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尚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姚波就姚勉谱系的学术交流 姚闻闻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1#
发表于 2015-4-24 11:33:4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24 11:295 O) }' [' Y! U6 y# Q
我胡乱说几句,大家莫笑话我水平低,我也是为了不冷场。          无论论证什么,都不可先入为主 ...

5 n! U  [. i, T+ z+ c; d- h( k三、姚勉撰《菊坪朝奉致政圹志》 呜呼。此先君子菊坪先生之墓也,姓姚氏讳某字行简,瑞州新昌 人,寓髙安。髙大父曰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曾大父曰释褐状元黄州府君,。大父曰汀州府君。考曰学正存斋先生,妣曰周夫人,生母曰杨太君。辛亥五月十有八日生,寳佑癸丑十有一月十有五日没,明年二月十有七日葬于隆兴府新建县西山之云峰。男二人,介先卒;女四人。将窆。勉泣血志曰:先君子生时鬻田而教子,损己以益人。为善孳孳老而益笃。勉既窃第,书来曰尔毋贪好爵。当损秩增贡以利无穷十月勉至自京师仅一月而先君子没矣欲养不俟哀哀苍天。百日卜葬西山之巅。呜呼。陵谷后或变迁。仁人我哀尚封斯阡石庄范学录子坚圹铭。          姚勉在其文学作品中时时提到思廉公,可是在他为其父作的墓志中,却又只字不提是思廉公,这又是为什么?令人费解!墓志可是记载显赫家族史的极好地方,并且可以历经数千年而不朽,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他又不提了?这不是很奇怪吗?这只能说明,撰写墓志不是写文学作品,一定要真实,要慎重,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不能随便写,如果思廉公是其直系祖先,在墓志中他应该会提到的。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2#
发表于 2015-4-24 11:36:02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24 11:33
4 x( ^# Q/ O/ H7 `: |% p: f三、姚勉撰《菊坪朝奉致政圹志》 呜呼。此先君子菊坪先生之墓也,姓姚氏讳某字行简,瑞州新昌 人,寓髙安 ...
8 t% Y% u$ q2 Y$ A& |
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作为江西瑞州姚氏的姚勉,在写文章时,经常提到思廉公,就是因为思廉公曾经被封为丰城公,这是丰城姚人的骄傲,也许思廉公因此会被误认作其祖先。而无论是姚崇公,还是其他姚氏历史名人,均未与江西丰城有过关系,姚勉就是想写与丰城有关系的姚氏名人,他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而思廉公以及他的一些事迹,确实可以在文章中借鉴,并且思廉公可能是他处世做人的偶像,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姚氏名人;还有一个极大的可能,就是思廉公是他的旁系祖先,因为思廉公家族有好几位与江西丰城有关系。例如:据姚天赐著《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第67页《虞 舜姚公裔孙迁居表》中,姚察公至其裔孙敬文公四代世袭丰城公(男),如果谱载内容在现实中确实如此, 唐宋时对姚族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特别是对于江西姚氏,那么姚勉文章中经常出现思廉公的内容,就不奇怪了。                     我还是觉得宁可信墓志,不可全信文学作品。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3#
发表于 2015-4-24 16:5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5-4-24 17:46 编辑
' ]  t# `8 f9 z( x+ k/ ~6 q- w, N& y9 a2 @' h8 t9 D, }) g3 Q
如果觉得南昌姚氏研究中医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就很有可能是北周梁武帝御医姚僧垣的后裔,我想这样推断有些牵强。江西出名医,并不光是江西南昌姚氏的专利,自宋代以来,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等的影响,其他姓氏同样出现了很多名医,他们的祖祖辈辈也研究了中医几十甚至数百年,(本草纲目)就是明代李时珍在江西历经数年,千辛万苦写成的;明清时外出行医的江西人,并不都是南昌姚氏,例如:山东枣庄上马村刘家渊源——(刘氏家谱序)中介绍, 刘氏祖籍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东五里)溪南村,直系十代成轨,因家乡农田遭灾,出于生活所迫,同邻村姚某、罗某、戚某肩挑中药箱流落山东滕县上马庄定居;姚某定居王楼,罗某定居微山夏镇,戚某定居齐村。本族长辈维新、维芝于一九六二年专程到江西省核查属实"。上马刘氏、夏镇罗氏后来开的药铺规模比姚氏大的多。              还可以举例的有,江苏徐州胡氏,枣庄漆氏,山东成武县漆氏等,山东东阿钱氏等,其祖上祖祖辈辈也都是江西郎中,我想他们不会都是受姚氏影响而从事中医吧?并且享誉江西医药界的"四大金刚一尊佛"的五位医药界前辈,有三位就不是姚家人。 并且江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中,姚家人被排除在外。                   所以,南昌姚氏从事国医几百年,很可能是受地域影响,不一定与姚僧垣家族有关,充其量是受了他的医学思想的影响,试想现今确认的僧垣公后裔中,哪一支继承了僧垣公的医学思想并发扬光大?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4#
发表于 2015-4-24 22:1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5-4-24 23:35 编辑
  q2 K+ k* C8 [7 W5 e1 S: ^6 U6 w* w# |! S4 ]# |/ Y3 n0 c: w. x0 `
<舊譜汴梁派存疑>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原其汴梁遠祖實康熙已亥(注:1695)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注:1549) 纘自邑廪經纬之手自謂世遠難稽,棳拾於煨燼之餘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有可徵而怠棄之是之謂忘其先無可徵而附会之是之謂诬其先.忘與誣君子不由焉兹甲午(注:1714年)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惜目前未之逮也是帙沿訛踵謬不足示後自應廢而不錄诚恐不知者疑爲先世所遺或存貴古賤今之見故仍付諸梓他日賢达踵修去其可疑以傳其可信必有能任之者
   此文是清康熙甲午1714年方里修谱时之作品.1.说原用汴梁谱有错误而废弃不用.但没说错在那里.2.同时确立秦原为始祖.是"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只凭口述没有例出任何资料.3.现在方里谱中有署名姚文龙1287年写的<旧自序>.存疑作者曰"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为什么不将姚文龙<旧自序>列入甲午之役的证据呢?!难道是......

! I* y" X1 @6 ]6 I! M; `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5-4-24 22:43:15 | 只看该作者
就闻闻提出的新问题,我作如下回答:% z/ T0 ]8 @  c5 p$ V( E
     一、有一个是可以认定的。《舍人集》中所说的“弘文馆学士”,“丰城公”等指的都是姚思廉,这是从文章的前后呼应和作品内容可以看出的,不用否疑。且灵源姚氏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认为姚思廉“可能”是灵源的远祖,方里谱标注远祖姚思廉,其《存疑》中的秘书公指的也是姚思廉,而不是姚崇的孙子,因为这是一个对应。) G7 v# T$ D7 V) _. L
      二。有一个是不能肯定的。姚思谦可能是灵源的远祖,但不能肯定,且不能肯定的因素大于肯定因素。其一,《舍人集》多处提到作者是姚思廉的后人,但是在真正介绍自己所在的灵源支支源时,却“装起了糊涂”,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记,“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种文章比《集》中的其它文章更慎重,讲史实更正规,所以作者用“盍”--“可能”来说出这事,而不敢用肯定词,因为没底。尤如我们平时称兄弟不打紧,而填履历表时却不能乱填。其二《姚锡墓志铭》中明确记叙“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有的人会说,墓志铭不可能记全面,对,可是它已经谈都谈到了姚思廉,为什么还要说一个“或”?这就有点象,明明扶着父亲一起走来了,别人问“你父亲会来吗”?你却回答“有可能会来”。这说明不敢认。原因是当时的传说和资料还不能让当时的灵源家族认可姚思廉为他们的直系祖上,要知道,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拉名人,而灵源姚在正规的呈述中却没有去拉,一方面说明灵源姚氏尊重事实,另一方面也说明证据不足。
+ c+ V) V3 ]( c6 `3 H, O       三、有一个是可以去猜想的。老谱系即南垣、南昌谱系记录了姚彦国公为迁到丰城的第一世,这个人的真实名字不管对不对,起码与《姚锡墓志铭》中所记事由是一致的。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人迁到了丰城,且成为后来灵源姚的远祖,这个人与姚思廉有什么关系?有待研究。
  }2 ?2 O* ?% N$ a

签到天数: 1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46#
发表于 2015-4-25 08:42:54 | 只看该作者
         仔细拜读了上述各帖,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宗亲之间只要本着心平气和的气氛来探讨研究姚姓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就一定能够使姚姓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我很赞同良文宗亲的说法" 话题重见,是一件好事,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7#
发表于 2015-4-25 10:3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5-4-26 16:16 编辑   W, R2 s$ ]$ K# o+ ^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23 22:55
  [6 k8 C; [0 d2 F1 [二、《雪坡舍人集》卷二十三,二百三十九页《发解谢判府蔡寺丞启》 这是姚勉给蔡寺丞的一封信,启即书信 ...

& s# b2 Z. U7 E! S& N1 ^5 S2 R; R2 b1 W9 P
原本今天讨论《雪坡舍人集》《姚锡墓志铭》涉及家族叙述资料如何与彦国公谱与云公谱对照的问题。网上有宗亲就“蓋”字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的“蓋”字出现理解上的差异。这个问题是文言文中常识,既然有宗亲提出来,我们先把上面的问题放一放,先讨论“蓋”字问题。
# ]5 [7 r3 G/ Q1 b( K宗亲是这样提问的,我照录原文【“就闻闻提出的新问题,我作如下回答:一、有一个是可以认定的。《舍人集》中所说的“弘文馆学士”,“丰城公”等指的都是姚思廉,这是从文章的前后呼应和作品内容可以看出的,不用否疑。且灵源姚氏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认为姚思廉“可能”是灵源的远祖,方里谱标注远祖姚思廉,其《存疑》中的秘书公指的也是姚思廉,而不是姚崇的孙子,因为这是一个对应。二。有一个是不能肯定的。姚思谦可能是灵源的远祖,但不能肯定,且不能肯定的因素大于肯定因素。其一,《舍人集》多处提到作者是姚思廉的后人,但是在真正介绍自己所在的灵源支支源时,却“装起了糊涂”,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记,“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种文章比《集》中的其它文章更慎重,讲史实更正规,所以作者用“盍”--“可能”来说出这事,而不敢用肯定词,因为没底。尤如我们平时称兄弟不打紧,而填履历表时却不能乱填。其二《姚锡墓志铭》中明确记叙“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有的人会说,墓志铭不可能记全面,对,可是它已经谈都谈到了姚思廉,为什么还要说一个“或”?这就有点象,明明扶着父亲一起走来了,别人问“你父亲会来吗”?你却回答“有可能会来”。这说明不敢认。原因是当时的传说和资料还不能让当时的灵源家族认可姚思廉为他们的直系祖上,要知道,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拉名人,而灵源姚在正规的呈述中却没有去拉,一方面说明灵源姚氏尊重事实,另一方面也说明证据不足。三、有一个是可以去猜想的。老谱系即南垣、南昌谱系记录了姚彦国公为迁到丰城的第一世,这个人的真实名字不管对不对,起码与《姚锡墓志铭》中所记事由是一致的。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人迁到了丰城,且成为后来灵源姚的远祖,这个人与姚思廉有什么关系?有待研究。”】; E% F6 u4 V( ]9 Z% l# S
他提出了三个问题,对于他三问题的自我回答我们先不讨论或留在以后讨论。我们先看看他所引用的文字原样【《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记,“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种文章比《集》中的其它文章更慎重,讲史实更正规,所以作者用“盍”--“可能”来说出这事,而不敢用肯定词,因为没底。】8 q8 M+ O' G0 h  \+ c
首先我指出他引用的《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那个“盍”字录入错误。在《豫章从书 集部五》《雪坡舍人集》四百七十一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是草字的“蓋”,而不是无草头的“盍”。这两字看去相似相近,可在文言文中理解差异甚远。如果不相信大家可找此书去查查,看是不是我所说的情况。
$ s& L; T$ l3 h, v. Q  |- t" D其次我们说说这两个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典》的情况。
3 i. K& E9 ?5 d1 S7 t1 V一、读音:“盍”读HE/合。;“蓋“读GAI/盖。& D- [/ g- c: K0 D
二、字义的解释:& q, P( M2 u4 n5 n$ ?( o2 l- }, D
《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的释义和例句。1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例《左传》”被苫蓋、蒙荆棘”;2车盖。例《史记晏婴传》“拥大蓋,策驷马”3器物的盖子。4遮盖,掩盖。5副词。大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蓋寡”;6连词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史记 屈原传》“屈平之作《离骚》,蓋自怨生也。”7句首语气词。《史记 文帝本纪》“蓋天下万物之萌生,匪有不死也”。8通盍,何不。《诗经》“蓋云归哉”。
/ ~4 T' s8 f) d( V《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盍”的释义和例句。何不。《史记楚世家》“为楚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又何管子戒篇“盍不出从乎”(为什么不跟从去呢?表反问)。! d0 R; [  R$ ^0 u' Z' l- X1 y
以上是《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和“盍”的释义和例句。我们马上就清楚“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中的“蓋”字,表句首语气词或连词。因为这两个例句不管是句形或句式最相近或最相似的是6连词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史记 屈原传》“屈平之作《离骚》,蓋自怨生也。”或7句首语气词。《史记 文帝本纪》“蓋天下万物之萌生,匪有不死也”。我们再看看8通盍,“何不”和“盍”的例句。《诗经》“蓋云归哉”是“蓋--哉”的句式,这个“哉”字就有反诘反问的含义即也许,何不,又何的意思。“盍”的释义和例句管子戒篇》“盍不出从乎”意思是:为什么不跟从去呢?表反问。也是“蓋---乎”的句式,这个“乎”字与“哉”一样有“何不”“又何”的反问。而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原文录成了”盍“字,字错意错。更不是将“蓋”字解释成“可能”。而应该是“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的“蓋”是连上一句的“出自潍州”是后一句“中散大夫恕之后”的原因,即家和邑在郛这个地方的人,出自潍州这里,蓋(是)中散大夫姚恕的后人。后面“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也是与前一样的句式,即家住灵源这个地方的人,出自丰城这里,蓋(是)弘文馆学士姚思廉的后人。“蓋”在这里是连词“是”来连接上一句的,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和原因解释。或者就是不表意思的句首语气词,然而一样是对前句的补充。# z( a8 v1 M0 y! H8 k1 R
如果大家还没明白,我再告诉大家三点,一是网上作为语文老师的姚维侃老师在读《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后对蓋也认为是连词或句首语气词,他的依据或许就来自多年的教学生涯或对《古代汉语》实词虚词的学习理解;二是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鄢文龙教授在《姚勉评传》中直接将蓋改为盖。如“据其《姚勉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云:‘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盖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族虽异,然得姓自有虞氏则一。凡询新昌姚氏者,咸以为一族。而二氏子孙亦知柯分同根,派别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孙而溯鼻祖,不可以异视,相与讲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可见,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这一点是鄢文龙教授直接引用《姚勉集》出版社物,还是鄢文龙教授自己将蓋改为了盖,我没有读过《姚勉集》这个版本,只读了《姚勉评传》的文字是这样的情况,蓋改作了盖。大家都可去查一查。如果是出版物,后面有勘校说明。如果是鄢文龙教授自改,说明鄢文龙教授也是理解为盖的意思,这里我就不讲盖在《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因为在古汉语中盖就是蓋同一字的不同写法;三是我过去服务的某大学历史教授读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回答也是肯定的是盖,语气词。其实对这个字的理解,在这里才有争议,主要是这个字对姚姓很重要,而作为学术研究它要的就是真实,不带有任何其他因素。不然,在学术圈发表后也会让其他学者质疑或者让其他学者觉得此学者是不是有其名无其实。
+ V: v7 T/ P- s: e所以,我告诉大家《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原文一是抄录失误。是蓋,不是盍;二是两字读音一个读盖音,一个读合音;三是此文中的盖是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不是大家理解的“可能”或盍字的释义“何不”讲。四是蓋是盖的不同写法,其实为同一个字,写成蓋也是盖,写成盖也是蓋。释义都一样同义。) \* \+ g4 {9 Q7 x0 a' [- l
我们再讲讲,姚勉舍人集里出现了很多带蓋字的句子,比如《雪坡舍人集》三百一十九页《再建曹侯生祠记》就有“公抚之宜黄人,名锡,字晋伯,号敬思,蓋西山真先生之门人也”这里的蓋如果不作为连词或语气词就讲不通,他连接敬思就是西山真先生之门人或语气提醒一下就是门人,如果当“何不”理解,就是对这西山真先生之门人的怀疑,他本来就是门人有什么怀疑的,只有连词或语气词才合实际意义。在三百一十页《答新昌应判县》“虽不识于目。而已识于心,执事蓋孝而忠,仁而勇者也。”这里的蓋就是连词讲了,对前句执事与后句孝连。即而且的意思,如果是反问就不通。还有在三百零二页《答发运洪右司》“化弦即改,盍似端平,而犹烦使传何耶?”这里就有何不的意思。还有二百七十六页《转官乞回授祖申省状》“其求蓋亦异求,所望而非所望”这里的蓋,也是一个连词。求连异求,所望连非所望。所以蓋字的运用是有讲究的。
7 u2 q3 \% A. b( a+ U. n

( [# D$ ^* e8 c/ Y/ \
" p4 _8 u- I1 {+ k/ y8 f  J5 X) R0 o0 z( u7 B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5-4-25 12:45:5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十几年不查字典,今天 找出了破烂的《新华字典》看了一下,“盖”(蓋)1、有遮蔽作用的器物。2、伞。3 、由上向下覆。4 建筑,如盖房子。5 、文言文虚词。(1)发音词:盖闻。盖有年矣。(2)表示不确定,大概如此。(3)表示原因:有所不知,盖未学也。以上五种中,显然只能是第5条文言文虚词,然后,5中的(3)肯定不是,那只有5 条中的(1)和(2),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用于(1)发音词时,表示一种“泛意”(找不到更准确的表达方法,我只好称“泛意”)的开头语,语气上泛指的那种。而(2)中明确讲了“表示不确定,大概如此”。我相信,文中盖作何解释,大家是能读的出。
3 y7 l$ |: j$ T     字典中还有一条解释:盖”(蓋)“〈古〉通”盍“。因为我是复制的,所以可能在复制时将别人写错了的”蓋“(盍)复制进来了,这是我的不小心,但不影响原文的解释。, d$ q- O5 Q0 |
   特此说明一下,就这个题目的讨论,本人到此告一段落。就目前这此材料,无法改变我的观点,最多的文字游戏会让思维进的去出不来。当然,我也尊重对方的观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9#
发表于 2015-4-28 07:15:29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25 10:36
* s$ C  k6 r# m% W1 h4 E# O原本今天讨论《雪坡舍人集》《姚锡墓志铭》涉及家族叙述资料如何与彦国公谱与云公谱对照的问题。网上有 ...
; [( J1 l; h" n3 `3 x
亲:闻闻宗亲你干脆将《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联的地方说完,好不好!
# \0 `0 \7 }- u! j, b6 B1 T闻:本来只想说点《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的典型例文,判断是否史学家姚思廉的问题,就进行对家谱与《舍人集》《姚锡墓志铭》有何关联的探讨。既然宗亲还想了解《舍人集》姚思廉相关的典型文章,我们继续把谱的对接研究延后,先说你问的问题。我们知道上一问题对“蓋”字的理解出现分歧,我进行了例句讲解,也许有些宗亲是理解了“蓋”字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有的宗亲也许依然不赞同我的解答,其实没关系,我们可以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全文或那两句话问问中学语文老师就可弄明白。下面我依然按照我多年研究姚勉是姚思廉后裔的观点,来列举《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联的文章。6 v) y6 R9 ^1 D$ u
首先还是说说《雪坡舍人集》卷四百七十一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 u) L2 @. C2 {/ @  B7 i【原文】“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族虽异,然得姓自有虞氏则一。凡询新昌姚氏者,咸以为一族。而二氏子孙亦知柯分同根,派别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孙而遡鼻祖,不可以异视,相与讲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非若周秦之刘、宋卫之孔,为蜡为尚之石,为宋为燕之乐,其始既异,其终卒不可合者也。运属公讳公烈,字伯武。其先潍州北海人,中散在国初仕至上柱国,传至铜鍉县令某者,君之高伯祖也。初以太学上舍生及进士第,后以忠殁王事。庐州教授某者,铜鍉府君之弟,君之高祖也。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再转而丞新昌,因家焉。自潍州而为新昌人,蓋自此始。大父某,父某,皆韬英含章,不愿仕进。君生而颖悟,弱不好弄。既长,温而文,简而有理。母龚氏,龙图端之孙。“
: ~) \% ^; I) N4 H1 A2 C* l【译文】“姚之宗族为瑞州之新昌著姓者有二支,家邑在郛这个地方的人,出自潍州,蓋(是)中散大夫姚恕之后;家住灵源这个地方的人,出自丰城,蓋(是)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支族虽有差异,然而得姓都出自有虞氏则是一样。凡是询问新昌姓姚氏的人,咸(都)以为是一族。而二氏子孙亦(也)知道柯分别同根,字派分别共一个祖源。等待百世而(往)上追溯,由耳孙而(追)遡到鼻祖,不可以(没有)诧异(不同)的眼光视(看待),相(互)(都)讲与同姓之友好甚至亲密,真(像)若(如果)出自一族者(的人),若(如果)非(不是)周和秦之刘姓、宋和卫之孔姓,为蜡和尚之石姓,为宋和燕之乐姓,其始祖既然差异(不同),其终卒也不是一个宗族相合的人。运属公讳公烈,字伯武。其最先是潍州北海人,中散大夫姚恕在国(宋)初期官至上柱国,传至铜鍉县令某者,是君(运属公)之高伯祖。初(最先)以太学上舍生及进士第,后(来)以忠殁(死)于王事。庐州教授某者,铜鍉府君之弟,君(运属公)之高祖。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官),再转而任新昌(县)丞,这个原因家住在(新昌)焉。自潍州而为新昌人,蓋(是)自此(开)始。大父某,父某,皆(全)韬英含章,不愿仕(途)进(取)。君生而颖悟,弱(小)不好弄。既长,温而文,简而有理。母龚氏,龙图龚端之孙女。”这是第一自然段的翻译。- v& O# ?9 c( N0 S/ G
第二自然段从运属襁褓就失去生母,十二岁失去父亲,由继母抚养长大,对继母很孝道。自己也很刻苦学习,此段都叙述运属的一生事迹。第三自然段写运属的妻子和子女情况和托姚勉写此铭的情况。这就是此铭写作结构和内容。6 t3 S9 l$ C+ e2 l! X; E7 G
【分析】此铭是姚勉《雪坡舍人集》中叙述新昌两支姚渊源最详尽的史料,对我们研究姚勉谱系和新昌两支姚氏族史异常重要,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很珍贵很难得,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此史料与《雪坡舍人集》和姚勉家族其他资料对比研究,正确分辨,对相互矛盾的地方,多方比对,再做取舍,得出一个真实的姚勉谱系成果。这才是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的目的。
; L! i# ?. x$ Y/ Z- L% d5 f
其次《雪坡舍人集》卷二百四十二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而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 F  S3 p; T! d0 |+ O
可能大家见了这段文字感觉有点熟悉,对的。我们在前面举例分析过一段文字,即《发解谢判府蔡寺丞启》中姚勉说过与上相似的一段话,只不过这里是姚勉给新昌赵判县的信。这封信是在什么环境中说的呢,我们先看《雪坡舍人集》二百四十二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原文。3 Q5 ^- P) M  H. H4 l$ a1 q
【原文】芝亭布政,文星依临照之光;桂籍浮香,化雨沐沾濡之赐。倘匪作成之有地,谁其吹送之上天。认叶寻根,饮泉知脉。穷以宜丰之邑,实为多士之林。锦水发源,春动麦池之浪,桂峰拔秀,霄峥文笔之尖。英气攸锺,异人间出。至近时之西府,尝首选于南宫。有若寒宗,尤为著姓。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如王大父生三期而失怙(依仗,凭借音互),以奇童子十四岁而荐名,官虽初至于泛莲,文则愈昌而未艾。在我书橱之祖,方徙附庸;然而天府之名,尚仍故邑。惜以世传之再,各地安著之拘。两歧之派既分,一线之脉几断。北宗禅析,二兄犹继捧于乡书;南阮家贫。诸父乃不收于文效。虽以椿庭之老隐,仅于槐市以先鸣。: o& Q# q  W! R: a1 {+ K- \2 I
【译文】芝亭是布政司的一座普通亭子,文曲星的光辉依然临照着它;高中科举的名籍还漂浮着香味,春风化雨沐浴恩泽普及着老天的恩赐。倘若不是成功有这样的地方,谁会将它从天上吹送来。认树叶寻找树的根,饮泉水知道水的来源。宜丰这座城邑虽然贫穷,实际是一个很出人才之林。锦江的水发源之地,春风吹动着麦田像池子里的浪花,桂峰挺拔秀丽,峥嵘的峰霄像文笔的锋尖。英气攸锺情这里,时不时会出现几个有本事的人。直至到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的西府(钱鏐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南宫(古姓氏)一族是第一家。虽然宗族贫寒,但是是著名的大姓。粤(发语词,又如)(来)自瀛洲的学士(指姚思廉),肇开剑水(古水名)受到国家的封赐。由儿子到孙子,把家都安在了这个城邑。南唐仓监(官名,实指灵源始迁祖)正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指姚子玉,即姚振)以七举(夏季)而伦魁(指科举考试中夺魁为榜首。伦,通“ 抡 ”),益(渐渐)有声(声誉,声望)于乡郡,(成)为弟子以千数计(算),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问竹楼书院(姚子玉办的学校)之基(础),犹在梓里故山(故里)之侧(旁边)。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见前例翻译)高(祖)传而曾(祖),儒(业)(有)益以世(间)。如王大父(曾祖父)生三期(指三岁)而失怙(依仗,凭借。音互。失怙:指死了父亲),以奇童子十四岁而荐(考功)名,官虽初至于泛(透出)莲(花品质),文则愈昌而未艾(未尽)。在我书橱之祖(喻指学问淹博的人),方徙附庸(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然而天府(原指四川,这里指故里)之名(字),尚仍故邑(故乡)。(爱)惜以世传之再(传),各地安著之拘(礼)。两歧(岔道)之派既分(开),一线之(血)脉几断(开)。北宗禅(宗分)析,二兄犹继捧于乡书(代指科举乡试中式);南阮(指“竹林七贤”的阮籍与侄子阮咸住路南)家贫。诸父乃不收于文效。虽以椿庭(古指父亲)之老(父)隐,仅于槐市(汉长安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借指学宫,学舍)以先鸣。6 y. F/ W. D6 H: v
以上是此文第一自然段的译文。后两自然段,姚勉又拿苏东坡、韩愈、伊洛、陆机的事例,说明科举,读书,人才的问题。目的就是让新昌赵判县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0 m+ E8 T6 W% O% z3 w3 X+ X【分析】从第一自然段译文看,我们知道姚勉在说自己祖先时比对判府蔡寺丞说得更详细,不仅从思廉,仓监(注意是南唐),接着是姚振办学竹楼书院(注意是竹楼)至今日仅百余年(时间可以推算世系)。接着又说曾祖父三岁失怙,十四岁荐名,最后告诉赵“方徙附庸”接着把家乡比着“天府四川”,要爱惜家族和读书世家的名声,相信“槐市以先鸣”。特别是姚勉对家族的描述更仔细,如果与其他资料参照更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下面我们再举例。
7 e6 F/ ?  {$ V7 q  u

签到天数: 12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50#
发表于 2015-4-28 10:3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菁菁 于 2015-4-28 11:01 编辑
; X5 U+ @7 _0 S# m
. U: r& y! o; b# j# }+ Q《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直呼思廉这说明了什么?"因徙焉"又说明什么?
9 g! i2 N$ c7 A# c" G& P          请教波波闻闻二位宗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