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9 22:25:51
|
只看该作者
抗战风云中的乱世沙家浜
# J* Q6 E: w: {/ a3 V
9 t# z) a6 s$ U( L" ]9 B" ^& v7 T# T ◎告诉你一段“胡司令”的发家历史背景
1 `# q1 ~( S# z) r& ]$ ]9 O* P" l5 [, h {* G# y
◎乱世中的阳澄湖畔,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混战”& y9 v- N1 V% I; H8 p. G1 y! T. d
, L6 \+ i) p8 N9 R+ F; ]$ D: M X ◎胡肇汉为何从一个抗日分子蜕变为反共魔王
2 q3 ]( B; m$ V0 I. c# q" U. s
说到《沙家浜》,很多人都搞不清剧中复杂的剧情关系,胡传魁明明是跟新四军为敌的,但怎么又会被日本兵追得晕头转向,还要阿庆嫂来救他?而阿庆嫂又为什么会有“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的疑问?想要解开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当年的那段真实历史。7 o' g# A1 q1 p3 u6 ?
- ^" @' C9 ]( Y& Q3 _ 事实上,乱世中的阳澄湖畔,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日军、伪军、国民党军、新四军、土匪等各路人马混杂其中,出现胡传魁这样的人物,正是那段历史真实状况的必然选择……) t( G, {1 q( }1 S
' q! w: g" G* B& h2 P5 C 上海的水巡队长胡肇汉流落吴县打鬼子起家
) l& k% Q) N: o, f+ {1 ?% ?) a* D% [$ T# c( @6 Z. b' d
上个世纪70年代,当样板戏《沙家浜》电影优先在沙家浜放映时,一些社员情不自禁地指着电影中的胡传魁,异口同声地说:“他不就是在解放初被政府镇压的杀人魔王胡肇汉吗?”9 |' X" z2 y$ H7 k: x( _; N, P9 Y
/ m7 h. N5 }) o5 Q8 s 这是苏州文史专家沈伟东说的一段轶事。
" I% L. N' c4 V8 S0 v
# b8 R6 S" f6 |2 l8 f7 }- Q9 g0 p “新四军未到阳澄湖畔之前,可以说正是各路土匪嚣张称霸的时候,胡肇汉算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土匪头子。”徐耀良说,其实从外貌上看,现实中的胡肇汉与戏里的胡司令截然不同,戏里的胡司令大腹便便、性格粗野、态度蛮横,但生活中的胡肇汉则是长得精瘦、目如鹰隼、眼含杀机,甚至给人阴险毒辣的印象。) {+ K$ }+ |$ q+ G
. b0 n- M. }$ a# S
苏州历史研究学者郁振国则表示,其实胡传魁与胡肇汉的唯一相同之处,就是早期都打出抗日旗号,后来均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成为死心塌地的“反共派”。: D' c/ i* z) U/ Z
( j3 C: e' D: {" c7 ]1 I) z) Y5 Q 胡肇汉生于湖南岳阳,早年在地方保安团当兵,终日赌博,受到父母兄弟斥责,只得外出谋生,辗转于安徽、江苏一带。他从20岁就混迹于国民党警界,曾任江苏省第一区水上警察队中队长、青浦县水巡队长等职,实际上都是在上海任职。* x$ U- W6 q0 L' q& h+ w+ K
7 H' x0 ~! H, K8 @( c 淞沪会战后,国民党军队轰然溃败,大片江南国土沦入日寇手中。胡肇汉在上海呆不下去了,流落苏州地区。后来他就到国民党程万军部何锡光支队当了副官,受命到吴县阳澄湖中心区太平桥北,收聚溃兵游勇,扯起“民众自卫队”旗号。之后,他还率众摧毁吴县黄棣镇日伪警察所,夺获全部枪支,接着攻下苏州城外北桥伪军据点,从此在阳澄湖立足。* q% f3 y @) L$ W7 Y; T) W
! V/ c& ~0 i$ `; t8 j 徐耀良说:“应该说,胡肇汉当时在阳澄湖已经有很大名气了,而且还赢得了威信,因为他不仅打日本人,抢过日本人的物资车,还打跑了不少土匪盗贼。”
( ]; c; e" N3 X& d
) o( d# M8 h& L* ` 在京剧《沙家浜》里有一段“阿庆嫂智救胡传魁”的情况,与胡肇汉的发迹过程大致相似。唱词里提及“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那个乱纷纷的年代里,胡肇汉也在不断壮大队伍,徐耀良说,“当时一块大洋就能买支枪,当时胡肇汉也不缺钱。”
( r1 n" a j5 U' [. H8 T/ V- }
' A* p9 G, y% j0 O8 K- b 而胡肇汉的“司令”头衔,又是如何来的呢?
3 u% D. u; h& n
* d/ V; ]1 k" v5 e2 O 靠兵变称霸阳澄湖成了“胡司令”
( p# m0 B5 g/ t# [; l V C0 s6 e4 @! X, n, }; n
徐耀良说,当时阳澄湖沺泾一带,有一支由当地人陈味之组织的抗日游击队,活动比较频繁。1938年10月,应陈味之的邀请,程万军派下属六支队司令何锡光率胡肇汉等,帮助陈味之组建部队。胡肇汉暗藏杀机,再加上他结帮营私已成气候,就以陈味之要投降日军为借口发动兵变,将陈味之的这支游击队据为己有。! W, t: h- }7 |
6 l2 c& a- A" c2 j
但是苏州史学人士钱正的研究则说:“胡肇汉投靠国民党程万军后,在六支队任副官,并随六支队挺进苏州阳澄湖地区,半路上他纠集旧部,突然站出来高呼‘支队参谋长是汉奸,要抗日的跟我来。’当即将支队参谋长陈维芝(也有称呼为陈味之)打死,并威胁谁要反抗就和其一样下场。很多旧部立即站立队伍两侧,拉开枪栓,气势汹汹,部队不明底细,一时都听从了胡肇汉的命令。就此,胡自封为司令。”
1 I: B$ |- y+ w. U6 K* T% `# \
- k3 F; h% {& V3 [3 N# G/ T. S0 u 队伍开到苏州阳澄湖畔的相城后,胡肇汉在镇上最大一家饭店请客,将镇上有头脸的老板请来。据说当时胡肇汉派人站岗把门,然后发话,说他到这里为抗日而来,自此就不走了,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他一把,反正不能做汉奸。当时很多人为了早日赶走日寇,就纷纷认捐。就这样,胡肇汉在阳澄湖畔不断扩充实力建立根据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胡司令”。
) {: s; W$ t/ K/ O9 I0 m$ y0 w9 t+ b( f! B; P/ w
直到新四军的到来,以及“江抗”武装的崛起,“胡司令”占湖为王的日子到头了。" w7 {! S5 x; S- @
' M1 c# k2 ~+ ~& d, p; M# B
新四军东进渗透阳澄湖收编了胡肇汉2 D' Q8 `- @! i( V; q. ~
4 i8 _0 H4 g, N% Z6 I& t i" m. b: Q “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在沙家浜。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也不知转移在何方。”这是《沙家浜》里的经典唱词,说的是18个伤病员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沙家浜养伤,而大部队已经转移了。但是戏中始终没有交代的是,大部队为什么转移,又转移到哪儿去了?! p& n: b6 w* H2 y# g
3 Q4 ?+ O6 b( S" O2 @2 t2 D3 W
苏州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沈伟东介绍,其实这个问题还要从当时的新四军六团“东进”和“西撤”的历史过程说起。
, J7 V& Y0 n$ x# v. b9 {3 d) O
+ `5 E+ q1 S1 u3 R 话说日本人占领江南后,由于兵力有限,只能实行点线占领,分兵把守重要城镇及交通要道,而不能控制广大乡村及众多小城镇,为游击战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5 e; F- g' k8 }: L+ T) J3 j
) f' Y7 L2 R1 K( r 1939年2月15日,毛泽东致电项英、陈毅,要求新四军到苏南作战,建立根据地。# ?2 S ]& c! b& t1 g
1 a7 D& a# w$ Y# k
当时国民党政府为设限共产党军队发展,宣布丹阳以东为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游击区,丹阳以西为新四军的游击区,对江南新四军画地为牢,严格限制其向外发展。 f% z6 ]* M+ E
: q% p/ G9 |3 J( q
而江南新四军的领导、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对向苏南东路地区发展早有预划。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六团三个营共七八百人,在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率领下,从茅山地区出发。为了防止国民党顽固派寻找借口破坏东进,陈毅决定让六团与当地地方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会合,并采用“江抗”名义东进。
4 ]; r6 g* x6 |' g( R# B, ^4 `% U, F' K9 C' I
“江抗”东进抗日,一路上战绩赫赫,威慑敌胆,一些地方游击队纷纷接受“江抗”收编。为了扩大抗日力量,这年七月的一天,“江抗”副总指挥叶飞亲赴吴县太平桥,向胡肇汉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胡肇汉虽有不服,但也不敢抗拒。当即,胡肇汉部队被收编为江抗四路独立第一大队一支队,仍由他任司令。
0 j* n% ~, @; v5 ? c7 J! w) j' W( A0 {' z: c, @# O
经过仅仅四个多月的东进作战,“江抗”已由1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而此时,国民党终于发现“江抗”就是新四军,于是向新四军军部施加了强大压力,蛮横要求“江抗”西撤,同时调集“忠义救国军”准备与“江抗”决战。为了顾全大局,陈毅命令“江抗”西撤并准备向苏北发展。而这就是《沙家浜》开场中大部队转移的真实历史背景。+ i- D/ @" A! [3 ]4 Z
) C) X! d5 M; I “江抗”挥师西移,胡肇汉部也一起行动。当部队西移来到无锡鸿山这个地方时,胡肇汉再也不想走了,他推脱身体不好,就“请病假”,带了几个亲信,重又回到阳澄湖地区。# p' R) A m8 B5 }; N4 i
; p' y- J& @5 ^2 O$ P2 h- y 他这一回来,给新四军带来很大危害,于是就有了新“江抗”夏光的第二次对他收编。; H2 C U* Z8 O/ `! D4 p0 w
; i1 v( h" l$ B; |3 Z$ X4 m; l5 F
墙头草胡肇汉逃脱后第二次被收编% R5 n u1 j( F% L
2 i! |' A9 U/ d' H0 j Y( P9 n: D% r4 h
徐耀良说,“江抗”西移时,在阳澄湖地区留下了刘飞、夏光为首的36个伤病员,不久上级领导派杨浩庐回到常熟,与夏光等同志研究,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称新“江抗”),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 \. K6 u9 ?( k% ~5 I! y9 a
8 P4 T U0 z2 [( z
由于这一带敌我犬牙交错,地下党组织、抗日民主政府、国民党政权、敌伪维持会在当地并存,斗争复杂而尖锐。就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新“江抗”不断成长,周围群众纷纷相告:“江抗又回来了!”
4 `& @# ~* S: K; K ?6 R% D* K4 q2 x+ u
原来,自从“江抗”西撤后,阴霾再次笼罩在美丽的阳澄湖。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日寇在东路所有县城、重要乡镇设立据点守备,在各水陆交通要道设封锁线,把大片江南原野划成小块,加强军事和经济控制。日寇在常熟的警备队中队长武藤束、在浒浦的警备队中队长高桥、在支塘的警备队队长冈国义,在阳澄湖地区反复搜查新四军伤病员,肆无忌惮地对乡亲们骚扰抢劫、奸淫掳掠。汪精卫“和平救国军”的干将徐凤藻,接受了日寇的委任状,当上了常熟绥靖司令,配合日寇占领城镇据点,不是“扫荡”就是抢粮。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袁亚承、周振刚这两个支队,与当地封建武装“大刀会”狼狈为奸,也是鱼肉乡里。
% c5 }6 r7 [% Q) @* j. j6 `; _
7 E E% q# \4 X* P1 C2 C1 \7 w 得知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准备委任胡为先遣支队司令后,夏光、杨浩庐就联名给胡写了两封信,希望他以民族利益为重,站到正确的立场上。但两封信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此时,胡肇汉有自己的想法,既不愿得罪共产党,又不愿脱离国民党。鉴于这种情况,夏光、杨浩庐决定和胡肇汉直接见面,但胡肇汉生性奸诈,行踪诡秘,一时难找。) V9 c$ [$ m5 [! R
9 ^! @( k; F8 ?; W& f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胡肇汉在阳澄湖北岸的车渡村有个姘头,他经常到此过夜。夏光就把部队移驻车渡,张网以待。
/ g/ F6 P5 ~9 h D1 C/ d' A1 L1 d! Y5 b& }' X1 \1 Z
一天黄昏,夏光和杨浩庐在湖边堵住了胡肇汉。一席长谈后,第二天一大早,胡肇汉就表示,愿意归顺新“江抗”。
: }1 j1 Z J. v' C1 S
# h" U2 I; R" {7 e2 F, Z “忠义救国军”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和后台
" }0 J0 M9 I: l- Z) s! \/ V3 ]) M; o0 @5 b$ o# E% v9 k; S5 j \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是《沙家浜》里阿庆嫂对胡传魁质疑的唱词。《沙家浜》中的胡传魁队伍打着“忠义救国军”的旗号,却成为新四军的凶恶敌人。那么,“忠义救国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6 i8 C3 h1 h% y' U6 T, Q7 o
/ f% b. d, J/ J- {& z" A5 b 沈伟东介绍说,“忠义救国军”的前身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由国民党军统负责人戴笠、上海帮会头子杜月笙、杨虎等人组织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由杜月笙任主任委员。上海沦陷后,该部残存的1000余人根据戴笠指示撤到皖南整顿。1938年1月,戴笠将其改编为“忠义救国军”,明确其性质为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直属的敌后游击武装。3月,戴笠在武汉成立“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亲自兼任总指挥。
t* X6 z: N6 T9 B9 W; B! V! u3 s4 E) h% Q7 A
戴笠先后派出多名特派员,到东路地区扩张势力,收编杂牌武装。例如,于淘生原系戴笠手下一名老牌特务,1937年10月到浦东时,还只是国民党军队某部的一个特务长。上海失守后,于淘生搜集了一批散兵游勇,共有五六百人。这支部队军纪松散,敲诈勒索,甚至和毒贩勾结参与绑票,班长都带老婆,五六百人的队伍,家眷就有一二百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也被收编为“忠义救国军”第四大队。
& z ^( U4 W2 ]9 e" n" j H
2 t9 F; O0 @6 j# _ 错综复杂的武装斗争提供了丰富的戏剧素材
& H" v. w4 O1 {- }+ [
" v% _1 w+ c2 e, e( [ g “忠义救国军”虽然也组织过一些针对日伪军的暗杀和破坏活动,但它也积极与新四军搞摩擦。# Y+ ~1 P" Q6 d# \) B9 F
I% A, _. y3 u8 J3 L" ^) J' e( e# m 沈伟东说,在这种形式下,胡肇汉表示愿意率部再次加入江抗东路军,其实这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从1940年6月开始,胡肇汉便打出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番号,公开倒向国民党顽固派,还暗中与日伪相勾结,成了阳澄湖一带妇幼皆知的杀人魔王。据统计,胡肇汉抓捕的地下工作者、“江抗”战士亲属及其无辜群众近200人,都对他们施以枪杀、刀砍、挖心、火烧、活埋、“种荷花”(将人身上绑缚石头沉入湖中)等野蛮酷刑。: |( o4 D2 T* v; Z1 u4 x' s0 ^
$ ]* M' S/ E! N( ]# [ 新“江抗”在打击日伪的同时,也多次寻战胡肇汉,狠狠地打击了他的反共凶焰。/ s8 a4 m7 K V7 T4 P( i8 b8 N
$ w+ U* k8 B U* C0 s4 @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肇汉一度出任国民党太昆边区清剿指挥所主任,后长期担任吴县阳澄湖区区长,继续与人民为敌。1949年春,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感觉大势已去的胡肇汉悄然从阳澄湖登舟潜逃,从此一度销声匿迹。
8 R+ d7 z3 p/ g/ V3 ~; C7 l" p- v( s, C, E1 k
正是这些复杂的背景和关系,成就了一部经典戏剧的戏剧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