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铃与《虞舜大传》 王桂安 在华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上,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大舜文化则是齐鲁文化的源头文化。所谓源头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齐鲁文化未形成之前,上溯到五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类社会关系活动总和中的史前文化观象。在中华文学创作史上,历来被视为创作的“禁区”和“黑洞”。正因如此,在华夏文明的文学创作史上,写人类史前壮举的文学作品至今还是一个大的空白。 1985年底,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王金铃随山东省组织的一个企业代表团出访北欧,抵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时,他专门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当谈到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中国为什么竟连一次诺贝尔文学奖都没有拿到时,这位评委颇不以为然,说道:“那要看看你们自己的原因。中国历史比较悠久,但就我们所了解的,最早的是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至于更早的是一些后世人记载的神话传奇,让人难以置信,可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五六千年前都具有文明因素了。” 就是这位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一句“戏言”,让王金铃萌发了以上古舜帝为核心人物写一部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甚至更悠远的历史文明史前小说的念头。 对于王金铃来说,要写这样的作品,他首先应该是学者,其次才是作家。要想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将史前五千年至上万年的原始社会拉近到世人面前,首先需要自己要搞清上古时期的山川地理、物象气候、人文风俗、文字音乐、医药发展、耕作技术、谷物培育、制陶煮盐、金属冶炼、打鱼狩猎、养蚕纺织、百工技艺、房舍构筑、姓氏沿革、社会结构、族群关系等等。于是,从事了多年翻译和创作事业的王金铃,默默无闻地走向一条十几年的搜集、考古、考典、考实的学习研究之路。 大舜出自诸城,王金铃是诸城人,为了搜集上古时期有关诸城的历史沿革和舜的有关的资料、故事、传说,凡是在诸城区域内与舜活动有关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民情风俗,他都到实地做了详细的调研,绘制图谱。并且精读细研了诸城县志和有记载的地方史料。仅有关舜在诸城的有关资料他就整理了几十万字,仅他亲手绘制的图谱就有几百幅。 在写大舜的活动中涉及大舜继位任帝后,王金铃构思了舜骑马回家拜见父母的细节。5000年前有没有马?考古学界、史学界与文学界一直有分歧,考古学界认为马是外援物种,5000年前中国没有马,从考古学角度讲,在古代东夷地域,现今发掘的大量墓葬还未发现5000年前的马匹遗骨。王金铃未写作之前,就要把这疑点弄清楚。1980年,山东临淄发现殉马坑。王金铃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写了电视新闻纪录片拍摄脚本。那时他是中国第一个研究马的学者。这次写作中,他结合古代岩画上马的形象,对临淄周朝殉马坑遗址进行研究,则得出关于5000年前就有马的论断。然后,在写作时,大胆地把马这一物种写进作品中。 为了写准远古人半地穴式房屋的不同地区不同开门方向的一句话,王金铃竟然翻阅了三本考古书籍;为了写准远古夙沙氏人煮盐的生产过程,他竟翻阅了整部《中国盐业史》及有关散史;为了写准舜烧制陶器的当时实况,他不仅搜阅了新石器时代各地出土陶器的不同,并亲自到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市的古陶地查看,还访问了有关专家及老窑师。 王金铃为了写好《虞舜大传》,他不但要在舜的故乡询史溯源,而且凡是舜去过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到实地调查,弄个水落石出。 1991年春节前夕,他在写《虞舜大传》下卷时,写到大舜在山西治水活动的章节,因为对山西那一带的水系不清楚,无法做细致的描述。大年初一,他穿一个旧的小棉袄,带着一个采访包,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山西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看来了个不起眼的人,认为是大年初一来了个要饭的,快让到屋里端出水饺来。当王金铃拿出介绍信,说明来意时,博物馆的同志大吃一惊,深受感动,他们也放弃了节日的休息时间,找出注有绝密的山西古代地理图,让王金铃查阅。王金铃如获至宝,根据这张山西古代地理图,对大舜在此治水的河流水道进行绘图标定。这些原始一手材料,为他写好这一章节,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 谋篇构思脑汁尽,字里行间千般苦。凡是拿过笔杆的人都有体会,当个作家是多么的不易。王金铃也不例外,何况是在写这样的惊世之作呢?王金铃在写作时注意到,对于史前情况的记述,在我国虽说有一些,但大多散见于先秦的典籍和后世的史料中,在论及史前人物如三皇五帝时,文字则往往比较简约,比较表象,且杂有某些神话和非人力所能及的描述,偶尔见到一些文学性的文字,或只在传说上渲染,或语焉不详。被人有意无意间将我国的文明说成是三千年,最多是五千年。对这种矮化甚或短化我国悠久历史的做法,王金铃一直怀有不平之气,认为这样说不公平,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他在几十年的对中外历史文化的接触、创作、评著和研究比较中,特别是近世屡屡不断的考古上的重大发现,使他越来越坚信,中华文明不光是存在于殷商至今的三千多年,甚至五帝时期的五千年,而是更久远。 于是,他在创作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摒弃一切神话传说及演史作品中常有的虚妄成分,为这部能够真实反映中华先民开创万年文明的长篇小说,将中华民族远远超过五千年历史的社会存在用文学的手法彰之于世。 王金铃有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他的爱人在电教大学任教务处长,两个女儿都是大学毕业。全家人是支持王金铃写《虞舜大传》的坚强后盾。用王金铃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将军三个兵,一个劲往文学这个制高点上冲,不拿下这座金字塔决不收兵!”的确也是这样,白天晚上王金铃埋头写,呕心沥血。爱人帮他审读书稿,两个女儿忙着打印文稿。 镌璞玉而成器,焚膏油以继晷。当王金铃经过20多年的收集研究、写作,几多思索,数易其稿,终于将这部百万字宏篇巨制《虞舜大传》完成付梓之际,他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和如释重负的感慨。此时此刻,只有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内心的愉悦。为此,随即写小诗一首,寄托自己的兴奋感慨: 百万言辞说古今,字里行间均艰辛。 呕心沥血二十载,万年史诗与世存。 胸中赋予书千卷,笔下挥洒如有神。 勿须人夸郎才好,留得青史育后人。 2000年,《虞舜大传》由作家出版社和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部展现华夏万年文明史的惊人的作品在人们的企盼中问世了。 《虞舜大传》中,王金铃用写实的手法,以独特的开创性填补了我国史前长篇小说的空白。全集所涉内容属百科性的,十分浩繁,涉及了90多个重大事件,重点描写了38例远古习俗,叙述了166个氏族、方国,135座山,172条河,129种植物,202种动物飞禽,有名有姓有行为的人物1290多个。 《虞舜大传》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2008年12月26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根据《虞舜大传》改编的同名评书《虞舜大传》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100多家广播电台陆续播出,虞舜的故事以及故事发生地诸城在全国听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王金铃,在国内外的社会学界、史学界、考古界、文学界,揭开了人类史前文化的新篇章。 (《超然台》2009年第3期)
% v) Y- t, t. K(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