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祠堂、堂号和潮阳古埕姚祠堂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
发表于 2012-10-7 22:22:1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叶县在解放初期归属平顶山市管辖了"——这句话可能有毛病。
pszyyao 发表于 2012-10-7 21:34


以前,叶县隶属南阳地区,解放后的1953年前后,叶县划归平顶山地区管辖了。——这样表述,是否清楚?: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6: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卧龙姚建中

供参考:
    "叶县,以前属南阳地区,1953年前后划入平顶山地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0: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8 10:19 编辑

潮阳固有(古有)的姚姓有两支:古埕姚和古溪姚,古埕姚以姚孚为始祖,古溪姚以姚仁山为始祖。由于古埕姚发展和发达得快而早,人多势众,人才辈出,自明朝以来就是当地的大姓望族。而古溪姚发展较缓慢,今人口几千,也未见多少名人,致使世人只知古埕姚而不知有古溪姚,将古埕姚等同于潮阳姚。今古溪姚愿意认仁山公与我古埕姚三世知县公姚鼎是同辈。因此在本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古埕姚与潮阳姚是同义词,这也就是我常用 “古埕姚(潮阳姚)”的缘故。
    古溪村(今属潮南区两英镇)有古溪姚的“姚氏宗祠”,据说建于明孝宗弘治三年岁次庚戌(公元1490年)。是潮汕地区典型、完整的二进祠堂。祠堂大门上方是石刻4阳字“姚氏宗祠”门额,背后门内处是“吴兴世家”石匾据说堂号“馨德堂”,未见祠堂内悬挂堂号匾。也未听说其他地方有古溪姚祠堂。在本文中,除非特别说明,潮阳姚氏祠堂均指古埕姚祠堂。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7:30:38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昔时,光潮阳县城(棉城)就有12座姚氏祠堂。我生亦晚,知亦少,这几年多到潮阳走动,有所听闻,将情况讲讲;请补充,请指正。
     姚氏始祖祠,堂号“保元堂”。原在文光塔下西北侧,旧址就是镇六小学(今姚宗侠学校)。“正寝室祀始祖宣教(姚孚)公、二世祖致政(建中)公,左夹室祀孟(当然是三世孟房知县公姚鼎)、仲二房公,右夹室祀季房公。”即是始祖祠主祀始祖宣教姚孚公,从祀二世、三世祖,当然包括三世孟房知县公姚鼎。
     我和祖屋几个兄弟,是在镇六唸小学的。回想起来,保元堂应是三进祠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沿门厅-天井(大阳埕)-中厅-天井(小阳埕)-后厅(神龛厅)逐级升高。那时整座有盖(两天井上空加盖),临街(今中华路)的门封住成墙,已看不出两侧的结构;门厅和大阳埕变成一体,是教师宿舍或与东座的通道;中厅两侧是教室,神龛厅是办公室、宿舍和与东座的通道。东面的巷道,隔开校园和操场,巷的尽头,东北方则是铜箍厝,可能是姚姓人家。
     今天的镇六或姚宗侠学校是楼房,始祖祠旧迹已荡然无存。据说学校楼顶设有“保元堂”,有说只摆姚宗侠的先人神主牌(棉城宗亲说),有说并非如此,安放的是一世~三世祖神主牌,因孟房海门族人态度暧昧,未安放孟房知县公姚鼎神主牌(古埕宗亲理事会姚文圆说)。现在要进学校“保元堂”也不容易,要有古埕宗亲理事会的放行令。
     谈起镇六姚氏始祖祠保元堂,连异姓乡亲都赞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我不懂风水,只觉得未能收回镇六作为潮阳姚氏大宗祠保元堂,是潮阳姚氏的遗憾事。俱往矣!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7:3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9 19:31 编辑

与楼上重复,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9:3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10 20:48 编辑

七世祖祠——埕翁公祠

    公讳哲(1374~1408),字所铭,号埕翁。

    祠在塔下西边,与“镇六的”始祖祠相对,旧址就是今塔下姚宗侠公园。“祀七世祖埕翁公,并追祀六世祖野叟公”。这是古埕姚季房的七世祖祠,我祖屋年长的立德兄等,去过埕翁公祠“分糖方”。1964年我离开潮阳时,埕翁公祠是潮阳卫生学校(?,中医院锺少卿院长主持的中医学校?)。为什么现在变成用姚宗侠冠名的公园呢?

    埕翁公夫妇,是古埕姚氏的开拓奋起者和名人,在族谱中均有传,还有埕翁公祠图、埕翁公祠堂记、埕翁公墓园图。在存世的明族谱中,也只有埕翁公有此殊荣。埕翁公夫妇的后代也很争气,可说人才辈出、簪缨不断,为姚族和地方做出贡献;其子从华(姚琛之父)、从茂(姚瑷之父)公,其孙姚琛、姚瑷(明姚氏三君子之二),等等,在族谱、县志、府志均有传。

    我研究潮阳族谱后,认为埕翁公夫妇是古埕姚兴起之祖,必须在这里说说。埕翁坟墓也被毁了,县城的公祠没有了。据说井都浦东姚村(今和丰村)绵德堂是祀埕翁公和姚琛公等的,稍令人有点安慰。

     埕翁公夫妇传见楼下。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9: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pszyyao


    有关段落修改:
    古时潮州人、莆田人和徽州人,重于修建祠堂是出了名的,潮州民风有“营宫室,必先祠堂”,莆田民俗则有“营室,先营宗庙”。安徽绩溪王中梅,大有“祠堂未建,何以家为”的气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20:54:22 | 只看该作者
七世埕翁公夫妇传

                                                               仗义埕翁公传
    公(1374~1408)朵耳秀骨,富须髯多。大节有不平,辄义助不顾时。有同堂长于公者某,豺狼无亲,见从侄某少失怙,垂涎产业,辄造事迫逼勒写其租之半。公闻忿愤,姑少俟,独步至家,绍之曰“闻创置有诸”,某唯唯。公曰:“我与汝,视彼均同堂叔侄也,你创而我不佥,可乎?我无所需,惟大设筵宴,叫执笔不靳。”某信然,取原券示公。公读之勃勃,四顾无人,抓碎其契,大闹而出。讦告不休,中彼排挤,至具奏,卒于京。时幼子二赠君俱幼中,惟長子栢岗公扶柩而归。及孙享雅(纯雅)公,世为之仇。夫公之卒于京也,为义;而栢岗父子之复仇也,亦为义,一享雅门尽为义重。公之死犹生也。
                                                    (潮阳族谱卷4-P98)
姚钟尧曰:
    《仗义埕翁公传》和《贤母温惠林氏传》,两传主是夫妇,应当将二传和埕翁公行实连起来读。“二赠君”指从华(姚琛之父)和从茂公(姚瑷之父);埕翁公死时,从茂公方3岁,从华公7岁。二公都因子贵而得到皇明诰赠。
     有族人津津乐道的是埕翁公的墓地是“狮山”风水如何如何,却未有人提及公此义举、由此死于京城以及栢岗公几千里扶柩而归的事。查了公所有的孙(九世)和曾孙世系,未有“享雅公”,应是“纯雅公”。族谱卷2-P57载:“(九世)天命  字弘赋,号纯雅。系从善公之子。为人果敢,勇于行义。痛祖为讐(仇)构陷,誓报之终身。生正统乙丑(公元1445)正月初八日,卒成化甲辰(公元1484)十二月初八日。”
     在族谱中有七世祖埕翁公夫妇行实、传,还有埕翁公墓地图、埕翁公祠堂图和堂记,足显埕翁公在族中的重要地位。埕翁公是浦东姚村(今井都镇和丰村)开创者。据古埕族老姚良介绍,元潮州路总管吴士彦任满已先落籍丰欢乡发展浦东吴村,埕翁公为了古埕姚氏有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不失时机地开拓浦东,终于发展成一个姚姓村(今和丰村)。昔日(明万历十六年,即公元1588),县城塔下之西原是埕翁公祠地(今镇六小学),因其时未复建始祖祠,故埕翁公派下诸长老决议:“先埕翁而后始祖非义也,让出此地 “且减原值百金”建始祖祠。数年后始买祠之东长史萧先生故宅地,复建埕翁公祠堂(今塔脚姚宗侠公园),我祖屋先辈称之“我们的七世祖祠”。已知今日浦东姚氏绵德堂,奉祀的正是埕翁公等先祖。埕翁公的裔孙(古埕族人称为大山派),藩衍兴旺,代有人才。例如,族谱有传或县志有记载的从华-姚琛-介庵-古涯-(际春/喜时)/时益等,从茂-姚瑷-明理-继睦/继选(又名继斌)/世郁(名继周)-一兊/守贞(名迪康)-孙焜/孙炳-喜臣/赓臣/夺标-振球-应梦等诸公,都是埕翁公的子孙。光绪志载“姚琛公世孙际春、喜时、时益俱岁荐”,查族谱,十三世时益是一通公次子,却未能查到际春和喜时。



                                          贤母温惠林氏传
    母(1376~1433)严毅方正,不轻举动,不苟言笑,闺门之中,肃如朝廷。察其子孙:贤者,延师教之;其不然,必授之以方业。即族里,莫不怀其惠,畏其威焉。痛埕翁公,仗义外殂,命长子栢岗公万里舆襯,得神启告,葬大山之原。终身怀恨,略无善容。多经略,善创置,几所指划,无不成聚。盖不特创业垂统,子孙保之。且好善乐施,暗合于富好礼者。真女中之杰也!嗣后,冢子妇陈氏,封太宜人。萧氏奕世,遵其母仪遗训,无敢坠其家声。我姚中兴祖称埕翁公,而实始基于我祖妣温惠林氏云。
                                                    (潮阳族谱卷4-P108)
姚钟尧曰:
     埕翁公和温惠林氏祖妈合葬于附廓都大山,即今县城城郊岗头(凤岗)外大山。埕翁公夫妇是古埕姚中兴之祖。在四修族谱之前应当有此二传,不知何时何人撰,可能是儿子辈八世从善、从华、从茂公撰写的;也不知我族谱何时设置列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21: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pszyyao


    [明]潮阳姚氏族谱对始祖祠的记载:

“越戊子己丑(明神宗万历十六、十七年,即公元1588,1589)而(始祖)祠告成,以奉始祖宣教公及二世致政公,重大宗也。又将左隙地付孟仲二房共建祠,以奉知县宗工公、閤门公。右隙地付季房建祠,以奉云心、学士公、渚亭公。重大宗以及小宗也。即今两旁夹室,与祖祠同,焕然一新矣。”

明明白白写着三世姚鼎公(知县宗工公),被奉祀于始祖祠中,而不是在十世祖祠“一乐堂”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21:45:59 | 只看该作者
十世祖姚绍公祠,又称司马祠“一乐堂”;今是潮阳姚氏大宗祠“保元堂”。
     祠在衙前,与圣王公(双忠行祠)毗邻,今棉城中山中路是也。
     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明]潮阳姚氏族谱》卷4,有赠员外郎祖堂图(P31)和“赠员外郎祖堂记”(P59),赠员外郎祖堂就是司马祠“一乐堂”。 “堂记”道出为何叫“一乐堂”:“中龛奉我员外祖,左右二龛纳四宗焉,父子同堂,兄弟并跻,即起九泉而知,不啻怡怡如矣,故匾之曰‘一乐堂’。”明明白白,该祠只奉祀姚绍公父子兄弟,不可能和没必要奉祀知县公姚鼎和姚琛姚瑷公。
     姚绍公(公元1442~1503)讳绍,字廷述,号清扬子。进士,初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屡有升迁,终授广西布政司参议。故有少参公之称,祠也称司马祠。绍公与姚琛姚瑷公3人,是明潮阳姚氏三君子,在族谱、县志、府志、省志和全国人名辞典均有传。
    一乐堂经过一系列变化:上世纪30年代为“一乐小学”校址;汪伪时期县立第三小学;民国33年(公元1944)潮阳县立联合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会址。1946年至解放前夕,为潮阳联中、潮阳一中校址。新中国建立后,变成潮阳第一布厂的地盘,直至改革开放后,在潮阳姚氏族人和新加坡宗亲(廿五世)姚志腾先生和的努力下,在中央、省政府的支持下,姚氏祖祠“一乐堂”终于回归潮阳姚族。
      同样,在新加坡侨领姚志腾先生鼎力支持下,潮阳姚氏族人将祠堂重新修建,2005年9月落成,改司马祠“一乐堂”为潮阳姚氏大宗祠“保元堂”。





(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18 11: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