”来概括尧舜的思想内涵,在当代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也使得尧舜能更好地被大众了解、认知。但是“尧文化”和“舜文化”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往往被作为尧、舜故乡或居留地的文化品牌来宣传,它们大多以有关尧舜的民俗传说为核心内容,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市政建设,提高城市形象等。其实对于尧舜的思想内涵,古人也有固定词组来概括,即“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尧舜之道”与“唐虞之道”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少见,古人多用“尧舜之道”,有时作“唐虞之道”,根据“唐虞”和“尧舜”的关系可知,“唐虞之道”即“尧舜之道”。 “尧舜之道”与“唐虞之道”的语词内涵 尧舜之道与唐虞之道语词涵义非常丰富。主要有政治内涵和道德内涵两大方面,包括治世之道、仁政、尚贤、仁义、忠信孝悌、节俭六种涵义。 第一种内涵是政治内涵,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治世之道。尧舜的治世之道历来被称道,特别是儒家,往往将其尊为君王治世的极致。《汉书·地理志》载道:“孔子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此处的“唐虞三代之道”当然也就是“唐虞之道”或“尧舜之道”,孔子因“闵王道将废”而“述唐虞三代之道”,很明显“唐虞三代之道”指的就是“王道”。而何为“王道”?“王道”通常被解释为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所以此“唐虞三代之道”主要是指尧舜的治世之道。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被理解为治世之道的现象在古代并不鲜见,并且常常被贤臣当做劝谏君主的典范出现。《后汉书》中《郎襄楷列传》和《郑范陈贾张列传》对“尧舜之道”的引用便是此例。 (二)仁政。仁政是王道的基础,也就是尧舜治世之道的核心内容。说到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的政治内涵则不得不提仁政。《孟子·离娄上》有言:“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直接道出了仁政和尧舜之道的关系。依据古人记载,仁政的具体内容常常被阐发为亲亲爱民、薄赋税、减外徭等,与桀纣之行、重刑峭法相对。《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孟子·告子下》及《盐铁论·非鞅》等都有相关记载。 (三)尚贤。尧舜之时,禅让制高度发达,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的事迹也成为千古美谈。因故尚贤被作为尧舜之道的重要内涵之一而受到古人的高度重视。《扬子法言·至孝》说道:“尧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将兮,而以延其光兮。或曰:‘何谓也?’曰:‘尧、舜以其让,夏以其功,殷、周以其伐。’”说的便是尧舜尚贤禅让的事迹。班固《汉书·张汤传》载“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直接将“任贤”归于“唐虞之道”。而《墨子·尚贤》则全篇以“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作为典范来阐述“尚贤”的方方面面。 第二种内涵是道德内涵,也可以分为三类: (一)仁义。古人的记载中,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被阐发为仁义之道的现象很常见。儒家经典《孟子》对“尧舜之道”这一内涵的引用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万章上》篇中,孟子几乎是在专门讨论尧舜之道作为仁义之道如何被贤人效仿。“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句,赵歧注曰:“伊尹初隐之时,耕于有莘之国,乐仁义之道。”“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句,赵歧注曰:“岂若居畎亩之中而无忧哉,乐我尧舜仁义之道。”此处尧舜之道专指仁义之道。古人将尧舜作为仁义至士的模范并不鲜见,《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尽心下》、《盐铁论·大论》等对尧舜之道的引述取用的都是“仁义”这一涵义。 (二)忠信孝悌。忠孝两全历来是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的重要内涵。司马迁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记:“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唐司马贞索隐:“言虽蒙被尧舜之道。”)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伊尹、管仲、怀龙、比干皆蒙被尧舜之道之忠信贤臣,而此四人对尧舜之道的继承也主要体现在忠信之上。“舜以孝行天下”而闻名,被世人称为“百孝之首”。《尚书·尧典》对舜便有“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不格奸”的记载。《孟子·告子下》则记有“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之言,孝悌亦为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语词内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节俭。墨家素以节俭知名,并将其尚俭之源追溯到了尧舜之道和唐虞之道。《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便有载曰:“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三辩》又云:“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足可见尧舜节俭之甚。而墨家人自己也常常将尧舜当做节俭的楷模,《墨子·节葬》篇中则将尧舜之道尊为节俭极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 u, ]6 C) x7 I& h' h0 \9 o' c)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