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五、帝舜之谜4 I! k* `) _' r9 L' n y9 v& n1 Q
7 R* i' K; ~3 N7 j
* r0 F' }' P/ r8 y9 r' _! f/ m
( K+ I5 q. x0 g! O6 ]' @6 O
尧舜时代距今约四千二百年,是太遥远了一些。历史的久远,文字应用的滞后,资料的失落,研究力度的不足,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一个的“谜”。只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正确历史观和方法论研究,就会揭示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历史本来面目,“谜”就会迎刃而解。% a: D7 W) K/ W& w8 W' g3 d2 i
; F" ~, p: a# O) a5 W" q: C0 ?
& u3 d/ S+ ?/ \3 q6 ]/ i; R% q
" r3 ^+ y$ j: h$ |+ X ; Z9 r* V* A8 U! L0 ?9 }9 |
: L4 E' O9 t" \6 F7 a& _5 L
' n4 |. S! `/ {% w+ X4 X
% a8 r1 R0 d. L$ _) I. l1 p% b
# G) M" p* Z6 w! M! n& V$ l, G' Q' G# T+ @$ s2 Q
& {1 T$ b) K" { V$ d0 T, I
" ]$ l8 g8 H; j; [
8 f: x) f0 o1 n, `: s) U2 z0 c8 H
, \) L5 h( a) J" F, m. L8 o
" }" _4 |$ u, _, v
8 y$ b. s4 {4 Z 4 _& `2 F( `: t; V
; D* J. J2 S8 ]$ Q ! Y: y' S3 V7 Z' m1 p( z; [
: y) n9 ~' l2 ]- S/ s1、全国为什么会有二十一个历山?! r! H5 M* }- D+ X, g" c; Z z
5 y0 q; \/ D/ h1 c6 ?5 ]% P0 S
6 m+ T" D% w7 k. v: G4 y9 f" R
& S- M$ h% b; G |7 G据《古今地名志》考证,“舜耕历山”之历山,在全国有21处之多。较为著名的有:1、在今山东省东南,又名舜耕山、千佛山;《水经·济水注》:“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2、在古山东菏泽、河北濮阳境内;《水经·瓠子河注》:“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有陶圩,为舜耕陶所在。”3、在山西垣曲东北,为中条山主峰之一(2322米),山上有舜王坪。4、在山西永济县东南;《水经·河水注》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刮地志》:“雷首山亦名历山。”5、在浙江省余姚县西北;相传舜之后裔居此。6、在浙江省永康县南,一名釜历山,山间有田、井、潭,皆以舜名。7在湖南省桑植县西北,澧水发源于此。8、在现北京市延庆县;《清一统志》“按今延庆州西北二十里亦有历山。”9、在湖南省永州市苍梧之野九嶷山。* ?3 K& m/ E5 ]- T# Y
6 p2 h2 F$ A7 D6 ?
中国境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历山呢?这是迁徙造成的。
0 K( S6 |7 f. l
1 T9 Q. A& U: H有虞氏所居住之地称虞,称妫。妫又作沩,以表示妫人所居水旁。有虞氏与东夷各族及其族少昊氏一样起源于燕山。《括地志》说:“潘,今妫州城是也。”又说:“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舜厘二女于妫汭之所。”
" @, L$ y# B X8 f6 X5 O
6 F* g4 c4 a+ o4 m9 ?, q5 ~妫姓本是有虞氏之姓。即舜父瞽叟时业已为妫姓,瞽叟之长子舜,次子象皆为妫姓。后来,舜自妫姓部落分出,另以姚为姓,而象仍继承其父为妫姓。而虞是有虞氏部落图腾之姓。以后,有虞氏迁河南,留有其后裔于陈国。
; Y0 e/ A' x# t; z# O" c# f! R7 M8 {. q3 d: Y/ I
何光岳在《舜裔源流》一书中说,因为妫水在北京市的延庆,所以有虞氏的发源地应该在今北京市的延庆县。而山西永济的妫水是舜帝移居后所产生的移植地名。. g/ c* n3 T U0 V9 a2 h, O
: Z4 i2 E4 J! q- _
舜帝之都潘城(蒲坂)在哪里?《魏土地记》说:“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一妫州怀柔县:“历山,后魏《舆地图》、《风土记》云:‘潘城西北三十里有厉山,形如覆釜,故以名之。其下有舜祠,瞽叟祠存。”《清一统志》卷三十四宣化府:“按今延庆州西北二十里亦有历山。”《水经·漯水注》阳光水:“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又北迳潘县故城,左和潘泉故渎,渎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曰舜所都也。”顾炎武《历代宅京记·舜都蒲坂》卷一:“或言潘。潘,今上谷妫州城是也。”据以上史籍所说舜帝最早的故城是潘。《读史方舆纪要·怀来卫》卷十八说:天宝时改为妫川郡,废潘县。汉置潘县北魏属广宁郡,太和十六年,祭舜于广宁,以地都潘也。北周始改为怀柔县。城东南有妫川,今称妫河、妫川河、妫水。汉又置夷舆县,在今延庆县东北。潘县在今河北涿鹿县保岱乡。
2 [7 B8 ~/ b- E0 D3 {: s# t
, E& c: C0 Y9 `0 a. d; X根据以上史实,所以何光岳先生在《舜裔源流》中说:“怀柔、涿鹿、延庆三地相连,据此看来,有虞氏起源于延庆之舆夷,舆夷即是虞夷的同音字,后分布于妫水而建立根据地于潘。”“ 有虞氏之后自潘南迁,经豫北而至山西永济。”- \. @! b7 r$ {, S' |
/ f) q0 E/ W3 v/ G) y/ g4 f
可知,何光岳先生所说的舜都潘与后来的帝都蒲坂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槪念,前者指舜(或有虞氏)早期根据地,后者则为舜称帝后凭对潘城的旧情而将帝都称之为蒲坂。
- Z, N" _! w7 Y
: Q% E9 S/ ]5 f# n; ~* V; U/ | 虞幕之后,有一支为幕氏。《风俗通》说:“幕氏,舜祖幕,支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左传》。”《通志·氏族略》说莫氏出于幕氏。莫人曾有一支北迁于内蒙古乌喇特旗,汉在这里置莫靼县。虞幕之后亦有一支逐渐南迁,商代曾活跃于河南一带,有的后来又继续经湖北、湖南迁于广西、贵州。+ t5 p; y# Q+ u4 [- T: V1 G
7 j, G+ `2 T( n- Y
关于有虞氏,有些古籍中列为黄帝之裔,也有些古籍则说出于东夷族。近代学者大多数认为属于东夷族也是黄帝的支裔。前面说了,有虞氏起源于燕山一带,以后逐渐南迁山东,支族繁衍。传到舜时,与黄帝族陶唐氏通婚,成为了东夷——炎黄部落大联盟的古国首领。到夏朝建立起一个更强大的王朝时,有虞氏除了有一部分留居于山西南部及河南外,有的南迁浙江、湖南、安徽、湖北、广西、广东和越南;有的西迁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云南、新疆以至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地;有的北迁内蒙古、蒙古、东北乃至朝鲜、日本等地。
9 w' @: L; }: b+ o9 T! T1 Y; u
有虞氏支裔众多,子孙繁衍昌盛,星罗棋布,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f6 f; i$ R3 w {0 F$ | I6 N
* X3 R1 L# y9 @. T
幕的嫡裔莫人,为莫姓和幕姓之祖。幕之子穷蝉,为穷氏之祖。穷蝉之子敬康,为康人和康居族之祖。敬康之子句望,即句幕。句望之子峤牛。峤牛之子瞽叟。瞽叟之子舜和象。舜帝起源于妫水,后多次迁徙。5 G; o7 f) f. ` W+ X7 O" x# @3 O
% H0 b. L# O& T. D. I/ U p归纳上面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五帝之一的舜帝,其祖太昊在东方,属于东夷集团。舜出生于族源为东夷族的居住地濮州;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这一集团所居的地域,北至山东北部,最盛时达到山东的北部全境。西至河南的东部,西南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徽的中部,至东海。” 成长之地仍为濮州;而发迹之地则在冀州——虞舜“二十而以孝闻”;后被帝尧举用,经受了多方考验而成了帝位继承人,尔后进一步统一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各诸侯国,形成了基本成熟的联邦国家。让大禹做了摄政帝后,出巡江南,体查民情,安抚苗蛮,凭吊弟象,了却夙愿,终因积劳成疾,崩葬于九嶷山。
+ G+ g9 i, ^: f' E" M3 B) w3 D. T8 V
由于有虞氏、舜及舜裔的后裔的迁徙,就使得原居住地的很多地名移植到了东、南、西、北各地,也就有了众多的历山和与舜相关的相同地名。) ~4 G% R2 T3 a5 \& x7 g
" b* Q' ]5 ~4 X1 V, s1 A% L: O
/ t" F, H! y% j9 b* n2 V*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