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家油坊重修姚氏支谱序言
7 u5 Z: p. `$ [! y4 D" l, M4 M$ v. I
盖闻“仑公注史记,以褒扬功臣,姚氏兴家谱,以追颂祖先,此先贤之功,世世代代而得显,祖宗之恩,子子孙孙相继而无忘焉。”是以吾族十世希增自清嘉庆十七年闯关东落户姚家油坊以来,原期即有家谱是十二世振功公于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农历四月二十从祖籍地山东莱州府昌邑县西北乡忠民社姚瓦街按照清道光六年景喆公重修谱序清抄回来的,后各股又清抄四本。现存惜遗失代远,无可追稽,仅存一部老谱,尚有不足之处,至今已有131年没有续修,又逢十年动乱,追宗祭祖之道湮没不彰,人情淡薄,宗族涣散,九族不亲,子不知父名者,大有其人,虽知祖明者,廖而无几,五本谱书尚存其二,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不叹哉。
% u2 x7 @1 }" v# s `
" q% j2 q8 Z- F; Z
噫:昔轩辕制衣冠以载史册,神农教稼穑而载书籍,三皇之德,千古而尤显,舜尧之恩,至今而昭彰,况生我父母,养我祖先,宁可忍予湮没不彰,祖先遗弃家谱至此而頹废哉。现以我族五部家谱损失不全,内容还欠完善,后代子孙待要入谱,重续家谱之举破不容辞。
+ j4 r. S2 ^6 v4 u6 F' T
5 t5 P' f9 F/ n: K* |# f
幸于二零一四年,国家大力弘扬家风家训,以此为契机,续修家谱之事列入议题,萌我族老人重修家谱宿愿,油然同声,再三商讨由维相、宏强亲自动笔,四处通信,着手整理,即反复查对依次增添详加批注,半年有余整理就绪,这次又交我来汇编,奈我忙于政工雇及弗暇,又念我先祖之德,情不容辞,责无旁待,真使我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不得已改敢当重任,即着手整理阅而再三,反复举棋,凡男娶女适功显事绩,生亡时日,坟向墓址,无不尽量搜集,册补了原来的原本之不足,又完善了个人简史,见以原本按始祖传世次第、排号、支们、辈次,虽已分明,然若欲查我门系者,混如云天一色,漫无边迹,因我族人口繁众,支门歧多,不画以图其支门难明,辈份难分,此次又绘制了支门系统图,如百川之汇海,万脉之归宗,纲举目张,使湮者明,遗者见,支门连接辈次洞彻,一翻阅支门条然详显在目,凡欲追溯祖先,查考门次,研究祖先者,无不开卷可得矣。
4 m! f3 [5 \0 ]5 z8 N
1 ~! B1 j2 u6 U% g& D7 e
又增添了一篇我族迁移史,望后世子子孙孙知其木本,水源血肉联系和历次灾荒,祖先所承受之惨景,又将历代散迁者,汇集为散迁简易录,触目可知血肉亲族,散居概况。一年余大功告竣,其中有外出远亲和家失掉联系和个人简史无人供述者,恕我遗漏不录,又念及我族各地散居年湮代远,亲族联系恐其蒂落瓜离,所以此次重续广印200部分送各地俾而后代子子孙孙对谱认亲,继传百世,此是我辈之予望也,是为序。 (十七世孙:宏强撰稿于甲午年乙亥月壬寅日晚酉时) 追根寻源 继往开来 姚维相 茫茫宇宙,浩瀚乾坤,木有根本,水有源头,溯本思源。 姚姓的起源,相传上古“三皇五帝”之一舜帝出生于姚墟(今山东濮县南)而得姓。由此可见姚姓源于舜帝。目前,在祖国神州大地上姚姓已繁衍近50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是一支人口相对比较多的族群。这个族群人口不但之多,而且也非同寻常。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英才辈出,名人显赫,是一支很优秀的姓氏。 4 }6 z1 [3 N5 d. k
3 R1 d# h' g/ p, H2 r8 L) M* q4 s
古人云:“谱牒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说的没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只有通过修家谱才能追根溯源。早在南宋孝宗到元朝世祖,我们姚氏就有族谱记载。到明朝崇祯末期,由于“壬午兵变”加之古北口放鞑子到山东昌邑一带抢掠,混乱之中姚氏几百年的族谱失亦,感到可惜,而后幸存者组织在一起,通过会议和查询相关资料又重修族谱(在本支谱序中可以看到)。修立族谱是一个家族共同有益的大事,只有通过家谱所序,我们才能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 ) v) B1 x, X" ^! P4 i. I
- X5 g& M% r) y1 h# {
我们本支姚氏对此十分重视,清朝光绪七年十二世振功公(公元1881年),亲自去山东祖籍寻根留本。将祖籍《姚氏谱序》謄缮回来,可喜可贺。为了承前启后,又由我们先祖邦安、永安乃至后人再序,并将姚氏自清朝嘉庆十七年到中华民国结束,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代,这二百余年的历史叙述的比较全面。二百年来的历史弹指一挥间,它饱含着我们姚氏辈辈人的岁月沧桑。使我们后人无不感到骄傲自豪,更为之感叹! , P" y& [" u% G+ H. h7 D8 B
# w1 `$ a5 C* R. E8 ?1 f
今天,我们虽然由一支分为若干分支,能在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立足、发芽、开花、结果,过着幸福的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都是我们的父一辈,祖一辈创业的结果,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想财富和高尚的品德,我们要十分珍惜,更要发扬光大,把先辈们的博大精深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 , L0 i) ]9 R9 j7 s5 J
0 m; T. u2 j& v/ B) h% }2 B
这次修编的支谱比较系统、规范、全面,使族人乃至后人都能看懂,对姚氏的发展了解得更深,是一件大好事。同时,这次修谱也很不容易,幸亏有我们的家族晓生洪强,他对姚氏族谱非常热衷,不惜代价亲自赴山东祖籍昌邑进行沟通,并得到姚氏很有名望鹏章老人的支持。并且,又多次走访、调查、搜集已迁出本市、县家族的相关材料。在这次修谱过程中,现已在世的长辈等也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了相关的可靠的依据。尽管这样,由于日久年深未曾积累,姚氏家族过去所经历的重大事情无可考证,有些遗憾,待以后清楚时修谱再序。
- S8 d$ q1 [ {
) B1 f6 m9 D; e! w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水准不高,在叙述中可能不妥当之处,敬请给与谅解,同时,对在这次修谱中做出贡献的族人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十六世孙:维相 乙未年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