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勇 于 担 当 ——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追求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 11: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5-2 15:04 编辑 9 \* ]0 |; f8 k. J( T
: G5 w6 D( q9 H% J

勇于担当

——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追求


. _! W3 p+ o5 ?6 T: O  T( @

姚崇少年时潇洒豪爽,崇尚气节。“自小及长,从微见著。唯以直道为业,非以曲路相通。”27岁中制举,因才干出众,迁夏官郎中。时契丹扰河北,兵机填委,姚崇“剖析如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姚崇做了宰相,想的只是为国事和实现“为政以公”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决不为贪图高位而随波逐流,更不会为此而谄媚权贵。为此,他三次遭贬,“三起三落”,然正气永存,信念不移。一生宦途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姚崇强调,要象持秤一样,“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只有这样,才会“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呼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平、公正、诚信”原则。

一、百口保百官

天授年间,在改朝换代走向皇位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受到了李朝宗室和皇唐旧臣的强烈反对。武则天毫不手软,实施酷吏政治,一方面残酷镇压反对派,另一方面也冤杀了大批无辜之人。她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唐宗室和公卿大臣被杀者很多,冤假错案很多,姚崇任司刑丞后,持法公正,反对滥用刑法,因而保全了不少人的性命。《文苑英华》卷八八四《梁国公姚崇神道碑》说:“天授之际,狱吏峻密,公持法无颇,全活者众。”

姚崇历来主张“政先仁恕”,反对“以峻法绳天下”。神功元年(697)九月,武则天和侍臣谈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时,朝臣反逆案件太多,怀疑其中有冤案。姚崇当时只是夏官侍郎,不顾人微言轻,冒着罢官、下狱甚至杀头的危险,直言上奏说:“自垂拱以后,被告家破人亡者,大都是因为逼供自诬而死。”为了防止残害朝臣的悲剧再度发生,姚崇竟然以自己和全家一百多人的性命向武则天担保。他说:“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寐,诛锄凶竖,朝廷义安。今日已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须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则天大悦曰:“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其日,遣中使送银千两以赐元崇。这样,又保护了不少官员的性命。

虽然说这是姚崇因势利导、借机行事的结果,但是,当时臣僚上奏武则天表示不同意见或者劝谏者,往往受到惩罚,下场非常惨烈。一些官员为了避免酷吏罗织之祸,不仅自己慎言谨行,而且还总结教训。徐彦伯以慎言行著称,他撰写的《枢机论》告诫世人:“夫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志之端也,既可以济身,亦可以覆身。”姚崇能够直言,推动冤狱的昭雪,确实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勇气。也许正是因为他这种公正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受到朝臣的拥戴和稳固政权后武则天的信赖,因而得以晋升而调任兵部。

二、维护原则,犯颜直谏

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姚崇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制度,主要着重于官职选授派任的合理性与合法化,期望能使京官与地方官出入常均、罢除冗滥官职以及断绝亲贵仗势请托任用私人。然而,这些制度,贵戚常是破坏的主要元凶,姚崇既要建立合理的官制运行体系,自然不容许贵戚透过请托,私自安插人事。皇帝老子答应了也不行。

据《资治通鉴》载:申王(李)成义请以其府录事(从九品)阎楚珪为其府参军(正七品),上(皇帝)许之。姚崇、卢怀慎上言:“先尝得旨,云王公、驸马有所奏请,非墨敕皆勿行。臣窃以量材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故之息,得以官爵为惠,踵习近事,实紊纪纲。”事遂寝。由是请谒不行。

姚崇表明量才授官应该由吏部处理,不可因攀亲带故而私相授受,否则将会紊乱纲纪,破坏制度。玄宗是位英明君主,收回已经下达的成命。从皇亲国戚做起,请谒不行,彻底刹住了官场上的买官卖官之风,官风大正。

对于违法犯纪的贵戚,姚崇也主张应该依法究办,如薛王李业之舅王仙童侵暴百姓,遭御史弹奏。尽管李业代为求情,姚崇仍认为王仙童的罪状明白,不可纵舍。前宰相太子太傅萧嵩地位很高,因给王仙童行贿被贬为刺史。刺史裴先聚敛绢千匹,被处以死刑。这种遵循制度、严守法令的主张获得玄宗的支持,贵戚们请谒与侵暴百姓的行径才得以收敛,吏治得到根本好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5-2 15:05 编辑
  z% ^$ l6 m# y
+ a5 h2 D% n$ D! B; s' a 三、安储三策,扶持明主% ~7 k. O0 I- @+ i+ ~
      景云元年(710)六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把年幼的皇太子李崇茂扶上帝位,把韦家子弟及其死党分派到羽林军中做了将军,控制了朝廷,步武则天的后尘,临朝称制。大唐王朝再一次处于危难之中。危急之中,临淄王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力挽狂澜,大智大勇,发动了宫廷政变,诛灭了韦氏党羽,拥戴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为睿宗。
- U  [3 _  `8 [; T2 I" [) @当年姚崇曾任相王长史。唐睿宗一向知道姚崇的政治才干和道德操守,因此,就在他即位的第五天,任命姚崇为宰相。姚崇自神龙元年(705年)二月至景龙四年(710年)六月的五年零四个月中,先后任亳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刺史,他兴利除害,轻徭薄赋,深受百姓爱戴。在许州,他接到诏书后,踌躇满志,风风火火地返朝接任。二十天后,又被任命为中书令,作了首席宰相。' A- U: E5 z( f2 }0 ^: P9 ?- a5 g
正当姚崇等努力整治朝政时,围绕着皇太子李隆基的储位问题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皇太子李隆基的储君地位。睿宗立皇太子时,按照传统礼法,应立皇长子李成器。但群臣认为,国家危难之际,三子李隆基力挽狂澜,匡扶社穆,立有大功,人心所向,应立为太子。太平公主认为李隆基年轻,易于掌握,也表示赞同。但几个月后,她逐渐感到太子李隆基英明果断,能独立处事且很有主见,不好掌控。她为使自己能长期保住权势地位,需要转而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当时的睿宗皇帝李旦是一个清心寡欲、不愿掌权管事的人。睿宗的这种性格和心理,恰恰被野心勃勃、善于权变谋略的妹妹太平公主所利用。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一起谋诛韦氏集团,拥立睿宗为帝有定策大功。因此权势地位更加显赫尊崇。睿宗经常和她商量朝廷大事,没有她的参与,睿宗对朝延大事都没法下决断。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睿宗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经过她的举荐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数不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睿宗,所以趋炎附势的人,趋之若骛,一时间太平公主的府第门庭若市。' f1 ~( O3 z# t$ d8 W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李隆基被立为太子的第四个月,太平公主就指派人在京城散布流言,声称“太子李隆基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立为太子。”景云二年(711年)正月的一天,太平公主乘坐步辇上朝,在大臣们上朝必经之地光范门,邀集了当时的宰相姚崇、宋璟、韦安石、李日知、张说、郭元振等,暗示要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昕罢都大惊失色。刚直的宋璟则当场大声质问道:“东宫太子为大唐立有莫大之功,真正是宗庙社穆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机智的姚崇则说:“改立皇太子是国家大事,臣子们怎能背着皇上轻易议论此事呢?”二人义正辞严,太平公主无言答对,众大臣遂不欢而去。8 V7 g8 O. `% Y3 y( ?3 o
      太平公主的阴谋虽然暂时没有得逞,但是姚崇、宋璟认为,这个阴谋多变、好揽大权的女子决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再次算计东宫。于是,为巩固维护正统,保住皇太子的储君地位,姚崇、宋璟合议了一条釜底抽薪之策。第二天朝会之后,姚崇和宋璟就在偏殿内向睿宗皇帝奏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摘长子,幽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他们都是在朝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李隆基之间互相构陷,挑拨离间,制造事端,这样下去,将会使得东宫太子储位不稳。为此,臣等斗胆建议:第一,请陛下将宋王和幽王两人外放为地方州刺史,免得有人利用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去动摇太子的地位。第二,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而让他们担任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第三,将太平公主和附马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让他们远离朝廷政治中心,免得他们在京城制造事端,祸乱朝廷。”这就是唐史上著名的“安储三策”。睿宗李旦听后,微微皱皱眉头说:“朕现在巳没有兄与弟了,惟有太平一个御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听凭你们安排。”
  M5 B5 C9 g+ y. d7 a       二月初一,睿宗采纳了姚、宋的建议,下诏书任命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幽王李守礼为幽州刺史。任命左羽林大将军歧王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右卫率,以巩固太子地位。又将太平公主夫妇就近安置到蒲州。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距离东都洛阳600余里,距离京城长安250余里。让太平公主到蒲州,是睿宗有意就近安置照顾自己的妹妹。但太平公主并不领情,感到自己大权旁落,勃然大怒!得知是姚崇与宋璟的计谋后,气势汹汹,去责备、问罪于皇太子李隆基。太子李隆基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丢车保帅”,向睿宗上奏,声称是姚崇和宋璟挑拨自已与姑母太平公主和王兄宋王李成器、幽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对姚、宋二人严加惩处。睿宗不想使妹妹太为难堪,只想在太子和太平公主之间搞平衡。于是二月初九日,一纸制书,将姚崇贬为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今江苏淮南市)刺史。景云二年(711年)二月,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姚崇第三次被贬出朝延。
# g, F& t- P9 M6 S) u2 q      姚崇、宋璟虽然被贬,但姚、宋任相短短的7个多月来,却给人留下了一个清新的印象。人们评价道“姚宋为相,邪不压正;天平用事,正不如邪。”更重要的是姚宋的努力为日后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集团打下了基础。朝野健康的力量都期盼着他们能东山再起,再掌朝纲!
2 y8 _( R! V* b      四、不畏艰险,刚直不阿
* U, Y3 ]1 H( N! i     久视二年(701年),武则天已登基11年。这时皇位巩固,太子已立,天下太平。十月,女皇遂率皇太子、文武百官驾临长安。自高宗弘道元年(683年)皇帝幸东都洛阳以后,御驾近二十年未回长安。朝野吏民百姓,又睹圣颜,到处一片欢腾。女皇武则天也十分欢心,于是改元年号为“长安元年”。但是,由于盐供紧张,有人就借盐供困难为由,大肆造谣,说是“女主当政,过蒲州则盐池败。”面对国计民生的实际困难和出现的流言萤语,女皇忧心忡忡,决定派姚崇去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姚崇承旨后,带领随员朝议郎、左台御史等一行人等,冒着严寒赶往蒲州。蒲州盐池横跨解县、安邑两县。在解县的谓解池,在安邑的谓安池。汉朝以前,“解盐”生产是“自然成盐”。从唐朝开始,采用“垦畦浇晒”技术,就是将卤水灌入畦内,经日光暴晒、雨水冲刷、风力搅拌就可以生产出色白味正、杂质少的食盐。一茬盐采收以后,又要及时向卤水池补充淡水,以便冲刷和溶解土壤盐分,继续日晒成盐。但是,雨水过多会影响采盐。为此,人们又修了许多拦水堤堰阻挡洪水,以防止雨季中条山的洪水冲跨盐池禁墙灌入盐池,夹带的泥沙会掩埋了产盐质量高的河流。姚崇认真考察了盐池,详细地询问“两池”榷盐使官吏、畦户、盐贩,得出了盐池产量下降的真实原因是:往年的夏秋暴雨成灾,形成洪水冲毁了盐池的外围堤坝,许多盐畦被大水冲坏,导致当年食盐减产。于是,姚崇果断召集“两池”官吏及工匠,具体研究修复盐池工程计划,当场决定由官府拿出费用,组织畦户、工匠修复堤坝,疏决水道,整修盐畦,保证了春二月的食盐生产,以实际行动驳斥了“女主临幸,盐池旋败”的流言蜚语。* g8 K4 }. m1 p/ U( n# r# I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冬,女皇卧病不起。“宰相不得见者累月,唯张易之、昌宗侍侧。”“二张”借助女皇,很有权势,王公大臣竞相趋附。为永保富贵,张易之听信术士之言,准备在家乡定州私自建一佛寺,迁京城十名高僧主持。姚崇时任宰相兼春官尚书(礼部尚书),兼管国家典礼及僧尼之事,就以违反国家法令为由制止了这件事。张易之几次找姚崇说情,都被姚崇拒之门外。“二张”恼羞成怒,就在女皇耳边散布姚崇的坏话。这样,姚崇被夺去宰相实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到边关作灵武道安抚大使去了。这是姚崇第一次被贬。(见《资治通鉴》二0七)。
( O" n: v& u$ f. A7 g* C        五、避位荐贤,参与国事
9 j7 C/ w' c( T2 K        开元四年(716年)十二月,姚崇渐渐感到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加之自己的部属赵诲受胡人贿,触犯了国法,虽然玄宗给予这个人以特赦,姚崇意识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就推荐时任广州刺史、比自己小13岁、刚正不阿、精于吏治的宋璟代替自己,离开相位以开府仪同三司职衔担任皇帝的最高顾问,他的这一举荐,使宋璟延续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后来宋璟成为继姚崇之后的一代名相,史有“姚应变、宋守成”之说,传为千古佳话。
3 e) w& b9 ]! l: _  T        第二年开春,玄宗因关中连续二、三年旱灾,粮食歉收,为减轻庞大的官僚机器和军队对京师造成的供给负担,新年刚过,决定率百官暂到东都洛阳去(唐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实行两都制)。但就在东行日程已经安排,御驾即将出发时,太庙忽然倒塌了。玄宗忙召集宰相们商议对策。宋璟、苏颋二位宰相都以“天人感应论”劝说玄宗,不能东幸。玄宗拿不定主意,就把姚崇请来进行咨询。
9 V3 P: z* V& |5 K2 N        姚崇当时已经不在相位了,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而姚崇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也应该应该尽到一个臣子的本份。他毅然答道:“太庙的殿宇,本是前秦符坚时所修造的。隋文帝杨坚创建新都后,把宇文氏朝廷旧殿的材料用来建造了太庙。我大唐又延续隋代的旧制,继续用作太庙。年代久了,便因腐朽而毁坏了。山有朽土,尚且不能避免崩塌。年久的枯木,自然是要折断的。只是倒塌时间偶然与东幸行期巧合,并非因为出行而招致崩塌。况且帝王以四海为家,长安、洛阳东西两京连接,陛下因为关中地区收成不好,往来转运粮食又要劳民伤财,所以是为了百姓才出行去东都洛阳,岂是无事烦劳?东都有关部门对东幸已作了供应准备,陛下不可失信于天下。以老臣愚见,太庙破旧已毁,不能再修补。恳请把神主暂时转移到太极殿安置。然后再重新建造太庙,以表示对先帝的忠孝敬意。陛下的车驾宜按照原计划照常出发!”玄宗听了姚崇的建议,非常高兴地说:“爱卿之言,正合联意。”随即下令,赏赐给姚崇绢二百匹。从此以后,唐玄宗命姚崇五天上朝一次,入阁待奉,参加朝议,立于朝班首位,恩遇更加优厚。遇有重大军国政事,仍然要咨询姚崇。姚崇罢相之后,在大政方针上仍然起着顾问和参谋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2-22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