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岭南舜文化地理与旅游开发 梁国昭 舜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传说中舜的踪迹,几乎遍布华夏大地。在岭南地区,也有多处据传是舜涉足过的地方,流传着有关舜的传说。古书载舜晚年南巡身死,葬于南岭的九嶷山。但舜是否越过南岭进入岭南,仍然是个疑问。根据《孟子》所载,舜的一生行踪,甚至未超出黄河流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舜未到过岭南,岭南的“舜迹”和传说,仅是一种附会。因而,岭南的舜文化,长期不被重视。涉及岭南舜文化研究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有些与舜传说有关的地名(如连州南风岭)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在地图上也查不到了。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参加我国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期间,曾造访过多处与舜传说有关的地方,感到岭南的舜文化应有更深的内涵。研究南岭山区和岭南地区“舜迹”的地理分布,发现其有一定的空间规律。看来岭南有关舜的传说,未必是纯粹的附会之谈。传说虽然不等于历史,但许多古老的传说,常常是历史的曲折反映。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西方基督教《圣经》中有关古时发生大洪水的传说,竟在近代两河流域的考古中得到了证实。西方的学者还把我国传说的大禹治水同《圣经》所说的大洪水的发生时代联系了起来[1]。 有关岭南舜文化的思考一直萦绕于笔者心中。2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有机会对之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鉴于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形势和岭南舜文化目前的状况,不想再等待,先就现有资料拟成此文,意在抛砖引玉,提请公众和学界对岭南舜文化的关注。岭南有哪些主要的“舜迹”和传说,其是否也给我们传递了某些历史信息,是否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弘扬和传播岭南舜文化,在今天是否有现实意义,这是本文打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舜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之说。史学家认为“三皇五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是传说的“五帝”之一。关于“五帝”,有几种说法:一说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和舜为五帝;另一说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为五帝。此外还有其他说法。据《尚书·舜典》、《史记·五帝本纪》等的记载和传说,舜姓姚,有虞氏,史称虞舜,名重华,冀州(今山西、河北一带)人,年青时曾躬耕于历山(一般认为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捕鱼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制陶于黄河之滨,做日杂器物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市东),当商贩于负夏(今河南濮阳市东南)。舜从小受父、兄迫害,历尽磨难。后受尧之赏识提拔,摄行政务,最终受禅继尧位,都于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在位48年。 舜在位期间,举用“八元”、“八恺”等能人,放逐“四凶”(指四个凶人,可能是不服从管治的部落首领),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来不及做的事。天下大治。关于尧舜禅让的故事广为流传。儒家更把尧舜称颂为万世楷模的英明圣主。今天有句叫“舜日尧年”的成语,就是太平盛世的意思。传说中的舜还是一个音乐家,精于音律,曾作曲名《韶》,作《南风歌》。乐曲优美动人,“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尚书·益稷》)。据说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舜还亲自制作乐器,所制的五弦琴,称为舜琴。舜又是一位旅行家,喜外出巡狩,他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今天我国各地传为“舜迹”的地方,比“五帝”其他几帝都多。我国许多姓氏,相传是舜的后裔,特别是南方第一大姓陈姓,据说是舜的子孙。舜和炎、黄等帝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二、岭南的主要“舜迹”和相关传说 岭南的舜文化,始于南岭。本文把南岭山地归并入岭南一起讨论。因此湖南省南部区域,亦是本文研究的范围。现把南岭和岭南几处“舜迹”简介如下。 (1)宁远九嶷山 又名九疑山、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属南岭山地之中段。主峰畚箕窝,海拔1959米。《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如今山北有舜陵和舜庙,附近有9座山峰,居中的叫舜源峰,其左右是娥皇峰和女英峰,其余6峰亦各有名字。康熙《永州府志》引晋郭璞曰:“其山九溪皆相似,参差互相隐映,望而疑之,故名九疑山。”后来,疑变成嶷,为此山的专用字。舜源峰下还有以舜名字命名的岩洞,叫重华岩。九嶷山是属长江水系的湘江上游潇水和舂陵水与属珠江水系的北江支流连江的分水岭。《永州府志》云:九嶷山有九水,“四水会百粤之水同注南海,五水北注入于洞庭以归东海,真天下名山也”。传说舜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闻讯悲恸,溯湘水追寻舜之足迹,泪染湘竹成斑,最后投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如今斑竹(又称湘妃竹)是九嶷山独具特色的竹类品种。这一凄美的故事感动了多少骚人墨客,从屈原至今,涌现了许多吟咏这一题材的诗文。“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其《七律·答友人》诗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 (2)东安舜皇山 位于湖南省东安县西28公里,南邻广西全州县,属南岭之西段,即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山地。主峰舜皇山海拔1882米。在大庙口镇有舜皇岩。相传舜帝南巡经此而得名。舜皇山古木参天,怪石林立,有多处古迹,如今这里已建为森林公园。 (3)连州南风岭 位于广东连州市西北与湖南蓝山县交界处,又称大锣岭,古称都庞岭(不同于今湖南江永与广西灌阳之间的都庞岭)[2]。西距九嶷山主峰畚箕窝不到20公里,属九嶷山地之东段。岭上有隘口,叫南风坳,因每年草薰风暖的春夏时节,南风沿连江上游东陂河谷向北吹越隘口,风力强劲,故名。相传舜作《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孔子家语·辩乐解》)等句。舜又“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礼记·乐记》)。故南风又叫薰风、南薰。南风坳上过去曾建有薰风亭(在20世纪50年代测绘的1/5万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还标示了亭的位置)。一条古驿道穿越隘口,连接古时舂陵水与连江航道。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多年前的古地形图上,标示了九嶷山和南风岭一带的山川形势。地图用9条柱状标志代表九嶷山9座山峰,旁边注有“帝舜”的字样。其东面,在桂阳县(今连州)和南平县(今蓝山东北)之间,相当于今南风岭附近的地方,有一个名叫龁道的县城,而在同时出土的驻军图则把该处标为龁障,表示这里是控制古道的军事要塞。沿古道不到80公里的距离设置了3个县城,这在地广人稀的2000多年前是极不寻常的。这些,都说明了南风岭、九嶷山一带在当时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4)桂林虞山 位于广西桂林市区漓江边,相传舜南巡时经此。虞山“舜洞薰风”是桂林老八景之一。据说从秦代开始这里就建有虞帝庙,为桂林最早的庙宇。虞山现存古代碑刻65件,其中以唐代韩云卿撰文、韩秀实手书、李阳冰篆刻的《舜庙碑》和朱熹的《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最为珍贵。 (5)梧州白云山 位于漓江(桂江)与西江交汇处附近,海拔367米,为梧州市风景名胜区。山下曾建有舜庙,亦传为舜南巡所经之地。梧州古称苍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册封其同姓宗室赵光为苍梧王,据梧州,建苍梧王城。史书载舜“崩于苍梧之野”,梧州有古苍梧之名,是否与舜的传说有关,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6)英德南山鸣弦峰 南山位于广东英德城南北江西岸,由18个石灰岩山峰组成,其中一座石峰叫鸣弦峰,相传舜帝南巡时在此鸣琴弦奏韶乐。南山以石刻著名,目前发现的有130多则,最早一则始于唐元和六年(811),最后一则刻于1925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清代诗人刘清等曾游南山,并写有诗文。 (7)曲江韶石山 位于广东曲江市周田镇之浈江边,属丹霞地貌,相传舜帝南巡时在此奏韶乐,故有韶石之名。《水经注·溱水》载:“(利)水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流经韶石下,其石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大小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韶州和韶关因韶石而得名。《元和郡县志》云:“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早在唐代,韶石已闻名遐迩。韩愈有诗曰“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历史名人苏轼、杨万里、余靖等均有诗文赞美韶石。 三、岭南舜文化传递的历史信息 舜帝南巡的故事流传很广,但史学家多认为舜并未越过南岭进入岭南地区。广东曲江韶石山之名,甚至被认为是湖南湘潭韶山之误传[3]。其实,包括舜在内的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基本上是传说的人物。华夏大地众多的“舜迹”,未必全是舜到过的地方。例如名叫历山或舜耕山的地方,全国至少有十多个,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全都传为舜躬耕之地。以古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恐怕舜难以走遍大江南北。因此,过分纠缠于舜是否亲自涉足岭南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舜迹”和相关传说,提取到某些历史信息。 岭南“舜迹”的地理分布,有这么一个特点,即都分布在五岭交通要道或与五岭通道相连接的古代通航河流附近:九嶷山和南风岭,位于古都庞岭通道附近;舜皇山,位于越城岭通道附近;桂林虞山,位于与越城岭通道连接的漓江边;梧州白云山,位于漓江(桂江)出口处,是古时从中原经越城岭湘桂走廊(秦时建有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南下番禺的必经之地;英德南山鸣弦峰和曲江韶石山,位于与骑田岭通道和大庾岭通道相连接的北江和浈江边。如果从九嶷山向北,沿湘江河谷也有其他“舜迹”,最著名的是湘潭的韶山。南岭南北这些“舜迹”的线状分布,在地理上具有合理性,它们展示了交通的线路走向。舜帝南巡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前中原先民南来探索跨越南岭的道路,与岭南地区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史实。先民们沿湘江、赣江水系上溯,越过南岭,然后又沿珠江水系诸河(漓江、贺江、连江、武江、浈江等)深入岭南地区。在先民们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跨越南岭的5条主要通道,即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骑田岭、大庾岭[4][5]。如今,五岭常常成为南岭的代称。其实,五岭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有5条重要交通线通过。所以宋周去非曰:“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岭外代答·地理门》)史书载秦“南有五岭之戍”(《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就是戍守五岭通道的重要隘口。舜帝南巡,开拓了跨越南岭的交通,为我国南北交流作出了贡献。 岭南“舜迹”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大多同奏韶乐、歌南风有关。舜所创作的这种能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动听音乐,代表了当时中原的先进文化。“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晚唐诗人许浑《登尉佗楼》诗)。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和交流,对汉越民族的融合和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岭南舜文化与旅游开发 加强岭南舜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开发,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做好港澳台侨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而发展舜文化特色旅游,开发利用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弘扬岭南舜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湘粤桂三省(区)在舜文化特色旅游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九嶷山地区是舜文化圣地,自然风光秀丽,在这里到处可以感受到舜文化的氛围。许多山、水、城、路、建筑,都以同舜有关的名字命名。除了前述的以外,其他如宁远县城叫舜陵镇,镇内有九嶷路、舜帝路、舜皇大酒店;蓝山县有舜峰山,县城有舜峰路、舜园宾馆,舂陵水流经蓝山县城段叫舜水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并未广为人知。这里的旅游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人寥寥,舜皇山的情形更不如人意。总体上说,湘南的旅游发展水平,远比湘西湘东和湘北低。广东连州南风岭,虽同属九嶷山区,又有古驿道通过,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但几乎不为人知。曲江韶石和英德南山,虽有一定名气,但舜文化氛围不浓。至于桂林虞山,则被淹没于其他众多的著名景点之中。 为弘扬岭南舜文化,发展舜文化特色旅游,在此提出几项建议: (1)借助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利形势,加强湘粤桂三省(区)在舜文化研究、传播和旅游开发方面的合作。 (2)研究把宁远县改名为舜陵县的可行性,陕西黄陵县有黄帝陵,湖北随州有炎帝故里,湘东炎陵县(原酃县)有炎帝陵,可参考上述地方纪念黄帝、炎帝的做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形式,定期举办对舜帝的纪念活动。 (3)湘粤两省特别宁远、蓝山、连州三县市合作,深入挖掘九嶷山—南风岭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区内的自然景观、民间风俗、古驿道、古城寨、古村落、瑶族风情、气候风光、农耕文化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发展特色旅游。 (4)制订九嶷山—南风岭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修建必要的旅游设施,例如,完善从珠三角经连州南风岭通往宁远九嶷山舜帝陵的交通,修整舜陵和舜庙,重建南风坳薰风亭,修整部分古驿道和长亭,修整蓝山宁溪所城,开发蓝山“白米下锅”瀑布景点,修建一些观云霞、观冰雪的观景台(九嶷山的云霞和南风岭冬季的冰凇都颇为壮观),开发舜文化旅游工艺品(例如斑竹工艺品)等,最终形成九嶷山—南风岭舜文化特色风景旅游区。 (5)强化韶石山、南山等旅游区的舜文化氛围,兴建必要的文化设施,例如雕塑、纪念馆等。 (6)扩大对外宣传,吸引外资参与建设,吸引外地旅游者。 参考文献: [1]Ward R.Floods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M].London and Basingstoke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8.3~5. [2]梁国昭:《都庞岭何在》,《热带地理》1989年第9期。 [3]曲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曲江县志》,中华书局,1999年,第903页。 [4]梁国昭:《五岭与古代交通》,《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5年第2期。 [5]梁国昭、张虹鸥:《广东山区国土开发与治理》,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年,第77~84页。 (《热带地理》2005年第25卷第2期)
0 @* z/ z3 ~" v# }# O5 E& b1 x7 \$ B! s' c+ y* p*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