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8 20:25:04
|
只看该作者
随即,办公室成立了三个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组。随后,就开始了三个《条例》的起草工作。勋章奖章等军功章条例的起草也一并进行。《条例》形成初稿,先送领导小组,再由军委办公会议讨论。
8 B# ]( P6 N7 ?4 [3 H2 p* U2 i! f! }* c }
在“军衔办”紧张开展工作的同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作出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
2 V) E& F/ P% K, M* B2 m: j' x- {5 e- R c% ?2 a) Q
. Q! ]7 g" F4 X# s7 l
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
6 f# b: i# d$ P/ M. r
I. ]0 L, d7 p' E- B 记:此次军衔设置与1955年的军衔设置有什么不同?8 G+ e' y; n5 ]
% V, F: A$ q7 k! o0 |- k; N6 _7 | 贾:新起草的军衔制条例对1955年编制的军衔制等级设置作了调整。原来是将、校、尉各4级,有大、上、中、少,加上元帅是2级,一共四等14级。这次调整中取消了元帅;取消了大尉和大将,改为尉官和将官设上、中、少3级;校官仍设大、上、中、少4级。军衔设置变成了三等10级。
0 ]7 f' m' S# N. e7 J) K- P5 X B& x% K, M' G
记: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这是国际惯例吗?. i6 o( a) H3 W* V6 [
* r& p! I g ] Y' B; K
贾:邓小平同志叮嘱我们:“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军职以上,一职三衔。”
) [* e) x% A$ i) Y% L3 g, i* I; H& T' o; g4 F
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1 n: H, L# \; U" l8 J: Z! z! `
* M+ B: U5 B0 ~. G 军衔制条例的编制和起草非常复杂,远不是“几等几级”所能概括的。因此,从办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衔,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
3 Y' k( |( G6 @ O$ z r! V5 s) K/ I! R: u O0 m' ?$ X
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
$ D0 {0 b+ n+ `0 q, a" x0 A1 c
& F2 H2 ^" }$ u6 W( z, ]6 M 记:当时,县以上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在军队中都有任职,他们不授衔。这是怎么定下来的?6 P4 P; s }+ O" e
# P, Y3 R- W/ D+ F7 X% S
贾:兼任军职的地方干部授不授军衔,是军衔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那时有一位职务很高的同志向军委提出,兼军职的地方干部也要授衔。当时,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政委。如果要授衔,省委书记应该授少将、中将,地委书记授大校,县委书记授上校。虽然兼任军职,但他们是以地方工作为主。你在这个地方给担任政委的他授了衔,他调到另一个地方的部门工作,不担任政委了,他也戴上军衔,这怎么行呢?, {& R$ |0 C7 G/ _+ t" `
O" z2 q' `0 q, A* W) f9 C 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6 T# R8 }+ i; v2 h
" x" N( g3 ?% D) Z 贾: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集会议。会上,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一律不穿军装。可以不担任政委,只担任军队的党委第一书记,负责解决协调当地党政军方面的工作问题。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 d6 I) t" ?/ Q5 `( k ^: d8 T5 [; j5 a( c2 w) D
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
+ R3 h- b# P. x% y, ?. @+ i3 G+ C& \, ^) @$ {( T4 n
记:您在“军衔办”这段时间,一定很忙吧?
6 i) ?4 w4 s4 _8 L6 J& t+ V5 [+ }" B- L5 ]0 J0 v
贾:首先是调研。在“军衔办”工作的日子里,我们办公室的同志们跑遍了各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听取并在《条例》中吸收了部队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
9 J& W1 E% o* s7 S+ a x$ J
7 ?0 R$ g( n4 [ 因为现在的干部和过去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和平时期成长的,在设置和授予军衔时,怎样更公正合理?必须去听听大家的意见。部队各有各的意见,总部里、机关里的意见也不一样。哪些人哪一级的军官授哪级军衔?“军衔办”认真研究了官兵们提出的各种意见,才定下来。9 [" G% u5 E `8 R/ J- {
8 p& F6 ^/ ]0 ~1 T: O1 E9 g
比如:军队医院的护士授不授衔,就有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赞成授,认为护士属于军队组织的成员,是后勤工作者。但也有同志提出,护士的衔怎么定呢,是不是改成文职更好?护士们自己也有两种意见,有的赞成授衔,有的赞成文职。
2 ~- X) I9 t' c+ l; s( c" s, M- r& a; N/ P" _, L H8 s1 D
最后,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护士授文职。授文职按技术级拿薪酬对护士较好,这样做可以保留技术骨干。如果按军衔设置,很多护士刚刚成熟就要转业。' B {4 i! E$ S9 M: H4 W
, z! w4 J$ X/ q; ~* i2 B 记:您在“军衔办”工作达5年之久,最后因年龄关系没能获得新的军衔。这事您是怎么看的呢?# l) {. c) S, m% L
) m$ f" W& m L3 ?( U 贾: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予尉官军衔40。5万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将官军衔1452人。" ~0 @5 Y& x9 {2 ^
8 l1 V3 |' @9 b- T
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样,真诚地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感到高兴,为获衔的同志感到高兴。
% y/ N% `4 M" Y, i, E8 R
7 k- @- Q/ U) n 我是1955年的少将。虽然在“军衔办”工作5年之久,因年龄关系不能获得新的授衔。不仅我自己没有任何想法,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同志都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2 q% _# o/ ~9 z. B- f; j& Y$ O5 y! E4 _' w1 L8 f" E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变旧人,这是自然规律。年轻同志授衔是我们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