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浅议舜文化中的兴农、稳农、富农理念 周九宜 农耕的发明,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了稳定的来源,不再依赖渔、猎、采摘自然界食物为主来维持生命的延续,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出距今14000年以前的早期栽培水稻稻谷实物,把人类农耕和水稻种植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证实了我国是水稻种植的发端之地,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文明大国。时至今日,我国仍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极大的国家。因此,保护农业,振兴农业,稳定农村,致富农民,就成了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个重要的话题。一个哲人曾经说过:只要8亿农民稳定了,中国社会就稳定了。这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兴农、稳农、富农的思想理念,可以溯源到上古社会的唐虞时代。本文仅就舜文化中这一理念作一初步探索。 唐虞时期,对初始的农业生产最大的危害莫过于水患。频繁的水患,给本来就耕作粗放的刀耕火种农业生产,造成的是颗粒无收,使人们难以获得果腹的食物,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治理水患保护农业生产,就成了当时部落联盟最首要的任务。尧帝时,曾命鲧担任治水工作,鲧因治水方法不对,治水不力,水患未绝,而被处死。舜执政后,首选的治水负责人就是鲧的后代禹。为了支持禹的治水工程,舜要求十二州牧地方长官都要服从禹治水工程的需要,在治水问题上,服从禹的调派,可见舜的治水除害护农的理念是极强的。当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治水工程取得成效以后,舜不仅看中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忠于职守的“公德”,更看中了禹对“根除水患保护黎民与农业生产”的重视,毅然决定,选择禹为其继位人,希望他的护农理念得以继承和发扬。这些,都是舜帝“护农兴农”理念的伸延。 除治理水患以外,保护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也是舜帝十分注重的。 有虞氏作为负责分工主管山林湖泽的部落,舜日常生活就是与山林、湖泽,大自然和动植物打交道。史料记载,舜“风雨不迷大麓”,“虎、蛇、熊、罴不相侵袭”。既体现了舜尽职尽责的工作,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爱护;体现了他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更体现了他注重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护农兴农的思想理念。 舜以身作则去教化农民的事例,为我们今天稳定农村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格的力量很重要”,我们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首先应以自己良好的遵纪守法、大公无私的道德行为作为“人格力量”去影响、团结周围的群众,忠实地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就能实现农村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就能让经济和社会都得到有序的发展。我国20余年来改革开放无数先进农村典型的事例,如江苏华西村、河南临颍南街村、新乡刘庄、长沙观沙岭等等,正是依靠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带动了群众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些农村用活鲜鲜的现实证实了这一朴素的真理,而孟子所云“人皆可以为尧舜”,毛泽东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崇高精神境界,只要我们去提倡,去身体力行,亦是可以达到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中重要的一环。我国农村由于面大、地广、人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舜文化中的护农、兴农、稳农、助农理念,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三农”问题研究,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无裨益。我们有数千万农村党员、干部,只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事,自己绝不做,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我们的农村,就会发展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稳定的、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本文在这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十分浅陋,只是企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就这一议题见教于诸位方家学者。 (周永亮主编:《德治理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 7 y+ ~$ v( }! V) O# W
# b; w4 V# c" S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