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12-17 23:00 编辑
! p1 D4 q! N U( T/ c6 s3 a) h* ]& k; e
姚埙(1457~1503) 字以和,号节庵。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任太常寺卿。父姚敬,曾任国子监助教。姚祖籍河南,其祖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迁至周浦。当时,周浦刚成集镇,市容不整。姚埙节衣缩食,广筑房舍,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开凿义井,解决居民饮水;召集商贾,促进周浦镇的逐渐繁荣。民间有“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之谚。姚埙宅群众称姚家厅,在中大街东段北侧,北通衣庄街贾家弄。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 摘自《浦东史志》周浦镇志-第二十八章 人 物
3 c d( H" g. C a1 L) u5 }# `3 W2 R) e% [) [' c
江阴《蓉江姚氏宗谱》原序十三篇之三 文徵明 序 7 h" K! v( X& y! H4 }: N
按谱系子之子为孙,孙之孙为玄孙,玄孙之孙不知其为何人矣。则是父之父为祖,祖之祖不知其为何人矣。不亦可慨哉!
1 w7 v- L2 Q$ \) {5 u7 c 昔孟公子在当时,智足以济事,恩足以周物,其疏且众力犹足,及之相与同其吉凶,休戚而顾未能追其不泯之魂魄,精气於冥漠之表以及其取欲後之子孙良由,谱之不立无以推本其所身缀属其方来,虽有康济之功。终鲜敦之化则,亦何怪乎?吾于姚氏重有感焉,竹亭翁修其宗谱,既就问序於予夫。姚蔓延於晋陵久矣,其间或出或处以文章,孝弟著名者不为不多,竹亭翁独留心於此亦。贤矣哉!
* h- C& V( Z% W7 H! F: j, T 姚之姓始於重华,代天子名世世相承,非若他氏因地因爵而得姓也。故子之子为孙也,孙之孙亦孙也,远至千百世之孙乃历千百世不改其为孙也,则由千百世之下逆而上之至於千百世之前皆吾祖也,由千百世之上顺而下之,至於千百世之子孙皆吾同胞也,而况推本由生缀属方来者有具而可考乎,明舆以来照耀後先凡若干世矣,是谱信而不民之魂魄,若往来陟降於其问其迁陟亦不知若干人矣,是谱作而其生之长幼若同堂而处,比肩接膝而坐,拜起伏於蛙步一席门,竹亭之为德於姚远矣,嗟嗟今世士大夫绩树非常可喜,而缺於敦序卒无以成康济功于世教何如哉,予阅其谱宋有吾祖之诔章,今予复为竹亭翁序之家乘,自知善人之,虽百世而踵接佳孙也,故乐为之序。庶有志者感于姚而知谱之不可忽也!1 L/ S6 p2 R) b7 L) ^5 U; w
2 F5 |' z. W; H7 L
/ n, W# A8 W/ T5 O. f
嘉靖岁次甲子孟春
2 g0 ^/ q' U% N" e8 B' ]3 ^" ^+ U
+ _9 \5 q3 l- a! A, Q: p# c 长州文徵明撰, t' ?0 x' y1 _5 N& e$ R7 Y m
) I9 ?8 \: u( n7 T( c y7 s- B$ ?1 G
文徵明(1470~1559年),即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 V5 ?, l- l' b
根据 1929年《蓉江姚氏宗谱》谱载,郡城分湾里支世表,第十七世,卿秀、(成全巷支派)黻长子,字子芳,号竹亭,郡庠生。生嘉靖壬午(1522年)恩进士。生於弘治癸亥年(1503)正月二十三日。娶王氏,生三子。崇礼,崇义,崇雅。公卒於万历辛巳年(1581年),葬失考。
" B% Y/ Q. l& Q8 ^0 d5 t" p 谱中有明授中书舍人姚卿秀徵仕郎敕一道,文徵明与卿秀,当为同场科举亦称同年,从谱中序文看,两人亦是相当熟悉,故能为之作序。) }# `: \6 }: \4 Z$ r9 e: ^
文微明是诗、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师,他与沈周、唐寅、祝允明等人形成 的“吴门画派”,为我姚氏撰写谱序,书写堂号,从以上来看,我姚氏关系相当密切。& k( m, z9 {* {9 z
; t, p. A6 _5 a/ y
, Y+ Q$ a9 b" Y2 u( W
8 o* U4 K6 G7 {% @5 O: T5 W& W! U3 ]- C/ Z: V. a$ H9 K
) | K: t+ U+ R: d, s: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