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44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陈墅姚姓370年(2012-04-26 20:45:33)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21:12: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萤照.[作者]
1 `' v" J& G+ T; \0 \: {! i5 v

# d% U& a$ ~$ ]6 N0 m* M& `  Z% M(一)避兵燹  迁无锡东北乡

安徽徽州休宁县有个小山村叫姚村,始迁祖寿公不知从何处迁来。(如当地有知悉者,敬请告知。)姚姓子孙聚族而居,故有此村名。因山多地少,族人分别以商、读、耕为业。传至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当地因出现明、清及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三方将于此会战之势。村民纷纷入山躲避。其中一支20世钤(见山公)为行商,往来皖南与苏南之间。熟知苏南东北怀仁乡地处幽僻、民风淳朴,可避战祸。其时单传一子志吾及媳已亡故,祗留九岁孙文义,由其抚养。而其胞弟镒(秀山公)及长侄尚时均亡故,有侄孙四人廷采、泰符、羽长、凤起(年龄分别为33、21、失考、9岁)正在迁居犹豫之际,得此消息,欣然同意往苏南避难。遂有同一曾祖父第22世堂兄弟五人,于见山公带领下,由皖南至无锡(当时名金匮县)后,复东北行赴怀仁乡。经胶山、安镇到今日东港镇黄土塘。有空房几间,廷采公买下,安置三、四弟及已家,又在附近日晖桥安置二弟。见山公挈孙文义继续东北行约五里,至陈墅(同属东港镇),于当地后场购得空房安家。

到无锡后不久。见山公获皖南抗清义士江天一来信相召,星夜赶回,后无任何音信。此后堂兄弟五人廷采、羽长、凤起为黄土塘始迁祖,泰符为日晖桥始迁祖,文义为陈墅始迁祖。互相联系、帮助。共以商、读为业,发家致富,三百七十年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解放后发展更快,此两处后裔遍布全国。而海峡两岸、特别行政区,欧亚大陆,大洋彼岸,亦有族人子弟于彼安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3:33 | 只看该作者
(二)迁异地  勤劳诚信创业
% R- u1 k( u  K    仲云公自祖父返皖南后,虚年龄仅九岁的孩子面对怎样才能在异乡安家落户的大难题。幸赖祖父见山公决策得当、知人善任、堂兄辈关怀外,与仲云公成长后能参加辛勤劳动与从商过程中坚守诚信有关。
2 u8 D% \- ^" k( t  {: E: r    见山公原来从事行商,是把皖南山区土特产贩运至苏南,将苏南手工艺品、纺织品、日用品等运回皖南。此次举家迁移,将山区旱田所产黄豆运来苏南,不再直接出售黄豆,而是加工成豆制品出售,既可增加手工劳动附加值,又可扩大大销量。所以迁前延请熟悉豆制品产销与技术人员同来。到陈墅后在后场买房,住家和生产作坊都在那里。300年后该地点还可以看到:一个400左右平方米砖铺场地,砖场东、南两面是组成直角的房屋十五、六间。屋后都是农田。北面是陈墅大河,远处可通长江、太湖。临河有一庙宇。西边是一个河浜。此地点交通便利,船只可直靠砖场码头:汲取清水、排泄污水都很方便;废水、废气都不会污染邻里;还有一个堆场和晾晒场。见山公返乡前将销售、生产等业务作明确交待,延请人员按原来分工,有序地进行工作。悉心为幼小的业主工作  @! }2 S% p: _- `# j3 R! w, z% C
    见山公走后,黄土塘等处堂兄时常关心照顾小堂弟工作与生活,堂兄采廷公长仲云公24岁,是读书明理之人,而且到无锡后经过科举考试,获得邑庠生(秀才)功名。9 G& e/ g0 ^0 \& Y) ~/ J( m0 @
    仲云公长大成人并能操持工商业务后,与职工打成一片,一起劳动。商品、产品价格公道,诚实守信,豆制品质量优良,获得顾客赞誉。使生意能够不断发展兴隆。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4:16 | 只看该作者
(三)读经书   诗礼传家声3 r& W( B0 U+ z( J
    经过数百里迁徙,仲云公从皖南到达苏南后,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诚信跟当地原来居民融为一体。生活安定、事业有成。生活上得到满足,但在精神世界里还存有缺陷。正如王维诗“每逢佳节倍思亲”所说那样,他的脑海常常被思乡之念侵袭。这一点,以后将另述。另外一个问题是自己在幼小时候就流离颠沛,没有能够读书。我国古老的文化、历史、优良的传统、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是在实践中零星学来,没有有在读书中系统地得来。所以他要子孙认真读书。长辈要拿学识和行动来教育后代。! N* m' N+ v1 r* Z# s4 [3 P
    仲云公只有一个儿子名崇元,号长仁。(注)从小就让他读书。成年以后,一面继续读书,一面教青少年读书。工商业的经营管理,都是仲云公自己料理。年纪大了,就请人管理。所以长仁公一生“苦志读书,年老不倦”。他的职业是“业儒”,就是教书。其后子孙中,不算改良学堂的校长、老师,像长仁公一样终生教私塾者还有六位祖先。
5 f0 S5 R) F6 C2 S6 Z    长仁公有两子三孙,俱读书。长子席儒公中年(29岁)英逝,次子席儒公年过古稀又一。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也就是68岁时)被举为“乡饮宾”。这个称号是知县在乡间调查了解学业、品德都好,并有声望的老年人,报上级批准,才赐以“乡饮宾”学术界的荣誉称号,并设宴招待。江苏督学部李长官颁给“望重乡邦”匾额。长仁公共三孙,全部进国家举办的学校读书、结业,称“国学生”。在清代陈墅姚姓共有46人成为国学生。还有一人,进国子监读书,称太学生。结业后任“诰授奉直大夫、晋授朝议大夫、五品衔戴蓝翔、分省补用道库大使”。4 q/ a9 P/ e6 T! D6 u! S8 J+ }8 {
   按1923年修的家谱,当时入册男性(含刚出生有名的孩子)共353人,应科举考试上榜者有:举人一人,贡生(秀才中挑出的优秀者)五人,郡、县庠生(秀才)十六人,佾生(孔庙祭祀的乐舞人员,由考秀才的童生中挑选艺精貌佼者担任。各省府县佾生额设36名。另加4名,以备补缺。)3人。
0 I# P: B- `" ^5 {    有文、武、学三类五品官各一人。任候补布政使理问、县同知、左堂、儒林郎、登仕郎、修职郎、训导等职者16人。+ V6 s" d* x+ C+ g
    姚姓子孙在祖先倡导下,读书成风,成绩优异。有五到八世剑川——荫城——翰章——缙封诸公连续四代都入庠为秀才。其中翰章公因成绩突出,选拔为增贡生并获得“候补训导”学官职务。七世缉庵公咸丰戊午科中举人。子两人。长子瑞生公以府试第一入邑庠。次子吕笙公,年十四,以县试第一入邑庠。后又以县试第一成绩补廪膳生。定周公系第十世孙中有国学生十人之多。- U" n4 {! f4 i
    此地姚姓为官者,无论到职与后选补,均清正廉洁,无任何腐败行为。* t" _5 L$ m8 g% ?$ v: V$ Y
9 X% J, O5 c7 p$ r
   注:古时孩子出生就起名,(或奶名,但入学读书时就应该有正式名。)到二十岁举行冠礼时会起字或号。“名”用于自称,“字”或“号”用于别人对该人的尊称。家谱是“上对祖先,下对子孙”的,所以都用“名”,我们后代用“字”或“号”尊称祖先,并加上“公”字。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四)读遗训 先人情深意重
! G: h- z( }* d( C    父母对子女、长辈对后代总会谆谆教诲,使后代能够做有益于社会的人,使他们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一般老人在孩子执行“晨则省、晚则定、出必告、返必面”的时候,会现场进行教育,让孩子在为人处事等方面得到提高,使言行合乎规矩、合乎道德、按法合理进行各项生活、生产活动。有一些前辈他们在世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总结了他们的经验,用书面写出,作为“遗训”。教育子孙后代。
. a9 ~( C- A+ M) }' Z* R( q( F6 i( o    陈墅姚姓从第三代席儒公开始,历代祖先写了不少遗训、家训、诫子诗等,而能保存下来不多。有据可考的现存六个。这些文章或用对偶句、排比句,或用古诗形式写成。共同的内容有尊师重教、抑恶扬善、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孝悌和家、慎交睦邻等。也有个别用散文形式,跟儿子们像谈家常一样。把自己四十年从商经过、收支情况等告诉儿子。现在自己老了,给孩子分家,重申祖上孝悌和家后,叮嘱孩子们别上了坏人所设烟酒、赌博、流娼的圈套,遭遇家散人亡的境地。娓娓道来,充满着对后辈的希望和爱护。
3 Z& t/ B" G! w    迁陈墅后始迁祖仲云公、二世长仁公都是单传。三世有兄弟两人,长兄佩儒后裔大部再外迁发展。弟席儒,就是前面提到的“乡饮宾”。公诞于康熙年代,殁于乾隆年代,享寿七十又一。后来陈墅姚姓,基本上都是他的后代。现将公所写家训录出,告本地姚姓后裔。
+ {  _$ c( W# q% }  O                      席儒公家训5 i4 m3 _+ d. w+ j, d1 l
    天降下民,即有父师之教育。人生世上,当奉圣贤为仪型。好恶先辨是非,然后可以为君子。趋避不计利害,庶几不流为小人。修身务在正心,为善犹宜去恶。生儿无论贤愚,读书为要。治家无伦贫富,守业为先。腹有诗书之气,粗粝美于膏粱。名垂都邑之间,布帛荣于锦绣。农桑不惮其劳,毕世无亏衣食。商贾不离其货,每日自有赢余。尊祖出以至诚,始获福禄之降。事亲必有愉色,不在酒食之陈。敬谨以奉叔伯,友爱以笃弟昆。交友慎择贤良,待人常存宽厚,一生能吃人亏,邻族有何怨恨。终岁不敢自逸,奴婢奚至怠荒。破家之事非一,贪赌者必贫。伤身之事非一,好色者必死。毋荒于嬉,毋坠于惰。毋助强以凌弱,毋附势以欺贫。毋见富人而生谄心。毋遇寒士而作骄态。至于离人骨肉,唆人讼狱,谈人闺阃,破人家产,阴骘昭昭,神明赫赫。固宜日省其身,尤当慎防诸口。常依训诫之词,尔子孙庶无愧矣。克守箕裘之业,我祖宗亦稍慰焉。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6:37 | 只看该作者
(五)远离家 思乡之念常在
) e! o+ {/ S9 g5 V    始迁祖们在见山公引导下,迁来黄土塘、陈墅、日晖桥等地后,或苦读应科举、或经商积锱铢、或教育谋斗升、……。生活安定以后,思家乡之念,正如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和“低头思故乡”所说的那样,逢年过节、花前月下,总会发生对家乡的遐想。
% v! P& ~' P% v5 ~; V    黄土塘支始迁祖采廷公是迁来祖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来时就已过而立之年。他是皖南迁来、在无锡考上的第一位姚姓秀才。而且搬迁时把老家的《家谱》中本支部分,也带来无锡。于公元1654年他整理了休宁县姚村第一世寿公到二十二世到无锡始迁祖为止的《休邑源流世系表》,并写了《族谱引》,向后裔告知以前祖先情况和本支从什么地方搬迁来,以及为什么要搬来。为以后修家谱提供资料。
" G* O" c+ ^# a8 C* W/ L+ s  w% o7 l ; R. Z$ o# K/ c) }0 ^
                  休邑源流世系表2 D' ~% T! a0 h) A0 u( U4 z# P0 ~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第四世    第五世    第六世    第七世
. A' m& G0 J9 F! ~1 h) L4 r寿 ──   胜一4 T1 l% f0 V( J% G
          胜二
9 I0 K9 u% u; b' [, z: E5 U7 Z( v          胜三
2 i0 o' `' b- a$ Y8 I  K+ a2 P/ |          胜四 ───该────大────泰 ─── 7 Q; h9 Q) U1 J# B/ l
          胜五                                    
. R# z" o2 C9 [, I3 E                                                  侁─── 彦才─---
  ^% h( Q  D) @/ L- ?. Y                                                           彦礼: N' E% \/ m  s( x3 g, \+ X
                                                           思远* u5 W0 S8 E- |% P( X
4 C5 A3 ]2 ^1 K3 e, F
第七世    第八世    第九世    第十世    第十一世    第十二世
& W2 F9 c( I2 s彦才 ──
! W9 w: C& C0 U9 L, h. m" `          八 ─── 文振! v* V1 {! D/ P: a* p
                   文达
# e  ^& T" y( k( \  k2 F8 F; ~                   十五
- c4 Z6 Y4 j* e; r                   文献───仕仪" [* k8 A, q4 M3 ^5 c' _8 D+ s, N
                     仕龙
" z: [8 }7 Y& }) X0 s# ]# q                            仕志──(嗣子)庆───
  g' p" W' l! y" @                            仕清                   鹤───  _8 T5 \$ t1 a
                                                   - Z" T6 \; y1 {# x
- U$ N1 u- G9 A( S5 }0 X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1 I- d6 }  D- _
─── ──── ── , A$ y6 V& E7 `. E, U, k
                           ( n  p1 N! }% j7 |& J0 i/ a
                             樊─── 士恭 ─── 贵珍7 a" [2 I' k5 `  U$ M# a3 t
                                                  贵隆, A- D9 Q4 b+ I$ a9 D
                                                  贵容
( ~) P# I6 j' F7 u  Z$ V' Z                                                  贵昌───# t5 U& A; o  o7 b7 ?
                                                  贵真
4 a4 ?- n5 D7 k  J4 C5 v, H- N$ p3 P/ v; R( R5 [5 F% I2 a$ W
- o# X7 \. ~- P$ R( ?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二十一世    二十二世: |5 M6 E+ W) d' ?
贵昌 ── 仁德 ── ─── 钤─── 子吾──── 文义─陈墅支始迁祖
9 H6 Z' B* _$ d3 x2 ?# X6 G3 L                        |                   (字仲云)
  z. P$ E% j! o& \6 R6 g                   ︳       镒---—— 尚时————  廷采--黄土塘支始迁祖
" i2 ~- E" \3 W                   鹤                   |            泰符─日晖桥支始迁祖3 k. o. K. _+ }: @8 p$ u0 ^) f
                                        |          羽长─此支四世后无传: {+ F7 I4 k7 D  C2 w: y
                                        |            凤起─黄土塘支始迁祖
0 A: y, J2 U: q) S                                        |          (字翰云)
' M7 A0 d( V  t0 N                             有时(无传)
* t% n/ L# R0 \4 Y. J+ W6 o" r) E                             尚敏(仍居休邑)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7:01 | 只看该作者
族谱引
- T* r" \* |9 _2 q* ]   予本籍徽州,休邑人也。祖居塝下,白字一千九百零八号。二亩七分办粮。里名姚村,水曰富溪,又曰深渡。堂曰光裕。始祖寿公二十世裔孙——秀山公:讳镒,生子三。长即予父希圣公,讳尚时。生四子,予为长,次泰符,三羽长,四翰云。予兄弟四人,或居家耕读,或出外懋迁。时值崇祯十五年,张献忠破亳州。入英霍,据舒城。连陷庐州,含山,无为,六安诸州县。安徽全省戒严。予思入山图栖避,山中难以羁留。见山叔祖,素熟苏常各乡镇。告予曰:无锡之北,有怀仁乡,离城辽远,地稍幽僻,可以避烽火。予闻之,欣然偕群季奔走跋涉而来。适值黄土塘有空屋数楹,售之。令吾弟设店柜,余仍理举子业,遂卜居焉。惜乎来锡之时,行色匆匆,旧谱散佚,所存不过本支世系。其生卒年月,多阙而不详,留示子孙,以为徵信。诚恐单门旅寓,日后无从稽考,谨弁数言,后人有志修辑家谱,亦可采以相证云。
9 s/ k& ^# f2 k5 f  g' ?顺治十一年春三月,廷采氏谨志。- y) u0 L/ t- u& u; q
懋迁:商业。 群季:弟弟们。徵信:考核证实。 弁:序言。
+ e( U- ~  `1 k. x" [2 ]$ l    陈墅支始迁祖仲云公是五个堂兄弟中年龄最小、所受文化教最少的一位,忙于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到1764年第三世孙席儒公将近七十岁的时候按照采廷公所写《族谱引》写成《陈墅支谱序》,积累资料,准备修谱。支谱序见下:# P2 b6 a9 y8 y0 h
                     陈墅支谱序
4 M  J+ m  l; c    程子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又曰:万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父。以祖父配帝天,尊之至也。至于子姓兄弟,支分派别,丁口日增。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则敬宗收族之谊,尤为子孙之急务云。吾族祖籍,系出徽州府休邑,地名塝下。祖居白字一千九百零八号。基地二亩七分办粮。始祖寿公,十九世孙时鸣公。生子二,长见山公,讳铨。次秀山公,讳镒。秀山公即黄土塘之祖。见山公,予高祖也。曾祖为志吾公,早卒。祖为仲云公,始至陈墅焉。公生于崇祯九年二月初七日,因父母早逝,见山公抚养之。当是时,徽地多盗。金佥事方团练乡勇,为守御计。会张献忠破武昌,声言将抵徽。左良玉又东遁。麾下狼兵,纷纷至徽击掠。见山公以避难故,挈其孙仲云公,以贾业来锡邑。由胶山,安镇至陈墅。遂卜居于此土。至国朝顺治二年,豫王及贝勒,统兵下江南,各州县望风臣服,而徽人江天一者,方佐金佥事拒守。见山公闻信,独自星夜回休,而留仲云公于陈墅。公克守贾业,积聚成家。常恨兵燹飘零,宗谱遗失,所存不过大略,其详莫考。未尝不抚膺太息也。夫仲云公以前,予不能悉其详矣。自仲云公生予父长仁公,予父生吾兄弟两人,日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瓜瓞渐繁,支派将分设。不及今追序其端委,图存其谱系,后代子孙,虽有水源木本之思,其孰从而徵信焉?今上自始迁祖,下及曾孙,录其世次,一一详明。至于徽州祖系照旧本录之,不敢遗佚。以备徽族之采访,后之人嗣而辑之。则本支百世庶可不坠也已。9 `: X$ R7 ]6 z  @3 D8 z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十月之望,孙:之珍敬叙。# m4 [0 G- y* w% E4 F
注:团练;编组而加以教练。  佥事:官名。州府的幕僚。 拒守:抵抗、守卫。
1 b5 A* O8 \' R# X- K国朝:清朝。   豫王:多尔衮。   佐:帮助。   
7 x7 @# B9 v( i9 A7 y& V, R抚膺太息:手抚摸着胸口,发出长叹声。8 A5 w3 d/ g$ z6 Q' k
瓜瓞渐繁:瓜藤上长着大瓜小瓜,越来越多,分不清从那根瓜蔓上长出来的。
1 K! f6 D6 I8 Q: \水源木本:查清水的根源、树的根支。     不坠:不会丧失。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7:38 | 只看该作者
(六)第四代 三公发家树榜样
! h) A- G0 e" n: S  `    初迁陈墅后,最初几代人中,人丁不太兴旺。以男丁计算,从一到四世仅七人。其中:始迁祖和第二世都是一人,三世二人,四世三人。五世起增速加快。四世三人中,长房一人,名鼎铉,字九牧,享年七十九岁,生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二房长子名鼎钧,字定周,享年五十五岁,生两子两女;次子名鼎钰,字赞元,享寿七十又七,生三子一女。他们三人都是国学生。就是进入清朝国家设立的学校读书并结业。自他们以后,子孙繁延速度加快。
9 {5 j- V8 G% T4 n; Q) J' D2 `    九牧公的后裔以后络绎外迁,除桂(字士芳)公支(迁江阴北漍)与陈墅姚姓常有联系外,其它支系联系较少,陈墅过去两次修谱,未见九牧公传略或行述。但从世表中可见到:父佩儒公英年早逝,母程氏自二十七岁起至七十四岁病殁,守节一生。茹苦含辛、劬劳操作。堂上承颜,闺中训孤。姚门该支后裔得以延续,母之功实大。奉旨旌表,给币建坊。江苏督学部院雷给题额。九牧公成年后,事母纯孝。母殁后公上报事迹,呈请金匮知县韩锡祚撰写:“节母程孺人传”。列入陈墅家谱中。公母子之节与孝,为姚姓后代之楷模。! _4 A% E; M1 T' Z& a0 R) [
    定周公为席儒公长子,继母所生之弟赞元公出生时,父已达“不惑之年”,跟自己相差达二十二岁之多。所以他在弟弟成年之前承担对父母的孝养,并对弟弟的关心、抚育、培养,也就是古语所说的悌。平时一言一行均不失孝悌之意。且在“积产本” 记下他勉励自己和教训孩子的话:“易得者田地,难得者兄弟。因自勖兼以勖子,愿尔兄弟,克承吾志,无忘怀此训。”(注 勖:勉励。)其后子孙均孝悌友爱成风。他自奉俭朴,宽以待人。与人交往,令人如沐春风,待人忠厚,如暖冬日。屏浮华,敦古道。一言一行无悔尤焉。(注   悔:懊悔。尤:指责。)既而结屋数椽,避嚣尘,居别墅。编竹为篱,种花为窟。题其草庐曰:“居安”。怡性养情,乐享晚年。7 u( F' x: `% {: ?3 i( J
    赞元公系席儒公幼子。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想通过科举考试求出身。但是正值年轻力壮的时候,27岁母亲去世,29岁父亲去世。按当时规定,父母死后三年,叫“丁忧”,要在家守孝,不得参与科举考试。这样赞元公在27岁到32岁之间不能参加考试。这个时候,正是每个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丧失了最好的考试时间。所以赞成元公就放弃参加考试而致力于从商。以薄利与诚信,博得顾客赞誉与支持。发家以后,为富而仁。为地方与姚姓氏族办好事。1764—1765年当地荒年,作物颗粒无收。居民处于极度饥馑之中。赞元公出资“先平粜,次赈贷。悉心经理之,全活甚众。”、“平居遇贫乏,饥者粟,寒者衣,病者药。又为之捐祭田,建宗祠,所费以万计。”、“春秋七十有七,卒之日,乡里父老多有为之流涕者。君性俭朴自奉,无重绮兼膳,(重绮:穿两件绮罗衣服。兼膳:吃饭两个荤菜。)与人贸易,使人获利而后快。买田宅则昂其价,见有积卷,(积券指未还之借据,又来新借据。)辄焚去,坐立必端,笑必谨,能以德服人,里中数十年无讼狱。皆君之薰德而善良也。”(以上几段均摘自赐进士出身,诰授朝议大夫,云南楚雄府知府,包敏所撰赞元公墓志铭。)公发家后,曾向政府捐款,政府按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使司理问衔,# m: t/ q+ ~% m! Y  e6 L
    宗祠修于镇街南端。坐西朝东。五开间两进,前面临大街。中间一间为进出过道。两旁各两间,出租给市井商人作店面。中间两端各有侧厢一间,中是一个大院子。种植花木,后面五间,三明两暗。中间三间为祭厅。厅前一条长廊。廊中间一间为落地长木雕花门,两旁各一间长木雕花窗。地坪是水磨方砖。厅后三间深约一公尺是精雕细刻的木龛。内放祖先神主(牌位),并可放置祭祀品。走廊两端各有两层小楼一座。房屋、门窗均采用徽州式样设计建造。既壮严肃穆,又幽雅细致。宗祠建设,全部由赞元公一人出资主持。1805建造开始。1807年落成。其先考席儒公于临终曾捐献田亩35.5亩作为将来建成宗祠后祭祀费用,但尚缺修缮费用来源。当时大哥定周公已经作古;他的家财已经分给三个儿子,于是他又与两侄三子商量。由每家拿出十亩田,共五十亩。收入用于祠堂修理。并订出五家轮流管理、三到五年一修、每次祭祀费用额、以及杜绝腐败之办法等等。使建成到解放时150多年来,祠堂如新,从未发生过私用祠堂公款事件。9 R* _1 E0 D$ C9 u
    赞元公有训子诗八首,分别是《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亲师傅》、《择交友》、《睦邻里》、《教子孙》、和《诫妇女》。每首八句,每句四字。其中《睦邻里》更有新意。现摘录于下:“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洽比其邻,式燕且喜。既夷既怿,备言燕私,永以为好,中心祝之。”8 ~; j8 U/ I& q" ?5 {0 l

4 k1 F8 [! F  ^- ]7 |% e& c1 r+ }*“惟桑与梓,必恭敬止。”见诗小雅小岳。桑与梓为古代住宅旁常栽之树木。东汉以来遂用以喻故乡。这里可作对同乡人要恭敬解。
8 E# a, R6 z* \$ K; n, F*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式:用酒。燕:菜肴。
' T' i$ D' c' M*既夷且怿:夷:愉快。诗郑风风雨:“既见天子,胡云不夷?”笺:“夷,说悦也。”   怿:快乐。诗小雅:“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G9 l5 W: K+ J& v) J0 b2 |
*燕私:祭祀后请同姓而尽亲亲的私谊。诗小雅:“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笺:“祭祀毕,归宾客俎豆。同姓则留之宴燕,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 俎豆: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
7 _3 O- R+ y/ @5 n    这诗的大意是:“对同一乡里的人一定要恭恭敬敬,跟附近的邻居要相处得很融洽。用酒和菜招待,使双方感情上非常愉快和高兴。能像跟族里亲人一样把心里话讲出来。永远保持友好关系。相互衷心祝福。”
9 m" C1 h2 B! r0 ^# `5 \    在赞元公的影响下九代孙循南公在七十大寿时,三房后代,准备给他做寿。他不同意。要求孩子们建造一顶钢筋水泥桥。从陈墅河北通向小桥圩。改变原来摆渡过河的状况。他的两个儿子是城建、工厂厂房设计与建造的工程师。说干就干,造桥方便群众。九世孙粹瑜公年青时患青光眼,两眼全瞎。1948年(年已64岁)当地小学教室不够同。学校呼吁后,他独资捐助建标准教室两间。虽然不能到校监造,但在房屋结构、用料、进度等方面。常找包建商到他家里,听汇报、同研究;后决定。此教室一直用到现在。这些都是在赞成元公“睦邻里”的教导下才出现的做好事。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8:19 | 只看该作者
(七)开族秀才  启连续四代秀才不断      8 M' h% P, A1 V9 s" M; q% m2 [8 Z
    第五世剑川公系赞元公次子,生于1765年,聪明好学。1784年方及冠之年,赴郡考秀才,获得高中。1789、1792两次入闱考举人。均获得房师(主管若干个考生房号的主考,负责初评。对优秀试卷向总主考推荐。)荐卷。以后又入闱五次终未如愿。中年以后,自号一愚,题其室为“一愚轩。”、“懔先人之遗训,恒与季昆怡怡和爱,悦亲戚之情话,训子弟于善良。宾友至,必殷勤款留,抗论古今人物、文章及九边、关津诸大要。兴之所触,辄著篇章以自娱,一舒胸中雅抱。”(摘自道光辛巳举人、候选知县、砚弟、澄江包义绳所撰《郡庠生剑川公传》)
  b1 j* V( a) i6 X0 _2 b$ N    殁后葬于白水龙头。有很大一块土地,中间有一个高约两米的大坟。幼时祖母告我是“九老相公”的坟。前年得1923年版家谱的缩印件,得知这就是剑川公的坟。第二世长仁公的曾孙,长成的孙子共有十人,剑川公是第九个,所以用九老相公相称。该坟地占地3.2亩,一直保持到解放以后。祖翼、祖颐、祖达、南屏诸弟或可能有印象。) Y' e: O" P; l
    剑川公有子五:槐、杞、桢、枋、栋。第四子枋,字荫城,号书纶。中年入郡庠为博士弟子。(注:入庠就是考上秀才。)年近花甲时被拔列优等补增广生员。
/ B8 q) m% ]) P' G    荫城公有子八人:四、五 死于战乱;七、八未婚早亡。次子灿斐,字翰章,庠名元烺。考上秀才后又拔为增贡生。候选训导。6 O/ ?! n8 N8 d  _  V  \( F
    翰章公有两子:次子承福,字缙封。邑庠生。. O$ z0 Z2 [/ o7 L0 C9 J
    以上是连续四代都中上秀才。剑川公次子杞之子廷焕、三子桢之孙凤陛、五子栋之孙坤寿也都是秀才。第五世到第八世,前后四世,大约一百年左右,这支家族里男性共34人,中秀才的竟有7人之多。占20%以上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18:54 | 只看该作者
(八)全族唯一举人  一门四代四秀才
; ]6 t% E: }3 i    剑川公第三子名涟(字临川),他有五个儿子。他的第三个儿子名楷,字谷书,号琢友。“少失萱堂,谨遵父训,束发读书,即能领悟。稍长援笔成文,无时下庸俗气。师称为庭前玉树。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县试十名,院试兼取古学游庠。逾年科试一等。道光五年乙酉入闱,房师张家鼎,得卷,击节叹赏。主试谓其抑扬太过,屏不录。张家鼎乃刊其落卷,大江南北举孝廉者读之,愧叹。以刘贲目之。(注)”(摘自《谷书公行述》), i$ t4 U1 @* z# W
    谷书公有二子,长名熙绩,字缉安,号寅伯生于1830年,殁于1905年享寿七十又六。他在1851年中秀才,1859年中举人。1861年太平天国进军江南,公举家避兵燹,到长江新涨沙洲上三间芦屋暂住,每到夜晚,一灯如豆,公读书声琅琅,飘荡夜空。1877、1879两次应礼部考试,以额满见黜,于是绝意进取。以其学识、品德教书育人。门下弟子数百人,其中以后成为县令、部郎、孝廉者亦有多人。# l0 K: M4 e  M' D+ v6 g+ M
    缉安公有两子,长起麟、(字瑞生,号玉祥)次起凤(字吕笙,号紫翔)。兄于1881年以府试第一入邑庠为秀才。弟于十四岁时以县试第一入邑庠。1886年以岁试第一成为廪膳生。曾数次入闱应试举人,未酬。中年遽亡(33岁)时人比为“李贺”,谓天嫉奇才。( @2 F+ U, G0 L  L& C) T
    缉安公长孙名钟毓(字申伯)于是1905年中秀才,也可能是本族最后一个秀才。因为后来清庭废科举。1911年辛亥革命就成功了。申伯公于后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为后来建立的民国政法服务。1 k; {9 b( E: U9 n0 |% \8 O
    注:刘贲(此字上面还有“草字头”。字库无此字。用以暂代。)唐朝昌平人,字去华,文宗太和二年应贤良对策。极言宦官祸国。考官怕得罪宦官,不敢录取。同考的李合说:“刘贲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令狐楚、牛僧儒都上书推荐为幕府,授秘书郎。由于宦官诬陷,后贬为柳州参军。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1:20:01 | 只看该作者
梦想事成   完成第一次家谱付印
3 d5 M5 V, w+ ~) {% R5 D7 z   “咸丰五年乙卯先祖父大病,病中梦见高祖赞元公同族内伯叔及诸兄弟咸集祠中,呼祖父名曰:‘族谱要事,务竭力以赴,汝病无妨也。’醒后病骤减,旋起床,于谱事殚心尽力,逾年告竣,先祖父之力居多。”(见《谷书公行述》,孙起凤谨述)( G) @$ S) |: W4 s+ Q
    这是上面十四岁中秀才的起凤记述他的祖父谷书公(第六世)行述的一段:公元1855年,祖父生了一场大病。在梦中看见已经去世的赞元公(第四世)和族内的叔叔伯伯跟兄弟辈都集中在祠堂里。赞元公叫着谷书公的名字说:修族谱是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做。你的病没有关系,会很快痊愈的。谷书公醒来以后,病很快有起色。不久起床。组织起他和二伯家的堂弟荫城公,两位秀才,牵头纂修,另十九人为协修、誊录、司财、校刊、监局的班子。经过一年努力,终于完成。其中谷书公之力居多。" S8 d' C$ `8 Z7 [  }) U/ Y5 Y
    修谱一直是姚姓族人迁来陈墅后时刻想念家乡的一个举动。黄土塘始迁祖采廷公比陈墅的仲云公大二十五岁左右。在无锡安家后十年(公元1654年)就根据带来的一部不完整的安徽家谱,整理出《谱族引》和安徽前二十一世祖先的世系表。陈墅第三世席儒公于1764年写出《陈墅支谱序》作为积累的家谱资料序言。
; v. V) V; |6 J  Y% G6 _3 \7 s# G8 Z    公元1805年至1807年赞元公建造姚氏宗祠后,本拟接着修谱。但1807年年成不好,农业收入减产。把修谱事情搁置下来。1814年赞元公弃世,修成木刻本的家谱,直到半个世纪后在谷书公一个梦引起,结果圆满完成。是典型的“梦想事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9-25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