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D* C/ R3 V, X/ ?8 a7 i4 ]
这位硕士生有要为姚蓬子说几句话的意思。) {1 T4 j( H1 r. G3 q% D& q
* z; s; Z+ q7 N( x
+ a! [6 `2 a, Y% Z姚蓬子的文学作品种类多样,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翻译作品都有所涉及,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也多变。这样一位在左联时期、文协时期都有文学作品诞生,且以编辑和出版人身份活跃于同时期的文学界的作家,在后来的文学史上却少有提及,对他的文学活动的研究也很是寥寥。1996 年 6 月,徐重庆在《香港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姚蓬子与“文协”》一文,并在 2002 年将其收录于《六朝松随笔文库·文苑散叶》中。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已有多年无人说起过姚蓬子。% A% a2 s, o/ G/ B3 `
( Q6 `$ V( {# H; f% m% h0 e( i这平淡的一句话包含着无尽的叹息。主流文学史上几乎无人提及姚蓬子,对其文学研究也似乎极少。对于这样的现象,湖州文化学者徐重庆表示遗憾,于是他写了这篇文章,在文中罗列了姚蓬子在“文协”的部分史料,评价他“在现代作家中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并提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与作品?应该是当今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的课题之一”。
( o# w% w7 n+ j" E5 m+ j, O0 t6 ]. X6 J
姚蓬子身后寂寞,原因之一大概是他的“退党”行径,让他不容于左翼文坛,也不为建国后政治化的文学研究领域所容。姚蓬子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失踪”状态,直到“文革”以后,因为其子姚文元的缘故,才有人重新提起他这个过去的文人兼“叛徒”。;
v) W9 {' j3 y" v9 u3 Q: z2 X: O;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