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樞(1201—1278)
) r. f) n* O( V! Z8 l, H9 P/ M3 k$ F& c9 W+ s s+ _
字公茂,號雪齋,敬齋。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元代政治家,理學家。
7 g9 n% s$ a* v0 I+ n- F$ }
8 Z4 }, u' |. h4 d* U# }" u( ~4 G- O 蒙古軍攻破許州後,姚樞至燕京投靠楊惟中,被引見窩闊臺。隨後姚樞跟楊惟中南下訪求儒道,釋醫卜者。姚樞在德安遇到趙復,開始拜趙復爲師學習程朱之書,成爲理學派代表之一。 - @( Y1 f/ m/ N# n
3 r, i6 b3 ]5 O) `
忽必烈(元世祖)爲親王的時候,請姚樞教世子經書,並備顧問。憲宗即位時請其於河南屯田,世祖在位時任姚樞爲昭文館(殿)大學士,詳定禮遇(儀)。姚樞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曾任燕京行尚書省郎中,因其不肯與燕京行尚書省事牙刺窪赤同流合污,故棄官退隱於輝州(今河南省輝縣)的蘇門山。不久,元世祖(忽必烈)派使者請其出山,安排在身邊任職,那時候,蒙哥可汗尚未即位。待蒙哥可汗即位,要求忽必烈就汴樑(今江蘇省南京市)與京兆(長安一帶)兩者之間選擇一處作爲封地。忽必烈徵詢姚樞的意見,姚樞説:“南京河徒無常,土薄水淺,鹵(硝鹽)生之,不若關中闕土上上,古名天府海陸。”忽必烈認爲姚樞言之有理,就選擇了京兆。 6 `- A7 P* F0 o+ F- O
2 p/ M9 o' f* Z" d 另一元朝重臣王文統妒忌姚樞的才華,於中統二(1261)年,王文統請奏忽必烈任命姚樞爲太子太師,同時任命姚樞的朋友竇默和許衡爲太子太傅與太子太保。表面上是對三人非常尊崇,實際上是把他們捧到不能再任平章政事之類職位,三公三孤,照例職位高於丞相之上,却無實權。姚樞與竇默,許衡一齊懇辭,對元世祖説:“陛下還没有立太子,我門當誰的太師?誰的太傅、太保?”。忽必烈就改任姚樞爲大司農,竇默爲翰林侍講學士、許衡爲國子祭酒。王文統死後,元世祖詔任姚樞與左三部尚書劉肅同商議中書省事。實際上是任命姚樞參議中書省的機密與决策。一年後, 姚樞又任中書省左丞(左丞相的地位雖然低於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却有實權,比同商議中書省事昇職一級)。 6 _0 V2 t" M. z" @1 ?! K
" E; C9 G: ~5 L/ X- m3 Q& O 姚樞官至左丞相,似無赫赫之功,但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姚樞作了不少很有建設性的事,如設立樞密院,建議元世祖詔令將漢軍分爲十個“奥魯”。每一個“奥魯”設一個總管府;從此不再隸屬“萬户”,敕令凡奥魯内有“萬户”的“弟男”及“私人”皆罷除。所謂“弟男”、“私人”就是因戰争被俘虜而成的奴隸。這一敕令,也是一大德政。
2 d8 L7 }; k6 o( N7 l1 Z. P2 k7 o) D m/ u
姚樞還策成了多件要事,如設立新條格(標準)、省并州縣、核定官吏員數、品級、職務。改燕京爲中都,與上都開平同爲京城、改年號爲至元、大赦天下。詔蒙兀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掌印官),漢人爲總管,回回人(包括畏吾兒與其它各國家回族人)充同知,“永如制”等等。 8 ^2 e2 n$ _, b
3 h2 n# V6 U2 {; G3 f6 E' f
可惜,之後不久,姚樞因敵不過阿合馬的惡勢力被外調,“以左丞、行省西京平陽等處。”
' s: o4 f( N$ L) f& _. b3 Z( B- _8 [5 k4 K
姚樞至元五年(1268)才被調回京城,任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事:“同議中書省事”。至元十年(1273)才被任爲“昭文殿大學士”。
" ~8 w/ P) H" L6 v! o5 ?+ A! k* m- \" d2 p2 Z. O2 x
後來,忽必烈派遣十路宣撫使與副使,其中第七路(東平路)宣撫使:姚樞。副使爲張如、何肅。 6 `7 r9 L# E$ N2 b" S8 ], r. }* m
( Q7 ?/ K9 S1 k. H8 A 姚煒(元朝年代)
* }2 E; @- G2 V
: j0 _5 t _# H* F- y" R& ]6 t7 w 洛陽人(今屬河南)。元朝官員。 ) j: {# x/ F1 J
- W" y; |* X9 f; I' ` 姚煒爲姚樞之子。歷任河南行省左丞、陝西行省中丞。儲慶使、司儲慶使。儲政院儲政使、平章政事等職。 1 j0 A, u$ o) j9 g3 n0 c7 B
% h! l |- Z% g. Z. G6 d
姚燧(元朝時期) / y% ~% Y. L8 T! G, ^( r5 J3 q
8 F9 L, @% I0 M y, @+ j 字端甫, 號牧庵。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元朝詞曲家。 9 ~2 ?& o1 m# p5 P X
* [% X+ w: ^# Y+ f1 h! U" P5 e' }5 Q 姚燧原籍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長於河南洛陽。姚燧是元朝重臣姚樞的侄子。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姚燧能文,在詩、詞特别是曲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與當時的另一位詞人盧摯被世人並稱“姚盧”。
J3 y( v4 d# |: _/ z" P
; @& L5 Y9 a* n7 {! y 姚燧父母早喪,隨叔父姚樞求學於蘇門。大德五年(1301),出爲江東謙訪使,移病太平。大德九年,拜江西省參加政事。至大元年(1308)入爲太子賓客,進承旨學士。後來拜太子少傅。次年授榮禄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編修《牧庵集》。其所有碑誌甚多,大多爲應酬之作。垢本有集,已經失散。 ) e3 G! b9 O) U
& I4 D0 N8 i( _, u$ b3 n( w 濟南張養浩序其集雲:公才驅氣架,縱横開闔、紀律惟意,約要於繁,江海駛而蛟龍拿,風霆薄而元氣溢。牧庵以散文稱著,學韓愈,歐陽修文風。散曲在婉麗中見宏勁。
3 N+ J- M2 X" Q9 j: H9 F! c( @9 I- t, f. H: g# ?6 F- C' U
元史稱其文章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頗有西漢風骨,宋末敝習爲之一變。
/ ]4 a6 I8 U2 f! p" ^; H1 ]/ j" [5 T ~- s8 }' l! u
姚燧被當時人推崇爲一代文章宗匠。雄於一代,姿態横逸。爲世人名儒,仁宗延佑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
" {8 i6 K2 |2 o4 U2 G' K* L* ?) ~
《元曲三百首》中收録有其數首。 ( z4 R8 G; o1 |$ j1 n
2 }8 f, M% \* ?: B1 Y1 g 附曲二首
% u, x% [; q( m1 \0 M( x: T0 z# F* m" o8 ]1 b* P
一 / A. h! M4 l! X4 I) j" _8 F
% H& N, U/ H1 [' e9 |& z4 W
陽春曲
1 F! @( t! }1 ?) T6 x6 y* K% v; D2 v2 K, t% R( G' o1 d
筆頭風月時時過, * v, n9 w) ]5 o& S Q: Y' W6 P8 W% g
2 {7 h6 [% C4 w# Y# t
眼底曹兒漸漸多。
. S! `7 O6 z6 Y( u% g- P
$ [% n% n8 [ {6 g 有人問我事如何?
: W4 J/ R; R8 M, Q, b& P
$ e' p3 B5 r/ c 人海闊,
( N; W2 @* P) e7 x1 ^; _; j* W, A- U
無日不風波。 2 |- N/ W1 k) q/ B' I+ Y$ R( v
* j/ m) @; h! v1 ]) Z
二 L8 }9 a! `( \1 M0 y) _' S5 ?1 e
: F! L/ f0 _# Q, d6 a" V8 b
憑闌人寄征衣 " p) @0 |$ z3 H
O' m& ^' y4 |; Y7 @ 欲寄君衣君不還,
& t2 ^& O9 H$ C/ C& G# S
9 N7 k/ `3 b, a/ N 不寄君衣君又寒。
9 ~* }1 e% [8 f- e" |
9 g* ?- ?; z; u/ B+ z! [ 寄與不寄間, / u+ n* ^! Z0 v% p
; h" J" Q8 U& U, P4 U 妾身千萬難。
( |9 h* f7 Y, o/ Y5 k, i& ~, p% j! l& V
姚守中(?—約1290) ; @% L& A1 S; | ~% j$ J
& d6 ~0 _. K4 D$ K) K4 a: T9 w- g
河南洛陽人。元代雜劇作家。 ) c v+ r- K7 r) {5 }& P1 P8 _& [
, D Z6 o/ \, T: |# D& p% O! I% o
姚守中爲著名詞曲家姚燧的侄子,約於公元1290年去世。生平不詳,僅知其官至江平路吏。鐘嗣成《録鬼薄》將其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中。 - U; q2 Q/ z: O0 r5 {
* A% p, r6 G- g! J3 @/ ^ 姚守中所著劇作,現僅知有《神武門蓬萌桂冠》、《漢太守郝廉留錢》、《褚良扯詔立東宫》三部,俱不存。此外還有\[中吕·粉蝶兒\]《申訴冤》套曲。
5 _5 @0 I. E3 e( C0 v2 ^- s* y2 T' f3 o. [
從其所選的題材來看,他的劇作還注重昭彰社會名分和個人道德,頌揚清正廉潔的官吏。朱權《太和正音譜》稱其曲詞“如秋月揚輝”,有清麗之風。賈仲名《凌波仙》挽詞評其《申訴冤》爲“巧用工”之作。《申訴冤》入選《元曲三百首》。 % k8 V& r, N3 t+ ^
; m9 | P/ A( t5 U5 B0 R- f9 n: I8 z 附曲一首 : R8 }' g1 t1 c
$ ?0 H: z1 [0 N0 |: J( u
中吕·粉蝶兒 2 @- q% v8 i' ~6 s+ e8 e* y
0 `$ b- a* T1 u( L. Z8 b* X9 ~ 牛訴冤 ! l e& u8 s @" {; s$ R$ `
4 ?8 a( h1 s$ d5 j) H 性魯心愚,住煙村飽諳農務。醜則醜堪畫堪圖。杏花村,桃林野,春風幾度。疏林外紅日西晡,載吹笛牧童歸去。
# w; h5 I# J" C, a4 d4 p5 z# u. w8 s( B8 R, E0 \
緑野喜春耕,一犁江上雨。力田扶耙受驅馳,因爲主甘分受苦、苦、苦。經了些横雨斜風,酷寒盛署,暮煙曉霧。
; S! q1 r/ c, L7 ?" a) ~. O% w7 l$ s& J1 z, M3 g' S0 m' H" H
牧放在芳草白蘋古渡,嬉游於緑楊堤紅蓼平湖,畫工描我在遠山圖。助田單英勇陣,駕老子驀山居,古今人吟未足。
: t$ W7 h- E: g7 _- r. T
+ D: R/ U- M" Z8 n9 a1 h4 i$ V: [ 朝耕暮墾費工夫,辛苦爲誰乎?一朝染患倒在官衢,見一個宰輔,借問農夫:氣喘因何故?聽説罷感嘆長吁。那官人勸課還朝去,題着咱名字奏鸞輿。
' }3 O+ D0 H' P1 r/ Y, N8 Y/ ?5 D/ Z# w( D) c
他道我潤國裕民,受千辛萬苦。每日向堰口拖船,渡頭拽車。一勇性天生膽氣粗,從來不怕虎。爲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杜鼓。 6 A6 B q2 o+ t7 v
# T9 m+ G, x$ [6 K! C/ g7 C2 y2 \
感謝中書部,符行移諸處。所在官司,禁治嚴明,遍下鄉都。里正行,社行,叮嚀省諭:宰耕牛的捕獲申路。
$ A5 k j* i, { ~9 G9 W5 o% @/ Y$ N! I0 |
食我者肌膚未肥,賣我者家私不富。若是老病殘疾,卒中身亡,不堪耕鋤,告本官,送本都,從公發付。閃得我醜屍不着墳墓。 4 T2 b" a3 B0 }, ^3 x
" N( @ @! V' o" L1 w
街冤負屈,春工辦足,却待閒居。圈門前見兩個人來覷,多應是將我窺圖。一個曾受戒南莊上的忻都,一個是累經斷北疆王屠,好教我心驚慮。若是將咱賣與,一命在須臾。
4 Y4 w7 J! P4 |' h! ]3 X
- C$ o. u1 o0 }1 P& i4 l 心中畏懼,意下躊躇。莫不待將我釁鐘,不忍其骰觫。那思想耕牛爲主,他則是嗜利而圖。被這厮添錢買我離桑樞,不覩是牽咱過前途。一聲頻嘆氣長吁,兩眼栖惶泪如珠。兇徒,兇徒!貪財性狠毒,綁我在將軍柱。 3 h4 z& {1 u8 y/ B
6 z6 P7 K8 h% i/ a* a) w
只見他手持刀器將咱覷,唬得我戰撲速魂歸地府。登時間滿地血模糊,碎分張骨肉皮膚。尖刀兒割下薄刀兒切,官秤稱來私秤上估。應捕人在旁邊覷,張彈壓先抬了膊項,李弓兵强要了胸脯。 ; x( J8 M% X j+ ]9 [! \$ _
' r X6 r# P" ]" B4 k 却不道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劃地加料物寬鍋中爛煮。煮得美甘甘香噴噴軟如酥,把從前的主顧招呼。他則道三分爲本十分利,那裏問一失人身萬劫無。有一等貪哺啜的喬人物,就本店隨機兒索唤,買歸家取意兒庖厨。
1 V7 t1 n' T9 J" h" `4 m& g% w( L* @: H% ~% `
或是包饅頭待上賓,或是裹餛飩請伴侣。向磁罐中軟火兒葱椒[HZ(][XCz14.tif][HZ)],勝如黄犬能醫冷,賽過胡羊善補虚。添幾盞椒花露,你裝得肚皮飽旺,我的性命何辜! J2 D1 L" D" F! |
( H7 o1 {) R) b9 q; r 我本是時苗留下犢,田單用過牯。勤耕苦戰功無補。他比那圖財害命情尤重,我比那展草垂繮義有餘。我是一個直錢底物,有我時田園開闢,無我時倉廪空虚。 : w6 U' g8 c! S' E& w% u( Z
- l8 T, W# c. I f& r 泥牛能報春,石牛能致雨,耕牛運土遭誅戮。從今後草坡邊野鹿無朋友,麥壟上山羊失了伴侣。那的是我傷情處,再不見柳梢殘月,再不見古木昏烏。
8 {% f9 A! @; H0 x
j1 b& k1 i8 Z8 | t 筋兒鋪了弓,皮兒鞔做鼓,骨頭兒賣與釵環鋪。黑角兒做就烏犀帶,花蹄兒開成玳瑁梳。無一件抛殘物。好材兒賣與了靴匠,碎皮兒回與田夫。 6 S2 N) N1 ~" T0 S t& ?, W
+ S6 g! U2 ?; B" z! V. y" {1 }% t/ D
我元陽壽未終,死得真個屈苦。告你個閻羅王正真無私曲,訴不盡平生受過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