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2#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16 19:1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22-10-16 19:30 编辑 ( ?0 v3 R4 f& F9 B/ G
. l: U5 x; c, U9 B* v i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1840年以来,国家和人民都历经苦难。到20世际六七十年代,因积贫积弱日久,新中国虽成立一二十年,广大农村的生活仍然艰苦。而埂头姚村人的生活却要相对好些,因为村里掌握了一种“打草包”的技术。这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一种袋子。那时,工业还欠发达,这种草包平时可装散装贷物便于运输,春水来时,又是防洪不可或缺的材料。那段时期,从埂头姚出去的抗美援朝老兵姚炳根任南昌草袋厂厂长,此草袋经常供不应求。他便回到家乡,教村民打起了草包。有着织布传统的埂头姚村村民一学就会。于是,青壮参加生产队的生产劳动,而老妇孺就成了“打草包”的主力军。据说,在埂头姚村,只要上了3岁,就能参与此项工作。在那个油、盐、酱、醋要用鸡蛋换的年代,埂头姚村的草袋子变成了钱袋子,焉有不富之理。当然,真正的要想富,还是得先修路。在两个池塘与村民居住的房屋之间横贯着一条路。千百年来,这条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季泥泞坑洼。1991年,姚明芳与姚卿旺等几个有头脑的村民商量后并征得全村村民同意,决定将村前那两口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大明塘、东明塘由个人承包15年,得款15万元用于购买水泥沙石。村民们自愿义工,历时1年而成。埂头姚村成了方圆数十里第一个通有水泥公路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