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图文]揭秘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为何不再有元帅和大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8 20: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Q4 @) t# J- O; t+ D$ M4 B) y  贾若瑜,四川省合江县人,1915年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参加共产党。曾任“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9 M5 i/ C4 V) P
  头戴闪耀着“八一”红五星徽章的大檐帽,身穿双排扣将帅礼服,胸前勋章与肩头星花交相辉映,这是缔造人民共和国的将帅英姿。$ H- C' n1 {; U6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这是我军建军后第一次正式全面实行军衔制度。开国将帅们传奇人生的魅力和不朽功勋的英姿,从此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定格在军事史册上。& J/ p, i% G, w, q% C2 }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这次军衔制于1965年被取消。时隔23年后,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 @" K2 P1 r  {
  在北京红山脚下国防大学一座静谧的院子里,记者慕名拜访了开国将军、原军事学院副院长贾若瑜,听他讲述了我军恢复军衔制的前前后后。
. y- F) F! L# a5 x  改革开放后搞军衔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6 y) M/ w# B% R  记者(以下简称“记”):恢复军衔制度,是我军正规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一页。7 W( j8 k6 \/ k  F9 ^
  贾若瑜(以下简称“贾”):没错!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贡献。“要搞军衔制”,是邓小平1980年3月12日提出的。当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人民解放军的对外交往多了起来,“我们出国去,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无论官兵,军装上都是‘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很难与对方进行对等的谈判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需要恢复军衔制。# t. j. [% {9 B5 v& X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直接领导。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军委各总部和直属单位的“头头”,下设的办公室有20多人,是从全军各大单位抽调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西山。我是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0:25:04 | 只看该作者
 随即,办公室成立了三个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组。随后,就开始了三个《条例》的起草工作。勋章奖章等军功章条例的起草也一并进行。《条例》形成初稿,先送领导小组,再由军委办公会议讨论。
4 j: x5 m' _) c4 K8 P( I
2 |: K, d6 L8 z  在“军衔办”紧张开展工作的同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作出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 l1 r' @3 g) U' ]

! d$ k7 y! Z6 R- t/ e% [# h4 j 
9 W- `8 C  U. X# C5 H  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
3 ^. R% T; s' v. u" m( s% e1 z7 ~1 i- m0 I9 k! Z( F9 L
  记:此次军衔设置与1955年的军衔设置有什么不同?. Z( E* H- \- c' c: B

, b5 m* t8 g- Q2 A! Y2 a  贾:新起草的军衔制条例对1955年编制的军衔制等级设置作了调整。原来是将、校、尉各4级,有大、上、中、少,加上元帅是2级,一共四等14级。这次调整中取消了元帅;取消了大尉和大将,改为尉官和将官设上、中、少3级;校官仍设大、上、中、少4级。军衔设置变成了三等10级。
- N2 d6 d  R! U/ }5 Z
* B3 a1 v* F. Y" L7 [  记: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这是国际惯例吗?  X9 h4 P7 |; g* s
" }7 K3 x+ a5 d
  贾:邓小平同志叮嘱我们:“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军职以上,一职三衔。”
& e' i3 @8 L6 I1 E3 ^- C8 V# p: H& i4 p
  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
' y- W( e4 m( _1 [+ U+ m) B
6 ~+ {/ H2 J' |) R" L1 J- X  军衔制条例的编制和起草非常复杂,远不是“几等几级”所能概括的。因此,从办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衔,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
* F! `, i+ r$ [4 r( p$ O1 H9 P% Q
  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  e8 a$ I! `& l. ]0 w+ S$ K
/ W8 L1 C1 Q( x( S/ F
  记:当时,县以上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在军队中都有任职,他们不授衔。这是怎么定下来的?
- E& B" d, W7 B) I
( `! Y& V# i$ z1 Y( y  n; v  贾:兼任军职的地方干部授不授军衔,是军衔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那时有一位职务很高的同志向军委提出,兼军职的地方干部也要授衔。当时,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政委。如果要授衔,省委书记应该授少将、中将,地委书记授大校,县委书记授上校。虽然兼任军职,但他们是以地方工作为主。你在这个地方给担任政委的他授了衔,他调到另一个地方的部门工作,不担任政委了,他也戴上军衔,这怎么行呢?; n  G% J4 y" N
' J" L8 V" D2 a$ n/ }6 @
  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h% g1 @: G3 t% @- i
3 Y# _, i* f% S& x) C5 n  贾: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集会议。会上,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一律不穿军装。可以不担任政委,只担任军队的党委第一书记,负责解决协调当地党政军方面的工作问题。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  a$ f1 K1 ?
. m6 F7 P/ B  \4 }  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
, r9 O( P3 a/ z, H2 C) R% }( O' g8 ?5 Z% }0 Z
  记:您在“军衔办”这段时间,一定很忙吧?
  e# U0 T& h' s( m4 d! L0 Y8 q0 R
& O" g: n% A/ N; ]! e9 D8 ]' p  贾:首先是调研。在“军衔办”工作的日子里,我们办公室的同志们跑遍了各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听取并在《条例》中吸收了部队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2 h' K! F+ ?3 U* Q

# C& f' f% O2 d5 ~6 ~  o  因为现在的干部和过去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和平时期成长的,在设置和授予军衔时,怎样更公正合理?必须去听听大家的意见。部队各有各的意见,总部里、机关里的意见也不一样。哪些人哪一级的军官授哪级军衔?“军衔办”认真研究了官兵们提出的各种意见,才定下来。
- S5 b' E" q# u! j
' Z5 g# o  f7 O, F6 N  比如:军队医院的护士授不授衔,就有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赞成授,认为护士属于军队组织的成员,是后勤工作者。但也有同志提出,护士的衔怎么定呢,是不是改成文职更好?护士们自己也有两种意见,有的赞成授衔,有的赞成文职。
' P- _  H8 B; X5 @" t, {! G3 x( P( Z7 \- z* X) d1 h/ w& i, s1 q
  最后,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护士授文职。授文职按技术级拿薪酬对护士较好,这样做可以保留技术骨干。如果按军衔设置,很多护士刚刚成熟就要转业。, G5 w( ]1 ^- P4 N& C

8 D& h' U- c! u2 l" S  记:您在“军衔办”工作达5年之久,最后因年龄关系没能获得新的军衔。这事您是怎么看的呢?
% w% F3 E( z, d1 A# c- m. R
' t/ z: X! z5 z: ?5 r; n  贾: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予尉官军衔40。5万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将官军衔1452人。
3 p/ R6 P/ c% _7 |9 l# L- L6 Z2 K' ~' \$ M, U
  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样,真诚地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感到高兴,为获衔的同志感到高兴。. n& i+ @2 H; U

% e- ^& F! \/ E! Q1 V% E  我是1955年的少将。虽然在“军衔办”工作5年之久,因年龄关系不能获得新的授衔。不仅我自己没有任何想法,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同志都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g' Q9 h- _' p( L+ [0 h
( B- O+ ^6 ^' O8 p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变旧人,这是自然规律。年轻同志授衔是我们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