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广州姚钟尧好不容易编写和发表了《南部县(花果寺)姚氏概况》,欢迎批评指正。 南部县(花果寺)姚氏概况 仪陇县柴井乡姚家湾村,于2007年从南部县划到仪陇县的,清初是南部县积善乡板凳桠脚下。因此,仪陇县柴井乡姚家湾村姚氏(姚宗华之族)不是南部县的。今南部县姚氏全是从南部县花果寺迁出的。 花果寺安仁乡。安仁乡在城北,位于保城乡、观音场、店子垭、思依场之间。民国三十七年(1948)划归盐亭县管辖;公元1978年,盐亭大坪区划归南部县管辖,不再置安仁乡,现是大坪镇铁鞭乡安仁村。花果寺在盐亭县与西充县交界的地方。 南部姚氏族谱载:“始亦不知祖籍何郡,自南邑载粮入册,居住花果寺,位于安仁乡【今南部县、阆中市、盐亭县交界处】,即我族之根源也。” 诸如,大王庙刘家坝尚宾公、金子山鼎野公、水观音益美公、柱美公,以及鹿马埝、高寺沟、俞家沟、贺家沟、大石岩、白果树等处祖先,俱系花果寺而来。诸公子孙,族众人繁,各宗其祖。问及始祖发源之人,亦皆不知。花果寺又无碑无记,更无断简。残篇,荒渺难稽。 清道光年,花果寺住有姚承明、姚承富、姚承贵,大房沟姚承诰。据说今花果寺尚有姚姓人,情况不详。 南部县黄连垭(姚家庙沟,姚家湾,广子湾,积庆寺),水观音(鹿马埝、高寺沟、命家沟、贺家沟),大王庙(刘家坝、金子山),枣儿乡(苦井沟、刘家坝、屋角井),肖家乡(肖家坝、石子岭),三官乡(白果树),寒坡乡(大石岩),这些地方姚氏,都是由花果寺外迁的,聚族而居,阡占为业。 下面将介绍南部县姚氏4分支:黄连垭姚氏(黄金姚氏),大王庙姚氏,谢河乡姚氏,梅家乡姚氏。这,4分支虽然各有自己的始迁祖(“各宗其祖”)、字辈、族谱、祠堂,但都认源自花果寺。在城姚绍举、姚济民、姚绍典仨都是教师和黄金姚氏,1994年改编各分支的字辈为全县姚氏的统一字辈,自十一世起是: 宏开绍先本宗,才全孝友和勇,国盛民强康乐,家兴仁义祥丰, 英俊明伦正道,德深福厚昌隆,慧育富贵贤达,恩泽四海昶通。 族中各支的“先碧家元”字派都是同一辈。为使派别统一,将“碧家元”3字合併为先字派;其余重字派按辈班顺序合併为如上所示的字派,以防止派别继续混乱。 南部县姚氏人口,黄金姚氏大约有1500至2000;大王庙姚氏600至1000;谢河乡姚氏大约500;三官乡姚氏600;梅家乡姚氏大约600;其他零散的姚氏总计大概6000。 三官乡就是谱上说的白果树。三官乡姚氏是迁大王庙、迁谢河乡、迁三官乡的姚氏,字辈与大王庙姚氏一样。 ●南部县黄金镇姚氏【姚万明;姚晓波】 南部县黄金镇就是古黄连垭乡,又曾叫黄金人民公社。位于南部县城西南13公里处、南部-流马公路中段。 迁入始祖失考,以元山公为一世祖。 清道光二十四年版族谱,含允忠公遗管文约和姚岗公的遗管文约,以此推算允忠公生于明天启庚申年(公元1621)。文约记录了父亲、祖父、曾祖父三人名字和坟墓地址。按此推算,虽未知先祖是谁,先祖应大约在明代中期(公元1500年前后)迁居黄连垭等地。姚家咀文宾公阡占的土地,以黄连垭庙坝当中一路石板为界,东边属姚姓的土地,西边属张姓的土地。姚姓人比张姓人先到黄连垭。 黄金姚氏今人口大约1500至2000,是“开绍先本宗才全孝”(全县统一字辈)八代人。 黄金姚氏老字辈,前10代是:元应宾□锡,文玉遇□贤。(□是单名)。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庠生杨立城撰续了字辈诗四言十四句56字,自十一世起是: 联珠合璧,彩菀香花,祥开锦绣,瑞映芳华,兰芬桂#,蕙润芝葩,诗书毓德,仁让兴家,英豪蔚起,俊杰云霞,礼义堂棣,世泽亨嘉,忠良辅国,龙台琼车。 族人:姚万明是元山公后十六世,姚晓波是十四世,都是大宾公后裔。姚济民(2020年上半年去世)是十三世合字辈,成才公后裔。三者曾是清道光二十四年族谱持有者。 姚进贤是瓦屋山大宾公后代。姚琚是玉印的儿子,是另一房,是金顶山成才公后代。瓦屋山和金顶山是黄金镇姚家庙的地方,离镇500米处。 姚珠公五个儿子,长子进贤,十世贤字辈。姚万明家的世系:进贤-连级-珠明一明合-碧发-彩双-万明;7代人的名字符合黄金姚氏的老字辈:“贤 联(连)珠合璧(碧)彩苑”。姚万明说“五、六年前才知道自己是苑字辈。 成才公与大宾公同代。姚济民的父亲叫姚珠华,姚珠华的父亲叫姚联俊。达贤—联俊—珠华—济民(合字辈),有辈字“贤 联珠合” 今存有2版本年族谱: Y川00*[四川南部] 南部县黄金姚氏族谱2册 残旧。姚琚、姚际贤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844)调查和纂编。庠生杨立程撰序和撰字辈56字(见上)。姚晓波先持有,后转堂兄姚先群收藏,今转为姚万明持有。 Y川00*[四川南部] 南部县黄金姚氏族谱 在城姚绍举、姚济民、姚绍典1994年5月定稿,1999年成谱。主要是编定了全县姚氏统一字辈。 ●南部县大王庙姚氏【】 大王庙族谱记:“始亦不知祖籍何郡,自南邑载粮入册,居住花果寺,位于安仁乡(南部、阆中、盐亭交界处),即我族之根源也。” 大王庙(刘家坝、金子山)尚宾公与黄连垭大宾公是同辈。 三官乡就是谱上说的白果树。三官乡姚氏字辈与大王庙姚氏同。 字辈48字,自十一世起是:洪开绍先永,盛世庆文光,克家隆宪治,元德继福长,攀登高科学,国强民富康,诗书忠良本,俊杰久东方。 Y川00*1[四川南部] 南部县大王庙姚氏族谱 大王庙道光十四年谱(未知内容)。 Y川00*2[四川南部] 南部县大王庙姚氏族谱 老教师回忆解放前谱(未知内容)。 ●南部县谢河乡姚氏【】 黄连垭大王庙迁到谢家河之祖姚应仲(配梁氏),生二子:继唐,居山上,更名姚家山;续唐,住垻里,更名姚家垻。 继唐祖无后,抱养傅家之子承宗接祀。尔时傅姚联宗合族,称为傅姚二姓是一家。 续唐祖娶杨祖母,生作朝、作奇、作福。不幸杨氏病故,而续唐祖复娶胡祖母,生作强。作奇祖之后孙,即今姚绍金、姚绍澍(均已过世)等。 大王庙、谢家河之族人等在南部县东街建祠合族。祠堂今不存。 谢河乡姚氏字辈:宏开绍先本宗,克全孝友和雍,定国诗书礼乐,傅家仁义淳风,修善明伦正道,德犹翠柏苍松,长发吉祥如意,泽沛世代兴隆。 Y川00*2[四川南部] 南部县谢家河姚氏回忆录 上世纪70年代,秀才叫姚开基(已过世)毛笔手写。内中含上列字辈,是“特聘高级士人著好”。回忆录收藏者在成都。 ●南部县梅家乡姚氏【修谱人姚先培、姚先德】 以继高公(配周氏)为始迁祖(一世)。 八世姚遇松撰碑文:“余访大王庙、流马场、落马堰、高寺沟、华严庵等地族人,俱云自花果寺迁出,谓非均系良能公宦游黄州之苗裔歟。至今分移迁徙,谱牒既失传,祖籍因之不问”。 八世姚遇松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立碑,还立了字辈20字,自一世起是:继风睿思仕,国文遇启培,荣昌显朝庆,英秀定占魁。 1974年姚绍修、姚绍义、姚绍德、姚绍志改造和续了字辈,共30字,自一世起是:继风睿思仕,国文遇启培(绍),家(先)兴(永)正明中,元邦君大安,定天建吉人,志学于万春。 Y川00*1[四川南部] 南部县梅家乡(九村六社老屋湾)姚氏宗志碑 八世姚遇松于清宣统元年立,正面刻“姚氏谱传”。部分碑文是:“虽与黄金凹诸长辈修有宗谱,册中只云: 自湖广黄州府入川,而未入川之始祖不闻。…… 幸访年余得蓬州先君子庠生姚悼榖生氏抄有族谱一册,余请观之,盖自昔年湖省所送,记载颇详。其中上至唐太宗学士姚思亷,由蒲阪迁闽之漳州,裔孙姚荣宦居江西。大明永乐十四年,荣公十八代孙姚良能良德良珊兄弟三人奉诏填湖。永乐二十年良能公为左御史,良珊公为左都督。厥后良能公迁黄州府知府,良珊公任辰州府知府,子孙多登仕籍。因各聚族于斯焉。此由湖入川,支分派衍之所由来矣。余访大王庙、流马场、落马堰、高寺沟、华严庵等处族人,俱云自花果寺迁出。谓非均系良能公宦游黄州之苗裔歟。至今分移迁徙,谱牒既失传,祖籍因之不问。” 2015年新修的族谱含此碑全文。 Y川00*2[四川南部] 南部县梅家乡姚氏族谱 1974年姚绍修、姚绍义、姚绍德、姚绍志等于1974年续修谱,并改造和续了字辈,虽然续修谱未付印,姚绍修将谱稿交给侄子姚先培。 Y川00*3[四川南部] 南部县梅家乡姚氏族谱 2015年12月 成立以姚先培主编 姚先德执笔的编写小组。此谱内容:介绍姚氏宗族源起发展世代名彦俊杰;明确三十字派,列出族人姓名伦序;介绍梅家乡姚氏族人分布从业及生活境况;简述部分先贤事迹;拟定家训戒规;对家族祠堂遗址先祖之坟墓碑文等遗迹拍照留存。 ●尧曰“梅家乡姚氏和南部县姚氏的祖源问题” 南部县姚氏早在清道光年已说不清楚自己的祖源。梅家乡姚氏姚遇松力图弄清祖源,于清宣统元年找到蓬州(今仁寿县)良能良德良珊三公裔姚氏族谱,并认黄州府良能公是先祖。但南部县其他支系并非都认同。 姚遇松找到的蓬州三公裔姚氏族谱,似乎是良珊公后裔姚文贤于清嘉庆七年纂修的族谱——《龍溪凹姚氏族譜》。 良能公裔、湖南永顺县晓寨姚茂勇对此谱点评:文贤公清嘉庆七年版谱是三公后裔内容最规范的的谱。但关于流源,文贤公似乎加入他个人的理解和判断。其实文贤公的九龙江得宝、八宝磁炉对于三公流源来说就是一个自编自导的假故事,完全是借题发挥而已。研究三公后裔家谱不把其排除在外,是永远跳不出文贤公谱的。 姚济民是黄连垭姚氏十二世合字辈,成才公后裔,叙述“十三房之说”: 据长者回忆,历代传闻黄连垭祖先繁衍到(第三世)“宾”字派时,有十三大房人:姚家庙是上四房,水观音是下四房,外地有五房,俱系花果寺而来,有事集会,犹按班辈相称,尊卑不絮。 现从《道光族谱世系名册》分辨:瓦屋山为长房,其后移底下湾、新子湾、积庆寺,类属大宾公分支房:蛮子山姚家湾为次房,其后移广子湾、扁担湾、姚家大山,类属×××(无考)分支房;金鼎山为三房,其后移老屋湾、豹子湾、古坟湾,类属成才公分支房;姚家咀为四房,其后移黄连垭场、姚家湾,类属文宾公分支房;而水观音的鹿马埝、高寺沟、俞家沟、贺家沟,因祖先无考,年长者知之甚少,无法辨别分支情况。 外五房,谢河乡应仲公与黄连垭二代祖应贞公同派,其子均是“堂”字派。从黄连垭移居谢河乡姚家坝、姚家山,类属应仲公分支房。大王庙尚宾公与黄连垭大宾公、文宾公同属一派,类属尚宾公分支房。 |