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1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家谱故事的一份曲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2 08:5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临安白沙村、安吉大溪村的姚氏家族,是当地的一支大姓家系。相传其先祖于千年前从安徽绩溪迁移而来。最初过来的只有两兄弟,发展到今天已成遍布丁家坞、市岭、上培、井村,好几个自然村的望族之户。


. L8 H! t5 V) g7 W

     姚氏这一支系的家谱,在1966年的文革扫四旧中几乎被烧毁殆尽。近年族中有人屡次动议续修家谱,皆终因缺乏原始的上代资料而屡屡无成。

- i  q' y4 k  C! @, C

     近日,我与姚姓村民闲谈,有人说起,可能还有一份孤本存世,密藏于一位叫姚中富的村民之手。这激起了我这个外乡人的好奇之心。

4 |) [8 W2 Y& P' H3 i

     今天,趁着冬日阳光的灿烂,背着安装了微距翻拍镜头的高档相机上姚中富家拜访。本想让他拿出家谱,让我的数码相机咔嗒咔嗒一番后,让家谱变成数码电子文件,方便姚家子孙后代日后在电脑系统中查询。


0 t& ?: p' |/ h7 p8 k' H

     没想,刚把意思说清楚,一个闭门羹就上来了。

     姚中富说:“我们的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的”。

     我问:“那要碰到啥情况时才可以看呢”?

     “比如清明”,姚中富如此说。

     “冬至可以吗?冬至也是祭奠先祖的传统节日”。

     姚中富见我拿近在眼前的冬至说事,突然又改了口说:“这家谱不是我的,我没权决定”。


, l  z5 c9 X0 H6 z

      我接上去说:“我知道这家谱的来历,这是姚匡胤老伯保存多年然后在最近给你的,如果他同意,挑个比如冬至这样的日子可以看吗?”


/ m& S0 k% l& L/ |' L5 G4 [, ^

      姚中富说:“可以”。


! F0 k, ?  _; C0 K

      我喜出望外,起身告辞,准备就去找匡胤老伯商谈。没想姚中富又变卦了说:“他如同意我还要再同他商量过后再说”。等于还是一个不同意。


4 {, D; b/ D! e

      我心中大起疑窦,早先的年代修了家谱,木刻刊印后不是一家一本发放么?这东西根本就不是神秘之物,要不是那十恶不赦的文化大革命,今天何至于弄得如此的神秘兮兮?


$ N' F3 K/ M9 I7 Q

      按我思维的习以为常的逻辑判断,我相信这有可能是为了保持对家谱文化的某种垄断,因为本身早已是稀有资源了,再垄断一下就更稀缺了,持有的人也有可能使身价而水涨船高!


# A6 _0 J! }) F: O$ k

     我依然不甘心,再去找了已是极度老衰的姚匡胤老伯。冬日的暖阳下,姚老伯断断续续地跟我讲了那本所谓的家谱的来历。


) C; ?" E; \0 m. z; |& k5 g7 I+ j5 t

     文化大革命起,破四旧的风首先刮得紧,乡村里的造反派要求各家各户交出家中藏着的家谱,然后予以烧毁。整个村子完全没人拒绝,一夜之间几个自然村的姚氏家谱同时焚毁。当时有点文化的姚匡胤老伯在交家谱之前偷偷地抄录了一份,当然因时间紧迫,抄的只是和自己有关的直系亲族的那一部分。这就是今天流到姚中富手里的那份东西。

: M, K+ W$ X& p0 b( T( L

      很明显,这份手抄本的史料价值并不大,听完姚匡胤老伯的故事,我也渐渐打消了再想看一看那份东西的念头。

* b# h8 s7 Y$ ^+ K" L" g

      一切不该消失的东西,因了那个荒诞无可比及的文化大革命,而消失在我们曾经的视野里,侥幸残存于世的散片,也因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摧残,而让人觉得它们因此有了奇货可居的价值!呜呼!

/ I# V& b9 \3 c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08:54:2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下午写完《姚氏家谱故事的一份曲折》并随手将之发到网上的博客空间。出门便碰上了市岭村同姚氏家谱关系密切的三人核心成员之一的姚土根(另两人是前文已提到过的姚中富和姚匡胤)。


% K& y, e- W. J7 K. U4 |  f; Y

姚土根对我讲的姚氏家谱的故事,与前两人所讲的大相径庭,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 c' u6 x- r" q8 f$ s) S

姚匡胤那里拿出来,目前保存在姚中富手上的其实是一本上世纪30年代所修的,姚氏家谱的正本,而且这本东西是周边十多个自然村中姚姓家谱中的唯一孤本。这本东西怎么躲过文革破四旧的狂潮,至今都还是一个迷。当然它的首功者肯定是姚匡胤,但姚匡胤至今仿佛仍然生活在文革的岁月中,他对当年私留家谱,依然存着一份莫名的恐惧,直到今天也不敢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的真相讲出来。


" L: F- }9 o! h6 w

如不是姚土根信誓旦旦地说他亲眼看到过那个正本家谱,我真愿意相信敦厚老衰的姚匡胤关于手抄本的那个说法了。另一方面,姚土根看到过正本的说法,在别的村民的嘴里也有所证实。


/ k/ W9 V6 ?7 `5 K& I

现在的问题是,十几个自然村的姚姓人家都有人试图在重修家谱,但因为没有流传了近千年的那个老本,一切都变成了没有源头的流水。那本密藏在姚中富手中的孤本更显得奇货可居和具有力抵万钧的分量。


/ P% h( i" X4 q( N/ Z0 o% N7 ?

姚中富还会愿意将之拿出来吗?他会在其中再设置一些前置条件吗?毕竟没有那本孤本的面世,姚姓乡邻们的修谱之想统统都会成为一个空梦!


& _& p1 F  d/ |2 C* [0 D

姚土根是个比较实在的人,他同意我的下面的说法:家谱是子孙后代的共同财富,应该公开于天下,谁也不应该以一些说不清的借口,将之长久地私藏于自家的角落里。

* ~4 C4 e2 @6 m) M; C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1f08c0102v6hd.html


: U# j9 F1 a% V2 o,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8-3-22 10:22:54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8-3-22 08:54
3 O4 p* c8 E# E" b  N! h! S0 k* F8 w7 B昨天下午写完《姚氏家谱故事的一份曲折》并随手将之发到网上的博客空间。出门便碰上了市岭村同姚氏家谱关系 ...
! V  g1 x) c8 [, R! u
      一个明白人写的好帖。; l- v) d: h/ ?$ z2 ]$ k

- F" T! U; b! j% W9 ]" ^# H  c0 S. g2 R
     市岭村与姚氏家谱关系密切的三人核心成员:姚土根,姚中富和姚匡胤。从姚匡胤那里拿出来,目前保存在姚中富手上的其实是一本上世纪30年代所修的姚氏家谱的正本(或抄本),是周边十多个自然村中姚姓家谱中的唯一孤本。( x9 a; k7 W% _/ \# D$ \+ y

- C% E+ J* o$ t3 f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8-3-22 10:26:44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杭州市)临安白沙村、安吉大溪村的姚氏家族,是当地的一支大姓家系。相传其先祖于千年前从安徽绩溪迁移而来。最初过来的只有两兄弟,发展到今天已成遍布丁家坞、市岭、上培、井村,好几个自然村的望族。


# O& L9 l' j7 t5 O8 J$ `! T. l

     姚氏这一支系的家谱,在1966年的文革扫四旧中几乎被烧毁殆尽。近年族中有人屡次动议续修家谱,皆终因缺乏原始的上代资料而屡屡无成。

. J- _/ Y. b! W4 S9 N3 ~! K5 p
3 h* s) }! j6 D2 o* Y4 B: x

    近日,我与姚姓村民闲谈,有人说起,可能还有一份孤本存世,密藏于市岭村一位叫姚中富的村民之手。这激起了我这个外乡人的好奇之心。

/ o) _$ d4 x. _; w. I4 c( ~! l) C1 x& Z+ c3 w8 [#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8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