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06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楊時撰)《龜山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6 01: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楊時撰)《龜山集》2 m; _% a0 C  M9 T$ d
. K* |; h' z' P% y

$ i3 F6 X2 q8 P, w. \3 p0 i卷五% x) c7 c/ B1 Q  d4 I9 {& f+ S
經筵講義
  _* L! D! A$ x$ x- A$ s$ Y. \! f《尚書》“吉人為善”節
) m% s1 ~4 q/ j: h9 R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所謂吉人者,以其德惟一也;所謂凶人者,以其德二三也。蓋誠則一,不誠則矯誣妄作,故二三,此吉、凶所由分也。舜雞鳴而起,禹思日孜孜,寸隂是惜為善,惟日不足也。丹朱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為不善,惟日不足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孔子於禹無間然,人君所當法者,舜、禹而已。夫世之亂亡之君,非盡無欲善之心,而天下卒至於不治者,以其見善不明,而所謂善者未必善故也。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於致知,致知所以明善也。欲致其知,非學不能,故傅説之告其君曰“念終始典於學”,以此。- V1 s' U4 ^( ?- a# U

6 t9 h8 ?% r# O  A/ e
1 |* f" o, h; t. C7 r- q" P2 I& o2 S6 O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4:19 | 只看该作者
卷十八% \% h" G% u$ F  w* h( E
; {5 l5 j" b/ m; f, l
答李杭# M" m. W$ D; w6 L( e% p
良佐足下:某愚,不知力學,未足以窺古人大體。凡平居毫聚銖積而僅有之者,皆陳腐熟爛,無以誇示流俗,故膠口自絶,不敢輙出一語與時相聞。犬馬之齒已衰矣,而碌碌猶無聞焉,蓋孔子所謂不足畏者,宜士大夫之所憫笑背而去之也。足下乃過自貶損,若有求於不肖者,其所稱道,語皆過情,雖名世有不敢當者,僬僥之童,付之以千鈞之重,非其任也,故捧讀愧汗,踧踖不寧者累日。雖然,某則陋矣,而厚意不可以虚辱,昔嘗側聞先生長者之餘論,試一言之,足下自擇焉。夫今人與古人之學異,來書論之悉矣,此不復道。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舜、跖之相去逺矣,而其分乃在乎善、利之間,則為堯、舜者,亦力於為善而已。顔子曰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論顔子之學,則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此古之人用力,可攷而知也。夫聖人,人倫之至也,豈有異於人乎哉?堯、舜之道曰孝弟,不過行止疾徐而已,皆人所日用,而昧者不知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日出而作,晦而息,無非道也,譬之莫不飲食,而知味者鮮矣。推是而求之,則堯、舜與人同,其可知也已。然而為是道者,必先乎明善,然後知所以為道也。明善在致知,致知在格物,號物之多至於萬,則物將有不可勝窮者,反身而誠,則舉天下之物在我矣。《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凡形色具於吾身者,無非物也,而各有則焉,反而求之,則天下之理得矣。由是而通天下之志,類萬物之情,參天地之化,其則不逺矣。夫入德之門,有宜先傳者,有後倦者,其序不可誣也。若洒掃應對,則門人小子所宜先傳者,茍於成人而復使為之,則或倦矣。然聖人所謂性與天道者,亦豈嘗離夫洒掃應對之間哉?其始也即此而為學,其卒也非離此以為道,後倦焉者,皆由之而不知者也。故曰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某之所聞如此,足下試思之如何?老倦艱於執筆,辭不逮意,幸亮之。% v$ ^& }& G) P9 E" L- e3 h

3 ^8 ^8 B" y, P0 ~* N答吳敦智
( l( ~5 @: l! y  t某嘗謂舜、跖之分,在善、利而已。使世無科舉足以取榮利,則父不以詔其子,而士不以學也,如是而不為跖之徒也幾希。足下乃獨切切然以明善為急,其度越世人逺矣,勉而卒之,無怠而止焉,則其終為舜之徒也必矣。所示間其旨已具李君書,此不復言,取而觀之可也。幸照亮。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3:38 | 只看该作者
卷十四! s) K# E* @% g6 p% `5 R8 U) r
答問) H5 d6 P8 ~. {( W  W
問: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説者謂有高明之至德,有中庸之至德,君子以高明者人所難勉,中庸者人所易行。故以人所難勉者立己,而以人所易行者同民,將使人人能之。其言民鮮久矣,蓋上失其道非一日也,而攷之《中庸》,則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惟聖者能之。又曰舜其大知也,與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又曰囘之為人,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夫君子得是而時中,聖人依是而遯世,進為撫世莫如舜,退隱就閒莫如顔,然且有所執,有所擇如是,果人之所可到。然聖人以民鮮久矣言之,則中庸者,亦人之所易行矣。願究言之,使學者有所適從。
9 a/ _4 i+ e, H$ f" e答:道止於中而已矣,出乎中則過,未至則不及,故惟中為至。夫中也者,道之至極,故中又謂之極。屋極亦謂之極,蓋中而高故也。極高明而不道乎中庸,則賢智者過之也;道中庸而不極乎高明,則愚不肖者之不及也。世儒以高明中庸析為二致,非知中庸也;以為聖人以高明處己,中庸待人,則聖人處己常過之道,終不明不行,與愚不肖者無以異矣。夫道,若大路行之則至,故孟子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其為孝弟,乃在乎行止疾徐之間,非有甚高難行之事,皆夫婦之愚所與知者,雖舜、顔不能離此而為聖賢也,百姓特日用而不知耳。
- k* A8 j5 g$ F7 l' M$ M問:堯曰咨爾舜,天之歴數在爾躬,允執其中。《書》言天之歴數,而繼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然後至於允執厥中。仲尼所叙,其略如是。將所謂中者,已在乎人心道心之間,特在夫精一以執之耶?將當時之人,不足語是,故略之耶?未諭其旨。
! P* z& N3 V# g. g答:道心之微,非精一其孰能執之?惟道心之微,而騐之於喜怒哀樂未發之際,則其義自見,非言論所及也。堯咨舜,舜命禹,三聖相授,惟中而已。孔子之言非略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5:23 | 只看该作者
卷二十五
; ~; l" k8 b  P2 `6 p7 ~" Q/ ]- l! U% ~
《書義》序
, a2 {, e+ `; ]3 y7 [+ J, s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動,書者記言之史也。上自唐、虞,下迄於周,更千有餘年,聖賢之君繼作,其流風善政可傳於後世者,具載於百篇之《書》,今其存者五十有九篇。予竊以一言蔽之,曰中而已矣。堯之咨舜曰“天之歴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夫三聖相授,蓋一道也。貴為天子而以天下與人,窮為匹夫而受人之天下,其相與授受之際,豈不重哉?而所言止此,《仲虺之誥》稱湯曰“建中於民”,箕子為武王陳洪範曰“皇建其有極”,然則帝之所以為帝,王之所以為王,率此道也。予故以一言蔽之,曰中而已矣。夫所謂中者,豈執一之謂哉?亦貴乎時中也。時中者,當其可之謂也。堯授舜,舜授禹,受而不為泰;湯放桀,武王伐紂,取而不為貪。以至為臣而放其君非簒也,為弟而誅其兄非逆也。《書》之所載,大倫大要,不越是數者,以其事觀之,豈不異哉?聖人安為之而不疑者,蓋當其可也。是《堯典》之書,為讓舜而作,而其名謂之《典》,言大常也。蓋茍當其可,雖以天下與人,猶為常而已。後世昩執中之權,而不知時措之宜,故狥名失實,流而為子噲之讓、白公之爭,自取絶滅者,有之矣。至或臨之以兵而為忠,小不可忍而為仁,皆失是也,又烏足與論聖人之中道哉?國家開設學校,建師儒之官,蓋將講明先王之道,以善天下,非徒為浮文以誇耀之也。以予之昏懦不肖,豈敢自謂足以充其任哉?姑誦所聞,以行其職耳。然聖言之奥,蓋有言不能論,而意不能致者也。諸君其慎思之,超然黙會於言意之表,則庶乎有得矣。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3:23 | 只看该作者
卷十三8 k0 b) C$ w8 S" H" A+ R% G) }
語録四$ y' b/ h6 {8 S$ Z4 j: }/ l& \% s1 T
舜在側微,堯舉而試之,愼徽五典則五典克從,納於百揆則百揆時序,賓於四門則四門穆穆,以至以天下授之而不疑。觀其所施設,舜之所以為舜,其才其德可謂大矣,宜非深山之中所能久處。而為舜者,當堯未之知,方且飯糗茹草,若將終身,若使今人有才氣者,雖不得時,其能自已其功名之心乎?以此見人,必能不為,然後能有為也,非有為之難,其不為尤難矣。只如伊尹耕於莘,非湯三聘則必不起;諸葛亮卧草廬,非先主三顧亦必不起。非要之也,義當然也。以諸葛之智,尚知如此,又況不為諸葛者乎?然則居畎畆之中,而以天下為己憂可也,或不知消息盈虚之運,犯分妄作,豈正理哉?
8 U/ K9 z1 M) s. Z舜可謂無為,有天下初無所與,其任九官,去四凶,視其功罪如何?舜無毫髮之私也。
5 ?7 b2 M7 r# c2 s7 u/ S: [讀書,須看古人立意所發明者何事,不可只於言上理會。如萬章問象日以殺舜為事,孟子答舜所以處之之道,其意在説聖人誠信無偽,此尤不可不知,若從枝葉上理會,只如象欲使二嫂治朕棲之語,此豈可信?堯在上不容有此等人,若或有之,不知則已,然堯於舜既以女妻之,其弟如此,豈有不知?知則治之矣。
. c& ^" {/ a# E2 X' j4 K孟子所言,皆精粗兼備,其言甚近,而妙義在焉。如龎居士云:神通并妙用,運水與搬柴。此自得者之言,最為適理。若孟子之言,則無適不然。如許大堯、舜之道,只於行止疾徐之間,教人做了。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2:30 | 只看该作者
卷十, Y! D- }: v1 C: w% l9 r: R
語録一
& i3 H4 w- S# c, P2 U舜跖之分,利與善之間也。利善之間相去甚微,學者不可不知。
1 f3 O" \) [0 B- [' V$ E6 N或曰:德而已矣,奚取於聰明?曰:徒取其德,或有有德而不聰明者,如此則人得以欺罔之,何以濟務?故《書》稱堯、舜、禹、湯、文、武,皆言其聰明,為是故也。
8 t8 x% P1 @" U  a1 @- q, m8 \. M% F  ]孟子稱舜,象憂亦憂,象喜亦喜,此語最宜味之。夫舜之意,唯恐不獲於象也,則象喜舜自喜,夫豈有偽乎?是之謂不藏怒,不宿怨。& V) b# v& b. W2 J6 a0 W
問:象日以殺舜為事,而舜終不為所殺,何也?曰:堯在上,天下豈容有殺兄者乎?此語自是萬章所傳之謬,據所載但云象傲而已。觀萬章之言,傲何足以盡之,其言殺舜之時,堯已妻之二女,又使其子九男百官,皆事舜於畎畝之中,象必不敢。但萬章所問,其大意不在此,故孟子當時亦不暇辨。
- n" t/ R( Y3 S6 n孟子言舜之怨慕,非深知舜之心,不能及此。據舜惟患不順於父母,不謂其盡孝也。《凱風》之詩曰“母氏聖善,我無令人”,孝子之事親如此,此孔子所以取之也。孔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若乃自以為能,則失之矣。, @2 J" z& D. V  X  s9 b- X+ D
顔子所學,學舜而已。蓋舜於人倫無所不盡也。以為父子盡父子之道,以為君臣盡君臣之道,以為夫盡夫道,以為兄盡兄道。此孟子所謂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者也。孟子所憂,亦憂不如舜耳。人能以舜為心,其學不患不進。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1:27 | 只看该作者
《論語》“慎終追逺”章
! p3 ]! `9 Y5 B  g& J7 V  w曾子者,孔子弟子曾參也。孟子曰: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足以當大事。則大事人子所宜慎也。故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夫一物不具,皆悔也,雖有悔焉,無及矣,此不可不慎也。春秋祭祀以時,思之所以追逺也。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則孝子所以盡其心者至矣。今夫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則其生厚矣,有妻子則慕妻子,知好色則慕少艾,仕則慕君,而不能終身慕父母者,因物有遷也。至於追逺,猶且慎之而不忘,則終身慕可知矣。以是而帥之,民德其有不歸厚乎?歸者,反其生之謂也。孟子曰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蓋舜自三十登庸,至於五十則備此三者,而未足以解憂,惟順父母為足以解憂,故五十而慕,孔子獨於舜見之矣。舜之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者,無盛於此也。人君所宜取法者,舍舜何以哉?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1:46 | 只看该作者
卷六. h/ {- s4 I) q0 Q! o
辨一1 P" d% }/ I, c- l- M- t
《神宗日録》辨
1 v0 l6 n; D" z- r% |) x2 V* f# l上問:唐太宗何如主?對曰:陛下當以堯、舜為法,唐太宗所為不盡合法度。末世學士大夫,不能通知聖人之道,故常以堯、舜為高而不可及,不知聖人經世立法,常以中人為制也。! n+ H5 R& w& l; w% d
夫道,止於中而已矣。聖人經世立法,非固貶損,以中人為制道,固然也。故堯、舜、禹三聖相授,皆曰允執厥中而已。蓋立法失中,其過與不及,皆非聖人之道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2:06 | 只看该作者
卷八
. d. w# n- _) j) w經解8 k5 V% H' F  b; D
《孟子》解
0 P+ x! j  a: G. N/ Y1 i“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舜之臣子十有二人,而孔子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所謂五人者,孟子所言者是也。夫洪水横流,草木暢茂,禽獸偪人,則禹雖欲施功未可也,故孟子論五人者,命益使烈山澤而焚之,在禹之先;天下既平,則命益若鳥獸草木,乃在皋陶之後。蓋治人與若鳥獸草木,其先後之常序宜如此也,不同亦時焉而已矣。  l, v; R$ k* N; l% b
“若合符節”。舜之事瞽叟,與文王之事紂,其揆一也,易地則皆然,故曰若合符節。# I+ R" U9 I( o8 ~4 w. ~" I. r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堯、舜之道豈逺乎哉?孝弟而已矣。弟不弟,乃在乎行止疾徐之間,人病不求耳。伊尹樂堯、舜之道,即耕於有莘之野是已。寒而衣,饑而食,日出而作,晦而息,無非道也。孔子之相師,亦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耳,知之,則無適而非道也。
* r: g# s+ @/ g1 P6 @* V! N9 l  {“五十而慕”。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蓋人少則慕父母,而鮮能終身慕,因物有遷也,故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舜生三十徵庸,至五十則是數者具有之矣,而不足以解憂,惟順父母為足以解憂,則終身慕可知矣。言五十而慕,蓋以此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2:47 | 只看该作者
卷十一
0 C; B% o& }' V5 _+ m' F語録二# C, l1 A) I* L9 o. P+ o9 q2 o
問:舜之時,在廷之臣多矣,至傳禹以天下,而禹獨推臯陶,何也?曰:舜徒得此兩人而天下已治,故也禹總百揆,而臯陶施刑,内外之治舉矣。古者,兵、刑之官合為一,觀舜之命臯陶,蠻夷猾夏是其責也,則臯陶之職所施於外者為詳,故臯陶雖不可以無禹,禹不可以無臯陶,是以當舜之欲傳位,禹獨推之,餘人不與焉。孟子曰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己憂,而子夏亦言舜有天下,選於衆,舉臯陶,不仁者逺矣。蓋有見乎此。
+ L' d: w; R8 @( g- I* H問:成湯放桀,惟有慙德,何也?曰:横渠嘗言湯、武之功,聖人之不幸也。若論君臣之義,則為臣而事其君,當使其君如堯、舜乃是,既不能使其君如堯、舜,至其君得罪於天下而放之,豈其所欲哉?成湯之事,以言順乎天而應乎人,何慙之有?然自人情觀之,既以堯、舜之禪為盡善,則征誅而有天下,安能無媿乎?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3:04 | 只看该作者
卷十二* o0 i; R& ?% K, I: P% g% C$ d# r
語録三1 e4 ]. }- ^" X, F
君臣之間,要當一德一心,方作得事,古之聖賢,相與以濟大業,蓋無不然者。觀舜命禹征有苗,已誓師往伐,而益以一言贊禹,禹遂班師,舜以禹之班師,便為之誕敷文德,而有苗格矣。舜命禹徂征,禹既行而益有言,宜告之舜,不告舜而告之禹;禹承命於舜,及其不遂行也,宜先禀之舜,乃擅反兵而不疑。舜於二人者,無責焉可也,乃徇其所為,從而相之,益之意豈不曰禹猶舜,而禹之意豈不曰舜猶己也歟?夫是之謂一德一心。自今觀之,則益之言可以謂之沮壞成事,而禹之事為逗留君命矣。然古之君臣,各相體悉如此,古人立功所以易,而後世成事所以難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1:13:59 | 只看该作者
卷十五
) o8 R4 t7 x8 B$ k. U4 e/ ^策問
3 s4 M. A; O$ I! f, ^4 u5 c( s太極函三為一,一而三之,歴十二辰而五數備,隂陽合德,氣鍾於子,而黄鍾之實全焉。其長為度,其籥為量,其重為權,其實一也。三者立,斯民不約而信矣。故曰律為萬事根本,而舜所以同律度量衡而天下治也。周衰更秦,反古是今,變亂先王之制,無復存者。魏晉而下,因陋襲弊,律尺不同,而諸儒紛紛,無復稽正,權衡度量,至或家自為之,莫能相一。上無以攷其數度,下無以立民信,而禮樂亦或幾乎熄矣,可勝悼哉?國家審法度,修廢官,凡先王為治之具,蓋無不舉矣。而舜之所以同律度量衡,與孔子所謂謹權量者,或未備也,獨何歟?豈本末先後固有序歟?諸君講明經世之務詳矣,願悉陳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4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