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4-8 16:06 编辑
& N+ x: ^" j9 H: r
) `) q ?4 h$ C: J, G! O 青阳庄氏续训行义传序) d3 B1 A, {9 f# G- v
前谱有行义传,徵言之典,以劝来者,甚盛心也。今自嘉靖丁未迄今壬戌,七十六年间,老成凋谢,文献能征,不知而传,失之诬;有善不知,失之疏。疏与诬,昌不敢任也。顾闻之曰: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揭家规以示来诸,若于训者,为有行义者,不若训者,为无行义。人非有胸无心,敦甘无行义,使乡族不齿哉?于是乎,用《训行义传》。
# @# A% e R; X D# E- Y* @7 ~% a0 B 以前的族谱(指庄氏十一世庄用宾重修的族谱)有《行义传》,那是篇有惩诫作用、对后人有启发的文字,用意很好。从嘉靖十六年(1537年)到现在天启二年(1622年),经过七十六年再来修谱,老一辈都过世了,一些事迹能以查考,不知道而乱编写,那是对先辈的污蔑,有好的行为不知道传颂,那是后人的疏失。疏失和污蔑,我都 不敢去做。曾听说,父兄不好好教育,子弟就会乱来,所以订立家规来教育后人。按家规来做的,就是行义;不按家规做的就是不义。人都是懂事理的,谁愿意做不义之人,让乡人看不起呢?所以我作这篇《训行义传》。
5 A! M, D! n; L G7 } 孝悌第一( R7 D t! V( Q/ ]: ]# @$ i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夫庆非福利之谓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之肥也。人即不孝于亲,必不愿有不孝之子;即不友于兄弟,必不愿有不友兄弟之子。然不孝不悌之相沿,若出一辙,宁独出反报施,应固不爽。积习使然,曷足怪焉?伯劳之钉其母,递相及也。兰不茁萧,凤不字枭,敦使之耶?式谷之似,久祝必肖。此之谓积,此之谓庆。& L, ~+ Q6 X5 X( ^2 i6 N F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庆”不是指得到许多金钱,兄弟和睦相爱,就是家庭兴旺的景象。一个人即使再怎么不孝,也不愿意儿子对自己不孝;即使对兄弟不和,也不愿看到儿辈兄弟不和。但是这不孝不和是互相延续的,就象车辆顺着车辙走,不肝改变的。因为看惯了父辈的不孝不和,习以为常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伯劳鸟会啄死母鸟,也是这样 代代相承的。兰花在艾蒿中就长不大了,凤凰不会与枭鸟做伴,谁让他就样呢?就像蜾赢带走螟蛉的小幼虫,训育久了,就变得跟自己一样了。这就中“积”,这就是“庆”。
- a* U4 W( w, F%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