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阳溪大庙7 X( M7 ^0 e5 g+ i) l
2 N6 R# V2 W: O+ |+ K1 Z
& o% T+ u2 n8 w; p8 X7 S) J. n' N# d
从夏代开始,九疑山祭祀舜帝的活动,历朝历代都没有停止过。由大禹的望祭到九疑山山门脚的燎祭,又到成定制的大庙祭祀,九疑山香火不断。最早的祭祀大庙始建于夏代。《宁远县志》载:“舜陵在九疑山中,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祀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大阳溪”指的是今宁远县天堂镇大阳洞村一带。“白鹤观”即现在的白鹤亮翅,该地位于今大阳洞村北望岗寨。望岗寨又名望岗石,相传是舜帝二妃站过的地方,因此又叫做望帝台。1993年在大阳洞村旁牛头山,人们取土制砖,挖出了双孔石制钺。石钺长10厘米,宽5厘米,厚05厘米,为柔石制成。显然不是实用器物,而是祭礼用器。这就进一步证实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大阳洞一带就有古人祭祀的活动。 0 O: T( \0 {+ E& c ^ s9 B# l* ~. n/ z" l: j( w4 t- M+ v i
舜帝逝世的三分石山峰,周围各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极难通行。因此,祭祀舜帝所建舜庙,不可能建在三分石一带,只能建在交通相对方便的九疑山其他山麓。上古至三代时期,尚未修建驿道,南方的陆路交通非常不方便,主要交通靠水上运输。当时,舜庙只能建在沿河两岸。大阳溪西北流汇入潇水,潇水汇入湘江,湘江入洞庭,进长江。逆水而上,可直达大阳溪。上世纪中期,二十吨的木帆船还可通行大阳溪。可想而知,在古代,大阳溪一带水上交通是极为方便的,当时,舜帝也是沿着这条水路来到九疑山。舜庙建在大阳溪边,有利于祭舜的朝廷官员远道而来,方便各地人员祭祀舜帝。 1 o' T% n9 w/ q1 x5 P/ H T8 U%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