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书尧典皋陶谟大义 唐文治 《尚书》者,吾国之宝书也。仅存者二十八篇,比于赤刀、大训、天球、河图,为更珍重矣。而《尧典》、《皋陶谟》二篇为最,盖夫人而知之也。古今文之异同,段、江、王、孙诸家训释之精审,又夫人而知之也。而吾独观其大义,神游于唐虞之朝,窃以为近世之所谓共和政治者,又当以是二篇为法,不容稍有逾越而违悖之者也。案是二篇,文渊懿粹美,或以为文章家之萌柢,或以为训诂家之权舆,不知其大义凡八,著者厥有五,微者厥有三,皆修己治民之要道,无论古今中外政治家,举莫能外焉者也。曷谓著义五?《尧典》之首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考《孝经》之至德要道,在和睦无怨。尧之亲九族,盖由孝而推之,和睦之道,实基于此。故其中篇又赞舜曰:“克谐以孝。”其大义可谓深切著明矣。然则为政之经,必本于孝,必本于和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斯天下平。若不能孝,不能和睦,何以为共和乎?此其著义一也。由是而推之于学校,唐时制度靡得而详矣,至舜而始立虞庠。其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盖人之所以为人者,伦也。五品者,五伦也。教以人伦,而百姓亲矣。其训夔曰:“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盖虞庠之教如此。即周时大乐正之法也。政治原理,务在涵养人之性情以成其德器。若弁髦伦纪,直而不温,宽而不栗,刚而虐,简而傲,则皆轶乎范围之外矣。岂设学之本旨乎?此其著义二也。《大禹谟》,伪古文书也。而“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一节见于《左氏传》所引,其为《禹谟》原文无疑。其言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考《洪范》五行曰:“水、火、木、金、土。”而《禹谟》则增以谷。《皋谟》一则曰:“暨益奏庶鲜食。”再则曰:“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古人之重农政若此。盖水利兴修,浚畎浍,距川,然后中国可得而食。《洪范》八政,一曰食。亦正大禹所传九畴之学。未有农政废弃,饥馑荐臻,而可为治者。此其著义三也。仓廪足,始知礼义矣。故共和之治,尤以礼教为先。舜之咨岳曰:“有能典朕三礼。”其命伯夷曰:“汝作秩宗。”而“天工,人代之”。制则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礼之为教,秩序而已。故《尧典》曰秩宗,《皋谟》曰天叙、天秩,而《禹谟》亦曰:“九功惟叙,九叙惟歌。”礼原于天之则。民之秉彝有礼,而后有秩叙,有秩叙而后能和。废礼而求秩叙,求上下之和衷,未之闻也。此其著义四也。至于六府孔修,工政举矣,懋迁有无,商政矣,而庶绩其凝,尤在皋陶之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可见实业之肇兴,在于提倡,而作事之谋始,根于慎宪。元首、股肱明良,而后喜、起。未有立宪不明、不良、不慎,而可以有成者也。亦未有立宪不省、不屡省,而可以有成者也。此其著义五也。曷谓微义三?《论语》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政治宏纲,壹是以安静为本。故《大学》曰:“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史臣赞尧曰:“钦明文思安安。”禹之戒舜曰:“安汝止。”皋陶之戒禹曰:“在安民。”惟安己而后能安民也。为政之大患在于不安、不静,而不安、不静之繇,起于上下之嚣张而无度。唐虞之世,“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其贵民也至矣。然而必导之以静。《尧典》之斥丹朱曰:“吁!嚚讼可乎?”其斥共工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嚚讼者,不道忠信之言,辄与人争辩也。静言者,安静之言也。违安静之言,其象似恭而其罪滔天也。夫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苟导民者不知此理,惟空言之是争,无力行之实事,盈庭聚讼,筑室道谋,民气胥动以浮,其祸必至于滔天而无极。放流屏逐,正为此也。此其微义一也。古圣人有至精之学,外以知人,而内以治心者,其道维何?几而已矣。舜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禹曰:“维几维康。”而夙夜之忧勤,不曰“万政万事”,而曰“一日二日万幾”,盖政事者,达于外,有形而易见。幾者,无形而难测,藏于内,基于宥密之地,而为政事之本者也。一念之为善、为恶,于幾焉辨之;凡事之为是、为非,亦于幾焉辨之。心幾粗,而事幾益昧;心幾邃,而事幾益精。古圣人治民之道,兢兢业业,传心之法,实原于是。汤之圣敬日跻,文王之缉熙敬止,皆此幾也。孔子传之曰:“幾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又曰:“知至至之,可与幾也。”《周易》一书,皆幾学也。周子传之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幾也。”又曰:“幾微故幽。”《易通》一书,皆幾学也。朱子传之,注《大学·诚意章》曰:“其实与不实,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幾焉。”注《中庸·天命章》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幾则已动。”《大学》、《中庸》二书,皆幾学也。故曰:“哲人知幾。”盖一心能审其幾,喜怒哀乐皆得其中,而后万事不失其幾,庆赏刑罚胥得其正。涵养本心者,此幾;穷究古今之事变,经纬天下之人情者,亦此幾也。此其微义二也。能慎幾而后能成德。尧之明俊德,尚矣。舜之咨十二牧曰:“惇德允元。”《皋谟》之言九德,尤为精详邃密,曰:“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先儒谓九德中能有其三,自可渐造于圣贤之域。禹之敷土,奠高山大川,亦莫非宣其德。意《禹贡》之精义,不过曰“祗台德先,不距朕行”。祗者,敬也。台者,我也。言敬我之德以为天下先,而民皆不距我之所行也。故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尧以明德传之舜,舜以明德传之禹。后世《大学》之教于是有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目。明明德于天下,新民之事业肇焉。此其微义三也。古人以德行、学问与政治合而为一,故天下常治。后世以德行、学问与政治分而为二,故天下多乱。圣人用此三微、五著以为政治,而政治隆。后儒用此三微、五著以解书义,而书义显。夫阐发古书之奥蕴,以拯今日之人吾辈之责也。世有诚求共和之治法者,当先与之读书。 [《茹经堂文集》(1—2),《民国丛书》第五编第94册,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影印] * D3 i$ c% Z4 q/ R& Y' ]% s2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