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孝故事在广西的流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7 12:0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孝故事在广西的流传
侯红良
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当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舜孝传说在广西主要有三种传承方式:宗教神职人士的传承方式、民间艺人的传承方式与一般民众的传承方式。
民间宗教人士的传承方式。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后,壮族人把舜视为自己的祖先,为他写了一部民间长诗《唱舜儿》,说他曾在广西大明山垦荒种稻,先富起来,灾荒之年,卖粮救万民,后来还当了皇帝。舜孝传说的传承与壮族民间师公教有密切的关系。在广西壮族民间,师公教(简称“师教”),亦称“梅山教”、“三元教”或“武教”(与“文教”相对)等,这些是壮族师公和民众的说法,目的就是与道教、佛教相区别,它是壮族民间原有的巫傩文化与外来的释道儒的交融与整合的产物。在壮族民间,喜事是主家有请才去,而丧事是主家不请自来的。如果某家有人去世,亲友与本村本寨或附近村寨,得知后纷纷前来吊唁。一般老人去世时才延请师公或道公前来做法事超度亡灵。至于要做几天几夜的法事,视主家家境而定。家境贫寒的可能只请一两个师公或道公,做一天或一夜的法事;家境富有的一般请一班师公(或道公)人马,有的甚至师公与道公同时延请,做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的法事,以尽孝道。在丧礼中,师公总是或多或少地唱述一些神话传说、史诗以及民间故事。师公为了本“师教”的生存与发展,编创了大量的经书(即唱本与科书)。这些经书一部分取材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与民间故事,另一部分取材于汉族题材的故事。而“重孝说”是壮族师公教的信条与教义之一。师公在丧礼中常常讲唱孝子故事,劝导人们要改恶从善、孝顺父母。根据目前搜集到的壮族师公唱本,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汉族故事,尤其是汉族孝子故事。师公为了宣传孝道,将二十四孝子故事,以民间长诗的形式改编为《二十四行孝欢唱》亦称《二十四孝书》。这些唱本讲唱汉族的虞舜(舜儿)、文帝、曾子、子路、闵子骞、董永、江革、王祥、丁兰、曹安、姜女、孟宗等人的行孝故事。这些唱本在桂中一带的壮族师公中由于师承关系广为流传。其中,《唱舜儿》、《唱董永》、《唱姜诗》、《唱闵子骞》是壮族师公在丧礼中经常讲唱的汉族题材改编的故事。许多妇女在听师公讲唱舜儿三次遭后母迫害不死时相对叹息,对舜儿行孝故事感动至极,有的情不自禁地哭了。这类孝子故事在丧礼这种特殊场域中得以传承。
师徒间的“传与承”——孝子故事的传承方式之一。在壮族地区,一般的男性要使自己从普通人的角色向师公的角色转换,就必须进行“度戒”仪式。“度戒”或“从师下戒”,‘通常在弟子投拜师傅成为师公的过程中举行。通过了这种仪式,新的师公即可被社会所承认,成为真正的师公,从而获得独立从事民间宗教活动的资格”。而在“度戒”期间,有比较严格度戒规定。《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壮族部分)的“师公”条目云:“入教者必须经过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唱本)、习练舞蹈杂技等本领,并见习三年。”由此可知,要取得师公资格,抄写与背诵经文,成为一个必备条件。能否背诵经文也是一种本领的体现。况且,具有代表性的师公唱本如《唱舜儿》、《唱董永》、《唱姜诗》,是新的师公必须背诵的,而且这些唱本历来被奉为师公唱本的经典。每个师公在取得师公资格之前都必须抄写与背诵经书。作为一名师公,其在丧礼中所讲唱的孝子故事是否感人,也关乎其名声。因此,背诵经典唱本,也成为一个师公不断鞭策自己的动力。因而壮族的丧葬习俗与师公教,也成为了舜孝传说当代传承的文化生态。这种传承方式就目前情形而言,在壮族民间不会出现“传与承”的断裂。
民间艺人的传承方式。民间艺人为了生存与娱乐民众,也搬演过许多孝子故事,寓乐于教。据调查,师公戏与采茶戏戏班均搬演过舜儿的故事。在一些壮族地区,老人去世时要延请师公戏戏班演戏。有些地方是老人去世,每个女婿须各送一台师公戏。一般在屋前空旷处演出,众人围观,通宵达旦。这样就不用提供床屋来解决众多亲友的住宿问题。在丧礼场合一般演的是孝子故事。二十四孝是师公戏的传统剧目。戏班视丧事规模,大斋则24个剧目串连演完;小斋则选其中几个。因为《唱舜儿》、《唱董永》、《唱姜诗》、《丁兰刻木事亲》是师公戏的经典剧目,所以戏班常演,但每次都有所不同。不过现在老人去世,民间不兴请戏班演师公戏了,师公戏戏班早已解散了,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存在了。
桂南采茶戏是明清以来民间流传的一种地方戏曲。桂南采茶戏的展演场所一般为村寨“地坪”,每逢农闲或节日,当地乡民多以此为乐。桂南采茶戏的唱词与师公戏唱词相似,都是叙事长诗形式。表演时亦无道白。桂平地区的采茶戏戏班经常演舜儿的故事,其剧目为《舜儿记》,在桂平一带流传较广。林振明1983年在浦北县北部搜集了一部叙事长诗《舜儿》,与《舜儿记》唱本极为相似,当是同一版本。采茶戏唱本《舜儿记》与师公唱本《唱舜儿》的故事情节大体一致。《舜儿记》为民间艺人所写的唱本,一般民众可以通过观看采茶戏表演而了解舜儿的故事。另外还可以看到《舜儿记》唱本,因为《舜儿记》唱本也流传民间。一些妇女在闲暇时拿着唱本演唱,还以此教育子女。不过20世纪90年代后就没演过舜儿的故事,现在一些当地人也不知道有《舜儿记》这个采茶戏剧目。
一般民众的传承方式。民众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以“讲古”的形式讲述一些孝子故事。他们所讲的孝子故事可能是从民间艺人与民间宗教人士传下来的。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后可能是先经过民间艺人、民间宗教人士的再创作,然后传到一般民众当中去。桂中与桂南地区,一般民众在丧礼场合或自娱自乐的展演场所听到了舜儿的故事,然后他们以“讲古”的形式讲述舜儿的故事。这种讲述方式衍生了《乞儿皇帝》这样的民间散文体叙事文本。他们以“讲古”的形式,讲述舜孝故事,劝诫晚辈要孝顺父母,成家后要善待孩子。过去,讲故事是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不过,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化,民间文化传承主体兴趣的转移,民间故事讲述的氛围逐渐淡化。现在听老人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并不等于当代没有民间故事产生了。新的民间故事并不是以“从前……”的“讲古”形式来讲述了,而是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创作新的民间故事。新的民间故事的产生与旧的民间故事的传承成反比。旧的民间故事在一般民众中出现“传与承”的断裂。原来“讲古”的叙事形态,只有一小部分以“书写”的文本形式保存。现在,舜儿的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讲述。
广西舜孝传说的口承形态文本分析
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后,以前文所述的三种方式传承。也由这三种传承方式衍生出三种口承形态文本:民间长诗《唱舜儿》、采茶戏唱本《舜儿记》与民间故事《乞儿皇帝》。《唱舜儿》系壮族师公唱本,主要流传于桂中一带壮族聚居区。《唱舜儿》的基本情节为:
①舜母李氏早逝,舜服丧三年。②舜劝父娶继母。舜父姚公续娶寡妇杨七嫂。③舜父到河南(或交趾)做生意,杨婆指使舜儿去摘果,在下面埋上竹尖,欲害舜儿,却害不成,反而自伤己足。④舜儿上房捡漏,杨婆纵火烧房。天降大雨,舜儿免灾。舜儿受后母毒打,玉帝派神仙医治。⑤舜父经商回家,责骂杨婆。⑥舜父外出,杨婆指使舜儿去挖井,并叫特丈搬土石埋舜儿。舜儿受捆于井,玉帝派龙王相救。⑦舜儿逃到舅家。舅家怕杨婆知晓,便带舜儿到历山寄养于晋公府。后舜躬耕历山。⑧舜儿卖米,杨婆买米。舜儿不计仇,多给五斗。后舜儿接父母、弟与妹妹到历山。⑨舜父去世,葬于历山。舜得到父亲荫庇,舜掌王印。⑩杨婆唆使特丈害舜,以谋帝位。杨婆买药毒舜,不遂。杨婆遭雷劈死。(有的说毒酒误毒死特丈。)
流传于广西桂平的采茶戏《舜儿记》,其基本情节为:
.舜为象州人,父叫杏公记,母为李氏。舜母早逝,舜服丧三年。Ⅱ舜父续娶杨氏。杨氏薄待舜儿与舜妹。Ⅲ舜父到京城做生意,后母指使舜儿上树摘果,装枪钉害舜儿。后母自伤己足。后母愤怒毒打舜儿。上帝玉皇差龙神前来医治。Ⅳ舜儿上仓,弟象移梯,后母纵火烧房。天降大雨,舜获救。Ⅴ后母指使舜去挖井。后母与弟象搬石填井害舜儿。龙神救舜儿。舜儿逃到叔婆家。Ⅵ舜父回家不见舜儿,伤心流泪而目盲。Ⅶ舜儿到历山耕种,得到神助。Ⅷ尧时大旱,舜卖米救万民。后母买米,舜暗助。Ⅸ舜妹引父入市,舜儿见到盲父。舜舐父目明。舜儿三人团聚。Ⅹ舜儿不计前怨,接后母与弟象到历山同住。Ⅺ尧老让位于舜,并以女妻之。Ⅻ后母害欲以毒酒杀舜儿谋帝位。后母遭雷劈死。(《乞儿皇帝》说以毒蛇害舜,误害象。)
以及所发生的变异,从《唱舜儿》、《舜儿记》与《乞儿皇帝》的基本情节来看,可以断定流传于广西的舜孝传说的三种口承形态文本其源应是《舜子变》,而不是《五帝本纪》与《列女传》。那么,《舜子变》关于舜孝传说是如何传入广西的?有可能是从赣南采茶戏传过来的。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桂南采茶戏是从江西经粤北传入桂南的。赣南采茶戏可能演过与《舜子变》故事情节相似的舜孝故事。后来随赣南采茶戏传入桂南地区,那么赣南采茶戏所演的舜孝故事其本事也传入广西。桂平民间文学工作者陈耀球推测,《舜儿记》采茶唱本故事当出自中原,是从河南输出、经江西而传入广西的。另一种可能是移民传入的。然后宗教神职人士、民间艺人就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质将舜孝传说进行重新改造,说舜是广西大明山人或象州人,使故事符合本民族本区域的社会现实、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审美志趣。
从《唱舜儿》、《舜儿记》与《乞儿皇帝》三种口承形态文本来看,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后发生了变异。其一,舜与象的关系不同。《五帝本纪》、《列女传》与《舜子变》都说象与舜是同父异母。而广西口承形态的三种文本都说象(特丈)是后母随嫁的“托油瓶”,不是舜父与后母所生。其二,迫害舜主谋的角色完全转换。从《五帝本纪》、《列女传》到《舜子变》,舜父在迫害舜之事的犯罪性质由主谋→同伙(帮凶),舜父始终参与迫害舜。而《唱舜儿》、《舜儿记》与《乞儿皇帝》,舜父始终没有参与迫害舜。舜父是一位慈父,非常爱舜。舜孝传说传入广西后尤其是传入壮族地区,如《唱舜儿》,完全变成了一个“孤儿—后母”型故事。这也打破了汉文化中“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的叙事传统。其三,舜生母对舜的影响。《舜子变》中,舜生母虽然出场,形象始终没勾勒出来。而《舜儿记》中生母的角色功能更大。从临死前对舜、舜妹以及丈夫的嘱咐,便知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弥留之际对舜的嘱咐,为舜日后行孝作铺垫。舜之所以孝,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其四,尧让位于舜的原因不同。在《五帝本纪》、《列女传》与《舜子变》中,因为舜孝,尧老才让位于舜。而《舜儿记》与《乞儿皇帝》却说因为舜在灾荒之际卖粮救万民,尧老后让位于舜。孝似乎不是舜得以践帝位的原因,而是舜贤。
从《五帝本纪》、《列女传》与《舜子变》→《唱舜儿》、《舜儿记》与《乞儿皇帝》,舜孝传说完成了从正史或准正史叙述→准民间性叙述→民间性叙述的移转;从汉文化语境中的父亲迫害前妻子女的故事与难题考验型故事向后母迫害前妻子女的“孤儿—后母”型故事的转移。在广西讲述舜孝传说一是劝诫人们要孝顺父母,二是劝诫“天下女人做后母,前妻子女莫相欺”。
(侯红良:《论舜孝传说在广西的流变》,《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9 M: @  ^. I+ K9 s4 q* O

% M# G8 W, O( T  C1 o" Y8 N
7 L9 W* A0 s' Y2 H2 ]: q; |
0 p2 e) N0 C' n, f, F9 i) L& m
# n0 v. F& X0 s" Z# 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7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