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丹朱·兜考(节选) 宋会群 头所处时代,概而言之有五说。一说属颛顼,如: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颛顼在《史记》中排列在黄帝之后,帝喾之前,是传说中五帝的第二帝。此言“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说明欢头活动在颛顼时代,是颛顼的后裔,又是苗蛮民族的祖先。 一说属尧。如: 《尚书·舜典》:“(尧)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尧伐兜,舜伐三苗。’” 古籍中欢头属尧说者甚多,前引《庄子·在宥》也主此说。究其原因,在于儒家以为丹朱(欢头)原是尧的不肖子,尧举贤禅舜,大义灭亲,故流放欢头。 第三说认为欢头属舜: 《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附]五帝纪》引《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刘子(元)[玄]又引《竹书》云: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苏氏演义》卷上) 对儒家津津乐道的尧禅舜之说,《竹书纪年》有十分对立的说法,认为是“舜囚尧”,篡了尧位。对尧子丹朱却禁闭起来,“使不与父相见”,后又“夺之”。此说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孟子》说放欢头者是舜而非尧,与《竹书》同,尽管美化此举是“诛不仁也”,但与尧的“大义灭亲”之举无法相比,已不是十分理想化的东西,当也趋近事实。要之,流放欢头一节是舜还是尧,先秦已有不同的看法。到了司马迁作《史记》,采取了折衷办法,《五帝本纪》云: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关于由《尚书》等传下来的尧除“四罪”的传说,《史记》做了两点改变:一是把尧除“四罪”改为舜出主意、经尧同意而除“四罪”,实尧舜同除四罪,折衷了先秦人的不同看法;二是把流放“四罪”的目的由单纯的惩罚说成了教化、改变四夷之文化习俗。后者当源于《大戴礼记·五帝德》: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种说法是否出自孔子,难以考证,但先秦的华夏族文化通过民族迁徙而影响和深入四夷,却是不争的事实。把欢头(丹朱)赶到南方(崇山在南裔),确实有“以变南蛮”的作用。因此《史记》关于此传说的改变也是有道理的,把欢头看成同属尧舜时代也无不可。 第四说,流放丹朱者为后稷: 《史记·高祖本纪》正义:“《括地志》云:‘《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尧)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第五说,头属鲧: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头之国。” 后稷是周族的祖先,也是尧舜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其放逐丹朱,可能与周族与尧裔族的战争有关,《今本竹书纪年》说其是受“帝使”,当是古人协调《尚书》与《纪年》矛盾的结果。鲧也是尧舜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此处说头是鲧的妻族的后裔,处在南大荒海中,靠“食海中鱼”为生。准此,则头国所处时代当在夏代建国前后。 以上五说,各有所本,兜所处时代从颛顼直到夏代前后。现有资料虽然使我们无法肯定或否定哪一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兜处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从其在历史舞台活动的事迹看,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其作为南方苗民之祖先,多次以兜之名(或苗民)与中原尧、舜、后稷、禹等部族发生战争,并战败流窜于崇山;二是其作为中原尧部族的子族,被认为是“不肖子”,被流放于丹水。史料所显示的这种传说显然矛盾重重,但如果究其史影,可能是中原尧部族的一支因种种原因被迫南迁,与当地的兜、苗民融合或结为同盟,故丹朱与兜被视为同一人,兜具有北方华夏、南方苗蛮的双重族性;后又与尧舜禹等中原部族长期战争,故其所属时代跨越尧舜禹各代。如果这种推测不误的话,说明兜部族在华夏族的挤迫下,曾多次向南方迁徙,传说史料所提供的兜地望的多样性,如丹水、崇山、南海等,都可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炎帝文化》,中华书局,2005年 5 f! L: D( l8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