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姚良珊, 自大明帝入沉州芷江县葫芦企寨居住。妻杨氏, 生文献, 素与吴世万相契(文献即君赞)。万对献说, 此地偏窄, 不是一长久之所, 得闻沿溪而上, 有百余里, 尚未开辟。献即应说, 早有此心。二人同行, 至中途云雾腾腾, 天昏地暗, 肚饥日渴, 二人正计议, 忽来杨癫子, 献问至此有何贵千?弟意前来择居。癫子将竹杆插地, 清泉涌出, 放是天开雾散, 三人鼓掌大笑, 莫非天应斯人。三人在此盟誓结为兄王弟。姚曰君赞, 吴日世万, 杨曰天应。万曰兄有派(排)行多少字?献曰二十派(排)行,字多难以乏人。三人新议派(排)行, 七字轮流, 再正通光昌胜秀。” 鄂西侗族地区广泛流传, 在明代初期, 有吴世万, 姚君赞、谢天飞、龙地盛等为首的一批人, 在湘西新晃的共(贡)溪居住, 当地严重缺水, 云雾不开, 庄稼不好, 有神鸟告诉他们, “ 要得云雾开, 只有天应来。” 吴世万、姚君赞了解到靖州有个杨天应, 他们二人即去靖州请来杨天应杨天应来后, 他们共同凿山开洞, 引出清泉, 从此云开雾散, 庄稼茂盛,五谷丰收。他们感谢杨天应, 与之结为兄弟, 用共同的派(排)行, 再正通光昌胜秀七个字互不通婚, 视如骨肉。这个故事, 在鄂西侗族中, 几乎家喻户晓。现在鄂西侗族姓氏中, 也还用这七个字为字辈排行, 而且互不通婚。 鄂西宣恩县侗族歌颂祖先的《侗歌十二月》唱道: 正月里来是新春, 杨氏祖先杨天应, 神人降旨给天应, 开发沉州是功臣。 三月里来三月三, 姚氏先祖姚良珊, 永乐十四迁湖南, 开辟沉州姚君赞 六月里来三伏天, 吴氏先祖吴世万, 结拜姚杨龙谢姓, 勘察沉溪谋长远。 七月里来七月七, 谢氏祖先谢天飞, 五姓一家住一起, 永留后世创奇迹 八月里来秋风成, 龙氏祖先龙地圣, 沉溪结拜五人姓, 万古流传到如今。 九月里来九月九, 五姓字派辈是一谱, 再正通光昌胜秀, 异姓同胞传千秋。 从此立盟定誓言, 子孙繁衍万万年。 上述材料足以证明, 鄂西侗族, 来自湘、桂、黔边境侗族聚居区是毫无疑义的。鄂西侗族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