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族)谱在编修方志中的价值与运用
: ` S x5 f* q* ^ Z7 o$ O% }! x3 H2 |9 a+ ^
余奎元
5 X3 W& Q9 @- w K1 K( Z) ^8 N1 x1 `2 X* | h3 p- f
家(族)谱是记述氏族世系,普载一家一族的人与事的书籍。我国的家(族)谱,源远流长。《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由此可知,自三代(夏、商、周)就有编修谱牒之举。流传至今,据估计在六千种以上,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U6 M! u+ e0 X" @/ y0 `& ]
家(族)谱中记载有自然、人文的史料,可以提供多学科的丰富的资料,对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遗传学、人类学、伦理学、经济史、华侨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家(族)谱是多功能的,本文就编修地方志中谈谈家(族)谱的价值与运用。" G: d7 ]4 p/ `4 v ?; o5 z/ m
$ ?+ ?- K% ~4 Y/ ]; k$ W( F0 K: S
一、家(族)谱的有利条件5 b, R1 ^( ^, Q/ F: O8 [ O
8 `% ]: O( R1 Z3 e 唐刘知几讨论史志中提出:“族谱之书,允宜入史。”章学诚也很重视谱牒在修志中的作用,他说:“且谱牒之书,藏之于家,易于散乱;尽入国史,又俱繁多,是则方州之志,考定成编,可以领诸家之总,而备国史之要删。”(《和州志·氏族表序例》)家(族)谱所以能在修志中发挥作用,主要有四点:1 f+ ~6 A5 J6 S6 n2 ?5 h+ U* A3 n+ F" w
1、修纂谱牒,全族重视。古者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建宗祠、修坟墓、订谱牒。并将谱牒与方志、国史等量齐观,提出“族之有谱,犹邑之有志,国之有史。”蔡元培指出:“谱之宜修,诚盛事矣。”是“子孙之光荣事。”(《黄碧洋余氏修谱序》)。对这关系到典礼的大事,修谱时动员全族的财力。经费筹备主要靠三个方面:祠堂租产、捐助款、按丁派捐。因此,经费充裕,可以从容其事。若要溯源追本,还不惜远走千里去核对旧谱,寻访旧迹,所以载事较确。
% O" A$ Y0 h; Z6 Q) H4 B. L+ K 2、族人修谱,地近易核。家(族)谱是本族人修本族的谱,都是编修在一个地方一个支派的事迹,而且还有相当部分是聚居在同一个村落。因此,地域范围小,核对事实亦较易。
c$ |+ B$ e/ r/ X- s2 v& T 3、连续修谱,时近迹真。古人提出,家乘必三十年一修,如过限不修,即以不孝例论。按时修谱,原是封建礼教中的一件大事,若逾时不修,即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谱牒是最有连续性的资料。《浦城雁塔西山徐氏宗谱》自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四百九十六年间,就修了十一次,平均每隔四十五年修一次。第四次与第三次,第七次与第六次之间只隔十年,最后一次与第十次之间只隔二十六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当事者当时均健在,所以见闻较确而多是亲身经历。* J, ], e9 G9 G7 c, v T
4、修者热心,乐于从事。编修族谱,既被认为是尊祖敬宗的大事。所以举族上下都乐于效劳。大多承修者都兢兢业业,认真考证。笔者所见家(族)谱的序、跋中,记述专心谱事的例子很多。《新修太原王氏族谱》的主修者,沿着族人迁徙的路线探源采访,栉风沐雨,因而成疾终于正寝。能这样身体力行的献身谱牒事业,其所记之事实该是可征信的。
" ]! A" n4 l+ Y/ @9 p1 d
+ S6 S# _# \4 d二、家(族)谱的价值
; N' ]: u/ x7 U" \! Y
/ t- T4 [2 W( K: }! F 宗族致力修谱原是为了尊祖敬宗,别亲疏,辨昭穆,以达到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目的。但是,家(族)谱中也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亦是不可否认的。我国一些学者早就注意对家(族)谱的研究。地方志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材料。而家(族)谱的内容对这几个方面都有涉及。家(族)谱的内容可为编修地方志所用,主要体现下面几个方面:1 V' G) `" g& W
1、提供历史人物的资料。
& ~3 n4 c$ {0 @' G 家(族)谱大量记载本族人物生卒、世系及族内名人事迹。这些记载,可以补地方志之不足,增添新的内容。
0 a& j- b/ _. J$ t( { (1)发现人物。宋代工部尚书邓佐是浦城人,但在浦城的旧志中没有记载。最近,从征集到的《浦东小密邓氏族谱》中发现是南阳迁往浦城的邓氏第四世祖。谱内载明邓佐是宋天宝五年(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葬小密卯斋。后到小密实地考察,遗址,墓葬至今还存。7 l. p) Z; P. m" p; P0 J. \: Z
(2)确定历史人物籍贯。旧地方志为了炫耀乡里,有拉名人入籍的弊端,也有的不分祖籍、出生地及宦游地点,统统入志。家(族)谱重源流世系,修谱的子孙也不愿冒他人之祖而弃自己之宗。所以,拉人入宗的情况极少。我们可以通过家族迁徙情况确定人物的籍贯。近年发现的《岳氏宗谱》、《施氏宗谱》、《孙氏宗谱》对探索岳飞、施耐庵、孙中山的籍贯提供了佐证,充分表明家(族)谱在确定历史人物籍贯中的作用。
; B$ ~3 |7 c+ [2 R3 |6 L2 p (3)可以确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地方志对人物的生卒年一般未载或记之不详,这对研究人物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评价人物无疑是一个缺陷。在这个问题上,往往能从家(族)谱中找到答案。谱牒对人物不但载生、卒,而且记娶葬;不但载年、月,而且还记日、时,这些俱据本房族人所报及各房先人灵位录下,至使有些人物生卒缺考,也能从世系表中,根据上、下世系进行推算,得出约数,不至缺漏。
, e2 A& L+ p4 R% ?7 H 2、可以考证地名。% Y7 I7 l1 G7 i; Y. e& |. ?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地名有的更改,有的消失,有的地名由来失传。家(族)谱在这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
. h) g. i; S, o+ E2 r' {) q$ Z (1)家(族)谱对祠田、祭田记载特详,均载有坐落地点,书明四至,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可以发现佚名和原名
# p4 {/ H0 n" }/ p- A: s5 d (2)家(族)谱的村图、里居图和墓图上都详载村庄附近及墓地附近的山川和地名,并有方位、走向。这对地方志编修是很有价值的。. M1 c' L, p# h, U
(3)谱内的“八景图”、“八景诗”或“形胜记”之类,虽然其中部分是牵强硬凑的,但也有许多地名信息,有的也颇有参考价值。
3 O" m, x9 B3 o$ h8 ?. L (4)探索地名由来。有些村庄是某族的开祖地,地名即由此而起;有的虽后迁入,但在“村图记”中也载由来。如有一地名叫“肖军”,现在都将其中的“肖”读为“xiāo”,使这地名含义费解。后在这里看到《肖军刘氏宗谱》,谱载:因村周的山“恰肖军威流传,延以肖军名。”原来这“肖”字,意为“肖象”的“肖”作相似解,应读作“xiào”,从而使这问题得到解答。$ x3 y6 E! S, ]9 v! Q6 p% |# s o
3、关于经济方面的资料。
|' J4 d, A1 j2 T- D! u. g 旧方志重人文、轻经济,经济资料很少。家(族)谱虽没专设经济编目,但多方面涉及到经济门类,新修方志时可从中获得地方经济资料。
4 b7 }8 r" L! t (1)家(族)谱内不仅载有祭田、祠产、书灯田的田亩数量,而且还将亩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佃农是谁,租额若干,一一载明。这些资料对研究当时当地的地租剥削很有参考价值。0 V- a6 y; n0 j8 k4 A
(2)为了防止产权纠纷,修谱时将契约全文载入。从契约可以提供当时租贷制度及房屋、地基、田亩,山场的研究资料。, N0 i/ A/ [. W' O/ U; n6 {* L) y
(3)家(族)谱对当地物产有所记载,对名产记载特详。这是新志中《物产志》中的重要资料。, G- s& c7 _; e+ R+ p1 N4 J3 z
4、有关交通的资料。1 a* b+ R S) C! r' H% h
古人将修桥铺路视为善事。同时,为了显示居住地的地位,载四达情况,这些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交通史资料。 Y( r! B- f( e3 S9 I# d
(1)桥、路。若一个人为本地倡捐或捐资修桥、铺路,在谱内必为他立传。从这些传记中,可得知当时桥、路的规模、修建情况及历史。
) D, l2 g4 Z9 U1 F: U5 {7 B& w (2)古道路。在谱的“序”或“村图记”中,描绘本村里的形势、交通也就是形势中的一个内容。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演变,有些原是冲繁之地,现已可能是较为闭塞的山村。如浦城的王家桥村,现是一个小村庄,但《太原王氏宗谱》载:“前对王家桥,为江、浙、闽三省通衢之路。”但现在由闽入浙不走这条路了。这就为我们探索入闽古道留下一条重要资料。3 z5 K/ [& K; F9 _ L. B
(3)有些家族,是从外地迁入,为了不忘其祖,载有迁居地到祖家的路途,如《吕氏宗谱》,即详载浦城去漳平的路程,有每站的地名,也有里程。
5 D3 z0 e/ v; Y d) u 5、有关军事的资料。
! `" ~6 P; E8 }6 K/ l 家族的迁徙大都与战乱有关。这在家(族)谱由是必记的;族人内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有功者,或办团练有成绩者,传中必记;有因战事暂离居住地,后又返重建家园,序中必记。这些都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资料。但小范围的战争,史册不记,大的战争对地方的影响,史册也不载,这些,舍求于谱牒不可得。) u# f7 l' G; G x- S' q: G4 x
6、有关科举、教育情况。
m. D9 H k4 w: |+ m+ p, H 在“唯有读书高”的旧社会,对科举、学校是非常重视的。这方面的资料在家(族)谱内比比皆是,在编写教育志时必求助于谱牒。在科举时代,对考上秀才以上的人物;在兴学校以后,小学毕业以上的人物,谱内必载。为了使族内子孙光大门庭,宗族设了书灯田,凡有书灯田的宗族,修谱时必作《书灯田记》,这又是研究当时教育制度的好资料。! m! d1 V- Y! y
7、可以发现名人佚文。) | g0 p' f2 r# B2 b
修谱者为了抬高宗族的地位,设法请名人作序或给先人立传作赞,从笔者所见的家(族)谱,苏轼、欧阳修,司马光、朱熹、文天祥、岳飞、宋濂等等都为家、族谱写过序,作过传,近代的蔡元培先生亦为谱作过序。因为家(族)谱秘藏于室,这些文章大都没有收入这些名人的文集内,成了佚文。
) p$ K" u3 o) q6 T8 ` 8、考证当时当地印刷、出版情况。! s" W; i$ m" l: D
家(族)谱大都是当地剞劂,谱内有主梓者“告成序”,序内叙编刻过程,这是当地重要的出版事业的资料。同时,从家(族)谱本身的版式、文字、墨色等等就可体现当时当地镂刻、印刷水平。; {9 f V8 V5 B3 |1 G8 F
9、考证风俗、方言。
8 J" j5 M+ |9 k) Y! c8 O' n8 r 修谱时对本宗来自何处,何年始迁,多方考辨,载在谱内,这对考证当地风俗与方言的形式、变化,大有作用。有些风俗,特别是方言岛,与周围回异,若寻得当地的家(族)谱,这些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 n$ B7 z7 s n8 \7 Z* E N
) n3 S6 a7 `7 p$ a: z w三、使用家(族)谱应注意的问题5 I( u/ Z7 ?8 y* w
$ p3 Y3 q: _6 r# m0 E 家(族)谱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大的作用,在新时代,依然有其一定的使用价值。但是,家(族)谱毕竟是封建族长主持编修的,其宗旨是维系封建宗族制度,糟粕难免。同时,在编纂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我就编修地方志中,使用家(族)谱应注意的问题提几点看法:
0 F9 @, h B2 m1 q 1、家(族)谱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对农民起义歪曲污蔑,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天人感应”的说教,以致大肆宣扬封建的忠孝节义,这些应予摒弃。我们只能取家(族)谱中有价值的史料。
8 K8 Y1 _% q! ~ d; f" I2 { 2、家(族)谱为了光宗耀祖,对族内人物隐恶扬善,甚至将他人事绩加在族人的头上。对此,应认真考辨,不应为那些“赞”、“铭”所迷惑。" O0 G- l0 f" a. h
3、不惜笔墨的所谓“八景”,有的是聊以充数的,有些确也名不虚传,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应实地考察来确定。 X3 t. g+ E$ ?( z+ Z
4、沧海探珠,寻找线索。谱牒的序、跋大都是等因奉此,八股式的文章;传略虚言赞语占大半;特别是占了全谱大半篇幅的世系,横线、直线交错,大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人名。但是,往往只要其中的几个字就可给我们解决难题,或一条线索。因为这是当时的记录,一般来说,比之现在的回忆口述,总更确切。我们要有沧海探珠的毅力,舍得下功夫看阅全谱。
7 @: B. }) {. Y( s 5、家(族)谱大都是族内“才子”主笔,这其中有些是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的纂者。因此,谱文存在着臆造、杜撰、望文生义、引文错误以至文理不通的情况,我们应“去伪存真”,不教“鱼目混珠”。
; k5 J. ` J ?! ^4 d2 P1 C. @3 t 6、家(族)谱是当地坊刻,大都梓者水平较差,错、别字,漏字、衍字不少,须认真校勘。' c& |& J! C% |# x1 L
: N7 T4 h6 B2 y/ U
摘福建地方志通讯,1985第4期谱牒研究& v: s0 w- S- |% E$ l8 M, b J, S
/ X$ Y1 p) y4 I/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