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之所以能够成书,最初得益于双城骄子姚艮、姚伦二兄弟。
1946年,在国家公安部工作的姚伦,开始从事公安预审和战犯管理工作。1956年,他已是公安部的副局长了。当时,抚顺战犯管理所的高墙内,日本战犯几乎人人都在写自己的长篇认罪书。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伪满战犯也陆续拿起了笔,大多写了“我的前半生罪行自述”一类的悔过书。于是,乐于表现积极的溥仪开始口述,让弟弟溥杰执笔,开始撰写《我的前半生》。最初的名字叫《我罪恶的前半生》。
这本书最初由抚顺战犯管理所油印出来,作为改造成果分送给公安部及有关方面领导。负责战犯管理的姚伦看到书稿后,深深为之吸引。于是,将其推荐给时任群众出版社总编辑的哥哥姚艮。姚艮觉得书稿虽粗糙,但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遂酝酿正式出书。在那个年代,给末代皇帝出书,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需要胆识和勇气。
1959年12月底的一天上午,溥仪在著名学者、民国史专家姜克夫陪同下,来到群众出版社。在出版社二楼会议室,姚艮带领编辑室主任于浩成、文编室主任李文达第一次与溥仪会面。溥仪讲述了撰写过程,一再声明“是二弟帮助执笔的。”又说:“这本书只写到1957年,如果出版社能派一名编辑帮助修改,将内容续补到特赦时就太好了。”于是,李文达当场接受了帮助溥仪修改的任务。
经两月左右的昼夜赶排,《我的前半生》第一种版本,印刷7000册,在1960年1月内部出版。书籍为灰色封皮,32开,分上下两册,仅限政法系统和史学界一定范围内购买阅读。
当时,溥仪正在崇内旅馆,收到样书,兴奋得一把抓在手里,飞快地翻阅。还未翻看一半,就被杜聿明、王耀武抢走,大家轮流传阅……。
姚艮还把样书送给了中央领导。毛主席通读了全书,说:“这本书不错嘛!”
1960年1月26日,周总理还接见了溥仪,说:“你的东西基本上是要与旧社会宣战,彻底暴露,这是不容易的事,末代皇帝肯这样暴露不容易。沙皇、威廉的回忆录都是吹自己,英国的威尔斯亲王也是吹自己。历史上还找不出这样的例子,你创造了一个新纪元。”
由于反响热烈,群众出版社决定将文稿修改后第二次出版。于是,姚艮、凌云等在全聚德宴请了溥仪、溥杰兄弟吃了顿烤鸭子,席间主要谈的是有关合作写书的事。这样,溥仪被安排在香山植物园劳动,每天下午与群众出版社编辑李文达整理书稿。费了两个月的劲,24万字的整理稿终于写就,但却失败了。不仅空洞,而且差误百出,缺少生动的真情实录。群众出版社和溥仪磋商后,确定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写出一个皇帝如何改造成为一个新人,充分反映党的改造罪犯事业的伟大胜利。同时要描绘出没落阶级之不甘心死亡,封建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勾结,清室和军阀政客的瓜葛,改造和反改造斗争的复杂性,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等等。
于是,姚艮等决定给《我的前半生》另起炉灶,经过李文达大量调查研究后,于1962年6月,完成了一稿大字本,共50万字。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认为:“文章是基本写得好的。”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金城则建议在《人民中国》或《人民日报》上发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申伯纯认为“基本上是成功的”,“将来出版必然要轰动,甚至还要从香港流进台湾去”。老舍也亲自参与了对《我的前半生》二稿大字本修改编辑工作,着力甚勤。老朋友楼适夷到他家作客,见老舍审阅和修改二稿大字本,笑问之,老舍幽默回答:“给皇上当奴才呗!”姚艮与李文达也曾为此书曾去老舍家求教。
1963年11月,《我的前半生》杀青,此时已三易其稿。正式付印前,姚艮、于浩成、李文达和他们的两名助手,又逐字逐句地审核了书稿,终于实现《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3月正式出版。
【附】双城姚家人物
0 C' |* m) J/ x2 O" C姚彦珠,双城姚氏之显祖,刘会云窝堡富绅。一生业农,尚简朴。生五子。长子姚富,秉承父业率弟治家,教子侄读书。于是,家运昌盛。清光绪三十四年,得皇帝亲赐“五世同堂”“八十耆民”。宣统元年,经知府孟详请,奉旨准旌。民国六年,大总统题赠“年高德劭”褒章一枚。此时,姚家人才辈出,其名见于《双城县志》者多人。姚彦珠之孙姚希曾,历充县户科经制。曾孙姚维唐,国大参议院参议员;姚经唐,黑龙江绥兰道署科长;姚宗唐,双城县教育会长及高小校长;姚述唐,双城县通俗讲演所长。民国初,姚氏定居双城一百十余年,六世同居,人丁百二十余口,为古堡之望族大户。
姚宗唐 奉天省立中学校毕业,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双城县教育会长及高小校长。
姚述唐 初为双城县通俗讲演所长,1927年考入黄浦军校,为第六期学员,时年40岁。占籍北平,居住苏州驸马府堂100号。
姚介忱 原名姚维唐,黑龙江优级师范学校毕业,曾参加兴中会,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1912年当选参议院议员,反袁斗争中差一点掉了脑袋。后来,因反对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被通缉,逃到广州参加了孙中山的北伐准备工作。
姚经唐 黑龙江绥兰道署科长。
姚廷栋 吉林省立第三中学校毕业,北京内务部高等警官学校肄业。
姚廷飏 吉林省立第三中学校毕业。
姚艮 1912年出生,又名姚廷枢,亦名姚冬麦。原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咨询委员会主任。1930年,在北京潞河中学读书,受伯父姚介忱影响,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通州区委书记姚艮调到东北抗日前线,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党组织的委派,由黑河乘船到北岸“列宁党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请求给予抗日的国际援助,却被当作到苏联刺探军情的间谍,无端地判刑五年,从此开始了他在苏联远东、中亚和北极三个地区四个劳动营,长达六年多的劳改生涯。共和国公安部成立,为首任编译处处长。
姚伦 1914年出生,姚艮之弟,公安部顾问(享受部长级待遇)。1935年4月在北平参加“民先”组织,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中共临县三交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等职。1940年6月,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从事干部审查和反特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在晋察冀公安管理处、晋察冀社会部、华北社会部任审讯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姚伦与兄长同时进入公安部,历任公安部处长、副局长、东北警察学校校长兼政委、公安部预审局局长、公安部顾问。姚伦自1946年开始从事公安预审和战犯管理工作,参加了对日本战犯、伪满洲国战犯、国民党战犯的审讯改造,并于1952年11月赴朝鲜参加对美国战俘的审讯。1971年9月,担任林彪专案组审讯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担任“四人帮”案件审判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为彻底清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4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