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2-18 20:39:27
|
只看该作者
“洪武二年”四川移民何其多!
8 s0 o. p9 d. ^* z/ t# M
- d1 s6 ?, K) o5 p* v莱州虽然历史悠久,但现有资料可考的1042个村庄中,明代以前建立者只有64个,明代建立的多达805个,世传洪武二年(1369)建村的即占了579个,多称洪武二年自四川迁居;清代建立的183个村,则多由本地(多是上述移民所建村庄)析出。2
! Y; A" x0 o& h2 S2 H3 o莱州存在四川移民是事实,沙河镇佛台子村东农田中,有一株主干粗壮、枝繁叶茂,高9米,冠径14米,胸径1.6米,三个成年人手接手才能合围的古树,专家鉴定是一棵黑弹树,树龄约600年,原产地为四川省宝兴县。这与流传的洪武年间四川移民王舜禹建村无论从时间还是地点上讲,基本上都是相符的。% g2 f, r$ x7 T& S
但问题是,竟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四川移民村庄,让人不可思议!
) U! ~& b) q7 A4 U" S/ r' ~以莱州西部的虎头崖镇为例,该镇多数村所立村碑自称明初建村。37 \- h; Y/ C0 P. F
如:任姓是莱州西部的大族,分布在该镇西原、东大宋、西大宋、东小宋、西小宋、东宋、新庄、前桥等村。据西原村《任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年,任姓由四川成都府新都县枣林庄迁居山东莱州府掖县。永乐年间,再迁此卜居安宅。左镇游优山,右据马埠寨,前临平原,北倚大海,山明水秀,故名西原。”. k& ]- Y+ G- r) ?
该镇这些村的村碑更是惊人的一致:3 D! G, c. }& m. Q
尹家村:明洪武二年,尹兴、尹伦兄弟二人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尹家。
9 `4 `* |% {1 t; U& v, R9 M* G! h彭家村:明洪武二年,彭姓由四川成都府华阳县铁碓臼彭家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彭家。
7 M" v, K! t% X6 t. E西大刘:明洪武二年,刘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大刘家。一九六二年,分为两村,该村居西,称西大刘。
Q3 P) O; n5 t, c% n U5 ~. z道刘家:明洪武二年,刘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中有一条直通小沟的官道,故取村名道刘家。
; Z$ D E& s; B8 l: c" D. P贾家村:明洪武二年,王氏姊妹五人由四川迁此,其中一人嫁与周姓居此立村,取名王氏贾家。清末,简称贾家。 M% G, \6 @! s4 V% U' _
西十里堡:明洪武二年,杨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古时官府每十里设一堡,该村位于掖县城西十里处,故取村名西十里堡。
8 l8 u+ d& O6 q& v. U# b小沟:明洪武二年,李、姜二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中有一条较深的小沟,故取村名小沟。
$ {# L9 l9 q' ]' `6 ^雷沟:明洪武二年,阎、徐二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中有一条长满雷苇草的沟,故取村名雷沟。2 J, U4 V6 r; M% s8 Z
朱流:明洪武二年,张、史、刘三姓由四川迁此立村.西倚游优山,每逢汛期,游优山之水便分数股流经该村向北注入渤海,故取村名诸流。清末,演变为朱流。
% D, e7 a( {9 J; _" @埠后:明洪武二年,张、王二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南临金埠,故名埠后。
3 g8 \9 v$ n: G5 E7 H9 ^3 V4 W2 l: ^2 ~姚家村:明洪武二年,姚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姚家。" l$ o1 Y; ^& A- E& }' e, z
西高家村:明洪武二年,高姓兄弟三人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高家,也称姚家沟高家。因重名,一九八二年,以其方位更名西高家。
% c6 Q8 k$ t& |& s& i5 {……
; M5 \+ K. R- a从以上不难看出,这些村庄的表述方式大多是些既雷同又含混不清的话。莱州其它村,也大都 “明洪武二年自四川成都府东门里铁碓臼某家”、“四川成都府大槐树底下铁碓臼某家”之类,并且流传这次移民大多是由朝廷组织的军户,是“奉旨”移民。% p$ ^9 X+ a) N% I8 I/ ^
即便是64个早期村庄中,又有相当多的村仅仅是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而居民仍然是明代移民的后代。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历史悠久,据《莱州市志》记载,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在今莱州市境置掖、当利、阳乐、阳石、临朐、曲成6县,均隶属青州东莱郡,郡治掖县城。临朐故城在今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掖县全志》载,“临朐,城北二十五里,汉县”。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县,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海庙。明洪武二年,杨姓由四川成都府大槐树底下铁碓臼迁来居住,为吉利取村名朱旺。' z% P/ d7 a) z
明代以前建村的并且后代延续至今的似乎都不多,如虎头崖镇西葛家、西王家二村都自称是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由临淄迁来。但奇怪的是,这两个毗邻的千年古村,繁衍到今天,竟然都不足百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