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闻:读了。
5 q; q0 _; D8 G p$ A, p: g一、感觉祖军的翻译不够准确,带有自己的判断。0 `" P, ^$ V: t6 c2 a3 t
二、这个十六孙,走了一次江西就用没有一个住居的姚姓人承认是姚思廉的后人就不是了?结论牵强!他们知道姚勉的说法吗?读过舍人集吗?此序还有牵强的地方不一一列举。' f1 r7 G% Q4 i! x/ c/ L$ h6 b
三、怎么解释舍人集姚勉为什么要自己承认是姚思廉后人的问题?用二中说法?就这么简单?????2 C i0 n+ H- O7 ]6 d) I' }
四、按祖军翻译此序作者的意思,与你们现在对南昌姚争论的意思是一致的。既与南昌姚无瓜葛,又与姚思廉无关系,而且还是正宗的姚崇后人,请问姚崇谱系中有没有你谱的那个人?姚勉为什么会直呼姚崇的名字?怎么不用我祖某某公,而舍人集刚好称思廉为鼻祖某某公?作何解释?总之我认为此序理由太牵强,不足为据。
! V- h' U% Q6 d X; c9 B( Y; R2 K! Z, a5 d1 S6 O2 d/ U" D8 ]- m6 E
波:已找到另有丰城,早于思廉,是姚平,号丰城,云公第四世。
, u* O/ W* j4 D( E; g$ t
% p4 P8 t7 t0 O7 _闻:姚平号丰城,舍人集弘文学士之孙如何解释?舍人集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学士思廉之后也又作何解释?还有舍人集很多处都提到思廉公、丰城公、弘文学士作何解释,而且这些称谓都是相互关联的,同指一人姚思廉,又如何解释?
7 b0 J3 o$ C" y: o; W一部作品不能人为分离去读,只取一点不及其余,每一块它们都是有很强的逻辑关联的,一个诳,如果刻意要圆,需要千万理由去补,而且还难免补不全。你细细想这些道理。所以舍人集的丰城公就是指的姚思廉,不是你找的姚平,仔细读过全书的人都知道是姚思廉。
% d7 d- h! Z# a& Z" X) X' P" P这是我对姚波所提姚勉问题的学术研究解答,如果对有志研究这一问题的其他宗亲,建议认真全面读透五块资料,一、舍人集。二、彦国公谱。三、云公谱。四、思廉谱。五姚崇谱。以舍人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四块资料对比、关联研究。就会提出更多疑问。就不会那么任性的随意的去回答疑问的问题。尚明如果要发到网上,请一定将文字放大,注红,以人们读懂我的真实意思表达。谢谢!
) [% K& @- {, `9 a& N% a5 Q/ L7 J! D
波:这些资料有看,但对以文学作品来印证世系,我不苟同。
+ C3 B7 j) |7 D0 s: i( i8 [. B- d) q0 p, w3 ^& Y
闻:舎人集是文学作品吗?铭、志是文学作品吗?
( p9 D) y5 X; {5 D5 K. f什么是文学作品?先弄明白,学术论文是文学作品吗?为什么很多史论也引用诗、词。章学诚六经皆史如何说?这是史界公认的史学理论。舍人集是侄儿姚龙起收集的姚勉个人总集,不是文学作品!5 S- R p8 l; S' Q( J
% b6 D. z# B, V5 ?波:酉阳姚氏宗谱,还有明末三公谱原件还存世,保存在沅陵,据说这本轻易看不到,只写德公后, * A S) d' y/ Z$ F# N& C
闻:但要认真与舍人集对比研究,放弃舍人集的史料价值其结果没有意义,因为姚勉是谱系绕不过的一个人物。8 n% c. M, ]/ ~& U
s6 J4 B+ @% Y0 ?* Q$ a* C% q
见面,见了这些资料,有足够史料证明,人是要服真理的,你我一样。除非不是学术研究,有其个人目的,就没必要交流了。有了强硬的史料,人人都得服从。见面看资料,再交㳘。( W( }5 K2 G @; G1 m
7 ~* _8 Y* s. f4 H1 P) o波:闻闻宗亲,如果按你的指引来查证,疑点更加重重,首先,思廉公世系在老谱中的世系均不见到,始迁地址不管那本谱中都是河南陕州(汴梁)硖石迁出,这又不符合思廉公居地,而且始迁地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乱写和随意添加或更改。在始迁地不变的情况下,这又怎样能解释为思廉公后,这本《舍人集》中所指引的方向我不赞同。姚文龙公和姚勉公大致时代相同,他也指出是姚崇后裔。这又无法解释到底谁正确,或者说都不正确,都没法直接否定,按理说,文官的资料一般被采用得多,武官的资料一般被采用的少,这都无法选择、按逻辑,姚勉公早就离开姚家而去邹家入赘,他和文龙公在当地的了解度,不大可能达到文龙公所了解程度,所以我不大赞同这种方向考证。没史料证实有清楚的指出,我偏向于尚忠公是姚崇后大些,或者都不是,这要查证更多史料来佐证才行。以史料说话,是你教给我的方法。我非常感谢!至于什么时候见面,我现在很难出去,把小孩高考后再约定吧。
, ~ m& u/ E4 U0 [. c! Q5 `
闻:我看不见,要登陆,其实看不看已知大慨,我上面已经指出了问题所在,回答了那些问号,自然就清楚此序问题。 . n( D: F& [9 j9 c+ j
谱中都是河南陕州(汴梁)硖石迁出,这是云公谱客观存在的事实,这里关键又有了个姚勉,而且云公谱和彦国公谱所描述的生平都所指的是同一个姚勉,所以他就成了两谱都客观存在的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节点,弄清姚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姚勉又仅有他侄儿姚龙起为他编著的舍人集,我为什么每次提及舍人集一定要加一个侄儿姚龙起的前缀,那是来判定舍人集内容的真实性的。现在舍人集能不能作为史料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不以舍人集作为史料,又以什么史料作为研究对象?除非在河南陕州(汴梁)硖石姚崇谱的世系中找到了有一个叫尚忠同时还有一个叫尚质的兄弟的人且能连接到姚勉,就能证明你们确实是姚崇的后裔,姚勉舍人集里的史实就是错误的,也就没有探讨的必要了。
* l5 T9 D9 ^: c9 F) b
我要特别给你指出的舍人集不是文学作品,这一点必须明确,任何人把它视为文学作品,他已经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了。它是姚勉侄儿编辑姚勉的个人总集。 % L7 T% w! y) N$ F/ z0 R2 }3 [
往深里说,这是古人划分书目的知识,即现在的目录学,古人把书籍划分为经、史、子、集。舍人集就属集部,而集部就是个人总集。这种四部分类法中任何一部都是史料,也就是清朝史学家章学城说的六经皆史的含义。网上有这方面的知识,你搞明白了也就不会说舍人集是文学作品了。这一课在大学文理学生都要学,因为是工具。
* S4 e# A0 Q J( j
波:网上有人说:“不好意思,我读书真的不多,比如经、子、史、集,确实不懂,这不是谦虚,是事实。但这也好,可以明白简单道理,我知道不是所有《集》都能做史料,比如《鲁迅全集》肯定不能用作史料,且鲁迅本人连鲁都不姓,听说是姓周。” 9 x B( T g- ?1 A
闻:按古人四部分类法,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鲁迅全集、茅盾全集属集部。集部中如鲁迅全集中收录的鲁迅年谱,茅盾全集中收有茅盾年谱可不可作史料?如果研究的是作者一度时期发表文章的年代、背景或其他,此文章可不可作为史料?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是史界公认的史学理论,不是某一人自想的。
: n( y0 f9 m% q' \1 C
如果集部不能作为史料,反证就是章学诚理论错了,而舍人集真的又属集部,那也不能成为史料了。所以我们研究、探讨、交流的问题就没必要了,因为理论都错了,它不能作为史料了,也拿不出姚勉的其他史料了,连宋史都没有他的史料。还怎么去研究、探讨、交流。
B2 K5 a1 f) g7 [$ p. K5 x
舍人集能不能成为史料?讨论双方对史料认可能不能达成一致及共识?是此问题研究、交流、探讨的关键。如果各说各的,就进行不下去,也没多少意义,还浪费时间。
: ^ d8 l3 c- H' S7 T' 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