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姚懿简介 姚懿(690--661),隋末唐初陕州硖石(今三门峡市陕县东)人,后居于洛阳,是唐名相姚崇之父。他身处乱世,一生经历坎坷,起伏跌宕。先后任硖石县令、硖州刺史、嶲州都督,后殉职边疆。 姚懿,字善意,祖籍吴兴郡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高祖名姚宏,洛阳万安山出土的《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郡墓志》(后简称《姚懿墓志》)赞扬他“高行邈世,大德有闲,动少微之光景,郁断山之峰崿。 曾祖姚宣业,南北朝时陈朝征东将军,爵封吴兴郡公。祖父姚安仁,任隋朝青州、汾州二州刺史。父亲姚祥,“有德有行,令问令望,应题輿而就辟,仪端石而作范”,因任怀州长史有政绩,又被委以“兼检校函谷关都尉”之重任。 姚氏宗亲网( C& V: s0 J" j7 N3 b
文献公姚懿是怀州刺史祥公最小的儿子,名讳懿,字善意。少年胸怀壮志,做事坚毅果敢;习武武艺超群,读书手不释卷。隋末,隋炀帝纵情声色,穷奢极欲,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陕州硖石县也不太平,官吏逃走,地方混乱。文献公时年十八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借用祥公部属,保家安民,被授予硖石县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唐太宗李渊起兵太原。九月,秦王李世民渡过黄河后。派人联系文献公。二十八岁的文献公,说服陕州州将道:洛阳王世充不是真名天子,天命在唐,应举众应义!不然陕州将难逃祸秧。于是,他们从捷径拜谒了高祖,李渊惊叹许久,赏赐给诏书,全州避免了一场战乱。 唐武德三年(620)七月,秦王李世民起兵十万,征讨割据洛阳的王世充。破格提拔文献公为骠骑都尉、水路道行军总管,担当起唐军粮草、武器兵员的运输重任。由于工作出色,屡建功勋,又被授予左卫亲府右郎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王世充平定后,有人出于对他才能和功勋的嫉妒,就诬陷他和王世充曾有过联系。因此,文献公淡泊名利,隐身而退,率全家定居硖石县东北重岗之曲即今陕县张茅中学附近,躬耕垄亩,教读子孙,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 [backcolor=var(--weui-BG-3)][color=var(--weui-FG-1)]姚阿姚严选,,,0 _8 X$ P* k5 d
& h' D' E5 b1 `6 S+ q& ?, Y @
3 Z" B5 X' E$ U* b. T, V6 f- j
[color=var(--weui-FG-0)]姚家老祖宗的教子家训
9 O+ S' O+ A) l& y+ B7 t! ?. I" F% Z! g x
; T: ^- U3 G: B# z7 N7 c$ m1 k
7 }, e( v k( i5 D) G2 d[color=var(--weui-FG-1)]小程序9 F4 g) {4 o: Y. z4 m8 }9 j
g. ?' i4 s+ _) C/ V5 q8 t
5 P8 ?* \0 U" v3 v8 l( r
唐高宗登基后,出于对开国功臣追念,召见了文献公,任命他为忠武将军、晋州高阳府都尉、文献公以为天下太平,偃武修文,不愿接受武职,上表请求笔试,以显文治之才。于是朝廷又任命他为常州长史。公以才华不能进展,以患病为由,谢职不就。不久,朝廷再次任命他为持节陕州诸军事陕州刺史。年过六旬的文献公走马上任后,大展宏图,百废具兴,百姓讴歌赞颂。朝廷又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唐高宗龙朔初年,地处当时唐朝边疆重镇的嶲州,邛部蛮族首领作乱,地方动荡不安。考虑到文献公,兼有武略,朝廷下制书派他持节任嶲州都督(正三品,相当于今军区司令员),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公以国事为重,不以七十三岁高龄为辞,不畏千里迢迢,山高水险,毅然填任嶲州正面训导官吏,公正处理地方关系,严格地整训部队,以武力为后盾,很快的平息了叛乱,稳定了边疆局势。龙朔三年(662年)由于长途奔波和繁忙的政务,七十三岁的老人患病卧床不起,经医治无效,十二月一日逝世于嶲州都督府。七月十五日,归葬于硖石县安阳公之原,怀州长史祥公墓侧
- `% H1 D. f) S( H' h2 D" e1 s 姚氏宗亲网景龙年,朝廷又追赠幽州都督。开元三年(715),又被追赠为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十月,子兵部尚书兼紫微令文贞公崇于故里(今陕县张茅镇西)为父造义冢,树大唐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碑碣,且置旌贤寺护墓。公元一九八三年因扩建陇海铁路,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义冢,移碑于陕县高阳山之刘秀峰。 # y0 w. @' [& F; V! j. 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