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次见“姚柬字思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4 10:04: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v8 t- s! a" @5 u* e) g$ B( j7 e0 H
) F* v3 p) U1 _) g" ^  L- Z& s

. q: ]  V; I& j7 [; s

; r4 h" {  R% ~4 a
) h5 w  a. |- G6 K9 Q! t2 V8 i) u) p, g4 O* W

" V9 @. ~1 y! U3 L  `" \- q8 O8 z+ ~* Q  U: A: A3 ^$ d7 ]) d+ Q
3 G! }3 d2 L( j5 L
  姚思廉像赞,见:《十八学士于志宁书赞卷》旧传 [唐]阎立本绘——天策府文学 姚柬字思廉
( A2 Q2 E1 u: s/ Z* f/ Q   当时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并命文学褚亮各为赞语。对思廉的评价是 “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从史学才能和政治节操两方面对思廉作出褒奖。
. S( R( [$ V% W) \
+ w7 {+ [' j2 a2 m. F) ]; Y; e; |# n" m( D9 Z2 B, d5 S8 \
来源1:姚网,姚尚明转发:姚门流芳垂青史——从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到姚崇  4 Z4 S3 J" Q& s! }9 x$ W. j6 @0 d
来源2:《湖州味道》特邀作者顾方明,姚门流芳垂青史——从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到姚崇 % i$ D/ N+ Y4 x9 |

! x( U0 l9 P2 K! P# y  [7 t8 M

. i( h5 j4 S. ~9 w5 Q3 |3 K/ V
: d3 w( e) [. p1 w
8 k$ A& T, m8 o6 W# Z
   第一次见“姚柬字思廉”,而族谱和新唐书都不见“姚柬字思廉”。
6 z- J- N3 a# X  q0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1:34:51 | 只看该作者
群友讨论
* t6 [! i. P* D: z! D! o. W: c5 |. U7 o  F: E
按图,是姚柬字思廉,不是姚思廉又名简(或简之)!
& p+ B2 W+ J' p2 J1 e3 {4 x" x4 ]; ~& H3 C
按闫立本图是姚柬字思廉。而族谱和新唐书是姚思廉又名简,不见“柬”!1 v3 g6 }2 U1 L' ?- r

/ G0 z* U) G: O/ h0 n  o% V@广州姚钟尧号老头子-18922427876 对,阎立本画上提款为:姚柬,字思廉。
+ o1 C" a# z6 g1 X( ]- B具有考证价值。$ m& ~( [1 h* t  l: {" v
5 J8 I9 ]8 x3 n: m! m$ |# H
柬与简,同音,不同字。
6 j, Q' q: K9 f( d, ^& j可能同义,要查一查。! k# X% E: e1 C/ p* J/ O
@姚国强江西万年 
0 j& R/ T' ]7 [) R% V2 y2 V- r@武康 -建国 
, q4 y4 _/ A+ I4 i& b' r- ~@渝-涪陵姚中友 
8 q. G" z5 T, h& [
& Q9 |/ J$ Z3 {/ `@南京姚志军   谢谢, [2 ]. |- u! a
柬与简,同音,不同字。: ]6 k5 i* ]5 u1 x6 \
可能同义,要查一查。3 D6 ]4 r3 k) K2 i# K
7 K# d  m! C+ l0 b1 t+ `5 h; {
; f2 m. q9 ^# Z" o5 f9 d

5 c& q! W  w3 O1 n3 M$ a# ^* \* ^! {' p% ?
. J) c: e- Z( |0 L5 a2 }. D
谢谢你查出:两字是通假字。果然同义。, {4 r" h3 z) k: R2 h
@姚国强江西万年 
5 t, j* \% s: B  q+ v@武康 -建国 
# O. l" ]; d# e! q@渝-涪陵姚中友 
" J' ?; |+ V8 K, c2 f- o
0 i: t' p" i% V+ T
' l2 h' k7 `$ O; `  U9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发表于 2022-12-4 11:48:35 | 只看该作者
来源1:姚网,姚尚明转发:姚门流芳垂青史——从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到姚崇  
( {/ V4 g, k+ p2 q来源2:《湖州味道》特邀作者顾方明,姚门流芳垂青史——从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到姚崇
3 `4 L8 }2 o$ A; ]/ f
9 X# l0 |3 i( w都是一个来源,作者顾方明,我转发的那个文章未署名作者
, W8 S3 l0 k3 x6 p" v& J/ h!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8:00:39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2-12-4 11:48& S3 T. p6 `8 E" F8 v  f7 ]; B
来源1:姚网,姚尚明转发:姚门流芳垂青史——从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到姚崇  / S6 ^) v5 \/ N+ a- @. q
来源2:《湖州味道》特邀作 ...

0 D) q4 o* Q! o+ Q; s
( z: l! Z$ ?. c* n9 Z  @; S, n: b7 P顾方明文,也不见“姚柬字思廉”,而是“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武康人。”7 v, [% {+ r( @) v4 t; ]" j

4 G9 \% m  N% R
, b5 ?1 U2 k0 n; F       姚察一生史著颇多,代表性的有《汉书训繤》30卷、《说林》10卷。他在完成了梁、陈史书的大部分工作,未竟而卒。其中序论、纪、传有所缺漏的,临死前将修撰体例告诫约束儿子姚思廉,嘱托他来完成这项未竟的事业。! F; K3 O/ r5 O( O/ W& Z0 N* E8 M
0 }1 W6 T' _6 E( j. G) i3 j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武康人。姚思廉在少年时代在父亲姚察的悉心指导下习读《汉书》,尽得父亲真传。姚思廉和他父亲一样,是个对外在世界少有欲望,一心学习的好青年。姚思廉在陈朝时担任扬州主簿,入隋后为汉王府参军,后来丁父忧解职。当初姚察在陈朝时曾经修撰梁、陈两朝史书,临终前嘱托姚思廉完成其生前未完之志。( g, r' |1 N. O7 g9 [
) @8 O  r1 ^" s. e

$ Q+ P7 j5 @2 k1 z1 f" f" w
$ T4 F$ d3 ]0 u4 @" u) Z7 q% o7 a. v8 _3 _+ ]! L+ ^! O, m4 l: J4 T6 B6 i8 i" J3 _
《十八学士于志宁书赞卷》中的姚思廉像 旧传唐阎立本绘
! M/ A" ^9 V( C% l! y q8 {9 \5 u8 B2 W/ h
" a: P/ W, ^/ ]! |* s) x9 l+ R) `( ]' K. W      后来姚思廉担任代王杨侑的侍读时,起义军攻下京城,代王府上下僚属奔逃惊惧,唯有姚思廉服侍代王,不离左右,等到义军将要进入殿堂,只听见姚思廉厉声道:“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一众军士被其说服,布阵列于台阶,唐高祖李渊闻讯后佩服姚思廉义气,允许他扶着代王杨侑到顺阳閤下,姚思廉泣拜而去。围观者都感叹道:“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也!”) B* f0 M7 M# u' _7 j- I5 n1 u# K# ]! H, B' O
& u9 u3 t( B2 \* F- {0 z( I
      姚思廉挺身而出保护代王杨侑、喝退众兵的忠烈之举,给李渊父子以深刻的印象,李渊父子由此赏识和重用姚思廉。李渊称帝后,即授姚思廉为秦王府文学。当时秦王李世民开文学府,招揽了十八位文韬武略,兼通文史的博学之士,姚思廉正是其中之一。当时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并命文学褚亮各为赞语,对思廉的评价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从史学才能和政治节操两方面对思廉作出褒奖。“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当上太子,姚思廉也随即迁为太子洗马。
7 Z! h1 h0 Q4 o. E# A# \6 I
+ f+ `9 N/ O2 q/ k- q/ Q      姚思廉在政事上“直言无隐”,常督促唐太宗勤于国事。太宗因姚思廉是秦府旧人,许可他随时就政事得失直接秘密上奏,姚思廉也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对政事的见解,“展尽无所讳”。贞观六年(632)夏天,唐太宗准备往九成宫避暑,姚思廉劝谏说:“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其言辞恳切尖锐,唐太宗只好下谕解释说:“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好游赏也。”尽管太宗没有采纳姚思廉的意见,但仍然赏赐给姚思廉50匹绢,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引导进谏的作用。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号“康”,特许葬于昭陵。0 l+ Y$ a: L* w( h+ p7 ]
. @4 n3 _. n3 \5 t7 [+ o! [$ ~: D  H# r" z8 {+ j* l: r- @
    《梁书》和《陈书》名为官修,实际上除去监修魏征所作总论外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凝结而成。姚察历仕梁、陈、隋三朝,以精于史学著称。入隋后,受诏撰写梁、陈两代史书,然未及完成就因病去世。姚思廉继承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二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为此努力工作。贞观三年(629),他又受诏同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博采诸家之说,在贞观九年(635)修成《梁书》《陈书》。3 R6 ?, U# v3 y  ~$ D
& I( Q- A) b/ p' ]* g! I7 g( N1 Y& D+ q* y2 [) t9 r6 C2 h" e: ^4 `
& N" w& b/ z5 U5 i1 a K- q2 j- 《梁书》56卷,有本纪6卷,列传50卷,起于齐中兴二年(502)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陈霸先灭梁,包括梁朝一代55年的历史。《陈书》36卷,有本纪6卷,列传30卷。记事起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陈霸先称帝,终于陈祯明三年(589)隋灭陈,包括陈朝一代33年的历史。《陈书》与《梁书》都出自姚氏父子,特别是姚思廉之手,因此在撰述的特点上,二书多相同之处:
6 }( y9 `/ y; A9 @
6 |+ \0 s1 {8 O! l. F       一者,二书注重史料价值,注意对史料博采善择。二书为学者立传,较多地保留了文化史料,收录了诏册、奏表、书札、文赋等,保存了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此外二书还较多地保存了有关农民起义的珍贵史料。# g2 Z- v( y9 n& m& N$ D) e
* _- v) }- Y/ B9 e: P! _2 m7 @6 二者,《梁书》《陈书》全用散文写成,其语言通晓洗练,叙事简严。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盛赞姚氏“行文则自出炉锤,直欲远追班、马”。在六朝乃至唐初推崇骈体四六文的背景之下,《梁书》单独使用古体散文,多个篇目“劲气锐笔,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赵翼甚至认为是姚察的史家笔法而非中唐古文运动开启了古文的潮流:“世但知六朝之后古文自唐韩昌黎始,而岂知姚察父子已振于陈末唐初也哉?”32 _  o( g  E' K% o8 L
h; u5 i) U2 \* x5 r
! m1 L0 ~& a& p% n( k      这两部史书在编纂上存在明显缺陷,但这并不完全是姚氏父子的错误,必须归咎于当时国史书写体例。国史书写体例一般,“各列传必先叙其历官,而后载其事实,末又载其饰终之诏”  除去长篇累牍地照录九锡文、禅位诏、策、玺书等矫饰文字,国史撰写体例中“有美必书,有恶必为之讳”的传统使得诸多恶事不记载于本传中,例如:《梁书》中昭明太子萧统之死与临川王萧宏战败,《陈书》帝王本纪中梁敬帝与陈昌之死。同时,梁室诸多王室子弟比如与梁元帝萧绎为敌的萧詧没有单独列传,使得诸多重要史实失载。另外,姚思廉没能充分重视科技,对梁、陈二代科技方面史实记载甚少;他为父亲撰写的《姚察传》隐去了祖父姚僧垣精通医术并以医术得幸皇室的事实,在思想根源上是因为姚思廉以方伎为耻。
6 R$ P$ ^. l+ n2 G* @      《梁书》与《陈书》展现出了史学思想上的进步,姚氏父子历经梁、陈以至隋唐之际的盛衰兴替、风云变幻,促使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在书写历史过程中突出以史为鉴的宗旨,认为修史的功能在于“垂鉴戒”和“定褒贬”。两部史书中对政权更迭兴起的解释虽然沿用了诸如天意、历数等迂腐词汇,但是在具体的书写上把撰述的落脚点放在人事与权谋上,多次总结梁末侯景之乱和陈代祯明沦覆的历史经验,强调国家的治乱安危取决于人事,决定历史的是人事而不是天命。姚氏父子治史如同良医一般,在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探索国家治理的良方,实在是中国古代良史可贵的使命精神,姚氏一族这一光辉灿烂的传统在大唐开元元年(713)贤相姚崇向唐玄宗“十事要说”中绽放,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开元盛世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 |" U+ ^# g1 x. w$ N1 c6 N+ @% V! `* A1 d0 k: Y5 o

8 d) N9 [& @0 h8 V(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2-21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