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2-28 15:34:56
|
只看该作者
不让别人叫他“太子” C/ w2 M7 i* P1 ~
- W/ V0 |: @: Y. E3 ~
1950年5月,岸英伯父随李克农到武汉出差,在武汉办完了公事,5月23日到达长沙。5月25日是外婆八十寿辰,他带着父亲的贺信和寿礼赶到了。) }5 R) E: ~+ I6 s0 S
! K9 L, h8 v: t' E0 \# X
5月25日由省委交际处出面,为杨老太太八十大寿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同时,也是为我的伯父接风。+ R! x' m% b; Q: I J" T) G3 U
1 e, x0 \% G8 R% b( ~# u& @* O
伯父时刻怀念着牺牲了20年的妈妈。舅舅、舅妈决定陪他去板仓扫墓。
" u$ a" Q: U( X& o. u* X& r
, E7 v* \. |) v7 a( M) X# G 到板仓,回到他小时候最熟悉的外婆家,他激动得不能自持,中午,他三口两口扒了半碗饭,便要舅舅跟他去看妈妈。4 }' E$ O8 r G" q$ x
' c8 S3 q, ~: ^3 h, U9 \
在棉花坡,在“毛母杨开慧墓”的石碑前,我伯父这个1.8米的大汉,扑的一声跪在母亲的墓前,泣不成声地哭诉着:“妈妈,妈妈,儿子回来看你来了!”0 ^9 a+ @$ ~- E7 u
( s; E a6 m3 B 岸英伯父扫墓回来,便要舅舅带他到板仓的十几家贫苦农民家里,对那些曾经为安葬妈妈出过力的老人,他再三鞠躬致谢。# s3 w9 M( H" s7 m% p
- s9 B q* Z, X' Q$ _
第二天,有上千农民来到杨公庙,一来是看岸英,二来是要向岸英打听土改的政策,杨公庙挤得水泄不通,这天,成了板仓少有的盛会的日子。
?: x" V% \ v9 W& o- p. Z: c1 t- p) x* {4 h/ r1 {% d5 g2 K
舅爷爷杨开智陪岸英伯父站在戏台上,并介绍“岸英小时候在这座杨公庙小学读过书,这次毛主席要他到板仓来看大家,跟板仓的老乡们见见面”。
1 j2 i! v+ D+ Y2 S- @- D k; F5 b5 H
岸英伯父忍住热泪说:“父老乡亲们,20年前我三兄弟被迫离开板仓,今天,我回来了,20年里,我时时惦念着板仓,想念着埋在棉花坡的妈妈!也想念乡亲呐!”( O7 o9 s* M' {5 h
* }1 L# x( E6 T" f# X' S& n
台下响起了妇女们唏唏嘘嘘的抽泣声。3 R- x! T. ~' X) T4 S
2 a1 u5 p, y+ Z
伯父话锋一转,又尽其所知,向乡亲们讲解着土地改革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回答着大家的提问……
& s, [2 U3 V& i) y$ U2 m8 t
( D1 g- j3 y( v, c0 ?1 e6 s 韶山的父老乡亲们像当年盼毛润之一样盼望毛岸英,欢迎毛岸英。
" [9 c0 v! Y$ N1 G3 R0 U* I$ \7 I' k5 T W9 N& Z4 v
“哈,太子回来喽!”/ p6 d, r; J' b! a
6 V$ h$ T+ S! M0 a& g
“嘿,太子荣归故里啦!”6 h$ c. S3 M6 O, {1 s, L! R3 `2 ]2 u
1 k( V6 F5 r2 x! L0 S6 @. y1 @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骑着高头大马回韶山冲来啦!”
. n5 n9 G9 Q. F" x t- r4 u% f' a2 r, d% F; X. `' f
岸英大吃一惊,脸色苍白地连忙张开双臂,急切地大声对乡亲们说:“要不得,要不得,千万莫咯样讲,要是爸爸晓得了,会谩它(生气)的呢!”他态度非常诚恳地对大家说:“就叫我岸英或岸英同志吧!阿公叔子们喊我小毛伢子也行!”
( b3 O% O" X# j7 t7 n3 }0 H7 r
, V( j; M5 `2 b4 R% D 伯父不时掏出笔记本,记下老百姓的想法、要求,一些民间谚语,他也记在了本子上。& h: b% o: N t1 E# \7 }2 l0 J
* _- |8 p( v2 u n 夜深人静,剥了漆的办公桌上,燃着一盏桐油灯。伯父坐在桌边,热情的乡亲们聚在那儿久久不散,听他讲外面的情况,向我的伯父述说家乡的事情。直到午夜时分,陪同的人见太晚了,才说服了乡亲们回去睡觉,也让我的伯父早些休息。" F; X$ [' c8 P: Z8 y. u
! E* o3 G7 g! Z& v) y; n' o6 P
岸英伯父在韶山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前后花了6天时间。临走前,他与韶山党支部的同志座谈时,再三强调,在土改中要讲政策,要依靠贫苦的农民,要团结中农……' Q5 U; r- T; z. f9 M+ t8 _" O
5 @! H8 n6 y& W4 m, R 临别借钱还债 R' T$ ]0 \$ H7 c. t; r
! r/ j* F+ U; y8 ~7 o 他那鼓鼓囊囊的皮包,在韶山一转,钱被他零零落落地送光了,变得干干瘪瘪的。这次回家乡使他醒悟:虽然人民在政治上解放了,但大多数农民仍过着贫困的生活。解决贫苦农民困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否则,就是拿一火车钞票,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8 l b1 T" @& m, b! h( g4 w8 ~ e d g2 Y0 `+ @/ x
伯父回到长沙交际处,便趴在桌上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原来,他回韶山时,住在毛震公祠对面冲里的毛贻泉找他讨债,说他爸爸毛泽东某年某月借了他的100块大洋,云云。
" |7 X. d s9 P% }4 M4 h) t
8 l( `) t! r) c7 o" q+ k! X 他已两手空空,无法偿还,只好求助于王首道,信的大意是:几十年前,我的父亲从毛贻泉手里借过100元钱,这次回去,人家找我要钱。我原先不知,又没有准备,现在我的钱已用完了,请求借给1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