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龙、熊襄事件对整个灵源姚氏家谱的影响 一二七五年蒙古铁骑杀到瑞州,知府姚岩弃城而逃,安抚使姚文龙降元。授本路总管,分兵攻打各县城。熊襄变卖自己田产,筹资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抗元军队,与元兵对抗,姚文龙知道新昌有防备,派其弟入新昌招降,熊襄怒杀来使,结下冤仇。1276年姚文龙攻陷新昌,与熊襄军展开巷战。熊襄战败,不屈而死,县城惨遭破坏。 对于这个事件,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均有记载,明嘉靖年修《新昌县志》序中说;“黜姚文龙之反噬,礼仪之国,父母之邦,不可倪矣。”最新的2010年9月所修宜春市志还这样记载;“姚文龙为了贪图一己之富贵,引元兵残杀父母之邦,百姓对他无不切齿痛恨,而他因此得大功,官至元朝谏议大夫,礼部侍郎。但新昌百姓“人人皆鄙之”。对熊襄,老百姓则立庙祭祀,朝朝香火不绝。姚文龙的爷爷姚冠与姚勉是同胞兄弟,因此姚文龙是姚勉的侄孙。姚文龙和熊襄的事件发生时,姚勉刚过世十三年,又过了三年南宋灭亡。接下来的元朝,姚氏声望很高,而宗族又不算大,遭到别人的嫉妒是可以想到的,后人把这事放在心里不敢明说,因此成了外迁后人的隐情。百姓恨姚文龙并姚勉也妖魔化。直到今天,新庄镇志也拒入姚文龙。他可是历史上的大官呀。作为反面人物也没有关系,应该实事求是才对。我比较了一下宜春地区中状元者,就数姚勉负面传说最多,这同姚文龙不无关系。 姚勉是宝佑三年<1253>年的状元,准确无误。“廷对策”洋洋万年,其文采自有公认。我奇怪的是这位陪过太子读书的状元宋史里居然没有他的传,却流传了不少关于他的负面传说。一是出生侧氏。二是被弃雪地,故自号雪坡。这纯属无稽之谈。南昌谱系中,实事求是的记载了多处出生侧氏的名录,姚勉不在其中。同宗兄弟中有号雪崖、雪岑、雪峰、雪垅,前两者年龄大于雪坡,后两者小于雪坡,雪垅便是姚文龙的爷爷。更有离奇的传说,说是皇帝认为姚勉的状元要免,并有一个赖状元,一个史状元,云云。本来是一门三状元,到此却说成“姚赖史”,十分难听。无风不起浪,这种传说往往别有用心。据《盐乘·氏族》载,民国初年熊姓人口16418人,胡姓13100人,刘姓18000人,张姓13710人。宋元明时期宜丰县全县人口仅十万左右。熊姓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是宜丰的大姓。我们知道,宗族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元素,小姓的姚姓结怨于大姓的熊姓,并且血洗县城,元朝灭亡后,姚姓在当地的生存环境可以想见。不少姚姓,离开灵源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离娘山”可意指而不可言之的理由。 彦国公后裔 姚绍弦 姚文龙(元代官员) 姚文龙,字号、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元朝官员。于宋末任端州(治今江西高安)安抚使。元至元十四年(1282年),升江西道宣抚使,兼措置茶法。 1287年是农历丁亥年,中国传统纪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1287年 - 大事记 1287年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 1287年)二月,忽必烈设置了尚书省,遂任命桑哥为平章政事。12月忽必烈提升桑哥为右丞相。 1287年4月,桑哥用称为至元钞的新钞取代旧钞,这种新钞是用忽必烈的年号命名的。元世祖忽必烈颁布法令,禁止在交易中使用金银铜钱,“至元通行宝钞”成为法定纸币。这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法定纸币。 1287年4月,乃颜联络诸王势都儿、腾纳哈儿、哈丹秃鲁乾等,举兵叛乱。随后,进兵潢河(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5月,忽必烈统军亲征乃颜,以玉昔帖木儿和李庭分领蒙古、汉军,从上都北进。6月,乃颜退至呼伦贝尔高原的不里古都伯塔哈(在哈尔哈河与诺木尔金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集结重兵与元军决战,兵败被俘杀。 1287年忽必烈(Kublai
/ p2 ~; p* @$ S, d) e" GKhan)率领蒙古人大肆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努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
& X P1 m; c7 y% E$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当时建造的3000余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 蒲甘王朝结束后,北部的掸族,南面的孟族,西部的阿拉干族纷纷自立,形成小国分立的局面,史称战国时期(1287-1531年)。 1287年发行的至元通宝图册1287年元大都的全部工程竣工。1272年2月,忽必烈正式改中都为大都。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民间失火,殃及皇城,宫内建筑物焚毁过半。 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忽必列之命出使缅甸,于此泼江西行出境,完成了周边修好使命。 1287年,一位名为拉班·扫马的畏兀儿景教徒,从泉州出发,成为第一位前往欧洲游历的中国人。 1287年-潮冲进荷兰内地,造成50000余人死亡,须德海出现。 1287年,在前20年对外交往的基础上,广东杨庭璧奉诏把包括南印度在内的10个南洋国家的代表招来(史书称为“来降”),算是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 t" m/ E2 c) }' A9 |- O$ j7 F+ ?4 Y并从此推进了与这些国家的官方贸易往来。 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雨土七昼夜,深七八尺。”这种天空降土现象,古称“雨土”。
4 p6 L& F* G0 q Q2 K7 I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