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穿越、行走是我一生的爱好,我甚至把此当成一种责任,多少年来,我总是行走在路上! 也许这不仅仅是为了美的追求,也许这不仅仅是感动所致,也许这不仅仅是灵光一闪的幡然醒悟……
! ?, q) Z _- q% a; o9 p5 w6 p& m/ K) ?1 H
+ a" }: a8 S4 j* \4 i5 D: j" |1 y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我远离了“仕途”,淡出了商场。不到50岁的我,离开那纷繁复杂世俗不堪却让我越来越感到虚无飘渺的世界,回归简洁、自由和独立,回到了自我。 V x9 C. p5 l) n( p
如释重负,我终于以自己的意愿重新上路。1998年至2002年,我八进西藏完成了大型画册《穿越西藏》的拍摄;2002年至2009年,我七次走入南极、北极,十六次穿越美洲大陆,完成了大型画册《穿越美洲》的拍摄;从2009年起,我又走入了非洲、回到了亚洲,开始了《游走世界100国》的拍摄。原本打算这三部大型画册拍摄结束,从此安度晚年,乐享天伦,淡看人生,笑意风云。 但是,当我走完第106个国家,回头审视的那一刻,我发现我的行程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环节。 是啊,人!往往由于走的太远,以致忘记了出发的初衷······
几回回梦里追寻,那搜寻的目光总是停驻童年,总是停在故土,停留久远、久远······故乡、中国、祖辈、祠堂,慈爱的父母!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以忘怀的呢?难怪我一直觉得缺少什么!难怪我总觉得自已在努力地抵达什么······这就是我的中国结! 我终于触摸到作为华人内核、灵魂和“标记”的东西,那就是一座座苍劲的祠堂!甚至是祠堂的遗址、残骸·····% {* \/ b" Q( Y
祠堂,老祠堂,抬头看看,伸手摸摸,久久地跪倒在祠堂里,庄严,肃穆,虔诚,无语。我们世世代代的祠堂,百代瞻依,千秋忠义,山高水长。 是啊,我终于又回到了原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诚然,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e& l' R% v* z) c- c5 f* f A' Z
早在本世纪初,我就酝酿拍摄一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画册,如今我的目光无疑定格在了“中国祠堂” 。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圣地,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一座祠堂,其实就是一部家族文化史,而厚重的祠堂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象征,更应该是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祠堂文化,可以使身在异乡的宗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我作为一个旅美华人,更加体会到祠堂文化给人一种深深的归属感。9 g- n* u4 V& S8 @) [
于是,一部中国民族文化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姚氏祠堂》开拍了。 走在拍摄祠堂的路上,脚踏乡土,我心里就非常踏实,大步向前……这部祠堂画册,拍摄姚家祠堂180多个。从2013年夏天开拍,2017年初春封镜,2017年3月份完成所有图片的后期制作和文字编辑,2017年4月份正式送印、出版。这部祠堂画册我用了5个年头的时间,从福建沿海,到云贵高原云南,从椰岛海南到塞北甘肃,我驾车来回走了十趟,飞机我往返飞了六次,总行程达5万多公里。% L; h. ?! m* t, ^- E
这部画册拍得很辛苦,我忘不了那个百年不遇的广州严冬,酒店没有暖气我只好要了四床棉被,把自已塞进被窝不敢出来;忘不了那个炽热的江西盛夏,只要下车拍片衣服就会全部汗透,我穿着的衣服一天要汗透四次,汗透了回到车上空调吹干,再拍再汗透再吹干;我也忘不了一次次艰难地寻找祠堂的失望和憧憬,震撼和痛楚,甘甜与苦涩,成功与喜悦…… 6 K$ f* Y4 M% e6 s
大型画册《中国姚氏祠堂》已经被30多个省市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各地宗亲可以随时到当地图书馆借阅。
- t, d+ t* P- H8 \
长按文章最下面的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再点击【关注】进入我的《微信公众号》看更多的旅途趣事: 7 a: Q+ T9 l# V/ p0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