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旭等嘉禾四首及姚羽仪韵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0 22:0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旭等嘉禾四首及姚羽仪韵和/ E$ }  y6 D9 j( k
  K+ c4 d9 k% g
嘉禾四首& T" s, ~7 r" F. I
景运天开毓至和,庾邦符應产嘉禾。
1 ~% O/ [7 D% ?/ G一稃低压黄云重,二米香分白餐多。
3 i* P8 R. |+ X/ M薿薿盈疇甘露滴,穰穰覆垄惠风过。
3 U1 x8 Q; F  c+ p) t5 ^5 W中兴上瑞今亲覩,敬献昇平第一歌。5 w2 @: x. u4 ^6 o
    ( u+ b! T# G% @& Q7 A
                                               旭   ( 景阳)
" D! N& y" ?! D6 U    《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武进金坛、宜兴吴渎、江阴泗河、阳湖五牧、无锡新塘五宗祠共修。
5 K$ D- Y9 A3 \# y8 I6 L    《蓉江姚氏宗谱》1929年
: |2 Q# ^' z' R$ A4 N* n  旭(2),复祖公次子,字文升,号景阳,景泰庚午(1450年)科举人,辛未登进土第,授北京刑科给事中,外转江西南安府知府  。敕授中宪大夫,配俞氏,赠恭人,继配吴氏,赠恭人。旭生二子,容、希廉。公于宣德间(1425—1435)自宜兴吴渎迁居安庆之桐城。
; h  E; q) b) k! _# s4 \ 无锡1948年胡埭《姚氏宗谱》世表记载:
- H6 ]5 V( b) a! K% h
(2)  旭,字文升(日升),自幼力学,由乡校起移籍于外,明宏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年)举人,辛未联捷进士,居四河口。, o' C& L8 G2 w! B2 g! _
五风十雨兆时和,和气薰蒸北里禾。
! }" U! f9 M7 w' e4 q露浥连茎金穟重,风吹同頻紫芒多。* P' h7 a! e$ X/ _3 p$ R% v
美名曾见周书记,瑞应无令汉世过。" |( ^8 J# V. y1 Q) c+ a' e% g
贤守真能宜圣泽,庾民应续两歧歌。8 d6 r$ f0 y; V: b
                                                     夏璣: R' w) o, R1 ~0 w8 x6 h" X" h
  夏璣,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德乾。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知新淦县,以循良称。迁御史,多所建白。$ y; M/ J  r9 |- N) T; c
/ v, P2 Q% b$ C2 b1 u# X. q9 M
南安名郡地温和,田畒芪芪秀異禾。
2 |0 A% B7 [7 I, X( q入望黄铺云彩密,遥瞻晴涌浪痕多。5 E- f: m! y, h9 g
登场人向风前播,筑圃农从月下过。 ' f# R8 \/ x. v8 F% n+ L
自是循良征此瑞,黎民鼓舞乐讴歌。
0 q! ?  n# j' M5 d                                                       江朝宗
* S& U* G, ]; m- u: g8 ]* a/ S$ R
" K! }6 u9 _+ m" X  j3 t3 i  F* y/ D
邑人江朝宗事迹史证
& x1 w) \: u. i' m

: q0 X0 e$ u  d0 Q5 j
  《璧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人物篇载:

' i* M# h  B. H! X1 r) o
  江朝宗,字东之,号乐轩。明朝时巴县新市镇(今璧山八塘乡)人。
4 W- c* p" }2 V3 q. y6 G) s" k% B
  江朝宗幼年随父至京师受业。明正统十二年(1447),因父丧回家,读书于缙云山下的温泉寺。江学问精深,贯通经史。景泰元年(1450)补郡庠生,随即中举。第二年(1451)经廷试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参加修撰《大明一统志》。书成,升翰林院编修。成化三年(1467)升侍读,参加经筵讲授。当年秋,修撰《英庙实录》,被誉为“良史之才”。明成化六年(1470)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东宫侍讲,并两次主持选拔贡士的会试。明成化十五年(1479),因牟俸案被牵,遭贬谪为广东市舶提举,任职期间,清廉耿介,深受百姓爱戴。后因疾病体弱,以侍读学士衔休养。

. w( ^5 F/ h5 `" y; R4 O, \
  江朝宗回到新市镇后,写有《新建壁山县记》。江一生主要著作有《紫轩集》、《重庆郡志》、《蜀中人物记》等。

" u9 _* V4 F$ @! [
  江朝宗晚年在家乡,帮助赈济灾荒,深受乡人敬重。正德元年(1506)8月26日病逝。葬于县北高滩河岸侧。

8 H) Z/ @; Y( L1 A5 X. {5 R$ G
  今根据所见史料,做如下考证与补充。

& z9 \9 T. q9 ?
  一、景泰二年(1451)进士并选翰林
5 ?( q: ], x* f$ w* D  \
  明人王世贞《科试考》:“(景泰)二年辛未,命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翰林院修撰林文为考试官,取中吴汇等。廷试,赐柯潜、刘升、王□及第。改进士吴汇、周舆、戚澜、张永、吕晟、王献、刘宣、俞钦、相杰、杨守陈、童缘、张业、樊冕、林孔滋、张瑄、金文、钟清、田斌、章表、杨昶、彭信、刘泰、江朝宗为庶吉士,俱于东阁读书。”据此,江朝宗系明景泰二年辛未科进士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 \. a; f3 I) H9 a8 Q0 @
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1451年明景泰二年辛未科,取第一甲3名、第二甲75名、第三甲123名,查江朝宗系第三甲第110名。而在第二甲和第三甲共计198名进士中,只改了23名为翰林院庶吉士。
$ _4 n2 p, @& c7 I3 W1 H( L
  二、景泰六年(1456)任《大明一统志》纂修官
/ x1 s: K7 Z# X$ M1 G% ?$ R0 B
  明人宋端仪《立斋闲录·卷四·书刘忠愍公遗翰后》:“景泰六年,降各处修志书:事要、条件俱准祝穆方舆胜览,采取详密毋略,果无实迹可采者则已。”“纂修官:……征仕郎、翰林院检讨江朝宗,征仕郎、中书舍人兼司经局正字赵昂,翰林院庶吉士丘浚、耿裕、彭华、刘釪、何琮、牛纶、孟勋、吴祯、严淦、尹直、陈政、宁珍、冯定、金绅、黄甄、夏时、王宽。”
8 Q) Y2 h4 L' P3 u% \' ?
  征仕郎,文散官名。隋始置,明改称,为从七品升授之阶。翰林院检讨,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从七品,常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据此,江朝宗于景泰六年(1456)任《大明一统志》纂修官。

1 H7 d/ q3 [' v# q6 I
  三、成化三年(1467)由东宫侍讲加司经局洗马

  u" N; i" {* P
  明人尹直《謇斋琐缀录(三)》:“成化三年(1467)八月二十四日,进英宗实录于奉天殿。明日出手敕,加监修官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太傅。总裁官尚书兼翰林学士陈文、彭时俱太子少保、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副总裁官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刘定之工部侍郎、吴节太常卿,俱仍兼职。纂修官学士柯潜、万安、侍讲学士李泰俱少詹事。太常少卿兼侍读孙贤、刘珝俱太常卿兼侍读。侍读陈鉴、刘吉俱侍读学士。侍讲丘浚侍讲学士。谕德黎淳、左庶子童缘、刘宣俱右庶子。侍讲江朝宗、杨守陈俱洗马。修撰王一夔左谕德。编修彭华、尹直俱侍读。修撰彭教、编修徐琼、陈秉中、李永通俱侍读。检讨耿裕、编修郑环、刘健、江谐、陆釴、罗璟俱修撰。检讨周经编修。编修张元祯以病许告。稽考参对官编修李东阳、倪岳、程敏政、检讨吴希贤俱加俸一级。其誊录官太常少卿余谦等俱升一级。监生周绍荣等俱除中书舍人。儒士魏完等俱除序班。其赏赐则总裁官各白金六十两,彩币六表里,织金罗衣一袭,马一匹,鞍一副。副总裁官各白金五十两,彩币五表里,织金罗衣一袭。纂修官各白金三十两,彩币三表里,素罗衣一袭。每袭计三疋,各有本色生绢一疋为里。誊录官各白金二十五两,二表里有差。稽考参对官各白金十两,一表里。先是,文华殿中书以写经完,各进官一级。其中将满九年者,皆陈情乞候满日如例升二级,朝廷亦患不均,乃改升二级。(“乃改升二级”,“乃”原作“及”,据明朱当国朝典故本改。)至是预诏吏部具录纂修等官履历以进,定以六年以下者一级,六年以上者二级。时直以历编修俸八年有半矣,仅同六年以上者例,而柯、万、孙、刘升二级者,以从四从三无相应之职耳。”

! ?$ l; J3 A) V. n  W9 D
  据此,江朝宗于成化三年(1467)八月二十四日,因担任《英宗实录》纂修官有功,由东宫侍讲加司经局洗马,由原从七品升从五品。司经局是古代官署名,掌太子宫中图书。明代司经局属詹事府,设有洗马1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2人。司经局洗马官为翰林官迁转之阶。
3 Y' L  {9 r/ _- c' U7 x/ i
  另,江朝宗系“侍讲”而非《璧山县志》所记之“侍读”。唐开元十三年(725)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于翰林院设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职为皇帝讲读经史。元于翰林国史院置侍读学士,由精于文学者之朝官充任。明翰林院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官,掌讲述和编撰经史及充任经筵讲官等事,合称讲读。

/ }) s* W+ P5 r8 a/ @
  四、成化八年(1472)主持壬辰科会试
* C+ s$ D: |/ q
  明人王世贞《科试考》:“(成化)八年壬辰,命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司经局洗马江朝宗为考试官,取中吴宽等。廷试,赐吴宽、刘震、李仁杰及第。吴有时名,久不第,尝投诗李编修东阳,东阳荐于同列,以为其人必状元也。”

4 R. k# ]& t4 p& q  V4 ?# J6 q1 h
  据此,江朝宗以司经局洗马出任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考试官,并取中吴宽。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该科吴宽为第一甲第一名。而“吴有时名,久不第,尝投诗李编修东阳,东阳荐于同列,以为其人必状元也”。依此记载,似与李东阳曾向同事江朝宗等推荐有关。从中亦可会意两人的友好关系。
4 C1 b' s9 N+ u7 c( ^: u
  江朝宗与李东阳的关系,亦可佐之于《寄园寄所寄·卷六·焚麈寄·神童》:“翰林旧有句云:‘宾之(李酉涯字)访东之,(江朝宗字)东之宾之。’适陈启东谒选至,吴文定以叩之,答曰:‘回也待由也,由也回也。’西涯为之击节。”可见,江朝宗与李东阳,曾同事于翰林院,并且关系友好。李西涯(1447—1516),名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

( m4 y* h0 k! `" [. g$ V
  五、江朝宗因牟俸案贬谪何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 n+ C6 H( O/ c% M$ V$ d# n4 q* [
  《乐至江氏族谱》:“维成化十年(1474)岁次甲午年正月廿四日,谕祭翰林院侍读学士江朝宗母太宜人刑氏曰:慨尔自持家,训成令子,早登科弟,为国儒臣,文局经惟,并效劳苦,致膺封命,尔荣尔宜,安享於禄,胡不永年,乃兹长逝,爰昭恤典,特赐以祭,尔灵有知,尚其歆慰。”谕祭,谓天子下旨祭臣下。由此可知,江朝宗母亲系刑氏,逝世于明成化十年(1474)岁次甲午年正月廿四日。依例江朝宗回乡服丧。
& a( O8 t' L5 s8 |' l& o" `. Q
  清人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四十七·卷一百五十九》:“(成化)十四年(1478),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所至,有司供张颇盛。直因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系狱半岁,谪戍湖广。”牟俸,巴县人,景泰二年与江朝宗同科进士。既是同乡,又是同科,且适值江朝宗服丧期满“除服还朝”,相会于九江,“联舟并下”自是情理之中。然受牟俸案起,牵连下狱,恐为世人始料不及。

; {/ B* Q6 i! O% x" \
  而《璧山县志》“明成化十五年(1479),因牟俸案被牵,遭贬谪为广东市舶提举”,又与《明史》“系狱半岁,谪戍湖广”有悖。明朝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也简称“湖广、“湖广行省”、“湖广省”,辖湖北、湖南和河南小部分。
& _6 g( D4 [( O. Y/ G/ @2 I  ^
  又,《广州市志·老城官衙分布》:“广东盐课提举司 在府学东。洪武四年,提举薛友谅建。成化十三年江朝宗重建,另建批验所于城南。”盐课提举司,即掌盐税的官署。府学,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成化十三年,即公元1477年。批验所,官署名;元始置,设提领、大使、副使等官,掌批验盐引;明沿置,设大使、副使,掌批验茶、盐引。这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璧山江朝宗成化十三年(1477)尚在老家服丧,如何可能同时又任职于广东?

- _8 {( e1 z! U* H+ A
  但,今人陈其泰《郭子章〈潮中杂记〉的文献价值》载:“韩山祠碑记(七首),宋苏轼、明王源、盛端明、刘子兴、林廷玉、参政慈溪刘炜、侍讲古渝江朝宗撰。”韩山祠,系广东潮州人为纪念韩愈于韩山修建的庙祀。以此又似乎可证江朝宗曾贬谪广东之事实。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2 J2 F* d1 y# ^+ R  o" f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瑞阳阿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条载:“明江东之撰。东之字长信,歙县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事迹具《明史》本传。明别有洗马江朝宗字曰东之,或混为一人,非也。东之尝筑室瑞金山中,故以‘瑞阳阿’名集,其立朝颇著风节,初劾冯保、徐爵,又劾王宗载、于应昌及驸马都尉侯拱宸,继以争寿宫事与李植、杨可立均坐贬。其详见魏禧所为《传》中。故集中奏议居半云。”可知,御史江东之与洗马江朝宗,并非一人。
3 M/ P7 p6 G" O0 N: r" `) o
  同例,成化十三年重建广东盐课提举司的江朝宗与璧山江朝宗,可能不是同一人。亦或先谪湖广后迁广东,甚或因历时久远张冠李戴、以讹传讹。总之,有待进一步考证。

' J9 j7 P, p" T6 I
  六、江朝宗卒于何年

* @# j& t) j* L) X. D8 S$ M
  乾隆《巴县志》卷十七载蒋云汉撰《翰林院侍读江东之学士墓表》:“弘治癸亥八月二十有六日庚申,翰林学士江先生考终于家,缙绅士大夫咸哀悼之。”查弘治癸亥,即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又,《乐至江氏族谱》:“维弘治十七年(1504)岁次甲子冬月十五日,皇帝遣四川布政司熊佑,谕祭於致翰林院侍讲学士江朝宗曰:尔以博辩之学,敏达之才,登秀科甲,蜚英上苑,史局著编摩之绩,经筵多启沃之言,暨晋秩於官僚,遂超登於辅佐,屡持文炳,简别惟精,载典荐章,博用伊迩,乃因横累,暂投散於外司,旋复旧绩遂归休於故里,弓膺寿址,胡遽考终,讣音来闻,良深悼惜,特禄尔勋,以酬往劳,谕祭尔灵,用慰冥漠,九原不昧,尚见承。”两相印证,江朝宗卒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岁次癸亥八月二十六日,与史实更相吻合。而《璧山县志》载江氏“正德元年(1506)8月26日病逝”,恐有误。
% f3 {6 w( S& ?
  七、江朝宗的儿子与女婿
$ @- |& X2 j9 A# D  j+ q
  儿子江宁。明人吕本等《大明武宗毅皇帝宝训卷之二·重恩荫》:“正德元年(1506)正月甲辰,故南京工部尚书董越妻温氏奏谓:臣夫尝侍先帝讲读于东宫者三年,乞念旧学之劳,如例录臣孙韩为中书舍人事下。吏部看详言:越讲读年劳颇浅,可如侍读学士江朝宗之子宁例,送国子监读书。有旨令再查朝宗讲读年劳,盖朝宗侍东宫甫逾年,与越殊。上曰:荫子乃东宫讲读恩典,越讲读既三年,韩准送中书舍人,习字出身,其未及三年者,如宁例。”据此,江朝宗任东宫侍讲只有一年的时间,由于时间不足三年,所以他的儿子江宁在享受“荫子”优待时,只是被送到国子监(明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读书。
4 E0 u3 A+ t2 l
  女婿甘崇。明人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嗤鄙》“私印嗤鄙”条:“英宗朝,锦衣帅门达之塾师,名桂廷珪者,刻一牙印曰‘锦衣西席’。又洗马江朝宗之婿,曰甘崇者,刻印曰‘翰林东床’。当时以为笑柄。近日松江徐文贞长孙元春,为太常卿,署印章曰‘京朝三世肩舆’,已堪齿冷。又,吴江给事李龙门名周策者,其长君私刻记曰‘礼科都谏长公子印’。”可知,江朝宗的女婿名叫甘崇。

  U0 A# j5 b3 x4 i! `$ d5 l2 X9 U6 q6 C1 v4 V
1 b  X- y- z+ P  j
圣明有道建中和,庾郡今生合颖禾。- B6 v, H6 A( O2 g- k- ^
稻穫满田秋色远,米含二颖晚香多。
7 L* G9 F, r3 V8 f佳祥纪汉初无異,符瑞兴周孰可过。2 Q% G8 b, u6 k, l, |
遂使炎方稱岁稔,太平人唱太平歌。2 t: P" z- r% t
                                                        吴高" V4 M' V  @" ^% r4 o' K  k
吴高,字志高,一字尚志,生、卒年不详,明归善县(今惠州)人。1433年(明宣德八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福建左参政。好学能文,酷爱林、泉。致仕后回故里,常“幅巾杖履,徜徉山间水际,惠阳风物,陶写殆尽”。参与编校《惠州府志》(称天顺志)。明、清《惠州府志》和康熙《博罗县志》均存其部分诗作,如《第一江山亭记》、《石埭山》、《莲峰叠翠》、《丽江月色》、《风湖晚渡》、《万寿晓钟》、《题卓锡泉》等。其文《惠州修路记》收入于《古今图书集成》内,记述惠州水东(今惠城区桥东)修路之事/ @" T4 n' w3 i0 E, P  {2 ~6 q( G) H
9 m0 y! K7 P( D7 ^
敬和景阳公韻
1 q$ `" r6 P$ l2 B吾宗太守召休和父老扶黎献瑞禾,麥秀两歧疇昔少稃含二米,自今多皖江源远,知难逮妫汭流长,怅未过
5 s3 b6 U+ }9 j  i( I: n拂拭,残碑留彩笔,阳春白雪迭赛歌。; U+ o9 Y+ G6 I: e7 E; I
                                康熙乙亥秋日         仪凤 (羽仪)      
- ~4 L3 x- ^8 i! M  t
7 g  {9 u( \$ S1 B% q梅州赠答诸詠
* [( s( ]  t2 V# a 庚辰秋将发梅州赠别元韻) q3 @' o1 m; r: g0 p
为厌尘劳赋遂初,非因年至乃悬车。
1 u' v0 n% m4 x' j0 {3 |弦歌未足资三径,祖道旋闻踵二疏。
* O1 `* P5 ]/ K! Y" J: n0 y% [8 ]暮齿壮心悲伏枥,秋风湖水快胪鱼。; N* H- w2 {( e5 K* Q: B) H
相逢莫讶归来蚤,欲向名山著巽书。
) f. D! y0 M8 Z9 G9 q                                           南安教授     过见(更生)
! m# f- g/ O  c( f5 R; C6 p6 a' Y$ ^1 p0 b+ ?/ V9 C( K$ |9 C

# ]. I) J0 {4 R+ K; T, q" x8 U$ ^, V江左才名蚤,居官惠更多。" l/ ~5 l: A2 l6 H
雨深春有脚,风静水无波。' G/ d/ R/ H! V5 A) u
闭合书为友,看花笔欲歌。+ h8 r  N' W: r* w
舆情恁借寇,归隐意如何。
5 P4 [" a1 Z6 |  L8 g8 l1 a; p* r                                                       雷鸣泰(交泰)
  t+ s. Q1 m% h! a9 H
# r9 x" U+ N& E
8 m+ S& _$ Q2 K1 l1 ~和过更生廣文前韻
" c) C6 d# s6 |4 ?$ u' B. W交道由来率有初,年深尚寻故人车。
% n0 c/ V- j- J& ^论心八载声相应,分手崇朝过不疏。
8 m9 F7 ]! P& e" h清署频倾桑落酒,河梁还惠武昌孤。
% L" |# Y$ o2 i2 _孤舟东下难为别,犹喜临流读異书。
& A- G9 h  ^, h6 a6 N9 e. Z                                                        仪凤(羽仪)      0 Q, J9 z: F9 V" Z
(三孝廉)彭天如、雷交泰、蔡秀夫祖道东郊,和交泰赠别元韻
/ _$ t, q1 U/ j. {; g; ?! ^# E室迩人偏远,论心恨未多。: l) [$ d5 e. O+ y. k: S
八年闻尘诲,一旦逐洪波。. Q7 l( n# q# p7 {
站见山公啟,遥听乐只歌。
- B0 A- E. n. z濒行仍祖道,铭感更如何。  n; I6 R( O( H4 k. q4 a
                                                        仪凤(羽仪)
3 {' L, q6 _2 _# D9 N! u- [庚辰秋郭廣文景兹以祄招饮灌花亭题赠二首! c' e+ u; @2 v( C) A' ]7 v6 @
宏才竚看洛阳花,横浦权留玩物华。
- r6 a0 A, T2 w桃李春深齊结实,芝兰秋老偏抽芽。
% C5 a. m" b9 `( g和风披拂生机满,化雨滋培逸兴奢。- l! N0 u% @7 |7 I3 \* M# t# T3 g! M
惆怅龙钟成远别,亭前不复试新茶。  T& d* w6 ]- r  x- [
                                                         仪凤(羽仪)! k# x" k$ [4 H
苜蓿齋前手植花,深秋满院发英华。$ D; y! P  y/ C9 k0 q
蟾宫丹桂方外种,空谷幽兰甫茁芽。
  q" V6 N/ y& `0 l/ N% t' f庭草荒芜余自懒,云章绚烂子偏奢。, N% t7 O% ?- q* {# Q" T3 u  L
他年清梦来江右,尚绕斯亭共品茶。
! n! R* S  w( T* v6 c6 E                                                       仪凤(羽仪)
3 b, M6 q) y' X6 Z9 @! M府署东偏旧有浸月池,久经荒废,祝公新加疏鑿,引流灌注将种荷花。( B. i" W4 h% l' r3 Y+ c
胜地相传浸月池,苔深何处觅涟漪。# S3 ~! ~! a8 @5 {: _% n9 f1 c) x& y
源头活水来今日,天际清光似旧时。& j8 w+ C4 h( V; P) A3 B
伫见幽香浮菡萏,行看明镜照须眉。1 w* y, w8 B' r6 J  C5 }" v
莲花幕下追随久,惭愧当年庾杲之。
8 I5 |& U% F4 t7 w; _                                                      仪凤(羽仪)" y0 [0 S9 G# j$ p9 N$ ]
临行辞庙
% L  Q+ E# Z( r% G* s' Z一官匏紧人经春,今日方辞章水滨。6 A" v( c& K1 {
嘘沬那能沾涸鲋,寸心犹可质明神。: O: L+ o# b/ e0 ?, d
西来敝簏书为伴,东下扁舟石作宾。3 J0 o: e; [! H' K* T, f0 s& C1 j
记得先贤留绝句,去时還似到时贫。
% N# A" }2 j6 ^                                                      仪凤(羽仪)
" f5 }9 ^4 z7 s# c  o章门舟次接到筠儿家音
- X" h5 h$ v5 w$ M两载鳞鸿信杳然,章门适幸尺书传。; N& F& N& s! P: f/ a
全家贫窶原无異,阖室康宁便是仙。4 x. t# s* h0 ~3 s7 K
尤喜寒牕仍展卷,不随农妇竟归田。6 p* n; T+ r* z( W; ]) c
一经未坠差堪慰,敢望搏风霄汉边。
4 q  V. T6 d- d# P                                                        仪凤(羽仪)
. ~) n: G* g/ _, |2 E3 Q, R/ u. ]% x7 k庚辰春暮详请致仕上台以奉职勤慎见称感赋' ~% I  I% \, v- {: s# I
一字褒嘉华袞荣,不期勤慎见官评。
5 h+ f& w" ]" A* N/ l1 ^9 h) i$ U良箴有四還须缓,古训惟三只少清。2 r4 V$ T; a$ ]3 Z* c
八载恪恭邀上鑒,片词月旦蔽平生。6 I7 H1 q. X* g5 Y
士生知己无遗憾,吏治何烦达帝京。
9 d7 p9 w# K; `                                                        仪凤(羽仪)# W" t2 W* ]) g' A3 j4 \9 ]
赋得海燕双楼玳瑁梁) ?( k! }8 P1 H- ^; a" B9 F) A" a8 T/ s
此戊寅夏学道玉公试赣南,恩拔诸生题时执事文场率成一律当呈王公览畢蚤知有投閒之志矣 2 i# H- P% y$ B0 `* J' T
春燕新从海上翔,双楼画栋紫泥香。* `5 K- W; R5 Z1 m5 l3 M$ h# l$ s
灵心似识乌衣巷,慧性偏知王谢堂。
) ]6 A& c8 [6 P% N林木归巢嗟未季,雕梁稳处庆明良。
. b# @9 R/ G0 j9 R$ ^' o! s+ l8 H尤怜去就浑无恋,秋社将临返故乡。$ y6 t4 i$ I& I8 S$ v. s, M
                                                      仪凤(羽仪)4 Q: I4 L$ k. o$ G+ G5 G$ }- l

' z" r( s2 \, k- h) b
江陰縣志卷之十七驅訓獻轉離黼人物一
《丁墻字穀貽歲貢生學行為里中矜式從遊者踵至晚》
姚仪凤宇羽仪性耿介少读书不遇以掾曹除南安府经历清白自持严禁骚扰委鞠狱听断明允大吏贤之檄署上犹县勤慎称职年老乞休偕其子两人携一行蠹书麓就道抵家颓垣破屏授徒自给夏崖誓主堕一顺治已丑进士授济源令有山贼混名穿山甲者盘踞为民患密计擒之布政使某与霖不相能谗于巡抚谓霖刍草不时给将误戎务巡抚怒百姓闻之争相输揽质明毕集巡抚奇之以卓异荐迁户部主事督扬关税知细并府建闲兴水利提督某纵其下强夺民间女霖缚治之擢山西运使再补保宁府值兵获复村落如扫霖鸠集流亡邱墟成市谢归寿九十五鬲玉行字朗侯康熙甲午举人筵二原县首发申某兄弟之奸会巡抚疏请仍山西凿井溉田属吏俱阿巡抚指玉行独谓开中地势高开许法不得水力陈不可状巡抚震怒玉行怡然日今日客登白简策蹇而归得与老嬴扰争9 z, s" b% j; a% X2 s
录薛慎宦輓羽仪公& y% ^4 r) g6 |; o0 B
同里闻名熟,相知已暮年。
8 |2 J' a6 H: x7 P  g# x直躬三代上,吏治两京前。4 ~# T+ V4 Y3 U8 o* m
蕉雨存诗社,归云冷墓田。& T; ^1 T7 Q7 a0 L* V8 @
忽成终古别,难禁泪潺湲。
7 L( e$ ]; `# ~! j' R                                       薛元敏- A6 l1 i0 v0 ]
茫茫宦海路,勇退独推君。" l- u6 v3 N5 y0 A2 F. X
渔稼聊高隐,诗书胜策勋。
! x; h" m; Q) N直交零落尽,古处死生分。9 e5 s- {& ?; s
太息郵筒句,江东忆暮云。
9 S( Z* ]4 S7 }, N; Y翁於乙丑春寄诗,见示有渭北江东相阔绝,不知何日话年年。之句遂成诗讖,为之泣然。7 \8 l, W7 H& y, t7 B
                                        薛元敏2 h  S& @7 w, i; M, i' A
薛元敏,明末清初江阴青阳邓阳人,字志粹,康熙二十三年举人,后补盐城教谕,三次代理县事,民怀其德。学者称其邓阳先生。死时家无长物,著有《教学篇》、《距息篇》、《法戒真鉴录》。2 e% }6 x" z# `: L
《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武进金坛、宜兴吴渎、江阴泗河、阳湖五牧、无锡新塘五宗祠共修。9 y* v9 f% z' G( V) H/ I$ ]) V7 w1 t
摘自第三十卷  、共2006页——第1953页           江阴山观许姚(敔山)姚忠华  
* b! f3 o7 M4 v4 z
, B4 P# c3 H2 t6 ?* Q
, c# Z! L( o% C  [$ O6 t7 W  V( O# k5 C1 h9 e& O

; ]$ t! E# B% x, G5 h2 I5 b; q
, D" q, p4 z6 f+ Y收藏 分享邀请 使用道具 | 编辑| 删除|
& F+ R0 {2 [8 S! h: f% y( h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b  i3 e( i7 j4 |2 b& @0 j' }5 `7 r2 C% l  F$ u9 W8 L' J
评论 (0 个评论)
0 @+ i& O! w9 ]6 D3 H! Y  l2 L1 c: o/ p4 M6 |

  c( q. o7 l" M6 d6 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23:03:20 | 只看该作者
姚羽仪家传——二十二世泗河支) N+ p- C& S/ f% T
姚君仪凤,字羽仪。性谨飭、喜吟詠。不屑为科举之学游幕於外。不肯尾随人未之奇也。康熙丙午(1666年)两江制府郎公奇之,㧞之幕下。壬子,制府麻公益奇之。保举送吏部考职。员外郎张公鼎彞,见公风格修整、视履不踰尺寸,击节称赏。首拔之以八品用除,授江西南安府经历。以清俭自持。胥吏敛迹不敢逞委,審词讼案无留牘。暇则,执 一卷吟哦,终日不辍。如是者八年会谒南安城隍庙,见旧碑剥落。视之,乃姚景阳仕南安府时,所咏嘉禾唱和。诸作景阳者,即君族祖。明景泰辛未(1451)进士,任南安府有德政。君以韻和之载横浦集中后,委摄上猶县篆政以不扰为主,吏民咸安之。庚辰年已七十余,鬓发尽白,遂辞篆归。绅士饯行为诗。以祖道公酒酣倚歌而和,不忍别去。晚号梅阁,南安署故有梅花阁,因以为号。從所仕之地也。著有浙闽楚蜀、燕市东鲁、黔中、横浦等集。從生平所游历之地也。已刻者《横浦集》《梅州赠答诸咏》。/ B# u- T8 T$ \2 f0 u6 @  h
王日新曰:君位居下秩,而能以风雅饰吏治,岂凡为吏者可同日而语哉!或曰:吏道近俗,以公观之,岂吏能俗,人人自俗耳。夫位无大小,地无繁简,惟宦情本淡者,乃能超然於职司之外,设热中者当之,即居清要,又岂有优游闲暇之趣乎?6 _( o; g0 g8 ], V
嘉庆岁次壬申(1812年)孟冬月塑后二日
' c$ L* n; t$ r$ \3 i王日新
. ~- p- y  C( G9 j武邑亦坡王日新撰(王日新嘉庆进士武进人)
. p4 j: b% G) a+ ] 仪凤,锡祚长子,字羽仪,生于崇祯戊寅(1638年)年十一月初八日,娶邑禀生季梦白孙女。生二子,筠森,松森。二女长适青阳庠彦黄耀甲,次适无锡贡生侯焯。公卒于康熙乙丑年(168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时。葬石坟头祖坟前新阡主穴艮龙入首立丑山未向兼癸丁三分。$ b5 `+ Q  ?$ r& U, O# u7 Y
8 h6 o! a7 A. L9 T/ i$ Q
《毗陵姚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武进金坛、宜兴吴渎、江阴泗河、阳湖五牧、无锡新塘五宗祠共修。
" t; l3 ]* F9 Q& d+ m) z 摘自第二十七卷  、共2006页——第1828页     姚羽仪家传——二十二世泗河支     + K! B  n' ?/ W, T( V6 }5 x
摘自第一十七卷  、共2006页——第1101页     姚仪凤(羽仪)世表
5 x1 j. G+ o$ w' F5 A 江阴山观许姚(敔山)姚忠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