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yq666666 于 2015-12-2 22:57 编辑
/ l" b' S _4 I# K
& m& ~$ f4 m4 L4 o/ T+ |2 O7 V6 E* Z* m3 l2 w0 P2 Q
0 [! K" [) w$ I4 S! ^仍被搁置的钱学森之问
$ j1 R+ x' \+ v( Z& ` 5 M4 S8 x4 t2 t
姚永庆
# M5 [& Q, f1 H1 k. R0 q* V% ^前些年,中国为了发展教育,在北京搞了个“世界大学校长论坛”。邀请了世界百所一流大学的校长前来中国北京为当前世界教育发表高论。其中邀请的就有巴黎师专的校长。有中国记者对巴黎师专校长作了专访,明显是冲着名校的校名来的,意在针砭一下中国当下的改校名热潮。记者问:巴黎师专?这么一所名校怎么起这么一个在没气概的校名?为什么不叫什么大学?校长似乎有些勉强,他大概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理由,我们没有听到我们希望听到的那些说法。后来我想了一下,这些东西也许并不是法国所曾考虑过的问题。他们没有这些弊端,也就没有那些思考,因而回答不了我们想听到的理由。所以那次访谈显得不是那么有振动人心的深度。于是新闻媒体想借机表达一下思考也没找到兴奋的突破口。但好事的记者们总是要追问一下的,于是便启发式的问校长会不会改校名,校长说不会改。呵呵,这完全是中国式的思维。
" N9 M6 x, z- }4 G中国这几年二三流大学全该校名了。过去所有叫学院的大学全成了“真的”大学。大学本就是综合性的,学院是专科性的。这里本无高低之分,也无优劣之别,而中国却非要作此论,于是所有学院生怕低人一等全纷纷改学院为大学,以为改校名就可提高学校的身价。全社会被这一招忽悠,仿佛觉得学校本事大了些,明显可见的成效就是招生扩大。慢半拍的学院急了赶紧跟着改名。于是中国大学增加导致院系扩充,院系扩充导致学生扩招。大学扩张软硬件跟不上,师资水准不够,学生质量下降,直到每年扔给社会700万毕业生。如此巨量的大学毕业生给就业之患造成更大压力;为抢饭碗,那些曾经的天之娇子身价暴减,沦为实力低于农民工的可怜一族。人们以为中国教育真发达了,却不曾想这700万孩子没有饭碗。没饭碗——还不只是个毕业生太多难以就业的问题,而是这700万学生大学水平不够,连研究生也是些棒槌,于是市场对大学生产的大学生质量失去了信心。所以,不是大学改名了教育就上去了。为就业培养大学生,大学糊涂了自己应该干什么。: X7 H2 y& q X- @# y! Z. A% \' O
女儿到德国留学德福考试成绩DSH-2,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她可以申请行德国任何大学。而德国只认中国的211大学,孩子所上哈尔滨工程大学也符合要求,但德国似乎更希望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这个名字曾是中国威名远扬的一流大学,(曾与清华大学抢招优等生把官司打到了教育部,最后达成两校平分优秋色的协议才算了)。国外因中国的学校改名后不敢认这些新的校名,怕中国以次充好,此给留学造成了相当的麻烦,教育部要开具学校证明,国外要进行专门的考察才能确认。你中国的大学改名觉得喜滋滋的,但中国民众不以为然,深喑教育本质的西方当然更不以为然,他们困惑不已。$ f% A2 b) p1 H
清华大学叫大学大家以为是它厉害,其实,清华大学名副其实的名字应该叫“清华工学院”,因为它实际上是一所工科院校。五十年代大学改制,它被拆分得只留下工科院系了。这几年清华为了名副其实才理工法医的扩大院系,勉强可称大学了。如果我说清华大学原来真正厉害的不是工科而是文科,恐怕没人会相信。人们不知道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文科不是一般的厉害而是厉害得声名赫然,其它大学只能望其项背。当时清华有个国学研究院,它集中了中国当时最富盛名的一代大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的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他们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那名声煌然无比,在中国现代史上可谓显赫一世,光耀学界。所以当时的清华校长梅怡琦说:“大学不是大楼之所谓也,而是大师之所谓也”。现在的新大学到是大楼巍然,漂亮极了,但这大楼里没有大师。所以大学没有人才出现,而我们的教育在当下是以市场就业为主导的,而这个问题又没解决好,毕业生就业反成大问题。清华北大虽贵为中国顶级大学,但在世界上却没能入流。而人家巴黎师专是世界一流大学,但那校名却是个师专,这个名字在中国只是省辖地区的校名,尤如河北沧州师专或山东曲阜师专什么的。就这样,这些师专好像由于校名太贱在中国基本绝迹而被合并到“正规”大学里去了。& A+ T3 a+ t+ |) p/ [4 X
我们中国人太热衷虚名了。热衷虚名的结果就是没有实名,没有实名就更没有实力。热衷虚名的结果就是教育总上不去,人才总培养不出来。于是才有了“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那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的大学至今无一人得诺贝尔奖,而那个叫师专的法国巴黎高等师专却有14人得诺贝尔奖,被排在世界前50位的一流大学里。* R7 r2 \/ V# D1 H5 }; _! m
. j P: n/ O6 d5 K6 Z6 o
+ d; U) x2 ]8 `0 t
+ _# i8 T% o9 X2 X& l& G5 f1 _
6 [1 S$ N1 T5 A, u0 {* e6 d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