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音求释 & q/ [! ` D$ e9 S Z* B" }
《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五期刊登郑永华文“姚广孝真的下过西洋吗?——兼及《姚氏族谱》相关记载之误”一文,在征引梁启超、谭其骧、费成康等史学大家语录说明族谱是“最不可信”“最不可靠”“最不可轻信”后,结语云:“从上述考析可见,《姚氏族谱》对研究福建姚氏族人的历史或许不失为一种重要参考资料,但关于明初姚广孝的相关内容,却附会成分居多,并无多大价值。尤其是所谓姚广孝曾同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完全不符合事实。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郑和下西洋的主旨是为了‘迎佛骨’等结论,更是缺乏可靠依据的。” ! y3 W) G2 w( V
郑永华文对于姚广孝祖籍、下西洋考辨,几处点墨:“福建《姚氏族谱》所载多有悖误之处”“记载多有讹误”“《姚氏族谱》中相关记载之讹误相当之多”。尤其文末引用费成康一语“依据祖称留下的若干线索,来编织宗族的历史,并尽可能地将历史上同姓的贤人、名人攀附为本族的祖先,以利于炫耀本族门第的高贵”,其弦外之音,不难领悟,但我心颤羞愧,久久不能平息:我们姚氏先人纂编家谱,为什么这样紊乱扭捏、牵援扳合以致後人误解重重?为什么将北宋状元、河南商水人姚晔,记作宁德西乡人;将南宋状元、浙江鄞县人姚颖与南宋状元、江西新昌人姚勉,分别组接为姚坑始祖姚能举第三代、第七代孙;又将明初“太子少师”“荣国公”世称“缁衣宰相”的姚广孝,也缀入姚能举第十代孙? % j6 |! e8 D3 a( d
据2011年10月长乐姚坑《姚氏族谱》姚诗殷撰“续修姚氏族谱序”,因知“姚坑谱”清朝修过两次:一是“孔樑公于康熙庚午年(1690)续修谱”,二次是“义余(字祚有)公于嘉庆十二年丁卯岁(1807)重续家谱”。“时序丁亥年(2007)正月十五日,宗祠理事会正式确定续修《姚氏族谱》。这距义余公于清嘉庆丁卯年(1807)正月重续家谱,已有两百年了。”两百年前,孔樑也罢,义余也罢,何以不看一看省志、府志、邑志而后撰写家史呢?如果受条件限制看不到省志、府志,但作为长乐人,翻一翻明清邑志则何难之有? : P# w, v. H4 a
长乐第一部县志俗称“弘治·刘志”,第二部县志俗称“崇祯·夏志”。康熙、嘉庆时代,这两部《长乐县志》已剞劂行世,长乐乡间儒士案头应该少有不备。窃料“平生力学,功名未遂,賚之以老”的孔樑、义余也不会不备此邑志吧?即使未备此两部邑志,也应当看过;即使没看过,也应当知晓:自己的始祖、宋大观己丑(1109)年特奏名进士姚能举,自绍圣元年(1094)“筑室阜山之中,匾其居曰‘姚坑’”之后,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崇祯志”出版,547年间,弘治、崇祯两部《长乐县志》记载长乐姚氏中过进士、举人几人?同样写于明朝弘治《八闽通志》、崇祯《闽书》为何也不曾在“选举”卷目中记载姚坑进士、举人、贡生一个?既无进士,何来状元?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南宋姚坑不曾出过进士,如何假借“上帝之手”变来姚坑“二状元”姚颖、姚勉?有宗亲问笔者,姚坑对联“七世二状元十进士”你是怎么解读的?那就劳你翻阅“弘治志”“崇祯志”后再讨论吧。
" M( t" x. }) v* |! w) x5 }
附带提醒:姚坑肇基始祖姚能举,地方志或记作大观三年、或记作政和二年进士(特奏名)。哪一年不重要。但“姚坑谱”记姚能举绍圣元年筑室阜山,绍圣三年“寄籍于长乐”,大观己丑登科。其意是否说姚能举在迁长乐后登进士第?但诸志“选举”卷目,或记姚能举“东蜀人”,或记“长溪人”,悉未记“长乐人”,“弘治志”、“崇祯志”也未见记载。于是疑问:姚能举是在迁长乐后登进士第,还是在迁长乐前于福安东蜀或长溪县得特奏名进士?尚祈揆别。
! V8 d5 W3 [ q9 ?) V4 t
本人收集到福建姚氏族谱约五十本(部)。其中谱写“状元传”的,只有宁德与长乐。宁德谱谱“状元”三人:姚梦兆、姚廓、姚望之。长乐谱谱“状元三人”:姚晔、姚颖、姚勉。这两县所谱“状元”均有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宁德有其人,长乐无其人;有其人、无其人,都是三人,都戴上“状元”桂冠。 : j# a* x' Y/ m1 V, i4 U5 H+ R
宁德三人:姚梦兆是宝祐元年姚勉榜进士及第,放榜时,在福建福宁州排列第一个;姚廓淳熙八年武举,省志邑志载“省试第一人”;这两人因“第一人”民间讹传为“状元”。姚望之,南宋宝庆二年武举,“殁于往事”,约过二十五年即淳祐十年邑令李泽民建祠并匾曰“忠义”。光绪十年刻墓碑,上书“状元姚公望之、一品夫人**氏 墓”,讹误可能由此产生。
6 l; v. g& L. C6 t+ R2 o# \/ ^$ H
长乐三人:姚晔,谱谓宁德西乡坦公裔,则给宁德加一个“状元”。姚颖,由武举姚廓(集)衍化为文状元,“过继西乡”“坊表均在西乡”。姚勉,讹为福建状元,有两个:一是宁德姚梦兆,一是长乐姚勉。长乐“状元姚勉”,由伪托陈文龙带出。陈文龙,据清·张琴撰《陈忠肃公年谱》,是莆田人,长乐后山《陈氏族谱》以“过继”之说认为是长乐人。 # B" W: U* M- X( o |+ B
长乐第一部县志是刘则和纂修明弘治十六年,俗称“弘治·刘志”。“刘志”全无记载姚颖、姚勉、陈文龙、姚广孝、明教堂、元台碑等等相关字眼。崇祯十四年夏允彝纂修《长乐族谱》,俗称“崇祯·夏志”。“夏志”同样没有姚颖、姚勉、姚广孝等记载。但于卷五、卷九陆续出现“明教堂”,注释“里人状元陈文龙读书其中”。至道光《福建通志》,因主修人陈寿祺中途病死,长乐人梁章钜接手,于同治十年刊本行世,其卷十四注释“明教堂”句末加一句“陈文龙姚勉读书其中”,但删除“状元”二字。窃料作伪者亦权衡再三:第一,不删,过不了梁章钜关,因为梁章钜是饱学之士,通晓历史,绝非民间瞀儒曲士所能比拟。删,只当常人,易混过主审人眼睛。第二,“选举”“人物”卷目中,全无记载;若此处冠以“状元”,则自相抵牾,引人诟病。第三,状元非同一般人物,人所皆知,既要僭越,就要不露马脚。用尽心机,不冠“状元”,含混瞒过梁章钜等主审官双眼。于是乎在“夏志”基础上,删去“里人”“状元”四字,换上“姚勉”二字。 7 l" j6 f H- |2 _. I: [
长乐姚坑宗亲手执这个无冕“姚勉”,不审视史事,不贯通比较族谱、方志,辩称姚颖、姚勉是长乐“状元”,驳斥“福建史上姚氏无状元”是“伪命题”。真不知其逻辑属于何种门类! & p( @1 P l( x* d# V" _4 s
若肯认真研究族史,匡正讹错,去伪存真,笔者真心奉劝这些宗亲回长乐去向县(今为区)方志办,或向任何大学图书馆,借阅《稀见方志丛书》,其中有收录弘治《长乐县志》、崇祯《长乐县志》。这部《稀见方志丛书》是福建师大图书馆出版的,出版数量应该不少,如今并不稀见,并不难借到,也不难看。任何宗亲到所在县方志办或附近大学,应该都能借到,不妨翻一翻,检验姚恩健所考所辨是否违背历史而“胡说八道”? ! p4 K& x- A) i1 g! S
至于陈文龙何许人氏、至于对“元台碑文”“明教堂赞”“元台碑铭”等伪托之分析,至于对瞒过中共省委、省政府,将状元姚颖、姚勉分别僭越载入1998、2003年《福建省志》“教育志”“人物志”,影响了省志的严肃性、信史性的质问,恩健已在“南宋状元姚颖姚勉乡籍考辨”一文,分析详尽,此恕不赘。此文见录于厦大国学院“2018年国际舜文化研究论文集”,之后复上“姚氏宗亲网”,大家可以查阅。 0 C+ i% j. c- W* x
闽东姚氏祖廷义公“跋”福安溪柄《吴氏族谱》云:“宗有谱,谱有宗也。非宗,则忽;非谱,则冒。”写家谱就是写家史之真,不允许僭伪、冒滥。不是本宗族的人事,若剪接进来,则是冒滥;是本宗族的人事又不写翔明,那是忽视。假的就是假的,僭伪者骗得了当时不识字、不知史的宗亲,但骗不了历史、骗不了知文知史的後来人。後来人治谱修史,应当牢记廷义公遗训,审慎为之可也!
0 r t- L2 G# K% Z" a
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一书末,改成都武侯祠“攻心联”自勉,我亦斗胆再改几字,与诸位宗亲共勉: P1 D! b, x2 u7 y# V& S! A
有真心,则扭捏自消,从古编书非作假; 不实事,即纵横皆误,後来治谱要深思。 ) M, g0 R( Z" J8 D% n K" m
2019年3月9日至4月9日写于紫薇轩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长乐《姚氏族谱》根据福州帮洲姚氏手抄本2011年续修新版。 2.《明史》卷145“列传·姚广孝”,卷304“列传·郑和”。 3.清乾隆十三年刻本雅尔哈善修《苏州府志》134卷“道释”。 4.民国十八年陶惟坻修《相城小志》。 5.《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28册118、164、172页《逃虚类稿》《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逃虚子集补遗》《姚广孝神道碑铭》《紫竹杖铭并序》《逃虚子诗集》等。 6.《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11册58页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姚少师官诰》等。 7.《华夏考古》2011年第四期郑永华“江苏苏州新发现的姚广孝碑刻两通考释”。《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郑永华“姚广孝史料一则及相关诸问题——兼及《明初著名政治家姚广孝》一文的修正与补充”。《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郑少华“姚广孝真的下过西洋吗?——兼及《姚氏族谱》相关记载之误”。 8.《智者长乐》,主编郑黎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5年9月第一版。 9.《福州晚报》2017年6月、2018年6月“长乐篇”。 10.《稀见方志丛书》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编。 11.姚恩健“南宋状元姚颖姚勉乡籍考辨”·厦门大学国学院·2018年“国际舜文化研究会论文集”。 附图一 长乐《姚氏族谱》
. G9 l# ~/ t" `4 b% I' m7 X
附图二 4 K0 r' x) Z2 c" ]( S3 ?) O* G;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