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义兴 于 2013-2-16 11:59 编辑 % h' s! i8 q, }% E, h
8 c8 E# o2 j- `: ~9 X8 l7 \庐陵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 E, h/ H4 w; F1 u姚义兴 提要 江西与湖南山水相依,自古人员经济往来密切。东汉以前,今江西省萍乡市的湘东、莲花县(部分)、吉安市安福县境内的古安成县,曾为长沙郡属地。在姓氏人口中,安福刘姓为该县第一大姓,约占全县人口的1/4,历有“刘半县”之称,究其来源,多出于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五代后,江西人口,尤其是与湖南接壤的江西庐陵人口,又大量的向湖南诸县迁徙。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庐陵”填湖广的规模达到了高潮。以湖南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县新化县为例,现今全县130万人中95%以上的姓氏都是从江西庐陵的泰和县迁来的,令人惊叹。因此,现今江西、湖南人互称“老俵”。而迁徙湖广的江西人,住了若干代后,又有不少人辗转迁往四川,构成了今天四川人的主体。在封建时代的这种大规模、大范围、持续千年的人口迁徙,创造了人类迁徙史的奇迹。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作者试图提供一些江西庐陵人口向湖南、湖北、四川诸省的迁徙史料,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封建时代南中国各省人口迁徙而带来的经济文化的渗透、互动、互补的关系。 主题词 填实 庐陵 湖广 四川 一、庐陵填湖广 清代安福人在《吉安人物记略 》中说:"吉安,古庐陵也。颜真卿、余靖、黄庭坚所宦地。南接赣江,北竟淦水,东控临江,西引长沙,环地几二千里。据江上游,咽喉荆广,唇齿淮浙。"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现辖吉安、青原、安福、吉水、泰和、永丰、永新、遂川、井冈山等13个县(市)区,古称庐陵,宋以后为吉州、吉安府。 庐陵,自古有“吴头楚尾”之称,翻越罗霄山脉,便进入湖南,与之接壤的边界线达数百公里。东汉以前的安福等县就属于长沙。因此,赣湘两省的人口迁移,是很自然的事情。其次,庐陵所属各县,开发较早,人口众多。以安福县为例,从宋嘉泰迄于晚清,人口均在50万人以上。“故家楚尾临三湘,粗有隙地麻与桑”。土地高度垦复,生存空间减少,居民不得不外迁谋生,故而出现“庐陵老俵一把伞,走到湖南当老板”的民谣。再次,元末明初,两湖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拉锯厮杀的主要战场,社会动荡,人口锐减。例如,湖南湘潭人口由元时的10万人,骤降至2.5万人。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今天湖南、湖北还流传“洪武开坎”的传说。作为位于赣西的庐陵诸县更是首当其冲。这可能就是“解手”之类俗语传说的历史基础吧。据考,今天湖南刘姓的60%来自于安福、吉安、泰和诸县。 以偏远的湖南邵阳地区为例,明代从吉安府迁入该地的姓氏达104个,其中来自泰和县的48个,庐陵县29个,安福县19个,吉水县8个。他们之中有不少进入境内的苗、瑶、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的任土官,有的系卫所、营汛官兵,有的从事农耕,为维护其社会地位,宣扬同姓、同宗、同籍、同祖,采取联宗序谱以联络苗、侗、瑶族中的某些上层人士和有识之士及“业儒”。有些少数民族人士,在编序族谱、家谱时,也称本姓的祖先乃吉安府人氏。 这些从不同朝代从庐陵迁徙湖南的移民,将深厚的庐陵文化传统带至所居地,为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后裔,有的成为叱咤风云的伟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