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闽南姚斌为福建姚姓先贤“树碑立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0:55:4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 ^% p: v: i( V  莆田县志. X% ]. b$ d/ X+ x
  莆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6 R. r( H5 {5 K) L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 _' H. B4 t8 S$ N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
: Q$ k5 Z8 c/ p- H7 Z$ ^. S- L3 H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4 v& M) _5 G6 }5 m( ~  彩照印刷:福建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A/ v+ U3 m  a& [! R1 n+ j
  内文印刷:福建医学院印刷厂% }( N4 e* }2 n' W8 e
  装订:福州市鼓楼印刷精装厂
$ z. Y5 |. ?$ F$ {: f- _9 H  开本:787×1092毫米 1/16 印张:79.4 插页:32 字数:1850千字
7 q9 e( }$ \. U! f3 M6 T+ x  1994年10月第1版 1994年10月第一次印刷
0 R" |1 T* ~" H) ?  印数1——8000册. _& p: m" h6 M4 P/ U
  ISBN7—101—01332—5/K·573  I! _7 D. N2 B8 w, ]) k
  定价:118元' W8 h1 k6 a6 c! I9 M
* R3 k3 @0 @" {$ u% F) [
莆田县志有脚车业始祖姚为祺传   莆田县志第三十八篇第一章人物传6 Q. c) G4 C5 e- c
" A( N% p  R8 G/ l9 D* x
姚为祺,一名寿美,江口东源(俗称:东门)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6 _  i: \7 E  `* e' R9 A
  光绪十八年(1892),为祺随乡亲赴马来亚吉隆坡谋生,出卖劳力过日子。三年后,到一家机器公司学装配。二十五年(1899),他离开机器公司,独立开设福隆兴脚车修理铺并经营脚车业,销售从英国进口的自行车。不久,取得英国名牌自行车的代理权。7 q7 h) h% w; M( K3 E' E# X7 R  S
  由于他带好了头,莆田人在马来亚、印尼、新加坡等地经营自行车业以至汽车业的不断增加。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兴化帮或福莆仙帮。进入20世纪80年代,各种车业应有尽有,规模较大的车商超过了五千家,营业范围扩大至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福、莆、仙人在南洋的车业占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 o) I( m4 f* X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祺在经营车业的同时,又经营橡胶园,几年中,就拥有橡胶园200多英亩。当时,橡胶树在马来亚还处于试种阶段,他就看出了它的前景,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k% X4 Y8 N5 D: z6 H. I. [
  民国18年(1929),为祺病逝,终年57岁。
' v$ N  O! m# k2 f! E
" M4 I( w  f$ k5 \4 ]% h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1:03:39 | 只看该作者
 仙游县志5 R# w" \# A. \2 }
  仙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9 m& b/ S3 j3 D$ {9 M1 ~, m
0 H$ z: s' L1 K% Z5 @/ `( a  方志出版社出版(北京丰台北铁营108号)
! [; A9 P3 M5 t; h  新华书店经销 福州市鼓楼印刷精装厂印刷. w4 }$ I" c, p( j+ G0 v* K2 v8 @
  开本787×1092毫米 1/16 79.25印张 32插页 1924千字
3 T6 j: r* n" e  1995年12月第1版 1995年12月第1次印刷. j2 ]# g9 t; Q: t
  印数:0001-5000
  v6 e% G7 a9 }" O( \4 Z0 Q2 }  ISBN 7-80122-007-2/K·12
& p9 k1 M6 k% O- h" p2 d  定价:128元
$ w5 e1 w/ I3 I" u3 d) X9 I7 T6 m- q+ _+ b3 O5 ]6 j4 p
仙游县志第三十五篇 人物 第一章第一节古代人物传
9 `& G5 E( y- l5 P" P+ m4 o" Q! o姚宗之,字元仲,文贤里洋坂(今度尾镇洋坂村)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任吉州(今吉安市)司户参军、国子学录、太常博士兼代理吏部郎官、将作少监等职。
; r: [0 V& o8 `! j0 O  姚上奏章抨击时弊。皇帝召见时,大胆陈述三条意见:“一论今日法令贵严而不贵宽,制度贵质而不贵文,任相贵远而不贵细谨,用将贵成功而不贵其无过,试人贵职事而不贵其空言,谋事贵十全而不贵其欲速;二论节度之官何尝轻授,今之将帅爵极欲满,难于行阵驱驰,愿陛下以奔走豪杰为用;三论国家方经略中原,泛使必时遣焉,乞特置奉使一司,选择堪任者储之。”高宗听后很赞赏他的见解。
1 z, b; o/ f9 v6 C  后因母老请求调回家乡任职。出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奉旨核实国家粮食储藏情况,发现一些库房多年封存不动,很多粮食化为泥土。就向朝廷建议打开仓库,每年收进新粮,粜出旧粮。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姚为人刚正廉直,有个亲友高升要职,拜贺的人挤破门槛,只有宗之不去。他说:“事惟公故明,惟勤故敏”,终年56岁。5 J" Z; q  B7 }9 c) a% H
( `" C& m( s: P4 `/ P! K4 x

9 g# p- L# V& |( W3 Z: |* w* o, J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1:07:16 | 只看该作者
涵江区志
: f1 }! y- K* j! R; C  涵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 b) H' D/ j4 I  4 l9 _( A1 x# U6 C( s
  方志出版社出版
( T% m0 E1 W3 n( t7 q& n5 K% ?; ]8 z  (北京丰台区北铁匠营108号 邮编:100075)
. b+ x* o$ ?5 s* U/ l$ A   新华书店经销 
: X% i4 A% e* k   彩页印刷:福建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V% q' W# d1 g- s# O
   内文印刷:福建医科大学印刷厂 
" b* f, A" N% a2 n7 F* l4 _' z   装订:福州市鼓楼印刷精装厂
2 M. ~8 D; F6 ]0 b6 i  开本787×1092毫米1/16
0 t  r$ o  b+ ]" j4 I' J  58.75印张 48插页 1500千字
/ r2 i+ t6 f. `" V3 D! Y' [. [   1997年8月第1版 1997年8月第1次印刷" v( _& D; X/ j
  印数:0001-3000; g, H8 @* Z1 ?1 E/ X- L
  ISBN7-80122-155-9/K·15 
2 ?! n3 j# q: C  定价:148元
$ C1 `* Q0 }) O+ R6 ^$ Z* G% E# X- ^
涵江区志卷三十六人物第一章人物传 有2姚姓人
! \" e% V9 J) r" z6 a: A0 W, O2 A4 |6 m% J
姚鸣凤,字景阳,埔尾村(今国欢镇林柄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承德郎,南京太常寺博士,升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u5 r# Y" l; h0 S3 R
  当时,武定侯郭勋接受山西巨寇李福达的贿赂,为福达冒名升任阃帅的事被发觉,两京台谏纷纷劾奏,郭勋也上奏,反而诬陷台谏及案事官。许多公卿被执下狱。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诏命张璁等覆审此案,那些劾奏的台谏多被谪戍或革职,而福达却被脱免死。因之,鸣凤和御史高世魁连上疏奏称:福达假名为张寅,亲行掳掠,往往凭借势力为自己解脱。武定侯包庇了他,还冒请边功,突升他任都指挥。郭勋乱法纵寇,诬陷诸谏臣,请求治他为乱首之罪,福达为法所必诛无赦。世宗怒,将鸣凤和世魁二人逮捕。囚于狱中,不久,都被革职。% ?& |) u5 ?. @' z7 c( r: a
  兄鸣鸾,字景雍,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授新务郎。世宗即位,鸣鸾疏陈七事于大礼,尤为切直。官终淳安知县,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终年39岁。- F& s$ V# n* a3 X
  姚虞,字泽进,鸣凤之侄。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任镇江府推官,后升奉训大夫,南京道监察御史。曾巡按湖广,时值岁荒,百姓背井离乡,虞绘流民十二图给朝廷,反映下民疾苦。官终至淮安知府。他是明代方志学家,著有《岭海舆图》,是他巡按广东时所作。该书详记当时的要塞、武备、兵马、钱粮,于志乘中别为体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7 ~, }$ d. p+ n  q( K0 o; J4 o5 ~& G. u2 t

' b( A1 k9 a: e5 F6 o1 R. i8 J+ K' {2 y5 f& D* Y4 a
  姚旅,字園客,初名鼎梅,涵江北山(今涵东街道办事处涵东村)人。生年未详。5 m: A5 z+ x. z9 Z( `+ v
  旅少年苦读经史,很有才名,却屡试不第,于明万历间(1573~1619年)游学四方。晚年(约万历三十九年),著《露书》14卷刊行于世,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它是当地人最早记当地事的一部类书。, N8 `8 q7 P" t+ N& q) N
  《露书》分14篇。其中“核篇”驳《易》、《书》、《诗》三经和孔、曾、思、孟四书诸子的讹误;“韵篇”论诗赋文体的缺陷;“华篇”评点美文华章;“杂篇”集杂论随想;“迹篇”记载名胜古迹;“风篇”论述莆田、仙游习俗风情;“错篇”记土特名产;“人篇”记人物;“政篇”论人事;“籁篇”记精辟警言;“谐篇”记风趣笑料;“规篇”记讽刺喻理;“技篇”记技艺巧法;“异篇”记神异灵怪。取东汉王仲任“口务明言,笔务露文”之意,故名“露书”。史学家吴晗、谢国桢、郑振铎的论著中多征引《露书》,说书中保存有大量明末莆仙两县戏剧、音乐、方言、民俗……等资料。《露书》有明末刊本,又有抄本传世。刊本原为康爵所藏,今藏福建省图书馆。. @; t1 E$ ~2 S# x3 a
  明天启二年(1622年)“卒于燕”(今北京)。
4 S: I/ F$ M6 f/ J) |$ H+ ?. @' R; Q: r7 ^

签到天数: 2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4#
发表于 2014-3-10 01:11:45 | 只看该作者
老太太太太爷()真认真,半夜还在回答教授问题。
! n' n' G  E4 |让我等又认识更多姚家历史名人!!!
' O& f* \1 Q4 c5 y, i2 G你老辛苦了!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1:18:38 | 只看该作者
晋江市志
) m7 ^$ {% j/ U6 ~+ T2 I  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I* Y5 h5 p* I: x9 I" O, D  生活·读书·新知' z- n) J$ w# N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 @, ~1 f# b2 [; L- j! `1 n: \% `
  上海绍兴路5号
+ o7 c$ c% m1 f5 I: b4 q  v. Y  上海群众印刷厂照排、印刷
: h3 ~  P5 Y0 N; j& `6 T8 T  1994年3月第1版
/ }: E* o8 s2 l# S( q4 H  1994年3月第一次印刷1 j: Y8 U- @8 Z" i) g5 T' o
  开本:787/1092 1/164 e7 }) M( ~* |' }
  印张:117.75 插页:28 字数:2820000+ Y8 D: ~' V) U1 b
  印数:1——5000) a4 V3 N& I9 ?; G" |
  ISBN7-5426-0698-0/Z·62 定价:120元9 U& I" V( i8 _1 |  h" K$ U$ B. t  d

8 M$ g" C4 j/ |晋江市志卷四十一人物传中有一姚姓人
& d4 g, j  E5 {7 f6 X9 N# b$ Q# c  [! v  t1 |7 s4 `4 @
姚 章 胜8 q1 R+ ]. C  X" p, }/ W5 ]1 F

2 G8 s4 L) W: z# K! |) W5 {% o  姚章胜,原名嘉滔,字渊浚,旅居菲律宾改名章胜。晋江美林伍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
$ R$ w7 L+ s- r8 `3 q  民国6年(1917),章胜在菲律宾积极参与家乡毓麟学校的筹创工作。是年秋,受校董会委托回国联络筹备创校事宜。开学后仍返菲筹集经费。章胜聘请上海某剧团到菲律宾公演《武昌起义》,为毓麟筹款。: B- ]. m9 x1 z
  民国10年,校董会委派章胜回国处理学校事务,以校董身份兼任教席。15年,正式任校长。1 ~# S% X! `. B5 k- \+ K
  章胜办学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他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应寓“德育”于“智育”“体育”之中。对教师、学生平日的督导工作很严,设立“日清”的教师责任制,要求“今日事今日毕”。每年暑假,学校免费办补习班,全校学生都参加。每届会考、升学考,都取得优异成绩。毓麟的体育运动开晋江小学风气之先。学校一开办,乡侨就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球艺传入学校,以后又发展到田径运动。民国19年的“健南运动会”,毓麟获得甲童篮球冠军。“八联运动会”,毓麟又获得排球冠军。40年代晋江县运会,毓麟蝉联数届排球冠军。因此,伍堡被誉为“排球之乡”。
" {! {( P) g% X% \6 \( v8 I/ N! H! Z  章胜为人热情诚恳。教师、学生有病,亲往探问,并带校医诊视。早年地方鼠疫流行,有一位教师染病,亲为煎药护理,又跋涉数十里,护送其回家。民国34年,鼠疫流行,家中4人染疫,幼女失救殇亡。朋友为购“血清”持赠。他却将药转送他人。5 n$ ?; C; V; t4 v+ b# b* T
  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菲律宾沦陷,侨汇中断,学校经济拮据。章胜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坚持办学,邻村学童,纷纷来读。, n9 j- Q7 g0 G) d
  抗战胜利后,他兼任英林中心及英华、培德等小学的名誉校长,把数十年的办学经验,推广到这些学校。
7 [+ T8 b2 O6 l, [! t  W  章胜喜爱文学、对文字检索及音韵尤感兴趣。看到《四角号码字典》,认为是检字法的一大进步。自己学得滚瓜烂熟,又向全校师生大力推荐。后来在实践中反复研究,发现方块字原来并不是真正方块形的,于是别辟蹊径,用统计方法研究笔形,将部首法与形位法结合起来,进行定形定位研究。后来他儿子姚公秉创立的《头尾形位查字法》,就是受他启发的。章胜对切字拼音的音韵之学,也有研究,尤其对闽南方音《汇音妙悟》的切法,极为娴熟,他把所有闽南音都用英文字母拼音标出。并分析出“有字音”、“无字音”、“闽南话字音”、“方言与汉语同音字”等等。他喜欢研习各家的拼音方案,并加以比较。50年代初,他根据《新华字典》逐字拼音,自编《汉字速检手册》。
8 A0 p% z; R+ W  1978年,章胜病逝。
' R' l: H% O5 L$ j) }0 G3 I: e1 y1 S: \2 J9 Y9 y6 C- r( y( n2 s) @- j2 K8 d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1:30:44 | 只看该作者
德化县志
# a" B5 Y( U9 o! ~7 n% i  Q8 K  ]  德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z5 {2 o. M7 I8 x4 |  新华出版社出版+ x7 [4 B/ t5 }0 s% B7 ?
  福建医学院印刷厂印刷3 }  I; @- ^1 A* V

8 C+ G5 i( z& a5 Q! L, h  开本787×1092毫米 1/16 74印张 18插页 120万: Y. p6 \2 x: N) i9 Z4 ~( k0 V
  1992年4月第1版 1992年4月第1次印刷1 R" Y" z0 G% B0 M
  印数1-1000
' N8 b9 f- C$ A' ]2 p) F  ISBN7-5011-1717-9/Z·195+ [8 p0 J+ d* ?3 u6 T
  定价:38元
' b- o9 t6 m6 c7 v4 n* J- w( M1 d# k! x* M$ |% w8 P* x
德化县志第三十六篇人物第一章人物传
& \2 y  W) L! {' v
9 X2 z; f, h/ J) P" O% O8 L6 Z 姚迟,号若麓,明末浙江秀水县人。举人出身。崇祯六年(1633年)任德化县令。他为人庄重,正直不阿。当时在德化的屯民,大半贫困,而泉州府绅宦势大,来县收租作威作福,残酷剥削屯民。屯民吃尽绅宦苦头。姚迟挺身而出,将绅宦虐民行径向朝廷申诉。朝廷即令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会同知府勘查,姚迟再三为人民申诉,情辞惨切,上峰深受感动,据实奏报朝廷,终获旨严禁酷剥,由是德化屯民每年免受绅宦额外酷剥白银万余两。后来他却因此被绅宦诬陷而去职。德化人民深感其恩德,称颂他为“姚天”,并建生祠纪念他。+ |1 d1 _3 z5 K4 M& q
; Y" [% l' E0 E+ N" F" R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2:29:15 | 只看该作者
浦城县志
2 t0 o6 k4 M% O& O- w  浦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B) ^% H; k# k6 m! \4 h, Z7 T
  中华书局出版" h+ A4 X! Y. O4 K7 B' n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6 @1 i' S9 G# I2 q0 W. I: p! \
  图照印制:福建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9 m) [* ^4 u0 |4 R  内文排印:福建医学院印刷厂
6 }, x* a2 o7 f( V0 t- T6 P5 [/ Z  装订:福州市鼓楼印刷精装厂, f9 s1 M: y! y  l
  开本:787×1092毫米 1/16 印张:90.4 插页:32" L' C1 M, X1 i$ u( X
  字数:2100千字
: n% M/ t5 o+ v) P6 Y  1994年9月第一版 1994年9月第一次印刷: m% [5 H$ S* a4 c8 r
   印数:1-3000册
4 E1 {, w- n8 E$ b  ISBN 7-101-01282-5/K·546
2 L. z7 C7 ~# @$ y2 Z: ]3 W9 i  定价:130.00元' P2 y- ?1 y% I4 H( _) O
姚紫洪老师请看
: Y- W* b$ b! K; R, U8 d浦城县志卷三十九人物第一章人物传     
2 ^/ z0 R' s3 A1 ^4 O姚若愚,原名质馄,字耀如,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8年(1919),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高年级读书时,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浦城学生组织国货维持会、学生联合会,姚均被推选为会长,他率领同学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在闹市演讲。同年,他考入设在建瓯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学体育专科,毕业后,应聘为浦城私立树人小学教员。他酷爱读书,特别喜读《学生杂志》,被徐警青8人的作品所吸引,为寻求良师和益友,与徐等保持通讯联系。民国15年,在莫斯科留学的徐警青,写信向他介绍苏联的情况,灌输唯物主义人生观。在树人小学,他发起组织读书会,推行写白话文,写新诗歌,使用标点符号。同年,读书会发展为浦城学艺研究会。次年,浦城学艺研究会出版2期《南浦潮》,若愚为该刊撰写《这是我的开场白》等文章。若愚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铅笔画和组字图案画,善于把格言、警句、对联或哲理名言,用空心或实心的勾折,组成图案字,再缀以适当的图案花边,受到师生的喜爱。
& g" n- o+ j( m1 K  解放后,任浦城中学美术教师、体艺教研组组长。当时学校设备简陋,他用旧利废,自己动手修整和布置图画室,自创制教具,组织画展和书法展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参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1965年,他已66岁高龄,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还参加单双杠表演。
, r& O+ o& ]) n  ^4 P' @0 M  若愚历任县教育工会主席,第二、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政协浦城县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63年,主编政协浦城县委员会编印的《浦城文史资料》(油印本)并亲自撰写文章。1973年病故。                 
  P( M5 U+ g/ g. U
3 X$ j8 M" o1 z4 o% w& B1 @* @% @$ x
/ c* s: p) o) k8 S  I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3:04:01 |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6 [+ c4 M" d! n/ K
  福建省志
- B& m* r7 p% x2 E2 W  人 物 志(上)& k% w  t' r) l1 M% ~2 a0 p8 b0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N4 y) x( H# e: \$ [4 `% r

4 l* w- W. H: q, A8 p.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1 E1 O$ j. B8 P/ W
  福建省志·人物志(上)/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n6 W% K( g9 L& w* b
  ISBN7-5004-4128-2' t; ~. g1 D  I' n
  Ⅰ.福… Ⅱ.福… Ⅲ.①福建省-地方志②人物
3 I8 A9 {8 f# N- A  -列传-福建省 Ⅳ.K295.7
. g4 v  C" ?" o0 X: L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88793号
) l  H8 K9 v1 H& J9 \; c% n1 f7 l$ R: h* y
  责任编辑:吕秋心 易小放
4 _/ Q  N/ A& x7 o  责任校对:宗 和
2 }# L' D: i: F! u/ s$ f  技术编辑:鲁 艺
4 H" S' d. J) v8 {2 |0 N9 `
$ V- C8 @6 p  Q1 W& i; O3 s- o  出版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X# k- h- K& Q" H$ }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 编 100720. n, L8 D" X" X$ w
  电  话 010-84029453          传 真 010-84017153
: z' s7 |7 _+ y9 a  网  址 http://www.csspw.cn/ k9 O$ n" H# D* `  R. Z  I' @
  经  销 新华书店" Q/ Q$ o, T/ R7 i
  印刷装订 福州晚报印刷厂' I$ w4 t6 m( G" o0 |5 C
  版  次 2003年10月第1版        印 次 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
; U: O6 W8 X! w- k  开  本 787×1092毫米 1/16
( D) O* K7 |+ r5 l, r( ?  印  张 43.5
+ \% a3 ]5 G7 w9 [  字  数 1085千字            印 数 1-3000册8 B: }6 p3 J' P% J3 {* O
  定  价 100.00元( ^$ m+ _6 r! x4 a* d) {
! |& w" ]7 f" P3 ?* o

/ m# y7 g. }5 y6 ?9 w4 {  C
7 l7 d+ H0 i3 |, E9 x, K
0 _7 u, c, K* b3 D2 B福建省志人物志(上)中有姚姓人
7 Q% G, ]- P' [0 \7 S- `6 z9 f! p& T; c5 P, N- A) _/ ^* d* j6 @
姚启圣,字熙止,又字忧庵,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13岁考取秀才。21岁游通州时,受当地土豪侮辱。姚启圣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得授通州知州,上任后,即处死土豪,再弃官而逃。后为救二少女,杀死两名清兵,不得已逃匿江湖。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入旗籍,隶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八旗乡试,姚启圣考中举人第一名,授职广东香山知县。顺治七年(1668年),新任广东总督卢兴祖揭发平南王尚可喜等广东官员走私澳门,且多从香山县境出海。由是,姚启圣以“擅开海禁、私通澳夷”罪被革职并判处死刑。后遇大赦,在广东经商为生。; Z5 x2 v3 {2 P% j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叛清。次年,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之信亦分别于福建和广东叛清。郑经也派人从台湾渡海而来,在闽地招纳归部。清廷急命康亲王杰书南下浙江,指挥东南平叛军务。姚启圣捐资募兵数百人,投效康亲王,得以复职为诸暨知县。姚启圣善伺王意,“屡献奇谋,亲王甚器重之”。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军功升为浙江温处道佥事。
5 k* H" Q9 O: Y" ?1 j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军击败浙江、江西境内的耿精忠部队,分道入闽。姚启圣为清军前锋。耿精忠见势不利,欲降,又恐不为清廷所宥,犹豫不决。姚启圣单骑入福州劝降,胸藏韬略,议论恢闳。耿精忠瞻其风仪,深为折服,说:“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从此,福建清军得以全力对付郑经。姚启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
: b4 [/ X5 B6 A# o8 n& l& l" K- t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随清军先后收复被郑经部占据的邵武、兴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临广东潮州。据守潮、惠的郑经大将刘进忠派陈文弢谒康亲王,窥探虚实。姚启圣与陈文弢有旧交,乃合谋招抚刘进忠。六月初六日,刘进忠率部剃发降清。下半年,吴三桂将领韩大任在江西久攻不利,突围至汀州,欲下海投靠郑经。姚启圣以韩大任是骁将,“不可弃以资贼”,又单骑至其营劝降。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韩大任降清,姚启圣选其精锐2000人作为亲军。. k; r. P- i! q  \
  同年春,郑经用刘国轩、吴淑、何祐等统兵反攻,连战皆捷,把清军主力围困于海澄。福建总督郎廷相见势不妙,要求康亲王急调姚启圣部来援,表示“愿以位代”。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不数日,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唐突,“盖闽人为之用也”,建议“当先有以固闽人之心,而后贼可退”。康熙帝览奏大悦,对诸阁臣道:“闽督今得人,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2 I" ]6 Y8 l6 E0 f1 I- N
  同年七八月,姚启圣遣兵间道收复平和、漳平,并调各路援军逼近泉州。九月,刘国轩放弃泉州,集中兵力转攻漳州。姚启圣和耿精忠等合兵8000人出城迎战,冲破刘国轩的营垒,俘斩4000余人,扭转福建战局。姚启圣率部乘胜进攻,连克长泰、同安,刘国轩退守海澄。鉴于海澄与厦门、金门、海坛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启圣先后派遣张雄和黄志美到厦门与郑经议和,皆未成功。年底,姚启圣奉命在福建再行迁界。于是,“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线上安营扎寨,严禁百姓以物资接济郑军。
  {, b; Y# `. y6 N8 ]" W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郑氏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发给银牌以示奖赏。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两年内,共招抚明郑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敌,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异于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姚启圣奏请复设福建水师提督,统一指挥各地水师;又与巡抚吴兴祚造船300艘,用投诚的郑氏官兵充水师员弁,很快组成2万余人的水师队伍。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舰队攻克海坛,姚启圣等也督师收复海澄,并乘胜渡海,收复金、厦二岛。郑经仅率千余残兵逃回台湾。当时,郑经的水师主力在朱天贵率领下仍聚集于铜山,有船300艘,人员2万多。姚启圣急遣人赴铜山招抚,朱天贵率部投诚。姚启圣以功升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c7 R. m* c* ?' [+ e
  姚启圣勤于公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入闽时年54岁,“发浓黑,两眼如炬”,任总督后,仅3年时间,“鬓发皓白。”姚启圣除处理军务外,也关心地方行政。当时,大批八旗兵驻扎福建,经常骚扰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噁叱咤。稍不如意,箠楚横至,日有死者”。姚启圣蒿目伤心,在郑经退至沿海岛屿时,就上疏要求调回八旗军队,及至厦门克服,请益力,终将大部旗兵调离福建。旗兵撤离时,将驱使被虏掠的2万余名百姓同行,姚启圣又以重金贿赂康亲王,请其下令:“军中敢有挈归良民男妇者斩。”并出资30万两银子,赎回被掳百姓,让其回乡。在收复沿海岛屿后,即请“开海界,复民业”,以使闽人重获“耕渔衣食之资”。4 S3 n( @3 M; p2 w( y
  姚启圣任总督后,还兼营商业,赚取大量金钱,生活豪侈。先后捐出十七八万两银子为军费,还捐资为各府、县购置学田共1000余亩。任上整顿吏治,“贪官即刻参处,蠹役立毙仗下”;并“革除大珰,严禁火耗,开浚河道,修理桥梁”等。- }3 Y9 i5 q+ c! Q5 R
  在清军收复厦门、郑经逃回台湾时,姚启圣主张乘胜追击,攻取台湾,曾请求清廷“亲率舟师,剿灭台湾,永除后患”,但未被采纳。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清廷与郑经议和,许郑经准其以“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圣亦可也”。郑经允议,要求以海澄为互市公所,因姚启圣反对,和议未成。康熙二十年(1681年)五月,姚启圣探知郑经病亡,台湾发生争权内讧,权臣杀郑克[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TempPic\]E%ZW%2TUTFG2YZ5L2[VS9K.tmp[/img]立郑克塽,便再次上疏朝廷,建议进攻台湾,得到清廷支持。八月,康熙派施琅回任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攻台。
/ D0 j: R# Q9 L$ F3 C6 m5 t# }' t  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曾得姚启圣多次推荐。但施琅到任后,与姚启圣在攻台战略上发生分歧。施琅主张在夏季南风盛发时出兵,先攻取澎湖;姚启圣则主张在秋冬北风季节出兵,兵分二路,一路由施琅率领进攻澎湖,一路由他率领进攻台湾北部的淡水。因彼此争持不下,攻台战事一拖再拖。最后,康熙支持施琅,让施琅独掌水师,命姚启圣居后“催趱粮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水军进澎湖,3个月后,郑克塽、刘国轩投降。在军事行动中,姚启圣的后勤保障出色,“殚心催趱粮饷,挽运不匮,加以厚资犒赏将弁,三军莫不激励思奋”。但在收复台湾后,施琅晋封靖海侯,爵列第一,而姚启圣却未得任何封赏。同年十一月,姚启圣患背疽,愤恚而卒,死时已“囊无数千之积”。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等,后由其幕僚合编为《闽颂汇编》。
& p& W- s$ O6 M2 k9 k+ Q( {% B- Y* E- V/ T, I
& i, c# v/ k/ q
  姚怀祥,字斯征,号履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世代务农,到姚怀祥时才改习儒业。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人,后数度参加会试均落第。道光十五年(1835年),赴京参加大挑,成绩一等,以知县派往浙江候补,历署象山、龙游、新昌、嵊县等县事。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署理定海县事。
7 a- M  ?0 L" I7 ?# ~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六月初二日,英国兵舰26艘侵入浙江海面,定海告警。定海总兵张朝发庸懦无能,所辖水兵仅2000名,且多属游手无赖。英舰一至,即派汉奸陈某(外号“不得已”,福建已革举人)为翻译,致书张朝发约期面谈。初四日,英舰6艘开入五奎山,向县治驶来。姚怀祥道:“我当示无畏。”便同游击罗建功往晤英海军司令伯麦、陆军司令布尔利,质问英人“何故侵犯我国土”?伯麦、布尔利十分傲慢,声称:此处原系英国之地,曾建会馆,现在某处即是,请归还原地以通商。姚怀祥答以“必须奉天朝谕旨乃可,我等不能作主”。伯麦等旋即出示已译成汉文的文书二纸,要姚怀祥“速将所属海岛、堡台一切投献,如过半小时,即行炮击”。姚怀祥见英人不可以理喻,即离舰回城。
+ a' s9 w( P9 l, G. [& N  姚怀祥回城后,即请总兵张朝发和当地士绅商讨对策,众议以为英人利在水战,不利陆战,应将水陆各军的半数撤至离城一里的半路亭处伏击,半数撤入城内防守。但张朝发反对此议,谓:“我领水师,只守海口,守城非我之责,若任英人上岸,则大事去矣。”于是各行其是,相约:在外主战者,“虽败不得入城”;在内主守者,“虽败亦不得出”。初七日,张朝发率水师与英舰战于海上,大败,伤股落水,由部下救起送往镇海治疗。守城的游击罗建功、王万年、钱秉焕和守备龚配道,一闻水师败绩,皆弃城奔逃。
0 b5 m0 M% q4 a% g& W" y8 ~  败局已定,姚怀祥仍镇定如常,对县署中执事人员说:我有“守土之义,不可不死。君等寇陷城可去。”每人发给一月薪资,随即亲率守兵登城拒战,并以土袋堵塞四门,示无退志。初八日凌晨四时,英兵攻破南门,姚怀祥身已负伤,便脱下衣冠,交给屠者阿狗,命转告家人:“我守城有责,死有余辜,汝辈寇来勿贻我戚。”然后从容赴万公潭投水死。% ~7 T) O2 I( L+ a8 t: U& f
  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将姚怀祥殉国事迹奏闻,皇帝下谕交礼部加等议恤,入祀本籍昭忠祠,但在主和派穆彰阿把持下,仅照六品官抚恤例办理。定海民众对姚怀祥极为敬仰哀悼,当其子运柩回福州时,百姓倾城哭送,并在其投水处建碑纪念。
7 m  [" y5 B# {# c4 U8 G" ], K+ G  姚怀祥长于经学、文学,著有《群经诸解》,已佚;自订诗文20卷,乱后仅余1卷,名为《履堂遗稿》。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收录其诗13首,认为其诗“诸体典赡,而出以性情。绝句有宋人风味”。姚怀祥亦工书法,端严如颜真卿,遒媚如王羲之。
" G1 Y/ f3 q/ I( @$ k4 `* U9 x9 ^- [, l! t/ Y. _

' Y* N- M4 [" d3 f; r+ _0 Z- R" q8 T6 q3 ]5 N$ b$ e
! ?: }. N; S0 Z! d( G9 E' d+ D
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官宦世家,少年即以文章知名。嘉庆十三年(1808年)成进士,次年应聘入粤督百龄幕府。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元年(1816~1821年),先后任福建平和、龙溪、台湾县知县和噶玛兰厅通判。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历著政声”。因遭同僚妒忌,于道光元年(1821年)被议革职。寻因父母相继病卒而丁忧。道光十一年(1831年),改发江苏,先后任武进、元和知县,署淮南监制同知。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福建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次年闰四月到职。
7 t& f7 S5 I2 k" ~  达洪阿,姓富察氏,字厚庵,满洲镶红旗人。生年不详。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乌枪护军随征,升蓝翎侍卫。后历任都司、游击、参将、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贵州威远镇总兵,同年十二月调福建漳州镇总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调台湾镇总兵。在台湾认真训练操防,道光二十年(1840年)赏加提督衔。
/ w- t* W2 E' f& ~! [# i  王得禄,字玉峰,福建嘉义(今台湾嘉义)人。乾隆(1736~1795年)末年,林爽文在台湾聚众起义,王得禄捐资,以武举募勇助官镇压。事平,授千总职。后随提督李长庚镇压蔡牵武装集团。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游击升福宁镇总兵,旋调南澳镇总兵。十三年(1808年),任浙江提督,不久调为福建水师提督。在任十余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告病回籍。鸦片战争爆发后,奉命协助达洪阿、姚莹防守台湾。
; X$ r$ P* Z- a0 y1 ?& g, s, c5 }  姚莹、达洪阿抵台就任道员、总兵之职时,正是东南海疆多事之秋,英国侵略者频繁派船到台湾洋面销售鸦片,还阴谋策划武力占领厦门,切断台湾与内地联系。姚莹于道光(1821~1850年)初年在台任职期间,就主张禁烟,驱逐从事贩毒的英船。就任台湾兵备道后,根据鸿胪寺卿黄爵滋“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会同总兵达洪阿出告示,缉拿吸烟者,按例惩办,致使“各处烟馆纷纷关闭”。姚莹认为:禁烟妨碍英商大利,英人不会善罢甘休,可能发动战争。因此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初指出:“简练舟师,选择将帅,修葺战舰攻具”乃“目前要务”。为整顿防务,姚莹注意处理同僚间关系,搞好团结。达洪阿系行伍出身,性情刚烈,“同官鲜与合”,姚莹与达洪阿开始也有矛盾,但待之以诚,终使达洪阿感动,亲自登门谢过:“武人不学,为君姑容久矣,自后诸事悉听君,生死祸福与共之。”并结拜为兄弟。水师耆老王得禄与达洪阿亦有嫌隙,姚莹竭力调解,“劝两人弃嫌敦好”,终使“各矢忠诚,顿忘前怨”。' ^8 B2 I! w% q2 S9 `; a4 e) n
  官员团结使台湾战备顺利进行。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后,姚莹、达洪阿即饬所属勘查、整修各处炮台。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又逐一勘察沿海各口岸,并相应作了布防。同年六月,一艘英国兵船首次窜入鹿耳门外马鬃隙洋面窥伺,台湾水师立即出击,将其逐出外洋。
4 U7 l1 o$ M  U9 [. {% \8 {  英船首次犯台后,姚莹、达洪阿更加重视战备。一面请求添造战船,招募壮勇,下令各庄头人团练义勇,“以备一旦有警,半以守庄,半出听候调用”;一面会同王得禄研究作战方略,采纳王得禄的建议:“但严守口岸,不轻与海上决战”;“凭险设伏”,或“以计诱其搁浅”,然后“设伏歼擒”。为加强战备,王得禄“自募精兵三百,出驻澎湖”,姚莹、达洪阿则分别北、南两路,亲赴沿海17个重要口岸,逐一巡视布防。
' t* t* u6 b* H+ J# F. l&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英军再犯浙江定海时,分船3只到台湾窥伺。十六日,一艘英船拖带多只舢板,窜入基隆口内,开炮攻击二沙湾炮台。参将邱镇功督率兵勇奋起反击,击中英船船桅。该船退出口外时冲礁破碎,英兵纷纷落水,清军驾船追击,毙敌42人,俘虏133人,缴获大炮10门,及“夷书、图册”等多件。2 L/ R: d0 j7 T/ r6 ^.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初五日,一艘英船又到基隆口外停泊,要求放还被俘英兵,声称每放一人,“愿送洋银百元”。台湾军民不予置理。至十三日,该兵船突进口门,对二沙湾炮台猛烈炮击,清军开炮回击。英方见台湾“人众山险”,无隙可乘,只好退去。
; d: G0 H5 D% t" |" C  英国公使璞鼎查见台湾防守严密,外部进攻难于取胜,便在广东收买台湾汉奸张从等人,把他们送回台湾作内应,妄图里应外合夺取台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底,英兵船一艘、舢板多只,携带广东汉奸黄舟等人,到淡水、彰化交界的大安港洋面游弋,等候张从等人前来接应。时张从等人早被“破获伏诛”,姚莹、达洪阿将计就计,雇用粤省渔民周梓等冒充汉奸,同黄舟等人招呼接应,把英船引至清军事先设伏的土地公港,使之触礁搁浅,然后伏兵突起,奋力攻击。结果击毙英军11人,生擒49人,擒获汉奸5人,缴获英国大炮10门及英军掠自镇海军营的铁炮、刀枪等物品。( @( Z  [* W5 l6 y. U( u: C- P
  璞鼎查连遭惨败仍不甘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中、下旬,又调集19艘兵船,并收买中国沿海草鸟船十数只,开到淡水、鹿港、彰化、嘉义等处洋面,伺机进犯。因清军防守严密,无隙可乘,只好退去。至此,英军五犯台湾,无一得逞。# t! r" i2 i- K" \
  王得禄不顾已经告老,“处于不能言之地”,毅然上书两江总督伊里布,陈述不宜与英人和谈的八条理由,敦促伊里布从速进军,收复疆土,并请伊里布代为密奏,以“上回天听”。
) x% f  J9 u( `& ]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初,闽浙总督怡良因怕英军攻台不逞,转而进攻厦门,急欲对英人妥协,两次致书姚莹、达洪阿,要求交还英国战俘,以换回英军侵占的鼓浪屿。姚莹、达洪阿认为这是怯弱的表现,“此计殊不可行”,拒绝执行。在得到道光帝批准后,将英俘除留少数头目外,全部就地处决。
+ }# m% |) _* X8 U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突于十月下旬在厦门散发《告示》两张,胡称上年八月和本年正月在台湾沉没的两艘英船是“遭风破碎”的商船,遭难之人“原系水手小民”,理应得到“保护恩待”;因台湾总兵达洪阿等“贪婪功劳”,“捏词”假奏,“以致王命误降,而我人被杀矣”,要求清廷将达洪阿等“去官正法”,“家财入官”,交与英方“分济无辜枉死之家属”。姚莹、达洪阿当即驳斥璞鼎查的谎言,指出:上年八月初九至十二日,台湾洋面虽有飓风;但到十六日英船驶入基隆口门炮击二沙湾炮台时,风已停息,怎说是英船“遭风”?“如系商船,为何开炮攻我炮台”?而“所获大小炮位多门,及夷人战甲尚在”,又将作何解释?至于本年正月大安之役,据“夷目林颠”及汉奸黄舟等人供称:“系璞鼎查自定海遣来,持书寻觅台湾逃军张从等内应,相机行事。”且所获英方掠自镇海军营之军器等物俱在,“若系商船,何有此物”?但两江总督耆英等人为了保持“抚局”,竟无视事实,要求道光帝将姚莹、达洪阿“解部审办”。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皇帝命怡良赴台查办,并指示:如姚莹、达洪阿所奏属实,“亦当筹及大局,将达洪阿撤任,带至省城,候旨办理。”怡良既妒忌台湾的战功,又恨前索英俘不得,到台后便“迫胁无知,取具结状,以实夷言”,不让姚莹、达洪阿有所分辩;并强令2人以“两次夷船之破,一系遭风击碎,一系遭风搁浅,实无兵勇接仗之事”具结,使“冒功之案”得以成立。
5 Z1 J+ A; X0 p  台湾军民对镇道蒙冤受屈和怡良“袒夷抑民”极为愤怒,纷纷到怡良住处泣诉,“为镇道申理”。当怡良下令逮问姚莹、达洪阿时,有精兵千人,“攘臂呶呼,其势汹汹”,几乎发生兵变。经达洪阿婉转解劝,“众兵乃痛哭投戈而罢”。
2 l$ U9 z" N" W% j" x8 O% b; P0 K8 X& n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八月,姚莹、达洪阿被解交刑部审讯,“台谏交章论救”,而耆英却致书京师权贵,谓“不杀台湾镇道,我辈无立足之地”。道光帝迫于舆论压力只得下旨对达洪阿、姚莹“免治其罪”,仍做革职处理。
7 `% q! Y5 h" V# c* v  姚莹出狱后,被贬至四川以同知使用。在四川期间,根据早年在粤、闽所得“异域之书”和到四川后对川藏一带实地考察,撰写《康輶纪行》,以使国人“稍习夷事”,“知彼虚实”,“以求抚驭之方”。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姚莹被重新起用,授湖北盐法道。咸丰元年改任广西按察使,咸丰二年(1852年)权湖南按察使,参与镇压太平军,是年十二月病卒于湖南军中。
& K) f: l& i5 c6 E* B  达洪阿出狱后,道光帝命其为哈密办事大臣,不久调任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咸丰元年(1851年),曾赴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后在京津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四年(1854年)死于军中。王得禄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台湾病故。6 M% ?# a1 s5 F+ X: |

7 X0 J6 V, a" j" L* M" _- a& F. r- `% _7 \: I9 D1 J1 b5 o

% @7 a# l# H8 u* [: i6 T
/ g4 ]! C: ~7 y2 Y: e( t% t- R: }) D! C1 h. O; d

$ d4 j; R! r% q* C. A) x. u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3:16:53 | 只看该作者
查遍福建所有可下载看的通志、府志、市志、县志、区志。新志旧志的人物志都看遍了,也没几位姚姓人。不知道还可以查什么?这也是我一个住西北的福建人能办到的了。不知道姚恩健三十几位姚姓人是哪里来的?
- `1 @% m/ a, E3 F6 v$ y  t6 m+ y4 m, Z. K# g+ t. d2 ?6 b
旧志
( |1 s: m0 x$ }0 h/ a6 P八闽通志闽、临汀志、汀州府志、民国厦门市志、福州府志(明·万历)、连城县志(康熙版)、南平县志、晋江县志(道光版)、福州府志(清·乾隆)、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永安县志
# A" \5 l. Y) q7 ~* Y. x地市县志) T& a8 F5 T0 y8 a! E$ v
福州市台江区志(1991~2005)、福州市志(一)、福州市志(二)、福州市志(三)、福州市志(四)、福州市志(五)、福州市志(六)        、福州市志(七)、福州市志(八)、福州市郊区志、鼓楼区志、台江区志、仓山区志、马尾区志、福清市志、闽侯县志、长乐市志、连江县志、罗源县志、闽清县志、永泰县志、平潭县志、莆田市志、莆田县志、城厢区志、仙游县志、涵江区志、泉州市志、鲤城区志、晋江市志、石狮市志、安溪县志、永春县志、德化县志、惠安县志、南安县志、晋江市志(简本)厦门市志、同安县志、漳州市志、芗城区志、东山县志、华安县志、南靖县志、平和县志、龙海县志、漳浦县志、云霄县志、诏安县志、龙岩市志(1988~2002) 、龙岩地区志、龙岩市志、连城县志、武平县志、永定县志(1988~2000)、永定县志、上杭县志、长汀县志、漳平县志、三明市志、永安市志、尤溪县志、将乐县志、明溪县志、清流县志、大田县志、宁化县志、沙县志、建宁县志、泰宁县志、南平地区志、南平市志、邵武市志、武夷山市、志松溪县志、建瓯县志、建阳县志、浦城县志、顺昌县志、光泽县志、政和县志、宁德地区志、宁德市志、福安市志、福鼎县志、寿宁县志、柘荣县志、周宁县志、古田县志、屏南县志、霞浦县志、连城县志(1988~2000)、武平县志(1988~2000)、新罗区志(1988~2002)、长汀县志(1988~2003)、尤溪县志(1986~2000) 。5 `/ A8 L3 z6 c

4 Y+ d5 y( l, o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3:4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4-3-10 03:57 编辑
$ ]. o' }; e/ U0 h2 Y$ B) z3 Z5 j; r
姚恩健《八闽姚氏源流》姚铣,子孟生,永乐甲辰(1424)进士。宜德初授刑科给事中,丁艰,请告家居;复。改工料。正统四年(1439)引疾家居七载,足迹未尝越里门。藩府大臣疏荐于朝改兵科,迁兵科给事中,进都给事中。己巳(1449)秋七月,扈从英宗征房,英宗征虏,旋师至土木,铣前驱,闻车驾陷,叹曰:“吾何之矣!”被执,虏令之跪,铣大呼曰:“我中华臣子,肯屈膝汝夷狄乎!”虏怒,与解之。一仆伯通,逊命至京,能言其详。时八月十五日。子为国子生。同邑陈钝,正统己未进士,谨谨然,傔傔迁一级,不求躁进,竞卒于王事。方其急时,贻家人诗曰:许国丹心今日尽,输忠白骨几时还?
5 H: g. s+ K. k父,处士忠,葬仙宗乡飞来山。大学士杨荣为墓志。子志大,天顺除荫入大学,知临川县,卒赠光录署丞,文林郎。( {: b) t/ B* I7 P& r  A

( j& H, T/ P; t& b八闽通志卷之六十二福州府人物:
# V1 L4 n/ \# h  r; D4 [ 姚铣字孟声,侯官人。登永乐甲辰进士第。宣德初,拜刑科给事中。丁内艰,起复政工科。正统间,引疾家居凡七载,足迹未尝越里门。藩府大臣以其才可大用,因疏于朝,乞起之。改兵科,岁己巳迁兵科都给事中。是秋,大驾亲征北虏,选侍臣扈从,铣与焉。将行,自策其必败,既旋师至土木,竟死于难。铣仪貌端伟,器局夷旷,自入仕历二十余年始迁一级,谨谨然不求躁进,竟以王事卒,士大夫多惜之,同县人陈钝、怀安县人周杰俱登正统间进士,为户部主事,是年皆以扈从同死于难。
' A" E# c* j# f3 B# ~

; q& p  `* G" n! h1 F福州府志  卷之六十一也有姚铣传姚 铣 字孟声,侯官人。永乐甲辰进士,宣德间授刑科给事,改工科,请告家居。正统初,以大臣荐,授兵科都谏,己巳从征,死于土木之难。先时,铣自誓必死,在军中贻家人诗曰:“许国丹心今日尽,输忠白骨几时还?”闻者悲之。《分省人物考》
! x% z* N7 |9 C, e
! h; M1 w2 _: }, `8 S# N. }2 Z详细出处请看本帖3#
8 v! w0 f3 d& q& ^4 O2 c$ S.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4 11: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