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t3 K/ d* F8 E作者:望星空 | 来自:望星空 d5 U+ Y$ J- R# v% S
[url=][/url]9 S' _- G* ?" w( K: _ F+ D0 F+ R
' g. o4 O, E! |
5 S) J, L! {; e( z5 P" P* A 1 O; q- U6 ^# x' o: z6 d# i( b 1.北齐武成帝皇后胡皇后% W4 \/ N) u! o6 \8 c% y
; {, ?1 d [, k0 `+ b3 P# z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5 R# Z7 m5 X6 t! M! T
6 p; I9 b- c/ _6 g7 r D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 ]& q6 ]# h q6 k$ f `3 q( N4 x) ?, s" p4 L, F9 u9 x& p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 T$ b$ W' t- }' E % V4 @. h( J$ D1 f7 p" U/ a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3 i% b0 N, \3 ^! q0 M 4 Q' S3 m8 i, G5 \2 N" U' G) D! Q 她是个寂寞的人。丈夫作了皇帝后,霸占了他的嫂子,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后便与别人私通,后来当了太后,也一直是面首不断。后来北齐亡国,据说她沦落猖门。 8 P: }1 q9 R) u$ l0 Z# w- u& |1 d* O- ]9 M. |- x 2.北齐后主高纬贵妃冯小怜 - u4 F8 ~) a: [8 K( t8 o% o0 }' w/ w! w1 P1 a: Q 高纬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冯小怜之后就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了。连上朝与大臣议事时也要把冯小怜抱在膝上。周军攻打北齐时,高纬居然说:“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高纬灭国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高玮被杀后冯小怜被赐于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 ; f* w* d( e& d
7 C8 V6 Q) `+ j9 g K' l+ Q5 F( S, S
未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杨坚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这时冯小怜已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受尽屈辱后被迫自杀。 3 Z# A. i9 [5 M; E X* r/ r. U0 O, w, K
小怜是个可怜的女子。看画中的兵马隐现,暗示当年北齐后主高纬只为了她那一句“太黑了,我看不到战争的场面”,而下令退兵停战,以致于延误了军机。后来亡国后,小怜作了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达的小妾。一日弹琴时弦断了,她念出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 ( B8 e1 w8 M, |8 r! e, R; w, | 8 X- z0 s7 i- N+ P% e* U3.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 ' }. A, |+ i- J% n : V* M( b+ S& J0 |: F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 ! G. K# Q3 u; i3 s* L
( b" h, J! F- K$ J 冯氏的祖父冯弘、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其父冯朗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后来其父因罪被杀,她随姑母人宫。 ) C S' `/ @4 b- ]* b4 [1 n+ m9 z
* w: z( B& b/ `6 e F o- s2 h6 X% o 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后,封十四岁的冯氏为贵人,十八岁立为皇后。同年,立两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立子杀母"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冯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 x& ~" F1 K3 H1 g( e% N' _' I# ?/ u! b2 D: l
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由丞相乙浑总揽朝政。乙浑图谋篡位,冯太后用计把他逮捕杀死。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 q% R, g! J7 |) j' C4 Y8 W! c
* c6 d( x% r8 ?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本身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 0 U" f/ O9 T1 ]4 D' b( ~) | ; x6 L5 ]( h! y6 r8 [) U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杀了一批政敌,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8 e3 e. J. ?: g% E/ p / d/ K" Y) @- U- t# d" C5 ^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但她却好男宠,并把这当成是笼络权臣的手段。就连南朝齐国派来的使者刘缵也被冯太后留宿宫中,在床帏间解决边境问题。 9 J4 h) O; c7 Z/ V% h" q
4 B/ A! {- O* u1 v# s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 ?2 k) m# [: l( F1 k* M
$ ~; A6 }% h' y9 g0 u b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终年四十九岁。谥为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 1 J4 _* V: |9 z% l2 o 4 y" o! T: K7 P" m 文明皇后即大名鼎鼎的文明太后冯氏。12岁入了北魏皇宫,深受当时的太子宠爱。后来她作了皇后,24岁时当了寡妇。在熊熊烈火中,她欲跳进去与丈夫一起死。后来被内侍救出来了。这一救,也成就了她在政治上的伟业。她先辅佐献文帝,在朝政上很有业绩。后来献文帝长大后,难以控制,文明太后干脆毒杀了他,另立小皇帝,就是孝文帝。她又辅佐孝文帝,支持他改革朝政,政绩斐然。 : s# l, R+ s4 o/ S& d# p; C0 T0 a, F, b, e3 X6 p; `
有一次,她吃饭时,发现饭里有一只蜻蜓。孝文帝大怒,要杀厨子。但冯太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动怒。” & M7 L" p- b+ L* k% t3 T' S( g
) W! N, k5 U8 H: V
当然,她也有面首,估计当时有地位的女人,身边都会有男人吧。后来,冯太后在49岁那年病死。无论怎么说,她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c+ o' Y3 V9 {' T( U+ V" c3 D
% N2 E) T0 s1 I. R4.北魏孝文帝皇后冯润 7 E* i$ a7 S/ ^, [, ~" c6 d' t. L' P. N! R2 I" o 文成帝后冯太后的侄女。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病死。是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一致反对。孝文帝一边力排众议,一边身体力行。他率先改姓为元(以纪念元郁)。又制作一套汉人冠服,赐给德望最高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然后,颁令天下“三十 岁以上的听其自便,三十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汉人衣冠,概莫能外。否则一律重罚,朝官违禁罚其俸。”皇后冯媛拒不说汉语。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忍痛将其废为庶人,安顿在瑶光寺。. i& W- c% N& _1 L9 G- f9 o
6 ?) b# B# s! L" `) u 冯润也是个很有手段的女人。她的小名是妙莲,所以画中有一朵莲花。她入宫后深受孝文帝的喜爱。但不幸的是,她很快就染上重病,不得不出宫,在庙里出家养病。 . z+ R& _7 e& ?3 w g! K$ w6 d, f
. M; n4 U+ N0 Q& R 在她出宫后,孝文帝在文明太后的安排下立了冯润的妹妹冯清为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没有忘记她。三年后,冯润痊愈后再次进宫。这次,她不择手段,干脆逼走了妹妹,自己当皇后;又毒死了高美人,把她的儿子拿过来抚养。 ; H0 ^* n2 o g6 f R : e5 u" w/ p/ I- u+ M# G; M( U 在孝文帝出征打仗时,她又与别人私通。同时逼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彭城公主一怒之下,赶到前线,把冯润的丑事告诉了孝文帝。冯润见事情败露,干脆想杀死孝文帝,不料事情又败露了。 ! ]; H+ ?. g$ B) k; T) O
( y& [+ a5 N3 L T 即便如此,孝文帝仍然没有杀她。直到孝文帝病死在回军途中,才留下遗诏,赐死冯润。孝文帝死时,才33岁。 , }8 @2 |: ], N9 c/ y" y" Q1 _- l* t; R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