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中国古代历代后妃生平和结局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8-31 16:37
标题: 【转】中国古代历代后妃生平和结局
本帖最后由 姚元周 于 2012-8-31 17:26 编辑 ; I* v* `$ u1 |$ _" j% ~$ h

& S* t3 K/ d* F8 E作者:望星空 | 来自:望星空  d5 U+ Y$ J- R# v% S
[url=][/url]9 S' _- G* ?" w( K: _  F+ D0 F+ R
' g. o4 O, E! |
5 S) J, L! {; e( z5 P" P* A
1 O; q- U6 ^# x' o: z6 d# i( b
       1. 北齐武成帝皇后胡皇后% W4 \/ N) u! o6 \8 c% y
; {, ?1 d  [, k0 `+ b3 P# z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5 R# Z7 m5 X6 t! M! T

6 p; I9 b- c/ _6 g7 r  D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 ]& q6 ]# h  q6 k$ f  `3 q( N4 x) ?, s" p4 L, F9 u9 x& p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 T$ b$ W' t- }' E
% V4 @. h( J$ D1 f7 p" U/ a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3 i% b0 N, \3 ^! q0 M
4 Q' S3 m8 i, G5 \2 N" U' G) D! Q      她是个寂寞的人。丈夫作了皇帝后,霸占了他的嫂子,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后便与别人私通,后来当了太后,也一直是面首不断。后来北齐亡国,据说她沦落猖门。
8 P: }1 q9 R) u$ l0 Z# w- u& |1 d* O- ]9 M. |- x
2. 北齐后主高纬贵妃冯小怜
- u4 F8 ~) a: [8 K( t8 o% o0 }' w/ w! w1 P1 a: Q
高纬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冯小怜之后就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了。连上朝与大臣议事时也要把冯小怜抱在膝上。周军攻打北齐时,高纬居然说:“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高纬灭国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高玮被杀后冯小怜被赐于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 ; f* w* d( e& d
7 C8 V6 Q) `+ j9 g  K' l+ Q5 F( S, S
      未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杨坚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这时冯小怜已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受尽屈辱后被迫自杀。
3 Z# A. i9 [5 M; E  X* r/ r. U0 O, w, K
      小怜是个可怜的女子。看画中的兵马隐现,暗示当年北齐后主高纬只为了她那一句“太黑了,我看不到战争的场面”,而下令退兵停战,以致于延误了军机。后来亡国后,小怜作了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达的小妾。一日弹琴时弦断了,她念出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
( B8 e1 w8 M, |8 r! e, R; w, |
8 X- z0 s7 i- N+ P% e* U3.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
' }. A, |+ i- J% n
: V* M( b+ S& J0 |: F
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 ! G. K# Q3 u; i3 s* L

( b" h, J! F- K$ J      冯氏的祖父冯弘、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其父冯朗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后来其父因罪被杀,她随姑母人宫。 ) C  S' `/ @4 b- ]* b4 [1 n+ m9 z

* w: z( B& b/ `6 e  F  o- s2 h6 X% o     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后,封十四岁的冯氏为贵人,十八岁立为皇后。同年,立两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立子杀母"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冯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 x& ~" F1 K3 H1 g( e% N' _' I# ?/ u! b2 D: l
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由丞相乙浑总揽朝政。乙浑图谋篡位,冯太后用计把他逮捕杀死。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 q% R, g! J7 |) j' C4 Y8 W! c
* c6 d( x% r8 ?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本身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
0 U" f/ O9 T1 ]4 D' b( ~) |
; x6 L5 ]( h! y6 r8 [) U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杀了一批政敌,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8 e3 e. J. ?: g% E/ p
/ d/ K" Y) @- U- t# d" C5 ^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但她却好男宠,并把这当成是笼络权臣的手段。就连南朝齐国派来的使者刘缵也被冯太后留宿宫中,在床帏间解决边境问题。 9 J4 h) O; c7 Z/ V% h" q
4 B/ A! {- O* u1 v# s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 ?2 k) m# [: l( F1 k* M
$ ~; A6 }% h' y9 g0 u  b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终年四十九岁。谥为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
1 J4 _* V: |9 z% l2 o
4 y" o! T: K7 P" m      文明皇后即大名鼎鼎的文明太后冯氏。12岁入了北魏皇宫,深受当时的太子宠爱。后来她作了皇后,24岁时当了寡妇。在熊熊烈火中,她欲跳进去与丈夫一起死。后来被内侍救出来了。这一救,也成就了她在政治上的伟业。她先辅佐献文帝,在朝政上很有业绩。后来献文帝长大后,难以控制,文明太后干脆毒杀了他,另立小皇帝,就是孝文帝。她又辅佐孝文帝,支持他改革朝政,政绩斐然。
: s# l, R+ s4 o/ S& d# p; C0 T0 a, F, b, e3 X6 p; `
     有一次,她吃饭时,发现饭里有一只蜻蜓。孝文帝大怒,要杀厨子。但冯太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动怒。” & M7 L" p- b+ L* k% t3 T' S( g
) W! N, k5 U8 H: V
      当然,她也有面首,估计当时有地位的女人,身边都会有男人吧。后来,冯太后在49岁那年病死。无论怎么说,她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c+ o' Y3 V9 {' T( U+ V" c3 D

% N2 E) T0 s1 I. R4. 北魏孝文帝皇后冯润
7 E* i$ a7 S/ ^, [, ~" c6 d' t. L' P. N! R2 I" o
文成帝后冯太后的侄女。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病死。是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一致反对。孝文帝一边力排众议,一边身体力行。他率先改姓为元(以纪念元郁)。又制作一套汉人冠服,赐给德望最高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然后,颁令天下“三十 岁以上的听其自便,三十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汉人衣冠,概莫能外。否则一律重罚,朝官违禁罚其俸。”皇后冯媛拒不说汉语。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忍痛将其废为庶人,安顿在瑶光寺。. i& W- c% N& _1 L9 G- f9 o

6 ?) b# B# s! L" `) u      冯润也是个很有手段的女人。她的小名是妙莲,所以画中有一朵莲花。她入宫后深受孝文帝的喜爱。但不幸的是,她很快就染上重病,不得不出宫,在庙里出家养病。 . z+ R& _7 e& ?3 w  g! K$ w6 d, f

. M; n4 U+ N0 Q& R      在她出宫后,孝文帝在文明太后的安排下立了冯润的妹妹冯清为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没有忘记她。三年后,冯润痊愈后再次进宫。这次,她不择手段,干脆逼走了妹妹,自己当皇后;又毒死了高美人,把她的儿子拿过来抚养。
; H0 ^* n2 o  g6 f  R
: e5 u" w/ p/ I- u+ M# G; M( U      在孝文帝出征打仗时,她又与别人私通。同时逼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彭城公主一怒之下,赶到前线,把冯润的丑事告诉了孝文帝。冯润见事情败露,干脆想杀死孝文帝,不料事情又败露了。 ! ]; H+ ?. g$ B) k; T) O

( y& [+ a5 N3 L  T      即便如此,孝文帝仍然没有杀她。直到孝文帝病死在回军途中,才留下遗诏,赐死冯润。孝文帝死时,才33岁。
, }8 @2 |: ], N9 c/ y" y" Q1 _- l* t; R2 C

( L# `$ \$ i% O) G+ P; q* X5.北魏宣武帝皇后胡皇后7 ]+ i- X* U% ]) _. \# c3 V: q

) p+ o$ q1 j' U, L" M3 n5 @: E
( J0 z1 Q+ G- a8 D

/ n& P3 Z/ F2 t9 D0 C   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生在安定临泾,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 ; v/ v' A/ C9 d/ m/ N

+ o: g; s/ n* ]- N- z: p1 W; k    自从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汉化以来,举凡官制、教育、礼俗。语言、文字、服饰、度量衡等都采用汉人的制度和习俗,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继位,鲜卑人已经充分汉化,后宫妃嫔也多为汉人女子。
0 }7 y1 V; X! e$ U9 V) D( \% m% p" o. M
   据说灵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国珍将这件事拿去问当时很有名气的术士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灵太后长大,通过出家做尼姑的姑妈大事宣扬,都知道胡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V0 A2 g4 S" ~7 x, F" v
( G+ I. {( V; k7 G' J
当时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贵嫔,正得宠而被封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后宫嫔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独胡承华纤丽动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怜,行止乘巧,颇得高皇后的欢心,于是网开一面,特准胡承华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蓝田种玉,珠胎暗结,十个月后竟为皇家产一承继大统的麟儿。
( @  q) l, D- E: O% x# S3 q, R0 _* X1 E# c' }0 ~$ Q
      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
2 ~) V- n0 G* ~9 F$ N8 R3 j+ K# c6 m5 Q% ]1 Q: e
      因而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但愿生诸王公主。却不愿生子为太子,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妾却不惜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嗣续,却不愿为贪生计,贻误宗桃。”妊娠期间,后宫中妃嫔多劝她服药堕胎,都认为:“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胡承华始终不为所动,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儿,宣武帝大喜过望,取名叫诩,又担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测,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别宫中养育,不但高皇后不得过问,就连生身之母胡承华也不准抚视。
; x: e% |" q& n6 ?: d
3 B! f- B8 b5 ^; C      拓跋诩已经三岁了,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他的生母胡承华赐死,反而晋封胡承华为贵嫔,高皇后大为愤惠,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华的生命安全。
8 b, I* M) l3 F1 A) |" l7 k. C9 x4 z) f/ r
      宣武帝驾崩,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
" ]# Q/ }5 J8 `6 c1 O) H" v, h4 z& l
      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灵太后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都由灵太后亲御朝堂,临轩发策,自阅试卷,评定等级,然后量才使用,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
7 M+ L: x! }% A; b
- c5 S1 y& M1 g; J3 M' W) E/ u      当时于忠为尚书令,崔光为大将军,而灵太后出家为尼的姑母就成了灵太后的最高顾问,于是特地在崇训宫侧,建造一座典雅庄重的永宁寺,大殿禅房,共建十九层宝塔,四面悬挂铃铎,供姑妈居住。灵太后在位期间,北魏宫中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除了宫中佛寺的铃铎在微风中清音远送,使人尘虑顿消之外。灵太后还曾在法流堂前设置箭靶习射,并曾经亲自挽弓搭箭,中正靶心。此外,在华林园中,春花竞艳,芳草如茵的时候,在落英缤纷的曲水之旁,灵太后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赋七言诗一句,联吟为乐。史书记载,当灵大后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气贞”后,年方七岁的幼主孝明帝拓跋诩立即续道:“恭己无为仰慈英。”意存谦仰,使灵太后心花怒放,群臣当然是跟着凑趣齐呼“万岁”。
: b- X1 D0 \( Q3 c8 h0 F8 {# F, A6 v, }  x
北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且与南朝设立“互市”以通有无,因此府库盈溢。灵太后有一次来到绢库,一时兴起,命令随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嫔公主一百余人,尽一己之力,负绢布出库,能背多少出库就把所背出来的赐给他。基于贪婪一念,大伙儿一涌而上,扛负最多的超过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尚书陈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负过重,体力不支,颠仆在地,李崇伤腰,拓跋融损足,灵太后笑夺其绢,使他们空手而出,引得时人作歌谣讽刺:
/ v0 c+ e, s8 x# W" y& a2 F9 b) i  W2 J
      留章武,伤腰折足,贪婪败类,自取其辱。 % ^' e% _# n+ F4 @* F4 c6 F

# k+ B; e8 h! h- m! d5 G1 i$ C      另外长乐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异于众人,得到灵太后的嘉许。大将军崔光仅取两匹,灵太后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只两手,唯堪两匹而已!”使众人听后,皆有愧色。
! E( t0 P5 k5 C" x+ X( K4 }; ^! w+ n
      当然,灵太后生活也有出轨的时候。北魏名将杨大眼,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眼睛大如铜铃,炯炯有神,慑人魂魄,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的儿子杨白花,容貌身材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丰仪更加俊朗,力能举鼎,英武过人。灵太后正在徐娘半老的年纪,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的心灵时常感到空虚落寞,于是把杨白花当作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经常把他召至宫中备致优渥之意,杨白花别无选择,只好俯首称臣在石榴裙下,做了深宫内院的娇客。但他终究不是一般的佞臣,而是一个有本领的人,加上畏惧大祸随时都会加身,心思一横,昼夜率部曲逃出洛阳,投奔南朝梁国。灵太后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张胆地声张,百啭愁肠,谱成《杨白花歌》一曲,以暮春时节的杨花飘荡难觅踪迹,来抒发内心的怀想和期盼,并让富人连夜唱熟。
' a. V  q# f4 @
: E4 m& S) h6 Q( n6. 北周宣武帝皇后杨丽华
1 @8 M6 @% K6 e5 x+ U3 X- {5 s/ ~0 A% I0 r; F) Z
周宣帝荒淫酒色,暴虐昏庸,即位之初,先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杨坚之女杨丽华便是五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 ) i, P; O8 Y8 R, G- h" l

6 f% @! H4 }$ T5 T2 u1 ?    她只不过是她父亲篡位的一颗棋子。当她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她已经成了隋朝的乐平公主了。就算她把公主的金印砸的粉身碎骨,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她永远只是前朝的皇后,当朝的公主。 ) }! [! j; o. p* z% T
7 L. C4 Z( M* X0 f7 s2 b
    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她不过是父亲巩固权势的工具。 嫁给宣武帝后,却不受宠爱。后来,宣武帝死后,她的亲生儿子宇文阐即位,她父亲杨坚辅政。岂料,正是她的父亲,夺了她儿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r; h9 w) f. a3 [% M# z$ X; ^; j
& w" J$ Q( A9 b( S
    她由太后,变成了公主,却终身拒绝再嫁。她心中的情感,又有谁知道?8 f: @$ O3 q6 B5 V+ u

4 O3 s8 B6 O: N  o7.一代名妃樊姬5 w% S5 ^& O# Z
$ G. V5 ^6 r9 R- o
   一代名妃樊姬,以聪慧贤淑内助樊庄王霸业有成而闻名于世,据传在她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邱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商朝之妲已,下至清代之慈禧,多少宫廷后妃,插手朝纲,祸国殃民。  樊姬实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对此,历代诗人赞誉有加。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 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
- L+ a" r8 ?/ V2 R
( f5 i, [2 t$ e6 o2 C0 g; c8.汉安帝皇后阎姬( _# }3 Y' x- V& y6 Y+ _8 Q4 N4 [
4 `" {7 Y7 _0 ?6 \5 ?/ ~0 C
    汉安帝皇后阎姬是一个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做了皇后时竟也一心想着干政掌权。阎皇后自己无子,李贵人生了太子刘保之后,阎氏怕李氏会取代她的地位,竟将李氏毒死。后来,阎氏又恐太子将来继位后为母报仇,便于公元124年诬告年仅10岁的太子谋反,逼迫安帝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阳王。
7 ~4 x1 ^  p" z9 g& k) X2 X
9 e* C( q) [/ M7 j' s2 K   公元125年安帝死于南巡途中,阎姬与哥哥阎显害怕京师大臣们拥立在京的刘保,便秘不发丧,只说皇帝病重。4天后,阎后才扶安帝之尸回宫发丧,自己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阎太后为了阎氏家族长期把持朝政,便决定拥立一个年幼不懂事的皇族成员为帝,最后选中了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
1 o2 g& ^7 E9 e4 i1 V, z% E3 c1 E% X0 N
    少帝继位时年幼无知,外戚阎氏执掌朝政,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这样,东汉刘氏王朝便由宦官专政改为外戚阎氏擅权。 8 ~" d) }; l( F5 l) s, {6 X* k# U

( a& T4 k6 q9 m! S1 a. U    少帝刘懿在位仅7个月,便于公元125年十月辛亥日病死。 - e; I0 w2 |9 N% c5 ~" Q9 M; `) b
* _3 W7 O( I! V. A
    少帝死后,阎氏兄帝又秘不发丧,并关闭宫门,屯兵自守,准备再从众王子中挑选一个便于控制的傀儡做皇帝。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19个宦官在宫中政变,攻杀阎显、阎景兄弟,一举消灭了阎氏势力,又逼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迎立济阳王刘保。这样,刘保便于公元125年十一月丁已继位称帝,改元“永建”,这就是历史上的汉顺帝。
: z( I  Q* ^0 i% h  c5 n6 J. h0 q7 \, P
    据说阎姬温柔美丽,善解音律。生性仁弱的安帝,很喜欢她,封了她作皇后,而她却开始热衷于权势。从干预朝政到培植自身的势力,安帝渐渐地对她感到失望,既而疏远了她。她的下场可想而知,发动政变不遂,反被囚禁起来。
. g) ?- s2 G- r/ j4 w: j6 o& s2 v3 `; t; C7 w2 L/ A
9.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 `; S# P( T' D& E4 h1 u7 H" w% u
阴丽华美丽贤惠,当时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果然如愿。他当上皇帝后,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她却拒绝了,并且坚持要他立郭妃为皇后(郭妃的父兄为光武帝夺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后来终被废掉,阴丽华才当了皇后。) Y7 z5 h; z: a2 V

8 @0 U$ r1 s* D/ Q10. 东汉和帝皇后邓绥
" R9 P# l; V& X; S& _- A, P* E# @+ v4 u8 d
邓绥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的邓家,自小熟读史书,身长玉立。
. U( Z0 ^) o! N$ y) C  P; T9 ~6 Q3 A% d9 V5 R+ P) ^- z9 \8 Q
      13岁时,本来可以入宫。但她坚持要给父亲守完孝。她17岁时入宫,她的美貌深深使人动容。但她谦逊有礼,心思慎密,使对她久已怀恨的阴皇后也找不到她的过失。后来,阴皇后因嫉妒和使用巫术被废(其实阴皇后同样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同样美丽动人,曾经也受到过千般宠爱,只是她远不及邓绥聪明),邓绥成了皇后。和帝去世后,邓绥辅政。虽然她崇尚简朴,治国很有成绩,但她手握政权不放,连她的亲叔叔都看不下去。后来,她罢免了叔叔的官职。观其一生,她还是很不错的。8 g" y3 I4 ^" B: C# B, A5 }

4 M% A$ K" B( m2 A; z( D11.明帝贤惠皇后马皇后5 P. h/ M  B; L  b* p6 Z

! z7 j, X7 l) g3 b! \$ a% k马皇后是阴丽华之后的贤后。她的父亲,就是那位说出“大丈夫当葬身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马援。父亲死后,她入了宫,当了皇后,却终身没有生育。但她对其他嫔妃的孩子都很好。她崇尚节俭,终身荆钗布裙,饮食简单。深受明帝的敬爱。
3 k2 p& W6 V- R: O( c' X9 d3 X
2 _- z+ x( g5 @* X* K$ I4 g+ S1 t8 B12.顺帝皇后梁女内
$ g0 g& p# j. j( `
" e: F- f% P( \. D& r梁女内是梁商的女儿,据说立她为皇后,是顺帝取决不下,抓阄的结果。但她是个很有才德的女子,曾经劝说顺帝不要只宠她一个。后来她作了太后,辅佐朝政。她没作什么坏事,倒是她的哥哥梁翼飞横跋扈,劝倾朝野。甚至因为八岁的小皇帝说了他一句:“真是个跋扈将军!”他竟然毒死了小皇帝,另立新君。 1 R/ e  X: w( A- [) Q
& F6 [* a- w7 r; P$ w$ Q8 ]
    这位新君就是刘桓,是梁翼和梁女内的妹夫。后来发起了宫廷政变,梁家满门抄斩。幸好此时,梁太后已经去世了,没有亲眼所见。" _& u9 J. C+ h4 X/ L, c

  }$ m& W5 L8 ~13.东汉章帝窦皇后
- [7 r5 C" u8 N& p. A* ?+ m- r# e6 c* J$ {. l. A. w; p7 ~7 m
窦皇后又是东汉一个干政的皇后,她在邓绥之前。她很美貌,也很有手段。她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曾孙女,只是她出生时,家中已经发生了变故,再无往日的显赫了。所以,她生长在破落的名门里,自然也有一种不顾一切望上爬的野心。  [# L, I8 ]1 }% t' Z) c/ b

+ L2 m  X' N/ z   进宫后,她因为美貌和聪明,立刻受到章帝的宠爱。一年后,被立为皇后。但是,她没有儿子。后宫之中,只有宋美人和梁美人生了儿子。宋美人的儿子居长,先被立为太子。窦皇后深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日夜在章帝耳边挑唆,使得宋美人母子失宠被废。 / m1 S! M/ @! c2 y; B7 c9 J9 F

9 c( U* P7 E. Q    接下来,窦皇后收养了梁美人的儿子,让章帝立他为太子。不久,窦皇后又怕梁美人和她娘家将来得势,一直想找机会除去梁美人。一次,梁美人的家信中有一句:“久病思生兔。”窦皇后立刻说梁美人在使巫术,章帝命人拷问梁美人,梁美人自杀。 6 y4 ^' J- F% V- A4 d. _9 v

0 b9 G( r& s- S0 x    因为窦皇后的关系,窦家权倾朝野。窦皇后的哥哥窦宪,竟然强行强占了沁水公主的园地。公主向章帝哭诉,章帝大怒,骂窦宪:“打狗还要看主人!你连公主的园地都敢侵占,可见你平日多么猖狂!今日,朕非贬了你的官!”不料窦皇后哭哭啼啼地来求情。章帝只好作罢。 6 B/ s+ R0 w! x/ c# B/ p: Z
  D( I4 E$ S; Q" V% B* o
    章帝31岁时去世,窦皇后开始辅佐11岁的和帝。窦家权势日盛。物极必反,最终窦家人的干政引来朝臣的不满,窦太后也被囚禁起来。 7 `' T- I1 I; o
+ Z( R; [# M& }/ A" T( {4 [- f
    其实,就她个人来说,她辅佐朝政期间并无太大的过失。只是一旦权力在手,便再也无法放手,于是……
/ ^; ]: F) s; ~9 e+ j. h5 b
* @3 s0 F* r" u4 j+ f# @  h0 x14.因赵飞燕姐妹而失宠的班婕妤5 T8 ^: \+ }& v* j" G3 N; q1 O3 k6 Q
' p% e  J+ B7 p: n6 ]3 k
班婕妤是一位才女,亦有美貌。曾经很受宠爱,历史上记载她也曾生过一个儿子,后来大概是夭折了吧。因为后来无任何记载。
9 ]% t* ~' x; Y! s! H6 }8 ]; x/ E+ M: @% @0 w8 ?
      她也是个很有才德的人。据说,她拒绝和成帝同坐一辆马车,认为这样不和礼节。太后王政君听说后,曾赞扬她:“后宫里有这样的妃子,我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4 e3 ~2 S& V4 Q7 ^6 g2 p( a5 ?5 r; J
    她的失宠,是因为赵飞燕姐妹的进宫。以她的温柔谦和,自然比不上赵家姐妹的妖娆。但她是个聪明的人,于是没有苦苦去争。而是自己请愿,去了长信宫伺候太后。她写下了一首秋扇赋,把自己比作秋天的扇子——夏天,扇不离手,一到秋天,就丢弃了扇子。她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自己失宠的心情。(所以画中用扇子作背景)
* l/ }' t, x" |  G0 f8 e3 u% i; q+ S8 w4 s4 I% ^& V6 U
15.被吕后害成人彘的戚夫人
, E# r5 n8 ?# q4 W7 [; q8 _0 y3 c( A, ~4 `
戚夫人是刘邦在战争中认识的。她能歌善舞,又年轻貌美。因此深受刘邦宠爱,也让吕后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和我心意。”因此,萌生了废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6 @. G7 D0 g1 o# u) D- _+ X( {* m; B  W" Q1 G, L
   不过,吕后毕竟心计颇深。她求张良帮忙,为太子刘盈请来了四位号称“商山四皓”的老人。刘邦见了,十分惊讶,问他们:“朕曾经请你们出山,你们不肯,现在怎么肯帮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礼贤下士。我们甘愿为他效命。”刘邦回去后,无奈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忙。废不掉了。”
) y' I$ l) M' ?  o0 @  Q' x- E1 R' x0 a
    后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干政。她罚戚夫人作奴隶,剃去她的头发,让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为王,母为奴。相隔三千里……”吕后干脆连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一并毒死了。
; F7 G5 D* U6 z; P) U. C7 x' [. T2 B( [
    戚夫人的下场更惨,被吕后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头,然后扔到茅坑里,叫她“人彘”。连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见了,都不忍心,吓得脸色大变,大叫:“这不是人做出来的事!我是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于是,此后,刘盈果然不理朝政,吕后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处理朝政。 6 y7 i7 c+ [, b4 F+ A  b0 p2 b

( x: _5 B. q$ B" }    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死去了。- |6 f+ a8 A4 P& ^8 f+ v

( Y, ^: M' ]3 Z. f0 N; q3 \0 L- I16.刘邦之妻吕后. t* e8 P0 Y* x4 s- {
) r: h" m8 D3 Z/ _3 R
吕雉的手段和残忍,大家应该都清楚。据说,她嫁给刘邦不久,曾带着一双儿女在田里劳作。一位老人向她讨水喝,说:“夫人今后必当大贵!”老人看了吕雉的一双儿女,也惊讶地说:“这是两位小贵人啊!”
- g' P! w7 x% I" X6 d  K+ H- j) |+ r
" Q0 ~' F$ k) _   果然,吕雉随刘邦历尽艰险,甚至被项羽俘获过,后来终于当了皇后。 ' c) e, h; x. I

/ `, P9 |: g9 y" ~2 F( L    她的儿女,一个是太子刘盈,一个鲁元公主。
; O9 y" V: c( r; I+ S6 W8 u1 g4 i% F# N7 u- B  G3 t
    除掉韩信,是吕后的功劳。是她让丞相萧何,将韩信骗入殿中,再杀害的。刘邦死前,曾留下“白马盟言”,就是非刘家人不得封侯。但是对吕后不起作用。刘邦死后,她照样干政,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她甚至逼自己的儿子刘盈娶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外甥女嫁舅舅,又是一桩政治婚姻的惨剧。
3 X  a* d& O. j* l' w* c5 b, Q' L% ^, M9 z0 `: ~! J
    吕后死后,她的侄子吕产和吕台,没有保住吕家的权势。终于被支持刘汉的周勃和陈平推翻了。吕家至此灰飞烟灭。5 }* f( P9 u0 G. |+ B* s

1 q) F2 Y3 Y# q- g5 e! _3 j/ X
" e6 `/ J" t; R8 M17.少年天子刘彻之母王娡皇后
; \- h6 ^9 N5 p! p( J+ v- g! s( d% C- S: f: p2 Y" [' I
王娡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原先嫁给金家,只因为算命的说她可以当皇后,她的母亲便执意逼她离开金家,把她送入宫中,果然成了美人。生下了刘彻。
) j$ `% i! `# T$ G1 r* p4 m1 M
( e5 v- G3 d# [9 M% x    当时最受宠的是栗姬。但她偏偏太骄傲,得罪了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馆陶公主曾想把女儿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栗姬却拒绝了。馆陶公主转而把女儿嫁给刘彻,就是刘彻少年时许下的“金屋藏娇”的诺言。 于是,馆陶公主站到了王娡一边,天天在景帝耳边说栗姬的坏话。
; ]6 N! U' P7 a7 Y& n" K* P. r6 Y9 O1 z2 G
    景帝原先想立栗姬为皇后,便试探着问她:“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你帮我照顾好吗?”栗姬居然不明白景帝这话的意思,她生气地回答:“我不是保姆!”景帝大失所望,渐渐冷落了她。
6 M2 _! c1 ]" D) c( ]: S" K/ `2 A9 t  m; c  k8 D
    后来栗姬和她的儿子都被废了,刘彻被立为太子,王娡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
# F$ A, m$ j5 A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