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71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二):郑重推出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3 11:0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潮阳姚廿七世  姚钟尧  编纂
2014-06-23
河南巩县鲁庄姚氏是唐相姚崇公后,祠堂曾有柱联曰:
系出虞后莫能考;代当明初有可详
道出了不知世系源流的缺陷、遗憾和无奈。
1991年莆田姚天赐公,已向鲁庄姚氏祠堂姚太松提供了他编纂的《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简称姚天赐谱),其中含一世虞舜到九十二世姚崇公到九十二世合到一百零七世姚才到一百零八世恭宽信敏惠的世系行实(即可编成陕州姚百世世系表),可弥补缺陷和消除遗憾。
笔者的《虞舜姚公百世世系简表》推出后,有网友问“有陕州姚吗?”我回复道:“可以依据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姚氏世谱》和姚天赐谱,从‘第八十六世宣业公’往下另详陕州姚世系”
本文正是在“虞舜姚公百世世系简表” 基础上,根据莆田旧谱《姚氏世谱》编纂“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比较偏重姚崇公派。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

(第一部分)
姚氏世谱
姚墟肇姓
史记帝纪、世家
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
(南朝)宋中郎兵参军闻喜裴駰著(姚钟尧曰:裴駰著《史记集解》)
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今沁阳)司马贞撰(姚钟尧曰: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唐)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姚钟尧曰:张守节著《史记正义》)
明李元阳辑订(姚钟尧曰:明明嘉靖年杨慎、李元阳辑订《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高世魁校正)
高世魁校正
(姚钟尧曰:以上原著这段话,表意有些含糊,令人不易理解。现在已在相关处加注,我的理解是: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编撰的。请注意原著的“明李元阳辑订  高世魁校正”)

第一世帝舜  生于姚墟,姚氏。尧妻二女,生商均,称有虞氏。
第二世商均  食采于虞。
第三世夷伯  商均子。
第四世强馀  夷伯子。
第五世颉    强馀子。
第六世
梦熊  颉长子。
思    颉次子。
第七世
汶   梦熊子。学豢养于刘累,以事孔甲。累败而逃,汶因失国。相君谏,以为有虞氏国家受命之事,不可绝祀,乃求汶叔思,复封于有虞。思卒,子立。
友龙  系汶叔虞思之子。
第八世寿肸  友龙子。
第九世叔仪  寿肸子。
第十世
康伯  叔仪长子。
康仲  叔仪次子。
第十一世
宗石  康仲子。
祖妫,康仲子。
第十二世
世期  宗石子。忠谏於桀,为桀所灭。
发    祖妫子。汤兴,复封于虞,谥思公。
第十三世妫方  发子。
第十四世振    妫方子。
第十五世维    振子。
第十六世寿固  维子。
第十七世敖    寿固子。
第十八世胜    敖子。
第十九世元捷  胜子。
第二十世偃    元捷子。
第二十一世姑獈  偃子。(姚钟尧曰:姚昶书、威远谱和增城谱则载“姑猛”)
第二十二世公允  姑獈子。
第二十三世蔺    公允子。
第二十四世填叔  蔺子。
第二十五世野    填叔子。
第二十六世无斁  野子。
第二十七世菑    无斁子。
第二十八世叔正  菑子(姚钟尧曰:增城谱载“正叔”)。
第二十九世献子  叔正子
第三十世亚寿    献子子。
第三十一世原寿  亚寿子。
第三十二世梦延  原寿子。
第三十三世阏父  梦延子。武王伐纣,为陶正。
第三十四世胡公,阏父子(姚钟尧曰:胡公,或称“陈胡”公,也就是妫满。“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是为胡公”)。
第三十五世
申公  胡公长子,名犀侯。
相公  名犀羊,申公弟。传公申公子
第三十六世孝公  申公子。
第三十七世慎公(名圉戎)  孝公子。
第三十八世幽公(名宁)  慎公子。
第三十九世釐公(名孝)  幽公子。
第四十世武公(名灵)    釐公子。
第四十一世
夷公(名说)  武公长子。
平公(名燮)  武公次子。
第四十二世文公(名圉)  平公子。
第四十三世
桓公(名鲍)  文公子。
(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
第四十四世
(太子)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姚钟尧曰:既然“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就不应该是第四十四世。这是编辑错误,故此项上移到第四十三世。然而,姚昶书、姚振宗书记“太子免”为四十四世;姚昶书、姚振宗书和威远谱均记为“五父佗”。详见姚昶书P104—111)。
厉公(名跃)    桓公子
利公          桓公子。
庄公(名林)    桓公子。
宣公(名杵臼)   桓公子(姚钟尧曰:姚昶书  第四十四世  记:太子免,厉公跃,庄公林,宣公杵臼;不载“利公”。 因此,莆田旧谱“利公  桓公子”可能是“厉公  桓公子”的重复,“厉”与“利”可能同音)。
完公,五父佗之子。陀死,与庄公太子御寇善。庄公娶嬖姬生欵(款),欲立为太子,乃杀御寇。完惧祸及己,改姓名曰田完,逃于齐,(齐)恒公使为工,懿仲妻之以女。卒谥敬仲。(姚钟尧曰: “完公”就是“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姚昶书和增城谱记:完公是厉公之子;完公长子是穉公,讳孟夷。但姚昶书记完公是第四十五世)
姚钟尧曰:敬仲陈完公,逃离陈国仕齐为田,形成了田齐派。从以下第四十五世至第五十二世,莆田旧谱既记陈国派也记田齐派。
第四十五世(姚钟尧曰:增城谱四十五世至五十世诸公,与以下所列不相符)
穆公  宣公子,名疑(款)。
穆(穉)公  完长子(姚钟尧曰:疑“穆公”是“穉公”之误)。
蜜公  完次子。
伾公  完三子。
洙公  完四子。
宰公  完五子(姚钟尧曰:以上完公五个儿子,疑所载有误,待考)。
第四十六世
共公  穆公子,名翔(朔)。
伯考  穆公子
姚钟尧曰:以上,第四十三世免公、第四十四世和第四十五世诸公的记载,与姚昶书大不同。笔者倾向姚昶的考证结果。
第四十七世
灵公  共公子,名平国
续公  伯考子
第四十八世
成公  灵公子,名午
文公  续公子
第四十九世
哀公  成公子,名弱(溺)
桓公  文公子
第五十世
惠公  哀公子,名吴
武子  桓公子
第五十一世
怀公  惠公子,名柳
僖子  武子子
第五十二世
(陈)湣王(湣公)  怀公子,名越。四年楚灭之(姚钟尧曰:二十四年楚惠王杀陈湣公,遂灭陈。是岁孔子卒)。
成子  僖子子
第五十三世襄子  成子子
第五十四世庄子  襄子子
第五十五世太公  庄子子
姚钟尧曰:十六年乙未,太公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自是称田侯,纪田齐元年。
第五十六世桓公(侯)  太公子
第五十七世威王  桓公子。名国(国名)齐,戊子始称。
第五十八世宣王(名辟疆)  威王子
第五十九世(齐)湣王  宣王子
第六十世襄王    湣王子
第六十一世
(齐王)建  襄王长子,降秦国灭
假    襄王次子,齐立为王
第六十二世
嘉建  假长子,不食而死
脩建  假次子,逃难改姓王
良    (齐王)建三子。见秦兵入宫,以奔走折足,得免诛死。
第六十三世
安  嘉王子,项羽立为济北王
疾祐  良长子。汉高八年,诏齐楚大族徙关中,家长陵。
疾祚  良次子。
第六十四世
昌  疾祐子。女为景帝后,生武帝。
留  疾祚子。
第六十五世
蚡  昌长子,武帝时封武安侯,太尉,六月癸己为丞相
胜  昌次子,以盖国封靖侯。
牟  留子。以子贵封大司农。
第六十六世
梧  蚡之子。武安侯。元朔三年坐衣襜,榆入宫廷中,不敬,国除。
偃  胜子。靖侯。元鼎五年,坐□(□=酉+守,同“酬”或“醻”)金,国除。
延年  字子宾。牟长子。昭帝朝以材战略给事大将军,光后拜大司农。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
姚钟尧曰:以上可视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姚氏族谱,唐丰城瀛洲学士裔孙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姚钟尧曰:这句话简单而含糊,贞观六年思廉公奉旨创修姚氏族谱吗?迄今未得史证和文证。)
第六十七世渊  大司农(延年)子。见父被收,即逃吴兴郡而改姓妫,卜居于霅溪之崖。
第六十八世徵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
姚钟尧曰:东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始置吴兴郡。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姑且听之;可认为是我姚先辈对吴兴郡的美好感情,因为在敷-信公(吴)时期,吴兴郡是姚氏望出之郡。
第六十九世平  徵之子。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始复姓姚氏,为吴兴起家之祖。
第七十世姚丰  平之子。新莽篡汉求舜后,封代睦侯。
第七十一世恢  莽乱,与父丰复归吴兴而家焉。
第七十二世显  恢之子。隐居不仕,钓於箬川,号箬泉醉翁。
第七十三世奕  显子,西陵县长。
第七十四世敷  奕子,武骑帝侍。
姚钟尧曰:田恢的裔孙敷改妫复姚,迁居吴兴武康,其后姚姓一直不变。莆田旧谱对此没有特别说明,幸下文有:
“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 间接补充说明。
第七十五世
膺  敷长子,字彦和,累官至少府
信  敷次子,吴选曹尚书。
第七十六世
伯  膺子。太守,诸葛亮辟为丞相椽。
逄  信长子,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使匈奴,拘,因为赤亭羌之祖。
姚钟尧曰:这是陇西南安赤亭羌姚之祖的另一种说法。
巡  信次子,湖山自乐,号默叟。
第七十七世子恒  巡子
第七十八世墨  子恒子
第七十九世和  墨子
第八十世嶽    和子。王逊知宁州,拜为大将,大破李骧有大功,以谗言谏黜。
第八十一世杰  嶽子。痛父诽命,洁身不仕
第八十二世度  杰子。
第八十三世元  度子。
第八十四世汾  元子。隐居不出征召
第八十五世
纲    汾长子。事魏,徙家陕州。
纪    汾次子。
菩提  汾三子。
第八十六世
宣业  纲子,梁吴兴郡公。
僧坦  菩提子。官随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晋爵北绛郡公
从第八十六世起,吴兴武康姚又衍蕃为万年姚(或称京兆姚,可以思廉公为标识)和陕州姚(可以姚崇公为标识)两支。

(第三部分)
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十二世孙增坦(垣),随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陕西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随(隋)汾州刺史,生详 (祥)。
姚钟尧曰:以上这段文字,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一模一样。

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止
姚钟尧曰:
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只如此表述,不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的名单。
以上可视为第三部分,录自姚天赐谱P94,实际是莆田旧谱《姚氏家乘》谱页,版心题 “姚氏家乘  廿六”的后一面。
吴兴武康姚出有唐宰相姚璹和姚元之(姚崇),《新唐书》有宋祁编撰的唐宰相世系表,当然分别包括姚璹家族世系表和姚崇家族世系表。前者有从(八十六世)僧垣(僧坦)公到(九十世)姚璹公到(九十六世)衮公的连续世系,后者有从(八十六世)宣业公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六世)圭/进公的连续世系。所以说,“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司马迁、思廉公和宋祁‘编撰’的。”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1:13:3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和姚天赐谱不直接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祖,而姚天赐谱所采用的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谱页,前者载有部分陕州姚先贤的像传、像赞;后者具有从八十六世宣业公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六世圭、进公的完整行实,笔者据此编写了以下第四部分。姚天赐谱还含有从九十四世姚勗到一百零八世恭、宽、信、敏、惠5公和林、实、通、成、端、忠6公的世系行实,因为是从河南姚氏族谱反馈而来的,不属旧谱范畴,故第四部分不列出这些世系。
以上4部分也就是万年姚的世系。

八十六世
宣业  纲子,汾孙,僧坦同祖兄吴兴郡公。

僧坦  菩提子。官随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晋爵北绛郡公
八十七世
安仁  宣业子,隋汾州刺史。

察  增坦公之长子。字宗望,号仪甫。官拜太子舍人,吏部尚书。
最  增坦公之次子。
八十八世
祥  安仁子,隋怀州长史,捡校函谷都尉。

思廉  察长子。本名简,以字行。弘文馆大学士,左散骑常侍,封丰城公。
思聪  最公之子,左庶子。
八十九世
懿  祥子,字善意。雋州都督,文献公。子三。

憕  字处平,思廉公长子。授司户参军。
恽  字处恭,思廉公次子。以侍宝郎袭丰城郡公,留守山东。
九十世
元景  懿长子,潭州刺史。
元之  懿次子,名崇。相武后、中、睿(姚钟尧曰:姚崇公相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辅助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有“救時宰相”之稱。不应该漏了“相玄宗”)。
元素  懿三子。宗正少卿。子三。

璹    字令璋,思廉公之孙,(憕公长子),班公之兄也。武后时初拜检校天官侍郎,擢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班    憕公次子。由明经历六州刺史,迁太子詹事兼左庶子。
敬文  恽长子。
敬节  恽次子。
九十一世
孝孙     元景子,壶关令。
彜       元之长子,邓、海二州刺史。子五。
異(异) 元之次子,大理寺卿。子三。
奕(弈) 元之三子,永扬郡太守。
弇       元素长子,楚州长史。子二。
冯       元素次子,通事。
算       元素三子,鄢陵令。子一。
九十二世
関  彜长子,越州长史。子二。
阆  彜次子,郫令。子三。
闽  彜三子,贵卿令。子二
(姚钟尧曰:新唐书记载彜有“闓、阆、闉”三子,不记“関、闽”)
门  彜四子,太子司仪郎(姚钟尧曰:新唐书不“门”,而记载 “闶  太子司仪郎”)。
闢  彜五子,河南丞。子二。
闳  异长子,左拾遗。子五。
閈  异次子。子二。
阀  异三子。洛州参军。
阐  奕子,待御史。子六。
闲  弇长子。
訚  弇次子,雎阳太守,右金吾将军
閤   冯长子,余千丞合人。子二(姚钟尧曰:新唐书记载冯长子为“阍  馀干丞”,不是閤)。
论   冯次子,豫州司户参军。
闻   算子,临河令。子一(姚钟尧曰:新唐书不记“闻”,而记载 “閈  临河令”)。
九十三世
係  関长子,门下典仪。
俟  関次子,太常寺太祝。
倍  阆长子,须山令。
伦  阆次子,扬州大都督。
但  阆三子。
侑  闽长子,黄梅令。子二。
伾  闽次子。
偁  闢长子。子一(姚钟尧曰:新唐书记 “偁  泾主簿”)。
偕  闢次子,监察御史。
怦  闳长子,宝应令。子三(姚钟尧曰:新唐书不记“怦”,而记载 “□=“亻+平”    宝应令”)。
悟  闳次子,襄王傅。
憺  闳三子,淮宁节度使押卫摄邓
惇  闳四子,朝城令。
惕  闳五子,华原令。
恬  閈长子。
憕  閈次子。
恒  阐长子,都水少监。
愷  阐次子。
协  阐三子,松阳令。
□(□=“忄+固”=怙,字库不含此字)  阐四子,右监门(姚钟尧曰:新唐书记为“愐  右监门,率府兵曹参军”,按排列也是阐四子)。
忱  阐次五子,恒王府主簿。
恽  阐六子,左千牛卫兵曹参军。
合  闻子,秘书令,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上郷下金”,《汉语大字典》查无此字)年极高(姚钟尧曰:在新唐书世系排列中,合是閈子)。
九十四世(姚钟尧曰:莆田旧谱九十四世不含“烈”,而新唐书记载“烈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按排列是偕子)
承宗  侑长子。
珙    侑次子,震山令。
勗    偁子,谏议大夫。
(姚钟尧曰:新唐书在这里记载“烈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按排列是偕子)
丹    怦长子,陆浑令。子三。
凂    怦次子,楚丘令(姚钟尧曰:新唐书是“免”,不是“凂”)。
温    怦三子,尉氏令。
九十五世
增  丹长子,荥阳令。
均  丹次子,金华令。
藴  丹三子,大理司直。子三。
九十六世
颋  藴子,浙西馆驿丞。
圭  藴次子,南昌主簿。
进  藴三子。
姚钟尧曰:
这第四部分,与《新唐书  唐宰相世系表》记载的陕州姚世系(从一世宣业公到十一世颋、圭、进公共11代64人)基本一致,这印证了前面说的“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司马迁、思廉公和宋祁‘编撰’的”,也显示了莆福韶溪派姚氏先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史志编纂家谱。
按照莆田旧谱《姚氏世谱》和《新唐书  唐宰相世系表》的全部记载编录,陕州姚世系只能编到九十六世,近乎百世不足百世。为了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陕州姚百世世系,笔者特意添加第五部分——编撰姚崇公派3分支的世系到百世:清代会稽(今浙江绍兴)姚家棣姚氏,安徽繁昌三山姚氏,河南省巩县鲁庄姚氏。
莆田旧谱(或闽粤两地韶溪派姚氏族谱)载有比较完整而明晰的舜裔姚姓百世世系,常被引用和研究。古今研究虞舜姚姓百世世系令我关注的有两位,古有[清]会稽姚振宗及其著作《姚氏百世源流考》(清光绪三十年(1904)快阁活字本),今有[台北]姚昶及其专著《舜裔姚氏世系研究》(2001年8月,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二位著者都是姚崇公派,都是舜系一二八世;前者出于会稽姚家棣姚氏,后者出于繁昌三山姚氏。因此,可以将“姚振宗族”和“姚昶族”作为这两分支的代名词。
今河南姚崇公派姚氏,据说是一百零七世姚才公之5个子儿子恭、宽等5公和姚钦公之六个儿子林、实等6公的后代,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返回河南而分布于河南各地的,例如洛阳三山,巩县鲁庄,等等。因此,用“河南姚氏”作为这些姚崇公派姚氏的代名词。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1:47:52 | 只看该作者

莆田旧谱(或闽粤两地韶溪派姚氏族谱)载有比较完整而明晰的舜裔姚姓百世世系,常被引用和研究。古今研究虞舜姚姓百世世系令我关注的有两位,古有[清]会稽姚振宗及其著作《姚氏百世源流考》(清光绪三十年(1904)快阁活字本),今有[台北]姚昶及其专著《舜裔姚氏世系研究》(2001年8月,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二位著者都是姚崇公派,都是舜系一二八世;前者出于会稽姚家埭姚氏,后者出于繁昌三山姚氏。因此,可以将“姚振宗族”和“姚昶族”作为这两分支的代名词。
今河南姚崇公派姚氏,据说是一百零七世姚才公之5个子儿子恭、宽等5公和姚钦公之六个儿子林、实等6公的后代,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返回河南而分布于河南各地的,例如洛阳三山,巩县鲁庄,等等。因此,用“河南姚氏”作为这些姚崇公派姚氏的代名词。

(第五部分  部分姚崇公派百世)
九十三世
(姚振宗族)偁  泾县主簿。
(姚昶族)
丹    怦长子,陆浑令。子三。
凂    怦次子,楚丘令(姚钟尧曰:新唐书是“免”,不是“凂”)。
温    怦三子,桐城令。子二:冲,仲(姚钟尧曰:新唐书记载“温   尉氏令”) 。
(河南姚氏)偁  闢长子。子一。
九十四世
(姚振宗族)勗   进士
(姚昶族)
冲  子三:万一,万二,万三。
仲(略)
(河南姚氏)勗    偁公子,累迁谏议大夫。子三(姚钟尧曰:勗=勖)。
九十五世
(姚振宗族)藴  勗子。
(姚昶族)
万一(略)
万二(略)
万三  冲三子。
(河南姚氏)
岱  勗长子。子二。
岳  勗丹次子。
峻  勗丹三子。
九十六世
(姚振宗族)
颋(略)
圭  藴子。
(姚昶族)
须  万三子,繁昌三山派始迁祖。
(河南姚氏)
相如  岱长子。
相业  岱次子,刺史,端明殿大学士。
九十七世
(姚振宗族)
延庆  长,福建福清派祖。
余庆  圭次子。
(河南姚氏)
铨衡  相如长子。相如公早逝,妻鲍氏表节孝,赐字冰霜,春秋受祀子四。
九十八世
(姚振宗族)仁安  余庆子。
(河南姚氏)
玘  铨衡长子。生二子。
琪  铨衡次子。
琮  铨衡次三子。
璜  铨衡四子。
九十九世
(姚振宗族)瑀  仁安子。
(河南姚氏)
起铉  玘长子,山西洪洞授督统总戎兼参军事。屡立奇功,殉难西夷,荫袭三世。
起铸  玘长次子。
一百世
(姚振宗族)
延元  瑀子。
建元(略)
(河南姚氏)
清标  起铉长子,年十三承嗣任爵。
清宽  起铉次子,等进士。
一百零一世
(姚振宗族)彦威  延元子。
(河南姚氏)
澄  清标长子,荫袭终身。
湛  清标次子。
……

一百零六世
(姚振宗族)镐  宋大观间进士,迁会稽雷门郷姚家埭,开族祖。
(河南姚氏)堉  炜之子,朝散大夫,同治安丰路总营府大将军。子二。
一百零七世
(河南姚氏)
才  堉长子,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县洛阳三山村。子五。
钦  堉次子,同侄敏迁居巩县鲁庄。子六。
一百零八世
(河南姚氏)
恭  才长子,居住洛阳三山村。
宽  才次子,居住陕硖谷水渑池县南段(?)村。
信  才三子,居住孟津县津口
敏  才四子,居住巩县鲁庄。
惠  才五子,居住襄阳城东关
林  钦长子,居住巩县鲁庄。
实  钦次子,居住巩县鲁庄。
通  钦三子,居住巩县鲁庄。
成  钦四子,居住巩县鲁庄。
端  钦五子,居住巩县鲁庄。
忠  钦六子,居住巩县鲁庄。

以上就是虞舜姚氏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第一到第四部分完全源自莆田韶溪派姚氏两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因此,像此前郑重推出的《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一样,这个世系表也可叫做“莆田姚氏旧谱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可知莆田两旧谱同时含有万年姚和陕州姚百世世系,或含有虞舜姚姓百世世系。
行文至此,本也可结束。然而,觉得应当向读者交待和指出有关的几件事。

(4-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1:55:09 | 只看该作者
四、安徽铜陵八井堂姚氏,不应该“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
这个标题(或笔者的忠告)的前提条件是:铜陵八井堂姚氏是姚崇公后。铜陵八井堂姚氏,发源于铜陵县西联乡大姚村,堂号因村里的一口八角井而名。2014年4月12日由姚时欢在姚网发出“铜陵八井堂姚氏宗谱续修启事”;  修谱办公室,联系电话13956253667,QQ 903276435 。
姚时欢的个人资料显示:出生地和居住地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西联乡;始祖姚冲;始迁祖姚衮;堂号八井堂。
又有八井堂姚氏宗亲“八井”发帖云:
据家谱“世系提引”记载:子系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26世姚冲(姚崇曾孙),官任义安即今铜陵顺安教论(教谕),以官籍居八角井,子孙奉公为铜陵始祖。冲之父姚温(登进士第,知桐城县)。后来,其子系迁徙各地,其中繁邑三山、南邑犁峰、秋浦、宣城、皖城等都有迁徙。%
家谱“世系提引”未表具体年代。直到49世才出现年代记载,即永乐十年(1412年),距今602年。家谱民国十二年进行了第四次续修,距今已91年。四修宗谱保存完好。
由此可知,八井堂姚氏自称:该系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26世姚冲是姚崇曾孙,为八井堂姚氏始祖,其父姚温,进士,知桐城县;繁邑(繁昌)三山、(铜陵)秋浦等地姚氏是其同宗。
由本文陕州姚世系表第五部分可知,姚昶族、即繁昌三山姚氏有:
九十三世温    怦三子,桐城令。子二:冲,仲。
九十四世冲    子三:万一,万二,万三。
九十六世须    万三子,繁昌三山派始迁祖。
因此,八井堂姚氏的世系关系的说法与繁昌三山姚氏(姚昶族)的是吻合的,八井堂姚氏始祖姚冲确是唐相姚崇的曾孙。
铜陵八井堂姚氏既然是姚崇后姚温-姚冲的子孙,就不应该“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众所周知,陕州姚奉(八十六世)宣业公为一世祖(莆田谱和《新唐书》称为“梁征东将军,吴兴郡公”;而姚学谋考研后,“河南姚氏”今称为“南北朝后周征东将军”)、姚崇公为五世祖。
因为 铜陵八井堂姚氏要续修宗谱,所以特予以提醒——不要认错祖宗。
安徽多支姚氏“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诸如铜陵八井堂姚氏(姚时欢族)、贵池姚氏(含铜陵秋浦等姚氏;姚维侃族)、寿县隐贤集姚氏(姚尚明族)、庐江沙湖山(乐善堂,存耕堂)姚氏(姚嗣满族,13705653083 )、歙县深渡昌富里姚氏(姚安居族)等。按照通常认知的西汉以前的虞舜姚姓世系源流,笔者怀疑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其人;响应姚网站长姚尚明的期待,在姚网发问“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是什么人?”,可惜至今回应者寥若晨星。因为铜陵八井堂姚氏明明是姚崇-姚温-姚冲后,其一世祖不可能是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所以我坚决而明确地说“不”,解决一个是一个;还试探我的判断能否推及到:铜陵秋浦姚氏以及贵池姚氏,“皖城”姚氏以及歙县深渡姚氏?
至于其他姚氏的一世祖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是怎么回事,另文再议。
全文完(2014-06-30)。


(8-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1:54:03 | 只看该作者
三、“你是崇公哪个儿子、哪个孙子、哪个曾孙、哪个玄孙的后代?”
天下姚姓,多有唐相姚崇公派,其中有真有伪;看得出有的是明显攀附甚至胡乱攀附。不管是真是伪,你能回答“你是崇公哪个儿子、哪个孙子、哪个曾孙、哪个玄孙的后代?”
河南省洛阳三山村,号称中原姚姓第一村。该村姚氏与巩县(今巩义市)鲁庄姚氏同源,都是姚崇公派。姚网版主姚孝民,出于洛阳三山姚氏,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为了从另一角度验证“河南姚氏”的世系(见本文“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第五部分”),我跟姚孝民帖回复问:“洛阳三山姚氏,是崇公哪个儿子、哪个孙子、哪个曾孙、哪个玄孙的后代?” 姚网总版主姚建中,根据《巩义敏祖世系  姚氏族谱》(姚义宽主编,2011年仲秋出版,精装单行本)代为回答:
宣业系世序           舜系世序
五世——崇          九十世
六世——彝         九十一世
七世——闳 (?)  九十二世
八世——合(?)    九十三世
九世——勖(?)   九十四世 (勖=勗)
十世——岱         九十五世
二十二世——才      一百零七世
其中,我添加了:“舜系世序”; “(?)”表示质疑;  勖=勗。
按照本文“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第四部分”和《新唐书  姚氏宰相二人世系表》,八世姚合(舜系九十三世)是姚崇的弟弟姚元素的曾孙;不是姚崇的曾孙而是姚崇的侄曾孙或族曾孙;因此,我在“八世合”及其后诸公的名讳后加了“(?)”,并且可以说“‘河南姚氏’不是姚崇后”。这可是大事情呀,姚建中赶快回复:
关于合公,义宽在谱中加有《编者注》:近年在洛阳发现的姚合墓志,志文由姚勖撰写。志文中说:“公讳合,字大凝。••••••。文献公生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讳元景,即开元初中书令、梁国文贞公之母弟,而公之曾王父也。汝州别驾讳算,公之王父也。相州临河令、赠右庶子讳拼(门内有平),公之烈考也。其孤覃哭踊再拜,谓勖曰:志事当铭。覃于兄,五世之昆弟也。厥铭其可俟他族乎?”这两段文字说明合公是崇公弟弟元景公的曾孙,勖公是合公的族子。族谱记载与墓志有差异,待考。
姚义宽和“河南姚氏”是应好好考考,不要将姚崇(元之)公派变成姚元素公派。
依据本文“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第五部分”和《新唐书  姚氏宰相二人世系表》,包括洛阳三山姚氏和巩县(今巩义市)鲁庄姚氏等“河南姚氏”,是崇公之长子彜之五子闢之长子偁之子勗(姚崇之玄孙)(崇-彜-闢-偁-勗)的后代。
姚崇公派姚氏,“你是崇公哪个儿子、哪个孙子、哪个曾孙、哪个玄孙的后代?”


(7)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4-6-23 11:47:5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多谢钟尧老,您辛苦了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4-6-23 15:28:2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钟尧老辛苦了。

签到天数: 3921 天

连续签到: 8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6-23 17:05:4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23 11:47
莆田旧谱(或闽粤两地韶溪派姚氏族谱)载有比较完整而明晰的舜裔姚姓百世世系,常被引用和研究。古今研究 ...

好资料.学习了.
钟尧宗亲辛苦了!

签到天数: 3823 天

连续签到: 4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6-23 18:01:20 | 只看该作者
钟尧老对谱系研究的严谨和热情令晚辈们敬佩,盼您老多多保重身体,您老是全姚族的宝!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1:52:1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23 11:47
莆田旧谱(或闽粤两地韶溪派姚氏族谱)载有比较完整而明晰的舜裔姚姓百世世系,常被引用和研究。古今研究 ...

(接5#)
行文至此,本可结束。然而,觉得应向读者交待和提醒三几事。
、感谢[宋]端明殿学士宋祁奉敕撰写《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即官方编写的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
廿四史或廿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内含宋祁编纂的姚氏二宰相姚璹、姚元之(姚崇)两家族的世系表。其中:
姚璹家族世系,包括八十六世僧垣(僧坦)公到九十世姚璹公到九十六世衮公(共11代37人)的连续世系;以璹公辈为基点,上溯4代和下续6代;实际是隋唐时期万年姚的世系表。
姚崇家族世系,包括八十六世宣业公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六世颋、圭、进公(共11代64人)的连续世系;以崇公辈为基点,上溯4代和下续6代;实际是隋唐时期陕州姚的世系表。
笔者虽然采用莆田两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编录万年姚和陕州姚百世世系,但同时也用宋祁在《新唐书》中的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予以对照,发现莆田两旧谱记载的与宋祁的基本一致。因此,我想:
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司马迁、思廉公和宋祁‘编撰’的。
宋祁在《新唐书》中编纂的隋唐时期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表的资料是从哪里来的?两个家族11代人的连续世系呀!
有人说:《新唐书》姚氏宰相二人世系表,虽然只有2页,但却是姚姓人引以为荣的事。我说:意义何只如此!我们应当感谢宋祁学士公!
我使用的《新唐书 姚氏宰相二人世系表》,可见 《二十五史  新唐书  卷七四下  宰相世系表  三一七~三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 P4443~4444。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1:53:03 | 只看该作者
二、河南省渑池县姚学谋考正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
在笔者编录“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和“(莆田姚氏旧谱)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之前,河南省渑池县姚学谋研究了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并发表2篇文章:
1、“万年姚”和“陕州姚”渊源之新考,见《萍乡2011年10月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纪念特刊上集,P36~41;或见  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2012年期(总第五期),P42~44
该文利用和引用莆田旧谱的百世世系等作研究,提出不同于莆田旧谱的(八十六世)姚宣业、姚僧垣二公以上的几位先祖。
2、两《唐书》传、表中有关姚崇史料考正,见中华姚氏宗亲网, 闽南姚斌发帖,姚崇及其家族研究,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0%C6%E4%BC%D2%D7%E5
该文指出:两《唐书》有姚崇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其世系,然俱有谬误与缺憾。根据史料与出土石刻,对其家世、故居、地方任职、生卒年份、谥号、及兄弟等进行考证、正误、补充,以期对姚崇研究有所裨益。


(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2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