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3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0 C& T' ~0 Y* h1 J8 i- r1 h1 h
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
( U+ z a" t0 Q0 f
" J* x5 g" o6 ?+ a& U& f(第一部分)
+ g! {2 g$ X2 ~; f- L- U; ~" J- B姚氏世谱( }4 d# [+ L. J7 K; I
姚墟肇姓4 Z; y+ C. X/ O
史记帝纪、世家. v% _% T% m! @; U* K
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 d) |/ q9 [ H' _8 U" i7 ?
(南朝)宋中郎兵参军闻喜裴駰著(姚钟尧曰:裴駰著《史记集解》)) K5 u) B3 J1 [2 ~$ u, m
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今沁阳)司马贞撰(姚钟尧曰: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8 W! r8 c% N" d9 S
(唐)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姚钟尧曰:张守节著《史记正义》)
4 J2 w& M$ v0 t2 ^! `明李元阳辑订(姚钟尧曰:明明嘉靖年杨慎、李元阳辑订《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高世魁校正)
+ }9 b- v* V$ k0 p* f高世魁校正& u) I+ O5 i$ G/ M8 U# g
(姚钟尧曰:以上原著这段话,表意有些含糊,令人不易理解。现在已在相关处加注,我的理解是: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编撰的。请注意原著的“明李元阳辑订 高世魁校正”)
( \6 q* ]1 H y) y! l5 M1 u' N- M$ g6 V. |, Y! _' B8 e! W1 M( `
第一世帝舜 生于姚墟,姚氏。尧妻二女,生商均,称有虞氏。7 S @4 g+ H/ o& }9 h/ l1 Z
第二世商均 食采于虞。
9 s$ p. e9 `# q6 ]! [. c7 S4 w% J第三世夷伯 商均子。& F9 O+ X' M# m% a8 k6 N
第四世强馀 夷伯子。2 S$ [+ c7 m" u/ W
第五世颉 强馀子。
) T! s/ M8 `2 N' F. W( n9 c+ A! W第六世: e% v2 g# R: ]( M* D
梦熊 颉长子。- P9 j: s3 p! x
思 颉次子。
& S. b6 H3 B$ \5 Z d第七世/ {+ \' Z8 Q$ e U: t' Y4 z+ y. s
汶 梦熊子。学豢养于刘累,以事孔甲。累败而逃,汶因失国。相君谏,以为有虞氏国家受命之事,不可绝祀,乃求汶叔思,复封于有虞。思卒,子立。
) R, U. `+ z2 ~7 r0 P* c友龙 系汶叔虞思之子。& g4 j k2 t0 M4 b4 v0 x/ R2 O
第八世寿肸 友龙子。
( l6 [5 s0 }9 D" J" x: r第九世叔仪 寿肸子。
, c' g2 \. F& @0 e% m第十世4 X8 V! W! X8 a i
康伯 叔仪长子。
$ }( F# G* y7 E! ^( |& V& E康仲 叔仪次子。
% t2 j' e3 t9 V8 |第十一世6 n S* }/ x/ |2 v4 l" t8 b
宗石 康仲子。
- L4 e3 A2 L: X4 S' x0 ~祖妫,康仲子。 0 I0 O% H1 r" e" c, \' z9 W
第十二世
: N% o7 r$ U2 C9 b/ J b世期 宗石子。忠谏於桀,为桀所灭。
, U$ K0 n2 l$ v9 T3 l+ h, c发 祖妫子。汤兴,复封于虞,谥思公。2 h X. K6 Y- `
第十三世妫方 发子。
0 K# V; l/ l8 `: v0 L. H% N第十四世振 妫方子。- {7 Y6 Q& m$ x8 K
第十五世维 振子。
S8 ]- l' T9 p+ S1 s第十六世寿固 维子。
8 |" M( d5 N& h* }5 j9 s3 s8 p& J ^3 b第十七世敖 寿固子。
! W7 q5 O3 A. y. O9 O! p第十八世胜 敖子。: d; Q% ~% w" k3 {, M! Z! N+ \: y! B% a
第十九世元捷 胜子。6 A" S" R2 F% C$ M) M
第二十世偃 元捷子。
: ?6 Y1 l7 S, _: C第二十一世姑獈 偃子。(姚钟尧曰:姚昶书、威远谱和增城谱则载“姑猛”)
2 ]$ G: _1 [- p& }第二十二世公允 姑獈子。- B; b$ U' G5 x( [! O, u
第二十三世蔺 公允子。& x( I W2 p1 }6 T6 M; G- Z
第二十四世填叔 蔺子。
/ ^8 J$ s# ?6 U第二十五世野 填叔子。
, t6 ^1 R8 T; ]' S2 g第二十六世无斁 野子。3 @( k6 Q0 ?8 J
第二十七世菑 无斁子。; D+ f5 m" }$ D# T0 j, M2 W+ @
第二十八世叔正 菑子(姚钟尧曰:增城谱载“正叔”)。 g+ j$ Q) Z* H% ^& C" z
第二十九世献子 叔正子
8 B- p- d0 f$ x第三十世亚寿 献子子。; w, w# C/ r6 h/ m4 G! ?7 R
第三十一世原寿 亚寿子。
e+ f' y$ q/ ^5 z第三十二世梦延 原寿子。
0 V) {% {; y( m6 i, y) u第三十三世阏父 梦延子。武王伐纣,为陶正。' y6 \$ J8 A) m7 y- W9 u' v
第三十四世胡公,阏父子(姚钟尧曰:胡公,或称“陈胡”公,也就是妫满。“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是为胡公”)。
* j7 Q( `: Y; }3 j2 a2 [( [$ Y第三十五世
/ h& _5 e4 z: R# Q! E' ^申公 胡公长子,名犀侯。
3 w* @1 R' n% `% D7 Z* h- w相公 名犀羊,申公弟。传公申公子, w6 M' M: B. `# p: x' J
第三十六世孝公 申公子。$ Q3 Q( g0 R- m4 W0 ^ _" t
第三十七世慎公(名圉戎) 孝公子。0 j- y2 c$ |4 q* K; N' ?
第三十八世幽公(名宁) 慎公子。+ T& t( w1 ~! P9 k3 Q+ v; v* _) @
第三十九世釐公(名孝) 幽公子。
- D( {5 U/ m, y( |2 D第四十世武公(名灵) 釐公子。
: I; v( n( k, ~! T1 u A' m3 W第四十一世
5 C' m; ? \' B5 k夷公(名说) 武公长子。
' P- C/ I% x! K% c9 K平公(名燮) 武公次子。
5 \1 o$ `1 R2 S第四十二世文公(名圉) 平公子。
! E6 s+ U' ?, K9 W第四十三世& h% h7 Z; n Q5 K
桓公(名鲍) 文公子。6 x0 D, y I3 S& |4 s& ~
(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 y" Y' _& K3 s1 `1 k* A* l
第四十四世
9 V; Q" e l6 `7 k(太子)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姚钟尧曰:既然“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就不应该是第四十四世。这是编辑错误,故此项上移到第四十三世。然而,姚昶书、姚振宗书记“太子免”为四十四世;姚昶书、姚振宗书和威远谱均记为“五父佗”。详见姚昶书P104—111)。
; O8 D, l! H0 n厉公(名跃) 桓公子; h3 h( I# c' Y0 w% ?2 K
利公 桓公子。 }7 C, |. C& y$ L N# K# d
庄公(名林) 桓公子。7 O. k5 a* C" _
宣公(名杵臼) 桓公子(姚钟尧曰:姚昶书 第四十四世 记:太子免,厉公跃,庄公林,宣公杵臼;不载“利公”。 因此,莆田旧谱“利公 桓公子”可能是“厉公 桓公子”的重复,“厉”与“利”可能同音)。
! @1 U8 p+ Q- @8 J) }完公,五父佗之子。陀死,与庄公太子御寇善。庄公娶嬖姬生欵(款),欲立为太子,乃杀御寇。完惧祸及己,改姓名曰田完,逃于齐,(齐)恒公使为工,懿仲妻之以女。卒谥敬仲。(姚钟尧曰: “完公”就是“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姚昶书和增城谱记:完公是厉公之子;完公长子是穉公,讳孟夷。但姚昶书记完公是第四十五世)5 J6 c, o) k" J3 c* L
姚钟尧曰:敬仲陈完公,逃离陈国仕齐为田,形成了田齐派。从以下第四十五世至第五十二世,莆田旧谱既记陈国派也记田齐派。
* }1 P# R: J+ Y1 M" ~# M$ K& T/ I第四十五世(姚钟尧曰:增城谱四十五世至五十世诸公,与以下所列不相符), I0 d- K: ~5 K5 T2 r9 `) X9 W
穆公 宣公子,名疑(款)。% W" n% s0 q# b: w& ^+ A
穆(穉)公 完长子(姚钟尧曰:疑“穆公”是“穉公”之误)。+ g4 S# o. s- R; J' A" N: g B
蜜公 完次子。/ b6 K8 r5 q1 F6 i& l. B
伾公 完三子。
) l3 d$ \4 L; H7 _3 t, {洙公 完四子。
7 \( h" M8 \8 g( n* k4 r% u宰公 完五子(姚钟尧曰:以上完公五个儿子,疑所载有误,待考)。! A4 ?( {4 q6 R3 J
第四十六世 e3 K0 ^4 k! l: P
共公 穆公子,名翔(朔)。
- _- ?- `* s) b伯考 穆公子) c; }5 r! w* M) m P2 S. T
姚钟尧曰:以上,第四十三世免公、第四十四世和第四十五世诸公的记载,与姚昶书大不同。笔者倾向姚昶的考证结果。
Y" x( D$ s+ _: a第四十七世
$ s7 ?0 x& u0 W灵公 共公子,名平国3 F5 y7 H5 ?" ?) [) g; g+ i( C
续公 伯考子
8 [/ I/ }$ n3 E第四十八世. M. \5 _; g+ R( X7 u
成公 灵公子,名午( ~- O, c1 u1 D% c3 ~3 D& h) q
文公 续公子3 S7 v+ H% T, Z! o* H" R) L
第四十九世' f% z4 f- c5 U& K E
哀公 成公子,名弱(溺)
9 G4 u+ @. p' B! {7 Q) P* m桓公 文公子2 d7 S. l: z' \- M+ W) |! c
第五十世
8 D: D# O7 H( h! j- @' |4 }' m& ]惠公 哀公子,名吴
1 ]! C1 ]4 e7 u; E5 n) i* M武子 桓公子
' l0 ]3 G5 ?3 K5 _' o7 s第五十一世4 i5 x. p5 Q8 k. W
怀公 惠公子,名柳
& _4 r8 D t$ n僖子 武子子
p6 o+ p$ ~8 w- N第五十二世
' Q6 Y7 `( `4 S- p9 u(陈)湣王(湣公) 怀公子,名越。四年楚灭之(姚钟尧曰:二十四年楚惠王杀陈湣公,遂灭陈。是岁孔子卒)。
5 H' x, R# j% \! C# b成子 僖子子' h* Z0 L1 a) W9 r
第五十三世襄子 成子子' N+ `; u: |6 s
第五十四世庄子 襄子子1 a* Y: N! }+ I9 s1 _
第五十五世太公 庄子子, @( @& |* D3 z+ O+ U9 v0 {
姚钟尧曰:十六年乙未,太公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自是称田侯,纪田齐元年。
3 u# I8 X3 I6 |, P第五十六世桓公(侯) 太公子& Z; m6 _, q3 r: P
第五十七世威王 桓公子。名国(国名)齐,戊子始称。
' V2 { _5 q3 B第五十八世宣王(名辟疆) 威王子3 ~, ]# t! N4 [0 c+ g) t) t$ U: x
第五十九世(齐)湣王 宣王子
8 g( V0 ]+ y! T. p4 M$ c第六十世襄王 湣王子
7 r8 r) r9 ]2 u第六十一世7 B/ W( q0 C. |% Z0 D7 H, d1 [
(齐王)建 襄王长子,降秦国灭; E% y1 J. `7 R, D
假 襄王次子,齐立为王' {5 `9 U* _) [& \: O3 x
第六十二世. w( I7 w8 \1 c* m" c1 Z4 a6 E
嘉建 假长子,不食而死 i, L+ r A! s: H1 L) L
脩建 假次子,逃难改姓王
4 e7 t% j# s) b良 (齐王)建三子。见秦兵入宫,以奔走折足,得免诛死。
: D: h. ?1 h) i' n) X$ [第六十三世
' {( \/ P" N( s4 P. }$ A. o" e安 嘉王子,项羽立为济北王
. l1 @5 r1 O7 ]- D* h疾祐 良长子。汉高八年,诏齐楚大族徙关中,家长陵。
1 f9 N$ N, A0 ]5 \) o" j疾祚 良次子。
* r; p( |0 o& I第六十四世# \2 {5 u4 N& l2 s6 m
昌 疾祐子。女为景帝后,生武帝。% l+ o3 R- L: z2 J8 C6 Y
留 疾祚子。
7 u* u) j9 b) Y3 d& f4 G第六十五世3 n) E9 O' c+ _9 T3 u5 R4 n7 N
蚡 昌长子,武帝时封武安侯,太尉,六月癸己为丞相
7 g3 H6 l% R; X" G' N+ J胜 昌次子,以盖国封靖侯。
4 O+ y9 X1 ?2 O9 d牟 留子。以子贵封大司农。
; y% z8 g7 I3 L% n" {6 f第六十六世
) e! e/ o; h' E- B% \2 y梧 蚡之子。武安侯。元朔三年坐衣襜,榆入宫廷中,不敬,国除。- @: ^3 W7 N3 c# T* s
偃 胜子。靖侯。元鼎五年,坐□(□=酉+守,同“酬”或“醻”)金,国除。2 P4 w2 p+ c- f4 ^% x. a
延年 字子宾。牟长子。昭帝朝以材战略给事大将军,光后拜大司农。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
+ Y! E" z$ x! C& v$ y8 \姚钟尧曰:以上可视为第一部分2 x# F/ {7 Q- k3 d
8 P3 c* W4 E5 k(第二部分)
+ X( W1 t+ j. I: R姚氏族谱,唐丰城瀛洲学士裔孙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姚钟尧曰:这句话简单而含糊,贞观六年思廉公奉旨创修姚氏族谱吗?迄今未得史证和文证。)( T' R/ y( z+ H* a. u2 k! L/ {
第六十七世渊 大司农(延年)子。见父被收,即逃吴兴郡而改姓妫,卜居于霅溪之崖。
) A) {- c+ ^4 m8 a第六十八世徵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 o1 n. j, _* B( G
姚钟尧曰:东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始置吴兴郡。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姑且听之;可认为是我姚先辈对吴兴郡的美好感情,因为在敷-信公(吴)时期,吴兴郡是姚氏望出之郡。
9 F0 p$ d8 x; G0 h& _0 \5 L+ W2 u第六十九世平 徵之子。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始复姓姚氏,为吴兴起家之祖。
; F. J! y) s2 Z2 F第七十世姚丰 平之子。新莽篡汉求舜后,封代睦侯。
) c6 E* H( L! s; u1 G; C6 [第七十一世恢 莽乱,与父丰复归吴兴而家焉。- i. B, ]: `( |. ~6 ]9 H
第七十二世显 恢之子。隐居不仕,钓於箬川,号箬泉醉翁。
0 h1 H" c6 l1 E6 E* O1 f第七十三世奕 显子,西陵县长。; Z) B) n6 ~) X/ z
第七十四世敷 奕子,武骑帝侍。
: ]7 |; {. T/ b姚钟尧曰:田恢的裔孙敷改妫复姚,迁居吴兴武康,其后姚姓一直不变。莆田旧谱对此没有特别说明,幸下文有:
3 l1 I. S$ m& \: p$ i“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 z) V! Z: J7 R' J" i2 ]4 i. F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 间接补充说明。
& q5 N9 Q) Z( _9 B7 {$ S第七十五世( V! Q, X }0 g1 x6 `
膺 敷长子,字彦和,累官至少府
7 h5 T! d( f e# Y5 N b! G% v- K信 敷次子,吴选曹尚书。
$ Z( K" j! u* b+ ^4 R# G第七十六世2 k3 p: x, U6 I% p9 I
伯 膺子。太守,诸葛亮辟为丞相椽。6 @4 |, _- L! k$ b$ J; F! @
逄 信长子,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使匈奴,拘,因为赤亭羌之祖。
" S5 G! U [0 H9 d4 H) ]姚钟尧曰:这是陇西南安赤亭羌姚之祖的另一种说法。
3 ?1 z! \% v& B* k巡 信次子,湖山自乐,号默叟。/ ~2 V: F$ P0 ~; J* T0 r1 z
第七十七世子恒 巡子
0 R6 a1 h( ?$ Q' J: z- R- D第七十八世墨 子恒子
# w6 B( S$ w. k" ?( M第七十九世和 墨子
$ ]/ k" m8 {/ l2 |- v l/ |第八十世嶽 和子。王逊知宁州,拜为大将,大破李骧有大功,以谗言谏黜。% A& Q6 S, v* W
第八十一世杰 嶽子。痛父诽命,洁身不仕8 A* z* g0 T- S( Y: g7 A
第八十二世度 杰子。/ a- N7 a9 Y9 Y8 Z* q1 Y" z; ^
第八十三世元 度子。
8 K+ O6 u4 K2 K, l第八十四世汾 元子。隐居不出征召
( C$ t( O2 y7 `9 r, z+ D第八十五世" s) B' V$ V) [
纲 汾长子。事魏,徙家陕州。( b% u& G9 `& g
纪 汾次子。
; m. H2 X8 M% n! V菩提 汾三子。
+ H! d& G2 X7 P/ ]+ Y' A第八十六世
* G9 }' K0 \. a: z3 T& @宣业 纲子,梁吴兴郡公。
! p+ J( M# k" |( z- H; m( s( W& p僧坦 菩提子。官随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晋爵北绛郡公2 E# |% g [0 ?
从第八十六世起,吴兴武康姚又衍蕃为万年姚(或称京兆姚,可以思廉公为标识)和陕州姚(可以姚崇公为标识)两支。
4 X: r6 U7 C2 b; [$ m1 Y, ~2 M/ c. G% S
1 i! S: V( D; z4 i1 @, i4 O(第三部分)/ t# g' k d8 c) |# L
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 A Y6 _2 z2 `4 H5 }.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十二世孙增坦(垣),随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陕西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随(隋)汾州刺史,生详 (祥)。) M' P; [# h ^7 K0 a7 m u- v
姚钟尧曰:以上这段文字,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一模一样。, ]- ^, ~, Z( S# J* Z% C
# L" `+ @3 ~" G
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止
7 B( i/ e P. s3 {4 W姚钟尧曰:5 o2 a" w1 M. B, m. \+ S1 ^
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只如此表述,不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的名单。& F- }, _5 |/ g3 y B9 V
以上可视为第三部分,录自姚天赐谱P94,实际是莆田旧谱《姚氏家乘》谱页,版心题 “姚氏家乘 廿六”的后一面。: `# @9 |8 d+ H
吴兴武康姚出有唐宰相姚璹和姚元之(姚崇),《新唐书》有宋祁编撰的唐宰相世系表,当然分别包括姚璹家族世系表和姚崇家族世系表。前者有从(八十六世)僧垣(僧坦)公到(九十世)姚璹公到(九十六世)衮公的连续世系,后者有从(八十六世)宣业公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六世)圭/进公的连续世系。所以说,“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司马迁、思廉公和宋祁‘编撰’的。”
. Q3 v. E) I/ ^( V+ N7 [" l" J5 z# N1 o
) i0 J1 }9 ?3 c, F; Q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